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远期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2022-06-13和光宇

系统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激酶标志物病灶

和光宇

单县中心医院肿瘤科,山东单县 274300

肺癌为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疾病,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肺癌的主要类型,占肺癌患者的80%~90%,发病初期无明显特异性症状,易漏诊或误诊,疾病确诊时患者病情大多已发展到中晚期, 错过最佳手术治疗时机[1]。 化疗可降低肿瘤活性,促使患者机体肿瘤负荷减轻,抑制肿瘤转移,但其有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会明显损伤机体的免疫功能[2]。 尤其对于老年晚期NSCLC 患者, 由于其机体功能减退,难以耐受化疗,因此部分患者仅可接受放疗,对肿瘤细胞进行杀灭,从而使患者的生存周期延长[3]。随着靶向治疗研究的不断发展, 在老年晚期NSCLC 治疗中,吉非替尼的应用率不断提高, 其可对酪氨酸激酶基因外显子19、21 突变的患者进行治疗, 可抑制酪氨酸激酶介导的癌细胞生长, 使癌细胞的放疗敏感性提高[4]。有资料报道称,将吉非替尼与放疗联合应用,可使晚期NSCLC 的治疗效果得以提升[5]。 为进一步分析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晚期NSCLC 的近远期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该次研究选取2019 年3 月—2021 年4 月该院收治的老年晚期NSCLC 患者98 例开展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晚期NSCLC 患者98 例。纳入标准:符合NSCLC 的诊断标准[6];年龄≥60 岁;TNM 分期为Ⅲb~Ⅳ期;Karnofsky 评分≥60 分,预计生存时间超过6 个月;入组前未行相关治疗;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TNM 分期为Ⅰ~Ⅲa 期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合并心、肝、肾脏器严重病变者;联合放疗或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 例。 两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治疗, 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将双手互卧放置在头顶,尽可能将真空垫内空气抽出,将出气孔封闭后,对患者的位置参数予以记录。 根据胸部CT 平扫片图像,来对扫描参考点予以确定,一般情况下选择病灶中心层面,使患者保持治疗体位,为其开展定位CT 扫描,扫描时层厚5 mm,层间距5 mm,对患者机体胸腔开展扫描。 并扫描数据上传至工作站,开展体廓、靶区与重要器官勾画与三维重建,肿瘤体积(GTV)涵盖原发病灶与纵膈内转移淋巴结, 肺部病灶在肺窗上对GTV 进行勾画,纵膈病灶在纵膈窗对GTV 进行勾画。临床靶体积为GTV 四周外扩 8 mm,计划靶区(PTV)为 CTV 四周外扩10~15 mm。增大淋巴结和原发灶之间若具备较近的距离,则应用同一靶区开展治疗,若其之间具备较远的距离, 则对增大淋巴结单独设立靶区。 根据PTV 的中心靶区来对照射野进行设计, 共包括5 个照射野,以90%~95%等剂量曲线对PTV 进行覆盖。采用3D-CRT 的6MVX 线直线加速器开展照射治疗,每次照射剂量为2 Gy,每周开展5 次照射治疗,总照射治疗剂量为60~70 Gy,连续治疗6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吉非替尼(国药准字J20152684),1 次/d,250 mg/次,口服用药,治疗 42 d。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近期疗效,判定标准:在放疗治疗完成3个月后,为患者实施疗效判定,若患者的病灶彻底消失,无新发病灶,且持续超过4 周,则为完全缓解;治疗后患者的病灶最大径较治疗前缩小超过30%,且持续超过4 周,则为部分缓解;治疗后患者的病灶最大径较治疗前缩小不足30%或增大不超过20%,则为稳定; 治疗后患者的病灶最大径较治疗前增大超过20%,或有新病灶出现,则为进展[7]。 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②两组远期疗效,为患者开展1 年时间随访,观察患者的6 个月与12 个月的生存率。③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包括血清 癌 胚 抗 原 (CEA) 与 细 胞 角 蛋 白 19 片 段(CYFRA21-1)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集量为5 mL,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开展检测操作。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皮疹、放射性肺炎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6 个月生存47 例, 治疗后12 个月生存38 例;观察组治疗后6 个月生存48 例,治疗后12 个月生存45 例。 两组治疗后6 个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观察组治疗后12 个月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7,P=0.049)。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EA 与CYFRA21-1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ng/m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ng/mL]

组别CEA治疗前 治疗后CYFRA21-1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9)观察组(n=49)t 值P 值47.86±5.26 47.90±4.57 0.040 0.968 23.55±3.26 17.82±2.50 9.763 0.001 5.06±0.81 5.10±0.95 0.224 0.823 2.91±0.55 2.05±0.39 8.929 0.001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肺癌为常见恶性肿瘤病变,发病率高,居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老年晚期NSCLC 患者大多已丧失手术治疗机会,需接受放化疗治疗,但其中部分患者无法耐受化疗不良反应, 因此三维适形放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吉非替尼是对晚期NSCLC 进行治疗的常用EGFR-TKI 药物, 其可与细胞表面存在的Mg2+-ATP结合位点进行竞争性结合, 从而使酪氨酸激酶生物学信号传导被阻断,促使肿瘤细胞生长停止[8]。 其适合对酪氨酸激酶基因外显子 19 及21 突变的NSCLC 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不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有研究报道称,吉非替尼可使放疗的敏感度提高,其作用机制可能由于:放射线可使细胞周期G2 检查点被阻断, 吉非替尼可使细胞周期的G1 检查点被阻断, 因此将吉非替尼与放疗联合应用,可使多个细胞周期检查点被阻断,达到协同增效的作用[9];吉非替尼可使酪氨酸激酶介导的细胞修复作用被阻断, 将肿瘤细胞受到放疗射线损伤后出现的自我修复进行抑制; 吉非替尼可使新生血管的形成得到阻滞,可使癌细胞生长受到影响[10]。 张英杰等[11]研究报道称,老年晚期NSCLC 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后, 近期治疗总有效率为50.50%,明显高于单独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总有效率37.50%。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为51.02%,高于对照组的 30.61%(P<0.05),与相关研究报道结果相符[12]。 提示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晚期NSCLC,可提升近期治疗效果。 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吉非替尼的应用,不仅可发挥使癌细胞被直接杀灭的作用, 同时可使癌细胞对放射性的敏感度提高,从而使肿瘤体积缩小,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13]。

在老年晚期NSCLC 患者接受放化疗与靶向药物治疗后,病灶体积缩小属于治疗效果的宏观体现,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属于治疗效果的分子水平体现[14]。对于 NSCLC 患者而言,CEA 与 CAFRA21-1 均属于常用肿瘤标志物, 该次研究中,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EA 与 CYFRA21-1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表明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晚期NSCLC,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也证实了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有效性[15]。 老年晚期NSCLC 患者接受治疗后, 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为病灶转移与复发,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吉非替尼,可使患者的病灶体积快速缩小,从而使肿瘤转移与复发风险降低,使疾病预后得以改善[16-17]。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12 个月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晚期NSCLC 可取得更好的预后情况。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吉非替尼的应用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18]。

综上所述, 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晚期NICLC 的疗效确切,可取得更好的近远期疗效,同时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激酶标志物病灶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能谱CT 在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癌细胞“杀手”
抑制糖原合成激酶3a可减轻6—羟基多巴引起的SH—SY5Y细胞损伤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