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謇农业教育思想的影响探究

2022-06-14张书夺刘大勇

理论观察 2022年2期
关键词:张謇影响

张书夺 刘大勇

摘 要:张謇以其极其丰富的农业教育思想,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用一腔热血以及实际努力,开辟出了一条有着自己特色又有历史意义的办学道路,他像西方学习先进的经验,又联系中国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实际,一大批农业科技人才在他的影响与教育下,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与进步,对我国城市的发展、近代农业教育起步、产生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1]。本文重点探究张謇的农业教育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张謇;农业教育思想;影响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2 — 0155 — 03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在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中,农业也自始至终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清末的时候,我国社会是非常动荡的,经济也受到了重创,农业问题逐渐呈现出来,这也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文化振兴。很多想要振兴国家的爱国人士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这一现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张謇。他细心地发现了,当时中国传统的农业非常轻视教育,并进行了研究。他意识到,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这个国家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国家之所以落后动荡是因为这个国家的教育缺失、百姓的文化素质匮乏。所以,只有通过教育使得中国的人民强大起来,国家才能变得强大。知识的基础在于教育,从而他明确提出了“非教育不足以救国”的思想〔2〕。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他提出很多农业教育思想,立足于南通,逐渐向外扩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謇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当时的年代,大多数人的家庭都是世代务农的,在他的少年时期,也曾参与家里的田间事务,这也是他十分朴素的农本思想产生的源头,也是为什么张謇一生都把农业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并总结出了许多农业教育思想。当时中国的处境是十分恶劣的,外国列强不断地侵略,国内的经济混乱发展停滞不前,很多人提出了要兴办实业,利用商战与侵略者对抗。张謇在当时已经是比较有名的“实业大王”了,他反而把目光落在了农业上,他认为应该把农业地位提升上来,作为发展的基础。并提出了把农业与实业相结合。从这时候开始,张謇提出了“官、学、工为农”的主张,在农业与实业相结合的同时也要把农业的教育重视起来,因为张謇发现了教育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重要性。教育在当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接受到的,超过九成的中国人都是农民,民众的素质是十分低的,虽然大多数人都是务农,但是并没有什么相关的农业知识。因此,张謇的农业教育思想在当时掀起了一波浪潮,一些丰富的发展经验也流传下来。

(一)农教先行,培养人才

张謇之所以提出了农教先行的思想,是因为发现中国在进入近代后,很多重型的生产机器,使得工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生产的质量与现代工业没有没有足够的原材料是成正比的。所以,想要是农业的地位提高,除了要保证种植的面积扩大以外,还要提高农业科技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在相同种植面积下提高产值。在这个前提下,人才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但是人才的培养就是学校,所以想要改变现状必须要先建立学校。张謇认为,人才是强国之本,而人才出于学校〔3〕。想要培养出在当时能够改变中国的人才,就必须要改变旧的教育模式,发展新型的、适合当时中国大背景的教育。

想要除旧改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现代教育依赖于实业的繁荣,而工业的繁荣又需要可靠的资金支持。这就是为什么张謇想促进教育,但又必须首先发展实业。一个闭环就这样形成,实业发展需要人才,人才培养需要学校,而当时没有什么学校能够培养这些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他立足于南通,在发展新的实业的同时,他扩大了行业的规模,在此基础上规划如何开展教育事业,满足人才的培养需求。原本他准备在通海县农垦公司新建农业学校,并已经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计划。但由于难以开垦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一计划落空。之后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多方努力于1902 年,成功创办了国内第一座师范大学。这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大,教师整体素质高,有些教师都是从国外聘请来的教授,在这些人的共同努力下,来培养国内需要的农业技术人才〔4〕。

(二)学科分类、重视德育

在当时的教育模式里,像农业技能这样的技术是不被大众所接纳的,正规的教育体制里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传授。这也是张謇想要实现农业发展教学的第一道屏障。也正是因为如此,农业专业教育便成为了张謇农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今后的實践道路中,张謇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思想,走农业专业的教育之路。他在通海垦牧公司设立了专门的农学堂,然后把这个学堂改变为师范大学的农科班。进入民国时期以后,他创立了一种新型的学校,专门教授农业知识,后期晋升为南通农业学校,也是南通农业大学的前身。在那个时期,农业科学的专业化程度在这所学校中突飞猛进地提升,这是在以往的农业教育中根本无法想象的。在张謇的努力下,这所大学的农业教育分成了不同的系别: 棉花种植、畜牧业、国有农场和农业经济学。把南通农业教育分成了不同的层次,有南通大学农科、高级农校、初级农校等〔4〕,层次性十分分明。这种分层的好处在于能够培养出不同层次不同研究方向的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在不同的农业领域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这种分层分科的教育理念也推动了我国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除了分层分科,德育的培养也在张謇的教育理念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他对此十分看重。张謇是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熏陶和教育成长起来的。他的行为准则一直都遵循着传统的道德规范,所以在他办学的时候也主张把对人才的道德修养的培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张謇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热爱学习、拯救国家、珍惜时间”“勤俭节约、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守信”“团结人民”。最值得称赞的是他不只是主张而已,而是把德育教育落实到了实践当中,让人才不仅掌握实践技术知识,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继承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同时又再一次升华〔5〕,这样也为了更好地振兴中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开放眼界,中西合璧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节点,在这种大背景下兴办教育的张謇,虽然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但是西方文明和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也让他打开了眼界,向西方投去了目光。而开阔的眼界,主动向西方学习也是张謇农业教育事业的重要一环。在西方文明与文化的影响下,他提出,一定要虚心学习,对于先进的科技以及教育理念要大胆地学习与借鉴,用这些先进的理论来改变我国当时的现状。

在打开眼界看向西方的同时,他没有忘本,他明白改变中国的农业教育现状还是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然后考虑利润和损失。当张謇建立工业和教育时,中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 在当时的中国想要兴办学校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例如学校场地、教舍的建立、资金的支持以及最重要的需要良好的师资配备。当时人们的思想是相对落后的,新兴事物很难被大众所接纳,所以他還要同反对的声音对抗。然而这些都没有阻止张謇想要“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梦想,坚定不移走自己的道路。

张謇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对中华传统文化中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合理利用。张謇在去日本实地考察的经历中,亲身体会到了西方教育的长处,再把这些长处与我国教育理念中的优势相结合,也使得他的农业教育理念具有了“中西结合”的特点。好的教育理念离不开好的教学方法,在引进西方的教育理念的同时,他还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以改善传统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四)注重实践,学以致用

与传统文化教育方式不同,张謇提出的教育发展理念是以培养具有中国实际操作管理能力的技术企业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不能只学空洞的理论,这种思想教育我们必须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培养目标〔6〕。张謇本着“学必须从应用开始,应用必须从基层开始”的原则,把实践和训练作为产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张謇先生创办农业学校,是为了培训那些急需帮助的人。求真务实是“张謇”的一贯作风,教学内容实用,学习目标明确。课堂图书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技能。学校设置的实验室、农场等设备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知识的快速应用到实践中。使得人才的培养从原有的知识培养发展到了更全面的素质发展。

此外,张謇创办的实业公司,把学校的作用和工厂的作用结合起来,使农业教育学校更容易开展学生的实践研究。这些学校都与一些相关的实业企业距离较近,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程度后可以第一时间进入到企业去动手实践,实业学校还建立了一定的实践基础设施,便于学生从事自己的工作实践。

张謇不是一个空喊口号的理论家,而是一个有教育意义的实干家。他把自己的农业教育思想运用到创办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农业教育。无论从城市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以及当代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促进城市发展建设

张謇的农业教育知识与实践,不局限于南通,甚至影响了上海、南京等多个城市。张謇的实业教育教学,与传统的中式教育是不同的,这种教育体现着近代化,先进性,这必将会推动经济近代化的发展。张謇率先在南通实施产业教育理念, 使南通在短时间内由落后走向了教育先进。通过这些文化教育教学,使我国不再局限于私立学校教育,而是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特殊劳动技能,突破了传统思想教育的束缚,标志着南通的教育活动正式开始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南通这个城市一直有着很多标签,例如文化教育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等等。南通后来能够发展到这种先进的程度,以及能够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建设贡献出重要的理论基础,都离不开张謇对南通的设计和经营,推动了南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是南通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张謇是一个有独特见解的教育家。他从中国的历史传统和当时的实际出发,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以农业为基础,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生产和科技经验,以改造中国传统农业,促进中国农业的转型〔7〕。张謇积极推广农业科技,改良土壤、改良作物品种、实行农业机械化。提倡多样化经营不仅为工业发展提供各种农产品和原材料,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张謇呼吁政府在各省设立农学堂,培养农业专门技术人才,提高农民素质,让农民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科技与知识。

利用资本主义农业运作方式改造传统农业。他变沿海滩涂荒地为良田,为沿海滩涂荒地的利用积累了相关经验。积极用科技改造农业,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农林牧渔结合,多样化经营,农业生产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打造农业产业链。建立现代化的大型农场,将生产资料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使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成立专业的农业机构,普及现代农业知识,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积极吸收西方在农业生产领域有益的成果与经验,不断提高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作出贡献。

(三)改变当代教育理念

张謇处于的时代,是各种理念与各种新兴事物相碰撞的年代。传统教育与农业社会的碰撞,新式教育与现代工业社会的碰撞等等。张謇的贡献在于扩展了近代中国的教育新领域〔8〕,推动了整个南通甚至整个中国的教育近代化进程,很多新时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都离不开他的重要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他创造性地赋予其教育功能,从而把为少数人服务的传统教育,改造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从这个角度讲,张謇所尝试构建的“大教育体系”对新时代的教育发展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张謇所在的时代是旧中国困顿闭塞的时代,但他所开创的教育事业硕果累累,泽被后世,根本在于其有着“观世界”的眼光。张謇的世界观既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张謇在注重“器物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同时,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仁义为内核,以大同为理想”和“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价值观予以了继承和肯定。可以认为,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先进外来文化的吸收,滋养了张謇的教育实践。“适合”与“有用”是张謇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核心准则,这也影响了新时代人们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如今,以“适合的教育”为准绳,是新时代以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为中心,“以人为本”是教育观的全新体现。

回眸百余年前张謇的农业教育思想,身体力行为社会改革、民族振兴所做的伟大尝试,给后人以指引。张謇的实践也应在我国当代教育中加以研究。为了促进我国农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借鉴张謇农业教育思想中积极、有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元素,并将其应用到我国的现代发展中去。

〔参 考 文 献〕

〔1〕林刚.专业与开放:张謇农业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J〕.江苏社会科学,2017,(02):261-265.

〔2〕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第一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27-28.

〔3〕曹从坡,杨桐.张謇全集(第四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104.

〔4〕徐耀,凌振荣.张謇农业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探析〔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3-36.

〔5〕羌建.近代南通棉业发展研究(1895~1938)〔D〕.南京农业大学,2010:108.

〔6〕王小磊.张謇实业教育思想述评〔J〕.职业教育研究,2008,(02):91-96.

〔7〕谢鹏云,李向东.甘肃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发展〔J〕.甘肃农业,2013,(21):7-10.

〔8〕张雪蓉.张謇教育思想述评〔J〕.江苏教育研究,2014,(05):30-34.

〔责任编辑:包 阔〕

猜你喜欢

张謇影响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
感怀张謇 守望初心
称呼见人品
张謇:从状元到企业家、教育家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改变危机唯有勤奋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翁同龢点张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