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改进思考

2022-06-14强媛媛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岗位优化管理

强媛媛

(珠海一多监测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珠海 519085)

1 引言

近年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尤为凸显。若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则企业的竞争优势将无法得到充分体现。部分企业发展受阻的重要原因是企业没有建立符合实际需求的内部控制体系,因此,针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为解决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问题提供有效的建议,以达到提高企业价值的目标。

2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内部控制环境不健全

内控环境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等方面,但部分企业的内控环境存在不健全的问题。例如,针对企业员工的岗位分工制度是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但是很多企业没有明确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以及岗位职责要求,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仍存在相互推诿的问题。同时,部分企业针对财务部门的关键岗位也没有明确具体的管理职责,这不利于内控工作的有序开展。

2.2 风险管理不到位

当前,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仅由管理层凭借经验完成,未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与评估,甚至部分企业在风险产生之后才匆忙应对,这不利于对风险的有效防范和化解。

2.3 业务流程控制不合理

部分企业的业务流程控制不够合理,没有针对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业务流程进行细化管控,一些工作的关键风险点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无法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范,不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2.4 信息沟通不畅

部分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没有针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与传递,企业内部也没有通过信息系统将各类信息集成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不利于实现对各类信息的动态监督与管理,无法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效果。

2.5 内部控制监督不力

当前,部分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没有明确提出内部审计的要求,甚至没有成立内部审计部门,仅由财务部门开展内部监督工作,导致财务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无法实现对各类风险的全面防范。

3 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对策

3.1 健全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企业需要明确关键岗位的构成。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岗位包括预算管理、绩效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等岗位,企业需要结合权责对等的原则,对关键岗位的内部控制要求进行明确,并对关键岗位制定岗位说明书,描述关键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及职业道德要求,落实岗位权责,让相关人员了解工作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其次,建立关键岗位责任制。企业需要落实财务关键岗位责任制,针对财务部门明确出纳、会计、财务负责人等岗位的责任要求,避免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未落实权责对等要求的情况。企业需要针对内部的财务人员明确职责要求,确保相关人员开展货币资金管理等财务工作时实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例如,基于会计和出纳不能由一人兼任的要求,企业内部的印章管理必须明确分人保管的要求,避免出现企业公章、财务章由一人保管的问题。

3.2 改进风险管理体系

构建与落实风险管理体系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识别工作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当前,部分企业没有针对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制定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无法针对风险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不利于风险的识别和化解。因此,企业需要健全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风险管理流程,确保风险管理制度科学、有效。

第一,设立风险管理目标。企业在设立风险管理目标时,不仅需要制定战略层面的目标,还需要分析业务层面的规划,在企业各层级人员充分沟通的基础上,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措施与管理机制,提出针对风险的管理意见,以确保企业的全体成员了解风险管理的目标。

第二,健全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各类不确定性因素,而这些因素极易为企业带来风险。因此,企业需要针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识别与分析,将风险分为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战略风险等方面,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风险进行分析与检查,判断各类因素可能为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在对风险进行评估时,可以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风险分析,定量分析要求相关数据齐全,符合函数关系或概率分布,通过敏感性分析测算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等方式对风险进行判断。对于定量数据难以取得时,可以通过定性分析的方式进行分析。定性分析通过企业内部专业人员开展分析,分析风险可能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带来的影响,并通过绘制风险地图、风险矩阵等方式实现对风险的管理。例如,A 企业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方式对企业内部的各类风险进行分析,其中定量分析评分为1~3 分,分数越高代表发生可能性越高或影响越大(见表1)。

表1 A 企业风险评价表

第三,完善风险应对机制。企业在对各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要求企业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及风险承受能力,制定恰当的风险管理机制,并在企业内部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实现对风险的管控。对于不从事某种活动就能够规避的风险,可以采用风险规避的方式应对,例如,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足以支持企业开展风险较高的投资项目,企业可通过不投资相关项目实现对风险的规避。对于采取合理方式能够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风险影响的,可以通过风险控制的方式予以应对,例如,企业通过定期盘点固定资产,分析是否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避免固定资产遗失等风险。对于难以控制或控制成本较高的风险,可以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对风险进行转移,例如,企业可采取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当财产发生损失时,由保险公司对企业进行赔偿。

第四,健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明确企业董事会对风险管理的职责以及风险管理的决策程序、议事规则,提高风险决策的科学性,充分发挥企业董事会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结合企业的风险特点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并对风险进行分类整理,形成企业的风险清单,根据风险清单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充分发挥管理层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同时,企业需要将风险管理的效果和企业管理层的绩效挂钩,提高管理层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3.3 强化业务流程控制

企业的业务流程是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实施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业务流程控制涵盖资产管理、资金管理等各项管理业务,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都需要融入企业的业务循环,在业务循环中明确管理的关键点,结合企业管理的需求制定恰当的管控机制,实现对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工作的全面优化。企业在开展业务流程再造时,需要从业务流程出发,找出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并针对关键工作活动进行全面、细致分析,以达到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目标。

第一,优化固定资产控制流程。企业需要通过合理的方法与程序,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确保固定资产信息真实、准确,保障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的固定资产使用目标。首先,完善固定资产的采购流程。企业在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需要建立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办法,明确固定资产采购流程与审批权限,分析固定资产的采购是否确有必要,若可以通过内部调拨等方式配置固定资产,应优先使用内部调拨的方式。对于确实需要采购的固定资产,应该按照审批流程进行采购。对于重大固定资产的采购,应该通过招标的方式开展采购工作。同时,在固定资产到达企业后,需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验收,根据采购发票、采购合同、产品说明书、产品规格型号等进行逐一比对,只有对比无误才能办理入库手续,并由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其次,优化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环节。企业在使用固定资产时,需要通过编制固定资产卡片的方式记录固定资产的相关情况,并明确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办法,定期检查固定资产,明确是否需要进行维修保养。对于需要大修的固定资产,必须由专业人员完成维修养护工作,及时处理固定资产的安全隐患,避免企业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同时,在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中,需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盘点,明确企业的盘点规划与盘点要求,分析是否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若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要及时出具盘点差异报告,并经过严格的审批之后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最后,优化固定资产的处置流程。在固定资产处置时,需要分析其是否属于正常期满报废,属于正常期满报废的需要填写审批材料,对于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要详细说明理由,并明确提前报废的原因。处置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时,需要聘请中介机构开展资产评估,避免出现固定资产流失问题。

第二,优化资金管理机制。企业的资金管理包括投融资以及资金的日常管理,通过优化资金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防范资金流失问题,促使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首先,加强对投资活动的管理。企业在投资活动开展之前,需要对企业的战略进行评估,分析企业的投资工作是否符合企业的战略需求,并在制度层面建立投资管理的审批流程,明确各层级人员在投资工作中的审批责任,对于重大投资事项需要通过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进行审核,确保投资计划科学、合理,防范投资过程中出现一权“独大”的问题。其次,优化筹资活动。企业在开展筹资活动时,需要分析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及资金需求水平,判断企业的资金缺口,并结合企业的资金缺口制定最佳的筹资计划。在筹资方案确定之前,需要对企业的经济形势、资本结构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价企业的筹资成本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判断筹资的金额是否与企业的需求相匹配。财务部门需要针对筹资的环节做好记录与管理,监督利息的计提、支付等流程,确保企业筹资工作科学、合理。最后,优化企业的资金日常管理。企业在资金日常管理活动中,需要规范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流程,明确资金管理的审批权限,避免开立私人账户进行交易等不规范问题。企业的出纳人员需要每日做好盘点工作,避免空白支票遗失等问题,保障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

3.4 畅通信息沟通渠道

新形势下,企业要全面、及时地收集各类信息,并对各类信息在企业内部进行高效传递。首先,企业需要加强内部信息沟通。企业针对各项政策、方针、管理规划等内容需要做好及时传递工作,确保企业内部的信息及时传递到员工及管理层手中。通过构建信息传递渠道,让企业的内部控制要求得到及时传递,有利于确保各层级人员主动配合彼此的工作。其次,企业要加强外部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在外部信息沟通时企业需要积极收集外部的各类信息,包括客户、供应商、监管机构等方面的信息。例如,企业通过收集客户的相关信息,能够判断客户的经营情况,并以此优化企业的赊销政策,避免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最后,企业需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企业需要通过SAP 等信息系统集成企业内部的各项信息,通过信息系统对企业内部的各类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并通过标准化的信息管理机制实现对企业管理流程的优化,降低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3.5 强化内部控制监督

企业需要优化内部控制机制,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是持续、动态优化的过程。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体系可能面临失效的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企业需要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由董事会直接领导和管理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当内部审计部门发现问题时可以直接向企业的董事会汇报,以确保内部审计具有威慑力。同时,企业需要明确内部审计的流程、方法、反馈程序,确保内部审计的各环节有据可依。

4 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在不断转变,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企业抵御风险的重要方式,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但是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部分企业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整和健全。在未来,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及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探究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通过优化各环节的管理机制帮助企业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猜你喜欢

岗位优化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