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对儿童流感患儿的临床意义研究

2022-06-14杨大练谭敏斯李素霞

中外医疗 2022年12期
关键词:补体流感病毒流感

杨大练,谭敏斯,李素霞

1.中山市南朗医院儿科,广东中山 528400;2.中山市南朗医院耳鼻喉科,广东中山 528400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发生在秋季与冬季,具有传染性强、起病较急等特点,是WHO 实行的第一个全球范围监测的疾病,而且流感病毒可变异性强,极易出现大面积的感染, 其中最容易遭受病毒入侵的是免疫系统还不够完善的儿童, 当患儿发生流感症状时,多数伴有上呼吸道炎症、高热等症状,若未进行及时治疗, 有可能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1]。免疫球蛋白是人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免疫分子,能与机体内特异性抗原结合,以此来抑制病毒靶细胞、中和毒素、阻止细菌粘附在宿主细胞上,并调节机体免疫力及介导超敏反应等,一旦机体内部的免疫系统出现障碍, 免疫球蛋白水平就会失衡, 目前临床上将其广泛用于炎症性疾病的监测[2]。 补体系统也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30 余种可溶性蛋白、膜结合性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具有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清除免疫复合物和维持体内内环境稳定的作用[3]。宗扬勇等[4],刘桃等[5]的研究结果表明, 免疫球蛋白和补体联合监测可以协助临床判断感染性传染病、非细胞毒性、病毒性疾病。因此, 随机选取该院2016 年7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流感患儿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联合监测对儿童流感患儿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流感, 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60 例流感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0 名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观察组符合流感诊断标准[6];儿童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者;经隔离、核酸检测肺部CT 检查确诊为新冠患儿。

观察组:男40 例、女20 例;年龄2~10 岁,平均(6.21±1.27)岁。 对照组:男41 名、女19 名;年龄2~9岁,平均(6.17±1.2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经过中山市南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收集血液标本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以及TBiL、PTA、ALB 和补体C3、补体C4、CH50 水平,选择速率散射比浊法进行检测。 采集两组患儿的血液,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将血液标本置入离心机内进行离心操作,离心速度为3 000 r/min,离心时间5 min,待得到血清后,选择美国贝克曼库尔特Uni-Cel DxH 800 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和补体水平进行检测, 并使用贝克曼公司所提供的配套试剂,上述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

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补体水平比较。

(1)免疫球蛋白:①免疫球蛋白M(IgM)正常水平:2~6 岁:500~1 990 mg/L,6~12 岁:500~2 600 mg/L,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②免疫球蛋白G(IgG)正常水平:2~6 岁:5~13 g/L (500~1 300 mg/dl),6~12 岁:7~16.6 g/L(700~1 660 mg/dl),升高代表肝脏病、传染病、IgG 型多发性骨髓瘤等,降低代表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抗体缺乏症、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感染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等;③免疫球蛋白A(IgA)正常水平:2~6 岁:230~1 900 mg/L (23~190 mg/dl),6~12 岁:290~2 700 mg/L(29~270 mg/dl),升高代表免疫球蛋白A 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某些感染性疾病等,降低代表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反复呼吸道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④总胆红素(TBiL)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正常范围3.4~17.1 μmol/L,隐性黄疸<34 μmol/L, 轻度黄疸34~170 μmol/L,中度黄疸170~340 μmol/L, 高度黄疸>340 μmol/L,完全阻塞性黄疸340~510 μmol/L, 不完全阻塞者为170~265 μmol/L, 肝细胞性黄疸为17~200 μmol/L,溶血性黄疸<85 μmol/L;⑤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正常活动度:75%~100%,正常值为12~14 s,暴发性肝炎先兆患儿体内的急性肝炎患儿凝血酶原活动度<40%,慢性肝炎患儿体内的PTA 延长,说明患儿预后效果极差;⑥白蛋白(ALB)正常水平:40~55 g/L,升高代表患儿体内严重失水,血浆浓度降低;降低代表患儿体内白蛋白消耗增加、合成不足、丢失,患儿处于妊娠晚期或者是患有无白蛋白血症。

(2)补体水平。①C3 补体的正常值: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时为0.8~1.2 g/L,平均(1.14±0.27)g/L,采用火箭免疫电泳法检测时0.987 9~1.455 9 g/L,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时为0.7~1.28 g/L,增高常见于某些急性炎症或者传染病早期, 降低常见于补体合成能力下降、补体消耗或者丢失过多、补体合成原料不足、先天性补体缺乏等。②C4 补体的正常值:单向免疫扩散法为(0.55±0.11)g/L, 免疫散射比浊法:16~47 mg/dl,降低见于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毒性感染等;增高见于各种传染病、急性炎症、多发性骨髓瘤等。③CH50 的正常值:单扩法为75~160 kU/L, 增高见于皮肌炎、 心肌梗死、伤寒、多发性骨髓瘤等;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慢性乙型肝炎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IgG(30.23±3.98)g/L、IgA(16.87±2.23)g/L、IgM (14.98 ±2.83)g/L、TBiL (591.35 ±12.35)μmol/L 均高于对照组,PTA(36.87±10.24)%、ALB(20.33±1.23)g/L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immunoglobulin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表1 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immunoglobulin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

2.2 两组补体水平比较

观察组补体C3(1.82±0.25)g/L、补体C4(0.68±0.02)g/L、CH50 (122.25±2.52)U/L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补体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omplement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2 两组患者补体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omplement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 流感主要是由于人体自身受到流感病毒所致,具有流行速度快、传染性较强等特点,传播形式包括多种,比如接触被感染物品、人和人之间的接触、空气中飞沫,当患儿发生流感样症状时,通常存在多种临床表现,比如咽喉肿痛、咳嗽、乏力、疼痛、高热等症状,若未及时对患儿实施有效治疗,易增加患儿并发症发生风险[7-8]。 研究认为,流感和感冒不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主要累及人体上呼吸道,感冒是由多种病毒所引发,例如: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呼吸合胞病毒等[9],通常情况下,流感症状比普通感冒严重,其并发症多以及累及范围广,早期进行有效诊断十分重要[10]。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的最新季节性流感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指出: 对流感进行诊断时要求尽早采集患儿标本,最好在症状出现后4 d 内,对于危重患儿需要联合检测多种标本,如鼻+咽拭子标本,但对于非呼吸道标本或单份血清学检测作为疾病诊断的方式并不提倡;同时还提出了快速流感诊断检测、快速分子检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免疫荧光检测、 病毒培养和血清抗体检测等流感病毒的诊断方法,并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概述;在疾病治疗部分提出年龄<2 岁的患儿和>65 岁与患者必须尽早进行治疗, 免疫球蛋白抑制剂虽然可以快速提高患儿的免疫力,但应该配合其他药物联合使用[11]。

免疫球蛋白为人体血液中一种具有抗体活性蛋白,存在于人体血浆内,还可存在于人体分泌液、其他组织及体液内[12]。 临床上将免疫蛋白分为5 大类,即IgA、IgG、IgM、IgE、IgD[13]。 在该次研究中,选择IgA、IgG、IgM 作为该次检测指标, 其中IgA 为人体外分泌型免疫球蛋白;IgG 为免疫球蛋白的重要组成,对血清抗体活性具有一定影响,为人体抗感染的主体,对传染性疾病具有诊断及预防作用;IgM 则为最早出现的感染指标,持续时间较长,为近期感染指标[14]。陈继珍[15]在对流感患儿进行治疗时发现,患儿的并发症中包含肝功能中度受损。 因此该次研究还选取了肝功能常用指标总胆红素TBiL,还有PTA 和ALB两种物质指标。PTA 与凝血酶原时间的意义相同,两者相比较而言,PTA 更加能准确反映凝血因子的活性,PTA 的水平=(正常人凝血酶原时间-8.7)/(患儿凝血酶原时间-8.7)×100%, 是判断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指标;ALB 又称血清蛋白,主要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具有维持血管内外体液平衡,修复组织蛋白以及运输血浆中蛋白载体的功能。

研究显示, 补体在临床多种免疫系统中具有显著调节效果, 能够参与自身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中,对巨噬细胞具有介导作用,在凋亡细胞以及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中也具有参与作用, 能够对自身机体免疫耐受进行调节, 对炎性反应进行调控[16]。 资料显示,补体指标能够有效调节巨噬细胞炎性的两极分化过程, 能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发展。 因此,能够将补体作为流感疾病的有效指标,同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中也具有重要价值[17-18]。

该次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儿IgG (30.23±3.98)g/L、IgA(16.87±2.23)g/L、IgM(14.98±2.83)g/L、TBiL (591.35±12.35)μmol/L 均 高 于 对 照 组、PTA(36.87±10.24)%、ALB (20.33±1.23)g/L 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患儿体内遭受流感病毒入侵后,在免疫学发病机制上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起到重要作用,IgG、IgA、IgM 水平不断升高,以此抵御流感病毒,保障儿童的健康,但患儿体内的TBiL 水平也随之上升,使患儿的肝功能受损严重。 郑旭新等[19]在探究磷酸奥司他韦联合蓝芩口服液对儿童流感病毒的治疗效果时发现,患儿体内的IgG、IgA、IgM均在使用药物治疗后高于治疗前, 说明药物激发了患儿体内的免疫应答机制,从而起到了治疗流感的疗效。周文伟等[20]的研究结果表明,绛舌患儿体内的TBiL为 (47.3±9.2)μmol/L, 青 舌 患 儿 体 内 的TBiL 是(53.2±8.4)μmol/L,随着患儿病情的加剧,患儿体内的TBiL 水平逐渐升高。 李瑞[21]的研究结果表明,感染H7N9 禽流感的患儿体内活化部分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与该次研究结果中PTA 降低的结果相类似, 原因在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的功能, 升高说明患儿体内内源途径凝血因子缺乏,患儿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毒直接入侵机体凝血及纤溶系统有关, 而且流感患儿呼吸系统也会出现异常,机体会出现短暂的缺氧,在此过程中微血管受损,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释放,使得激活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王炜翔等[22]的研究结果表明,流感患儿体内的ALB 水平是(38.45±5.89) g/L,低于健康儿童体内的(44.56±2.57)g/L,相关研究[23]人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感染炎症的患儿体内ALB 水平低于正常患儿,而且随着患儿病情的加重,ALB 水平逐渐下降,说明炎症因子的入侵,使得患儿肝功能异常,ALB的合成速度下降,患儿此时体内蛋白质吸收不良。

该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补体C3(1.82±0.25)g/L、补体C4(0.68±0.02)g/L、CH50(122.25±2.52)U/L 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补体C3、C4 和CH50 也参与了流感病毒入侵机体后的免疫应答过程。 李爱国等[23]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感染组患儿体内的补体C3 水平是(1.18±0.21)g/L,补体C4 水平是(0.28±0.04)g/L,和该次研究结果类似,均高于健康人群,补体C3 和补体C4 主要存在于患儿的血浆中,可有效激发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活化细胞分裂进程,有效防止免疫复合物沉着,因此当患儿遭受流感病毒入侵时,体内会释放大量的补体C3 和补体C4。 蒋芬等[24]人的结果也表明,患儿病情好转后,体内的补体C3 以及补体C4 水平会降低, 说明只有在患儿体内细胞免疫被激发时,这两种物质的含量才会升高。补体CH50 反映了C1~C9 成分的综合水平, 它的变化为疾病的进程和治疗效果提供了重要依据, 观察组患儿体内的补体CH50 升高, 说明患儿体内的代偿性补补体水平升高, 体液免疫参与了该次的免疫调节,与冉光[13]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对儿童流感患儿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能够为疾病后期治疗提供有利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猜你喜欢

补体流感病毒流感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冬春流感高发 加强防治最重要
抗甲型流感病毒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流感病毒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秋季谨防牛流感
基于HRP直接标记的流感病毒H1N1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猪流感病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