APP下载

探究“互联网+健康”背景下的区域医联体信息化建设

2022-06-15孟瑶

管理学家 2022年9期
关键词:健康信息化建设互联网

孟瑶

[摘 要]通过对医联体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探索,可以得知“互联网+”背景下的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完备、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同时通过获取政策支持和文化氛围的营造来促进医联体信息化的有序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医联体医疗服务水平,惠及更多群众。

[关键词]互联网+健康;区域医联体;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2)09-0094-0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中所遭遇的各种医疗卫生问题也趋于复杂,经常性地出现某区域由于医疗服务水平不够而耽误医疗救治的情况。同样的,由于各个区域发展水平不同,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也往往呈现差异化,无法做到资源分配均衡化。因此,医疗联合体这一概念应运而生,这一理论概念旨在通过整合固定区域内(经由某种标准划分)三级医院、社区医院、村镇医院、二级医院等医疗单位资源,从而解决该区域内医疗卫生问题。基于互联网大环境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本文对如何将“互联网+”运用到医联体信息化建设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探究与分析,拟提出一些创造性的解决策略。

医联体最初是作为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的一项创造性举措被提出来的,通过对一定区域内的各个医疗机构进行整合,使其成为有机的医疗服务整体,这对于医疗卫生资源结构的调整和改变医疗卫生重点重心上浮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1],能够更好地提高医疗服务效能水平。在医联体建设的探索过程中,信息有效互通问题一直都是困扰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一个难关,在结构庞杂且职级跨度过大的医联体中,能否有效传递信息是其正常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互联网+”带来了便捷的信息传递工具,通过对网络数据的链接来快速传递各种医疗服务信息,但在具体的应用实践过程中仍然具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医联体发展的信息化、现代化发展还需要很多试验才可以逐步完善。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医疗卫生行业也面临着更多挑战,例如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中出现的工业污染、人口红利下降、能源体系受损、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在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区域,医疗卫生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对高的阶段,可以有效满足其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需要。但在医疗卫生水平较低的基层,医疗资源匮乏和信息滞后,给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

(一)我国健康医联体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特征

1.相关医疗信息传输和管理部门已经基本建立完成

目前,我国各区域医联体中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信息传输部门,可以基本完成医联体日常工作所需要的信息需求,但这也不是一定的,由于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会导致部分地域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呈现落后趋势。

目前,我国医联体的设置规模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各个层级医联体已经基本实现了信息互通的渠道,相关职能部门也有了一定的规模。

2.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统筹规划和协调协作

医联体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一种无序的态势,在医联体日常工作过程中,总是会有部分部门单独行动,不与其他部门合作,从而导致医联体内部信息工作效率大受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医联体内部信息部门由于人为或者技术原因常常导致信息交流滞后,无法进行规划和协调工作,不利于医联体工作效能的发挥,也会影响医疗机构的正常医疗卫生服务,内部信息无法及时联通,很有可能耽误患者的最佳救治时间。

3.基層医联体信息化建设缺乏规划和科学指导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和政府部门重视程度的差异,部分低层次区域医联体信息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和指导,如部分村镇层次的医联体信息建设,它们既没有得到医联体信息建设资金支持,也没有上派专业人才来提供科学的信息建设指导规划,往往会搁置本区域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工作。

作为我国医联体建设中显著特点之一,基层医联体没有科学指导的情况下有很可能影响其正常工作和医疗服务水平。

4.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未能形成科学的网络架构

我国医联体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虽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部门,但是各部门之间联系十分松散,不同部门之间容易出现隔阂从而干扰正常工作。它也未能形成科学的信息沟通网络,信息沟通交流的效率和准确度得不到保证[2]。同时,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我国医联体建设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捷网络途径,信息传输效率有待提高。

(二)我国健康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对区域医疗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有利于提高区域医联体的工作效率,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2)有利于促进医联体建设朝着更为科学专业的方向发展。

(3)有利于优化区域内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人们的医疗服务获得感。

2.消极影响

(1)部分区域医联体建立可能导致机构赘余,加重该区域医疗机构费用浪费情况。

(2)不科学的医联体建立可能导致医疗机构工作效率不增反降。

(三)我国健康医联体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1.初步成效明显,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目前我国医联体建设已初步成效,在进行科学集合化后,各区域医联体服务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医联体已经具备了基本服务能力,这也使其医疗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2.各区域医疗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医联体建设使得不同区域医疗资源得到了下沉或者上浮,针对不同需求进行有意识的配置工作,从而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

(一)区域医联体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区域医联体的工作效率,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2.有利于医联体建设朝着更为科学、专业的方向发展。3.有利于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更多群众医疗需求。

(二)我国区域医联体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1.监督管理机制尚待完善

尽管目前各地政府部门很早就已经制定了针对“互联网+”的医联体信息实施方案,但是对于涉及“互联网+”核心的信息平台构建、运行机制、是否纳入标准维度等方面,还是缺乏具体有效的监管举措。不但缺乏针对病人安全问题的有效防护,同时还欠缺5G时代对医疗数据的有效运用和保护。

完整体制的设立是充分发挥机构功能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系统设置信息平台以及相关监督部门、明确标准等措施可以大大提高医联体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效果。

此外,医联体内部信息覆盖程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其信息资源利用率达不到应有的水平,未使用现有的信息传输设备提升医院综合水平。各层级医联体的信息设置规格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信息也无法及时传输。而医院的管理技术人才也有很大的缺口,管理者不了解具体设备如何操作。

2.信息化建设水平尚待提高

近些年来,各区域医联体单位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已经有了不同程度提升,但是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这种现象集中表现为资金投入量缺减、信息部门工作人员数量低、信息平台建设机制和规则方面探究不足等。

(1)资金投入方面。全国区域内医联体信息系统建设呈现不均的态势,全国范围内只有一部分医联体信息建设达到了必需水平,而基层医联体如村、镇、县级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虽然也可能出现高等级医联体信息建设投入水平高于比它更低等级医疗单位的状况[3]。但由于政府支持态度的不同,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各层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很大差距。

(2)人员安排方面。缺乏医联体信息化建设专业从事信息收集类工作的人才,很多医联体单位对于信息工作人员的安排不够重视,导致信息部门内缺乏专业人才对医联体信息平台建设进行运行和操作。

(3)平台架构方面。不同层次医联体建设缺少带头单位,也缺少科学标准,医联体运行时信息部门仍然是进行隔绝化处理的,内部医务人员无法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内部患者信息数据无法实现及时分享和沟通。

(一)建立健全医联服务体系

1.构建和谐稳定的医疗环境

一方面,各区域医联体要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和联系,通过有效沟通不断提高本医疗机构的工作效能,同时带动形成和谐的医疗工作环境。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榜样示范医生评比机制,按一定时间间隔向病患进行医情调查,并设立机构进行登记,在月末举办最优医生评比,以提升全医联体医生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培养和树立先进模范对发扬优良传统、解决病患在院时因对疾病恐惧而产生抵制治疗等不良行为有重大作用,促进和谐医疗环境的形成。

2.加强医疗安全,推动健康教育

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中心环节。各个医联体下辖的医院科室都要完善自防范医疗风险的规制,根据可能发生的问题,发挥好其协调保障医院医疗安全的职能作用,树立完备的医疗风险防患思维,建立医疗安全防范体系,避免医疗事故的产生。安排固定的时间组织机构人员学习卫生管理规章、法律法规和诊疗医护规范,通过集中记忆、考核以及各种培训等,提高机构医务人员应对医疗事故的能力,树立严格的医疗安全防范机制。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医院也要加强医务人员值班工作规范,确保有足够的人手应对紧急情况,同时医院各项卫生准入与检查也要确保如期进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3.加强管理

医联体要不断加强对本机构各项内容的管理,包括加强处方和病历书写的质量管理、规范医务人员院内值班和查房制度、严格执行“三基”考核制度等等。通过不断提升医联体内部工作的统筹管理来促进本医联体内部工作的有序进行。要组织医疗机构内部人员学习行业内部的既定规范,引导其严格遵守医院卫生规制,强化医疗卫生人员的业务基本技能与知识认知,引导未达标人员参与职能部门的技能培训课程,同时也要加强医院档案的管理,做好病历备份,完善医院各项管理制度。

(二)政策支持

各区域医联体要积极寻求国家乃至本行政区域的医疗政策支持,并按照政策要求积极建设医院分级诊疗机制。这种机制是对整个医联体医疗服务体系、服务机制和规范患者就医的基本性、远瞻性、有效性的机制建设,贯穿于医联体建设各个领域,要通过顺应政策的规范来赢得国家政策对医联体建设的正向意愿支持[4]。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建立医疗卫生联合体机构,要实行区域不同层级卫生服务机构的互联与协作,积极开展区域医疗诊断工作,由独立医疗机构逐步转化为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服务主体。”这里提到的双向转诊制度与分级诊疗,即区域中大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协议,让常规、易诊的疾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就医,特大疾病或相对医治困难的疾病则转到二级及以上的大型医院就诊,而在大型医院完成手术后病人的康复治疗阶段就可以转到社会卫生服务机构。这样,就可以形成“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的有效治疗方案。实现社区中心院前观察、检查、术后恢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开销,提高床位使用率,有效利用有限的卫生医疗资源,稳步提高社区诊疗的质量以及医院对区域医疗机构的有效管理。

(三)建立健康的医联体文化

医院文化是指医院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健康的医院文化是医院在医療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倡导和培育而生成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群体文化,一旦确立就会对医院发展形成一种内在的自我驱动力。医联体文化亦是如此。因此,医联体文化可称作医联体文化力,是医联体的底蕴和灵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医联体生存的质量和发展速度。

加强医联体健康文化建设要注意医联体外部和内部建设的协调统一,要重视医联体外在的物质形态,包括环境、设备、服务水平等,要进行医院硬件总体设计,综合治理。而加强医联体的内部建设则要特别重视医联体精神的培养与形象的塑造,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声誉、医联体的服务质量、人员素质、公共关系、在社会和患者心目中的总体形象,这些都是医联体形象的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文章通过探讨在“互联网+健康”大背景下,区域医联体信息化建设的特征、问题、现状、效果等,给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提升对策,希望能为医联体信息化健康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1]王浩.基于区域医联体模式的国产创新诊疗设备云平台建设与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1,33(15):110-112.

[2]凤启龙.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长三角区域医联体发展的价值导向[J].南京社会科学,2021(05):63-70.

[3]高鹏.上海区域医联体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9,65(12):78-80.

[4]叶云,马光晔,张幸国,等.“互联网+”助力县级医联体的发展与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9):9-11.

猜你喜欢

健康信息化建设互联网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