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块链的高校第二课堂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22-06-14靳旭莹张宗虎邓伟

理论观察 2022年3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区块链网络

靳旭莹 张宗虎 邓伟

摘 要:区块链技术是目前较热门的一种新型网络技术,它独特的去中心化优势,引起了计算机界的广泛关注,各国纷纷开展了对该技术的研究。区块链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物流、金融等领域。因教育的特殊性,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各高校的实施系统繁杂、社会参与度低。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第二课堂系统极大减轻了高校系统维护的难度与压力,加强了学生、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区块链;高校;第二课堂;评价;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3 — 0142 — 07

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第二课堂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帮助。目前,国内高校的第二课堂系统各不相同,有的高校将第二课堂系统下挂在学生处,有的高校将第二课堂系统放在教务处。不管将第二课堂下挂在哪个部门,都会出现学生数据难以管理的情况。数据庞大,加之该系统需要专人对其进行维护,这就要求必须找具备一定计算机能力的人员对其进行负责。第二课堂是一个拓展学生能力的课程,仅有学生、学校参与其中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让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提前进入社会。目前,绝大多数第二課堂系统仅限学校和学生,社会参与度很低,这样社会、企业对于学生的了解是很有限的。学生的能力与潜力仅通过在校的成绩是很难全面呈现的。区块链技术引起大众的普遍关注,该技术在不断发展,从最初的数字货币发展到数字资产与智能合约,再到现在的区块链社会。区块链技术已经从早期的货币领域逐步向社会各行各业应用。区块链技术已经深入到教育领域中。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庞大的学生数据仅由高校进行存储,无疑对各大高校而言将面临庞大的数据管理压力。

区块链概念首次由Nakamoto在2008年发表的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一文中提出〔1〕。区块链技术通过去中心化,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对数据进行保存,使用加密技术,用时间戳和工作量证明等方式传播和记载信息。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编程等特征。常见的区块链网络结构由数据库、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数据层是指采用数据加密和时间戳将信息放在数据区块中;网络层是将分布式网络节点数据进行校验;共识层是去中心化过程,通过共识算法将系统中的节点达成共识进行工作量证明,即POW(Proof of work);激励层是保证节点数据验证时的最大化利益过程,它主要使用经济激励的发行机制和分配制来得以保障;合约层是进行各类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封装的过程,是体现区块链可编辑性;应用层将封装区块应用于相应的场景,如物流、金融和教育等。

区块链经历了1.0、2.0和3.0三个时代,其中区块链1.0是以数字货币为主要特征,2.0时代是数字资产加智能合约,3.0时代是指区块链组织加区块链社会。区块链按照其加密类型可以分为公有、私有及行业区块链三种。区块链中对应的加密技术称之为非对称加密技术,即公钥与私钥成对出现。无论是加密还是解密,只能采用公钥对应私钥分别执行一种功能,就是说公钥加密信息私钥解密信息,反之私钥加密信息公钥解密信息。公钥与私钥各司其职,互不干扰。

区块链是一种电子记录形式的账簿,如图2所示,其中每一区块一旦确认,基本不能修改的,上一个区块的信息将会被下一个区块所保留。区块头一般由两组初始数据组成,一组数据是记录挖矿信息,包括时间戳等,另一组是本区块信息,主要是区块自身的数据信息,如区块的字段等。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大力开展创新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打造提升学生思想水平,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材的第二课堂建设〔2〕。《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2016—2025 年)》强调,“要科学设计开展实践育人活动,通过探索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等途径,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提升综合素质”〔3〕。2018年7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提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充分借鉴第一课堂教学育人机理和工作体系,实现共青团组织实施的思想政治引领、素质拓展提升、社会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公益和自我管理服务等第二课堂活动的工作体系和工作制度。”〔4〕自2018年起,国内各高校按照《意见》要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逐步实施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一)第二课堂开展的现状

1.学术研究少

与第二课堂相关的论文从中国知网中搜索,论文数量较少,其评价体系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目前,第二课堂在实践创新、人文底蕴、审美情趣、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还是存在效果不佳、成效不明显的情况。第二课堂学分的认证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学分认证往往是由辅导员、社团负责人参与评价,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各高校的评价标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高校的第二课堂内容主要集中在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社团活动、创新创业这几个方面。这与第二课堂教育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在高校共青团改革以促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存在比较大的漏洞和不足。

2.高校重视程度不同

国内各高校均以把第二课堂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中,但仍然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学校对于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有的学校把第二课堂当作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社团活动,有的学校把第二课堂当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的学校则把第二课堂当作是学生与社会接轨的桥梁,还有的学校把第二课堂当作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平台。重庆交通大学的第二课堂与学校思政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开展“吟经典、感历史、展未来”活动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西安科技大学则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学分。暨南大学通过第二课堂向学校留学生宣传中华文化,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

3.信息技术应用单一

三全育人中提出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理念。全过程育人就是要把育人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当代大学生是“低头族”的主体,他们已把手机作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网络育人就成为育人中的重要环节。把信息技术应用于第二课堂,有的高校主要以“到梦空间”手机APP为主。该应用软件功能中最常用的就是签到、活动发布、图片上传、学分设置这几项,以签到代替学习过程和效果,手机软件的定位、实时发布、语音视频等功能基本没有体现。集中管理学习信息,效率低下,数据被攻击、篡改泄露的危险加大,近年来网络信息外泄事件频发,数据安全性受到威胁。

4.社会实践不足

大卫·库伯是体验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在著作《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中第一次提出学习是一种基于精心设计的体验之上的社会化过程,主张学习是体验的转换并创造知识的过程〔5〕。第二课堂应当成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境。目前,高校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行业发展了解甚少。虽然高校开设了与就业相关的课程,如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新生入学专业教育、三下乡活动等内容,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基本上是由学院辅导员老师进行上课。辅导员们并不十分了解学院所有专业的就业及行业发展,因此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只能泛泛而谈,胡子眉毛一把抓,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更谈不上学业规划了。第二课堂与社会相结合程度较低,绝大多数的活动都局限在校园内,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缺少联通。专业学科与企业之间没有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加上各大高校所在的地域差异比较大,在西部地区大型企业相对比较少,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基地。

5.评价方式单一,没有健全的评价体系

第二课堂的评价仅体现在学生打卡、简单评论, 然后由辅导员给出相应的分数,凡是参与的学生都有相同的分数,导致第二课堂沦为打卡课堂。学生之间的分数差别微乎其微。第二课堂中社会实践所占比重较低,这一现象严重违背了设置第二课堂的初衷。第二课堂开展的目的是联系社会,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行业发展,了解国情。因此,在第二课堂评价中需要加大社会实践的比重,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尽早了解社会现实。课程评价体系不完整,有些学校比较倾向于学生参与的社团或班级活动,有些学校则以参加专业比赛为主,第二课堂的评价不能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进行评价,评价中对于体美劳的教育几乎没有。

(二)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提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是联系学生、学校和社会的有效途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就要把“综合协同育人”作为根本途径。因此,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应包含以下几个模块。

课程模块主要是指第二课堂的课程学习内容,应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这四大部分,如图3所示。

1.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责任是社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全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报告(2020)》中显示,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处于较高水平,调查数据显示,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政治意识”“国际视野”两项自我评价不高,此次调查得分仅为71.56分和78.10分〔7〕。大学生身心健康是保证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要求:“促进大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8〕在这种成长环境中的学生自我意识很强,集体观念淡薄,虽有爱国心,但缺少爱国行,很多认识都只挂在口头,不会付之行动。在高校中,校园贷、电信诈骗诸如此类的案件时有发生。部分学生中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思想还根深蒂固。这些问题都是目前高等教育亟需解决的难题,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

人文底蕴定义为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技能等所形成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人文审美、人文情趣等,六大素养之间又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发挥不同的社会作用〔9〕。高等教育中大多以专业教育为主,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相应的人文教育课程较少。不少大学生对中国历史、中华文化知之甚少。加之网络文化盛行,很多学生缺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中华文化中的勤劳朴素、任劳任怨、敬业奉献等优秀思想,被一些学生认为是“旧的” “落后的”思想。部分学生的思想中存在较严重的西化认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思想存在于大学生头脑中。审美情趣是通过美学教育让学生从外表到内心都具有一种天之骄子的气质,让大学生成为时代的代表。美学教育还可以成为学生自我养成教育的途径。

2.专业实践学习

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由威廉·威克姆首先提出,在牛津大学的“新学院”首推。2005年1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写到“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行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10〕。我国高校早在上世纪初就已经提出导师制,真正推行直到本世纪由北京大学率先实行,随后部分科研型高校也纷纷开始推行,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通过导师制能够让学生在专业深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成为拔尖人才。

3.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现在的大学生均是00后,从小丰衣足食,物质丰裕,高度的自我为中心,学生们缺乏与他人相处的能力,不具备应有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社交恐惧症等心理问题在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们走出象牙塔,更多地了解社会,建立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大学生们进入社会提供了初步的经验。社会实践还能够让学生们学以致用,将自己的所学所长回馈社会、造福人类。社会实践将会是大学生们最宝贵的社会财富,让他们明白真实的社会是什么。在社会实践中应增加了公益活动的内容,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明白一个小小的善举,一次细微的关心对他人的重要性,社会需要我们青年人献出爱心与力量。

4.创新创业教育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各高校也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生的日常教育,在校学生将自己的智慧转化为产品投向社会,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共享单车、菜鸟驿站这些都是大学生们智慧的产物,为学生们创造了就业和勤工助学的机会。大学校园里的学生们除了对知识的渴望外,还有对创业的热情。大学地摊、跳蚤市场等很多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衍生物孕育而生。大学生中不乏具备经商头脑者,有结合当地旅游业做导游的,有开网店的,有带家教的等等,这些人中有一些在毕业后将大学时的小作坊变成了大企业。

(二)评价体系的权重分配

第二课堂包括两大模块,其中思想方面应占40%,实践方面应占有60%。具体权重分配如表1所示: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配第二课堂毕业学分,按照上表来进行学分的计算,其中创新创业实践只要在校学生能够创建实体公司或者有创业孵化项目就可以获得该项满分,社会实践中的其他活动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拓展自身能力方面,因此获得一项能力即可得满分。

Levin〔11〕认为,区块链技术让学习者更容易创建、维护、共享包括所学课程、学分、成绩和经历的个人数字资料,有助于学习者实现个性化学习,改善学习过程和成效。Ark〔12〕认为,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个人资源(Learner Profile)的管理至关重要。Cavanagh〔13〕甚至断言:区块链技术让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实现了在线无缝共享,将对学习认证和学习数据管理带来变革,甚至颠覆。2018 年 10 月,京津冀大数据教育区块链试验区启动建设,通过搭建大数据平台,采集并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轨迹数据,建立学生的个人学习成长档案〔14〕。李倩舒〔15〕以常州开放大学为例,探索区块链的激励机制在在线教育平台中使用,设定“学分币”,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

(一)区块链技术在高校第二课堂中的应用优势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点,极大地改善了高校对各类信息的管理。高校数据信息包括学生、成绩、教学、教师等多类信息,很容易造成信息的拥堵。例如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系统中信息繁多,对于系统的维护与管理都有较高的要求,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加重了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的难度。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可以减轻学生日常信息管理的负担。采用教师、学生、社会协同机制,全过程展示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表现,将学生的成绩变成可视化的数据,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提高与进步,让学生能够不斷审视自己,让社会、企业全面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通过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让第二课堂的成绩认定更加灵活化。

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既保证了第二课堂成绩的可靠性,又使得成绩更加透明化、公开化,同时还让成绩更具有安全性。区块链技术中前后区块的时间戳能够很准确地追溯数据的组成,这对第二课堂的成绩评定更公平、公正,消除了第二课堂成绩评定的随意性,所有成绩都有迹可循。区块链技术的使用让第二课堂成绩更加可靠、确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蔡德维实验室研发的“北航链”,正致力于开发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源版权保护〔16〕。

区块链技术的可编程性让高校可以自行开发适合于本校的第二课堂系统,将企业、社会团体加入到评分系统中,打破了过去学生成绩仅靠学校给予的局限。第二课堂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成绩表现的多样性,充分说明了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性。区块链技术可以全面记录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表现,形成第二课堂成绩档案。

(二)区块链在第二课堂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模式

基于区块链的第二课堂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模式主要从技术、权限、途径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应用。区块链技术是基础,权限分配主要从教师、学生、企业、社区多层面进行权责分配,途径可以从系统方法、区块链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考虑,具体如图4所示。

1.技术角度

基于区块链的第二课堂评价体系中可以将辅导员、班主任、企业等作为一个区块节点,学生进行的与第二课堂有关的行为都可以被记录,这些记录的信息将成为一个个单独的区块,区块之间由时间形成的链条进行连接。在整个系统中,学校与社会被连接在一起,将育人的范畴从学校扩大至社会,实现社会育人的大环境。从人员、时空两个维度实现无缝链接,逐级建立全社会参与的育人数据库。在这个大数据库中,学生、学校、社会之间紧密连接,有效加强了对育人过程的监督,进一步提高了育人的质量。智能化的分析与信息反馈机制,让育人环节更具人性化与个性化,推动了育人信息的立体式交互,发挥了社会的优势资源,形成了校社联动效应。全面的数据信息让专业教师能够准确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在教育教学中有的放矢,加深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从而形成较强的育人合力。

2.权限分配

基于区块链技术体系衍生出的思考方式,主要内涵是动态地看待事物的整体,将所有的要素看作是一个系统,并通过各种各样的联系使之产生价值的系统思维方式〔17〕。区块链技术的特有性让第二课堂的成绩评定能够实现多维性,实现全方位育人,达成育人共识机制。学校、社会在遵循育人规律的基础上,权责分布式共享,弱化学校是育人主要场所,将育人环境扩大至社会,将社会力量投入到育人体系中,关注育人对象学生的主体性、选择性和自觉性。学生、学校、社会实现价值的可信交流,有助于挖掘育人要素,强化育人机制,建立开放、共享的评价体系,实现育人的过程化管理,推动建立更加高效、更加自律的第二课堂评价系统,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学生的素质,为高等教育打开了新的局面。

3.途径分析

区块链技术的实质是分布式数据库,每一个区块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磁盘,分别记录了每个学生的数据信息。在区块链中,这些学生信息全体参与者,共同维护。区块链技术的运用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打破了唯分数、唯文凭的束缚。通过区块数据可以形成每个学生的成绩电子档案,学校、社会可以依据成绩电子档案知人善用,开展个性化评价。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有利于精准分析学生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精准评价,实现对学生学习轨迹的全程监督。在基于区块链的第二课堂系统中,所有收集的学生学习成长数据分布式存储与区块链中,包括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地点、任务完成率等。学生希望获得较高的评价,就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活动。区块链的数据记录是不可篡改的,并且永久保留,记录的数据可以完全杜绝造假的可能。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能够充分展现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的全貌,是学生第一课堂的有利补充,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径。正如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所说:“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18〕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第二课堂是培养全面人才的有效抓手。高校要立足学校实际,让高等教育做到服务社会、回馈社会、促进社会发展。高校还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注重课堂教育,另一方面积极利用第二课堂,让学生将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应用,还需要让学生们将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在第二课堂中得以补充,让学生们充分利用在校的时光,培养自己各项能力。

〔参 考 文 献〕

〔1〕Nakamoto S, 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EB/OL〕.http://www.bitcoin.org/bitcoin.pdf.

〔2〕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新做活做實〔N〕.人民网, 2016-12-19.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N〕.人民日报,2017-04-14

(05).

〔4〕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R〕.教育部〔2016〕18 .

〔5〕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3.

〔6〕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网, 2016-05-03.

〔7〕《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2020)》显示: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处于较高水平〔N〕.光明日报客户端,2020-11-09.

〔8〕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新华社,2017-02-27.

〔9〕刘伟,丛小玲.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实践〔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5:39.

〔10〕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N〕.教育部,2005-01-01.

〔11〕Levin D. 10 things to know about the future of blockchain in education〔OL〕.<http://www.edtechstrategies.com/blog/future-blockchain-education/>.

〔12〕Ark T V. Parent-managed learner profiles will power personalization〔OL〕.<http://www.gettingsmart.com/2015/05/parent-managed-learner-profiles-will-power-personalization/>.

〔13〕Cavanagh S. Would blockchain tech work for K-12 schools〔OL〕.<http://www.edweek.org/ew/articles/2016/03/16/would-blockchain-tech-work-for-k-12-schools.html> .

〔14〕吴永和,程歌星,陈雅云,王筱,马晓玲,等.国内外“区块链+教育”之研究现状、热点分析与发展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20,38(01):38-49.

〔15〕李倩舒.区块链技术助力在线教育发展的路径分析-兼论常州开放大学实践思路〔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9(04):84-89.

〔16〕蔡维德,郁莲.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解析〔J〕.金融电子化,2016(05):157-160.

〔17〕宋飞燕,刘笑.区块链思维对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思考〔J〕.上海质量,2020(10):30.

〔18〕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N〕.人民日报,2021-04-21.

〔责任编辑:丁 冬〕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区块链网络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