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上海,与66位老人的53天守望

2022-06-13

读报参考 2022年15期
关键词:养老院药品医院

作为上海市一家养老机构的负责人,王虹已经熬过了许多个睡不安稳的夜晚。从3月4日下午开始,截止发稿时,王虹所在的远洋椿萱茂虹湾长者社区已经全封闭运行了53天,包括王虹在内的54名工作人员,全力照护着66位老人,共同走过这段注定难忘的日子。

忘记吃饭的一天

椿萱茂虹湾长者社区位于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早在上海全市养老机构因为疫情统一实行全封闭管理前一周,他们就提前进入了这种状态。那时的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接下来的50多天都无法回家一趟。

封闭之下,所有人禁止外出活动,院内老年人的家属探访也全部停止,养老院关闭了所有通道,仅保留了一个小门和外界沟通,一切外来物品都要经过三级消杀才能进入院内。

王虹作为养老院负责人,扛起了最重的压力。最忙的那几天,王虹和同事们几乎连饭都来不及吃。

回忆起刚开始封闭的时候,王虹早上6点半开始接收民政部门的各类紧急通知,组织养老院各部门负责人进行第一轮沟通,包括如何设置消毒流程、物品运送通道,怎么保障老人用药,联络供应商渠道也变得艰难起来。

上午9点,养老院常规晨會变成了综合处理会议,各类突发情况和处理措施陆续被搞定,该封闭的地方要保证完全没问题,测温登记和健康管理覆盖到每一个人,菜品储备也尽量多一些。

上午11点钟,核酸检测需要一对一上门,所有老人的核酸采集就要耗费3个多小时。通知给老人和家属的事宜,都需要耐心解释,封控要求下,家属临时要送食品的行为也是不被允许的。

下午5点,有子女担心小区封闭之后无法保障老人的日常和就医需求,打听能不能把长辈送进养老院,最起码能保证照护和相对安全。王虹和同事们在院内准备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开辟隔离区,对临时住进来的老人进行单独照护等。

到了晚上,大家才想起来这一天还没来得及吃饭,饿的时候相互分了分糖块补充体力,粗略吃了几口饭,又开始确认养老院的物资、设备和消杀工作是否到位,该整改的地方要及时处理。

夜里12点左右,供货商通知说凌晨才能把批量蔬菜送过来,养老院要赶紧作好接收和消毒的准备。因为第二天可能下雨,养老院的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把所有蔬菜经过专用路线,连夜搬运到单独区域。

所有工作做完之后,天也快亮了,王虹和同事们只能稍微眯一会儿,就又要开始新一天的循环工作。

“我先住车里几天”

老年人群大多都有慢性病,封控期间,他们的配药成为了比吃饭更难解决的问题,部分医院临时停诊封闭,更是加剧了这个困难。非疫情状态下,椿萱茂虹湾有着完善的计算管理体系,所有老人对应的就诊医院和用药情况都很清晰,动态化管理一直相安无事。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虹湾从定点合作医院集中采购了老年人用药。每一位老人对应的科室需求不一样,用药量也不一样,配药高峰时期,工作人员每天需要跑5-6家医院,一天累计覆盖30-40个科室,完成全院的老人配药需求至少需要两天时间。

但后期随着疫情升级,周边的一些医院大多暂停接诊,虹湾不得不去开发新的配药渠道,甚至拜托了各类个人资源,一番波折之后,在一家三甲医院寻到了医疗通道。

疫情最严重的一段时间,外出配药的员工没办法再回到养老院正常工作,需要隔离14天。王虹只能选择接力派出员工,“就好像‘敢死队一样”。

王林江就是“敢死队”队员之一,他原本是椿萱茂虹湾的销售部渠道经理,疫情期间主要负责统筹配药事宜,外出配药时,一天至少带回来两百多盒药品。有些老人的用药还有特殊储存需求,必须当天配送并且进行冷藏处理。外界艰难的情况下,王林江要兼顾诸多因素,开车奔波在医院和养老院之间。

3月中旬,王林江家所在的小区也全面封控了,回小区就没办法再出来,但后面几天还有一些老人的配药需求没有完成,他只能在车里住了几天。

4月以后,外面没有通行证是不允许通行的,即便协调了配药渠道,没有运力,也无法把药带回养老院。在这期间,虹湾朱阿姨的用药比较特殊,她是一位肿瘤术后病人,药品不能断档,前期配的药吃完了以后,受医院封闭影响,朱阿姨的药很难买到。

王林江回忆,当时他们辗转联系到了一家可以买到这种药品的医院,但是苦于没有人能去取,还是通过网上渠道求助和朋友介绍,联系到了一位快递小哥骑电动车把药品送了过来。为了感谢小哥,最后,他们快递费和打赏费付了600块钱略表心意。

仔细,再仔细一点

解决了日常饮食和用药的问题,还有突发情况在等着。

4月的一个夜晚,生活助理夜里12点巡视时发现,无法叫醒90多岁的缪奶奶,就赶紧通知了养老院的医护人员和护理部负责人左霞。左霞立即启动了应急机制,好在医护人员检查过后,发现缪奶奶的生命体征还算平稳,结合老人平常的健康状况,综合判断采取了远程就医的措施。由外援同事把缪奶奶的情况和相应检查样本带到医院去,再带着化验结果和药品回来。

两个小时之后,缪奶奶接受了医院指导下的针对性医疗措施,后续几天恢复良好。

实际上,虹湾对封闭管理的各项工作制订了完善的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包括防护、消杀、采购、健康管理、心理疏导、疫情应对等,都有周密的流程安排。

“我们现在只允许带药品进来,食品是没办法的。”王虹还举了一个例子,院里一位老人和儿女商量,把食品夹带在大量的药品包装里面偷偷送进来。但是保安检查时会把全部包装拆开消毒,发现之后,他们耐心去劝导老人,为了所有人的安全,老人最后也接受了劝说。

近两个月见不到自己的子女,也无法外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要格外关注。

苏珊负责虹湾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相关工作,疫情初期,他们在院内组织了一些集体活动,让大家有事可做,也加强了和老年人的日常沟通,方便及时发现老人们的问题并提供帮助。

以前赵爷爷的儿子每周都会来虹湾看他,疫情初期,隔窗相望也能看一眼,后来儿子也被封闭在家里。苏珊他们启用了线上探视系统,帮老人连线儿女,并且按时把老人们的情况反馈给他们的子女。

“我攒的苹果,你们分一分吧”

同事们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吃住都在一起,他们之间现在更像是战友。

虹湾运维部的男性员工年龄相对偏大,王虹原来觉得他们都是挺粗线条的人,没想到这次疫情的关键时刻,都是他们冲在最前面,成为了养老院的第一道防线。

“物资最紧张的时候,冷库空间有限,绿叶蔬菜存放时间比较短,要先看长辈们的菜单能不能满足。”王虹说,有段时间,同事们午餐还能保证一个蔬菜,荤菜就基本看不到了。

水果同样也要先保证老人们的供应,“因为我们供应商中间出现了问题,员工很久都没见过水果了”。王虹加紧了物资的寻找,远洋椿萱茂和远洋集团也帮忙联系了渠道,最终紧急采购了一批物资。

虹湾的老人们也更像是家里慈祥的长辈了。王虹去查房的时候,90多岁的邓爷爷拿了鼓鼓囊囊一袋子东西,让她给大家分着吃,王虹一看,是一袋苹果。邓爷爷说自己每天都有水果吃,他觉得员工们吃不上水果,就把苹果都攒了起来。

谈到解封以后最想做什么,苏珊最想吃一碗牛肉面,左霞说要回家抱一抱家里人,好好吃一顿青菜,再踏踏实实睡一觉。王虹的牵挂更多是焦虑,她盼望解封了以后养老院能尽快恢复正常运营。不计成本运营的日子终将过去,当一切回归正轨的时候,机构本身也要考虑怎么好好“活下去”。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孔海丽)□C93BE26B-08A4-432E-B317-D1D5C65387C4

猜你喜欢

养老院药品医院
95后玩出网红养老院
药品保存细解读
This 11?year?old student brings joy to seniors one wish at a time 11岁学生助梦养老院
新修订药品管理法对何为假药劣药重新作出界定
过期药品回收“梗”在哪儿?
萌萌兔医院
搭讪
认一认
Love Counts More爱心可贵
怎样买到合格的药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