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缩唇腹式呼吸结合立式呼吸体操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2-06-14钱红梅

中外医疗 2022年12期
关键词:缩唇腹式体操

钱红梅

兴化市中医院护理部,江苏兴化 2257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以胸闷、呼吸困难、气短及气喘等为主要症状及表现的呼吸系统疾病,若未能得到及时处理,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当前用于干预治疗COPD 的主要手段多以无创呼吸机为主, 其目的在于可快速纠正当前存在的高碳酸血症以及低氧血症等情况,同时还可促进缓解呼吸肌疲劳,延缓病情的进展[2]。 不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可发现,在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同时,配合可靠的康复训练护理同样至关重要。因既往临床中实施的常规康复训练护理效果一般,现该院将2018 年5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120 例老年COP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康复训练以及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缩唇腹式呼吸结合立式呼吸体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方便选取的该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组,各60 例。 对照组中男34 例,女26 例;年龄60~72 岁,平均(66.58±2.47)岁;病程1~6 年,平均(3.45±0.73)年。 观察组中男36 例,女24 例;年龄62~74 岁,平均(66.61±2.42)岁,病程2~7 年,平均(3.49±0.7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会审核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13 年修订版)》[3]中相关标准;当前处于稳定期;均签署了关于该次研究的知情权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脏器损伤或者功能障碍者,良恶性肿瘤疾病者;无法配合该次护理者;临床资料缺失者。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无创呼吸机BIPAP 治疗,具体模数为S,IP 范围在8~20 cmH2O 之间, 呼吸频率为20 min/次,氧气流量控制在2~4 L/min 之间,治疗2次/d[4]。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护理,以基础的腹式呼吸训练为主,每个月1 次的常规随访,配合用药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缩唇腹式呼吸结合立式呼吸体操。方法:待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在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及监督指导之下,进行缩唇腹式呼吸结合立式呼吸体操的锻炼,2 次/d, 每次持续时间为15 min[5]。 ①缩唇腹式呼吸: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帮助患者放松,摆放舒适的卧位,指导患者一只手放置于胸前,另一只手放置于腹部,主动用嘴快速呼气,并经过鼻缓缓吸气,呼吸气期间可观察到腹部升起[6]。同时要求患者在呼气时,口唇呈现出口哨状,缓缓呼气,呼气频率为9 次/min,共进行4 min。②立式呼吸体操:需要在舒缓轻松的音乐下进行,以大自然背景音乐为主,共包括6 节指导内容,分别为按腹呼吸、压腹呼吸、单举呼吸、蹲站呼吸、旋腰、抱球[7]。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6MWD 及SGRQ评分。 ①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CHEST-8800 型肺功能仪(购买自上海伊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对肺功能指标进行测量,在测量前为患者摆放合适的体位,保证患者处于平静状态下,完成相应指标的测量,包括FVC、FEV1 及FEV1/FVC。 ②分 别 于 护 理 前 后 对6MWD 进行测量以评价患者的运动耐力, 具体测量方法为:指导患者达到合适距离后,按照计时器,让患者从起点开始行走,行走的步速与日常一致,并在30 m 终点处转身折返行走,距离越长说明运动耐力越好[8]。注意在测量期间,操作人员避免陪同其行走,且不可使用具有暗示性或者是鼓励性的语言, 一旦患者在测试过程中出现全身疲乏、头晕、头痛、气促、下肢抽搐、出冷汗等症状,则需要立即停止测试。 ③采用SGRQ 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 评价范围覆盖了疾病影响、活动受限情况、呼吸症状等方面,满分为100 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差[9]。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

两组护理前FVC、FEV1、FEV1/FVC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FVC、FEV1、FEV1/FVC 水平均较高,护理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

2.2 两组患者6MWD 及SGRQ 评分对比

两组护理前6MWD 及SGRQ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6MWD 较高、SGRQ 评分较低,观察组护理后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6MWD 较高、SGRQ 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6MWD 及SGRQ 评分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6MWD and SGRQ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表2 两组患者6MWD 及SGRQ 评分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6MWD and SGRQ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

3 讨论

COPD 作为临床上一类较为严重的呼吸系统常见病,病程较缓且久治不愈[10-11]。因此,对COPD 患者给予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方法至关重要。 既往临床工作实施的常规康复锻炼护理效果一般, 现该院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 对缩唇腹式呼吸结合立式呼吸体操这一新型的康复锻炼方法展开研究。 该训练方法可分为唇腹式呼吸与立式呼吸体操两个环节, 其中唇腹式呼吸包括了唇式、腹式两种呼吸锻炼途径,能够从多个方面延长患者的呼气时间, 还可延缓与避免外周气道发生过早的塌陷, 对肺泡排空产生较强的促进作用[12-13]。 同时唇腹式呼吸锻炼方法的应用还可增加膈肌的运动范围, 有效地减少功能残气量,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胸闷、气喘等相关症状[14-15]。而立式呼吸体操为一种将唇腹式呼吸作为基础的康复锻炼方法, 融合了多个锻炼方面及环节,属于全身康复锻炼方法的一类, 其作用在于能够对呼吸肌的工作能力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 有效地帮助改善呼吸形态, 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四肢运动能力,有效地预防骨骼肌功能萎缩[16]。

在该次研究中, 该院对缩唇腹式呼吸结合立式呼吸体操在老年COPD 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对照组护理后FVC、FEV1、FEV1/FVC分别为(1.24±0.13)L、(1.88±0.23)L、(56.17±6.40)%低于观察组的为(1.57±0.37)、(2.17±0.51)L、(64.57±6.10)%(P<0.05), 结果提示缩唇腹式呼吸结合立式呼吸体操的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与董玉蓉[17]研究中实施了缩唇腹式呼吸训练的观察组中FVC、FEV1、FEV1/FVC 的结果基本一致, 在其研究中观察组训练后的FVC、FEV1、FEV1/FVC 分别为(1.8±0.3)L、(2.7±0.5)L、(66.9±6.4)%,对照组训练后 的FVC、FEV1、FEV1/FVC 分 别 为 (1.2±0.3)L、(2.0±0.3)L、(57.3±5.0)%。同时可见,观察组护理后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6MWD 较高、SGRQ 评分较低,证实缩唇腹式呼吸结合立式呼吸体操的应用在帮助提高患者运动耐力, 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同样具有显著效果,与翟秀梅等[18]研究报道一致,在该研究中,实施了缩唇-腹式呼吸结合立式呼吸体操的观察组与实施了常规康复训练护理的对照组相比SGRQ 评分明显降低[(57.31±4.83)分vs (44.26±5.52)分],同时也符合肖释等[19]研究报道,在其报道中,对于实施了八段锦运动和缩唇-腹式呼吸训练的观察组与实施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而言, 患者的6 min 步行距离明显提高[(436.95±71.45)m vs (382.29±67.46)m]。综合提示缩唇腹式呼吸结合立式呼吸体操的应用可更好地对呼吸肌的代谢产生促进能力, 减少呼吸道末端阻塞的情况, 同时还可对肺部内残留气体的排出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增强肺部换气功能的同时,改善相关症状及表现[20-21]。

综上所述,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缩唇腹式呼吸结合立式呼吸体操应用于老年COPD 患者中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指标,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在今后的研究可深入分析, 更好地对COPD 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方法进行总结及分析。

猜你喜欢

缩唇腹式体操
缩唇呼吸:肺气肿患者最好的呼吸方式
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20 m 跨径直腹式小箱梁的开发应用
体操
探讨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缩唇呼吸健肺顺气
非脱垂子宫阴式与改良腹式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定量阻力呼气与缩唇呼吸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