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渭南皮影戏的剧目类型和文化内涵

2022-06-11田建

百花 2022年8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

田建

摘 要:皮影戏在我国流传分布广阔,至明末已流播全国,在不同区域逐渐形成地方流派,各地皮影戏的演出艺术风格、剧目等也不尽相同,在剧目题材、演出内容方面丰富多彩,差异化明显,蕴含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本文介绍渭南皮影戏,对其剧目类型和文化内涵进行论述。

关键词:渭南皮影戏;剧目类型;文化内涵

渭南是皮影戏重要的发源地,渭南皮影戏毋庸置疑地成为中国影戏重要的流派,其剧目丰富繁多,生动地记录传承延续千年的民俗记忆,还蕴含着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

一、渭南皮影戏的文化渊源与发展历史

关于中国影戏起源地,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有“陕西说”“滦州影戏说”“河南中心说”等提法,但影戏起源于陕西关中,却为大多数人所认同。著名戏曲理论家齐如山先生,最早提出中国影戏“陕西说”,并详细分析了影戏自陕西向南向北传播的路线。[1]江玉祥教授提出:“陕西(尤其是关中地区)很可能就是中国影戏的最初发源地。”[2]

元代以后,皮影戏由它的发源地陕西渭南一带走向了世界。13世纪开始,皮影戏先后传到中亚、波斯、埃及、土耳其等地区。18世纪时传教士把它带到了法国,巴黎剧场在1767年曾有过皮影戏表演。

皮影戏的鼎盛时期则是明清两代。关中地区秋神报赛的群众性戏曲活动非常活跃,促成了渭南剧种多、剧目丰富、艺人辈出、班社林立的可喜局面。同时也对渭南皮影戏的发展、繁荣与成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之在明清两代走向了兴盛。[3]

渭南皮影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地域风格和特点。渭南影戏表演者一边操纵皮影,一边吹拉弹唱,淋漓尽致地演绎出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演出一般是五位表演者,演出时要求每个人必须是一专多能,或操持乐器,或挑选演具,或帮腔演唱,配合默契,集演、唱、说为一体,这也是渭南皮影戏鲜明的特点之一,俗称“五人忙”,共同营造出热烈的舞台气氛。

清代,北方戏曲在花雅之争中胜出,秦腔主盟艺坛,直接推动了陕西民间小戏的发展。同时也使得戏曲剧种更加贴近人民生活,更能表达人民的情感,更能植根于人民群众。当时,包括渭南皮影戏在内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有自己的戏词剧本创作人员、班社和演员。创作的戏曲剧目更加接近人民生活,更能表达人民的情感,使人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戏,也使得一批文人学士参与到地方戏曲剧目的创作之中,地方戏曲剧目的文学艺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渭南举人李芳桂(又名李十三)创作的八本两折碗碗腔皮影戏剧本,号称“十大本”,这些剧作曾被多个剧种移植演出,1911年梅兰芳就移植演出过《春秋配》。这些戏剧创作,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方面,长期盛演不衰,推动了渭南皮影戏的发展和兴盛。

历史悠久的关中农耕文明和戏曲文化,孕育了渭南皮影戏,使之成为最具民间平民色彩艺术特征的戏剧形式。

二、渭南皮影戏的剧目类型

皮影戏至明末已流播全国,按大的文化背景划分,可分为南北两派,按流变和地域关系来分,可分为“七大影戏流派”[2],在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艺术流派和表演风格,各地皮影戏剧目在题材、表演形式方面也不尽相同。

渭南皮影戏曾在我市各县(市、区)都有分布,曲调流派支系繁多。现在经常演唱的有老腔、碗碗腔、阿宫腔、迷胡、道情等剧种,最有代表性的是老腔、碗碗腔、阿宫腔三个剧种,它们都以皮影演唱,但在演唱艺术上各具特色。其中碗碗腔是渭南皮影戏流行最广的专用唱腔,这也是渭南皮影戏独特于别的地区皮影戏之处。

碗碗腔是大荔(包括原朝邑)一带流行的皮影戏腔调。其名谓说法有三:一是因其主要节奏以打击小铜碗而得名;二是因领奏乐器月琴旧称“阮咸”,后又名“阮儿腔”,衍化为碗碗腔;三是因演皮影需要油灯碗而得称。[4]

老腔是流行于华阴市的一个地方小戏,它的前身是灯影,当地俗称“老腔影子”。另一种说法是湖北老河口有个叫孟儿的说书艺人,来到华阴泉店被张家(张全生祖先)收留,先在张家内部传授,是张家户族的家族戏,以后发展为皮影戏,故称“老腔”。老腔皮影戏产生的时间,约在乾隆初年,发源地为华阴市泉店村。其特点是一人唱,众人帮腔(即现在剧中的“拉波”),没有乐器,就用木板拍击船板。现在剧中用的檀板,就是由此衍变而来的。拉波,酷似码头工人曳船时的号子声,所以当地群众又把老腔称为“拍板戏”。老腔的唱腔粗犷豪放、高亢激昂,地方色彩鲜明。

阿宫腔原是流行于富平县一带的灯影戏。究其来源,民间传说有三。一种认为阿宫腔由秦朝阿房宫中歌女所唱的曲调衍变而来。传说项羽入咸阳,火焚阿房宫,宫娥、内侍、歌女逃出,所唱曲调也随之带至民间。阿宫腔有个特点是唱字字音送完后,拖腔带有“噫咽”之音,这“噫咽”之音就是宫娥、内侍语音的遗响,另外,阿宫腔的清雅细腻的风格,亦具有宫廷戏的艺术特色。第二种认为“阿宫”实为“遏工”,即在唱腔上所独具的遏止功夫,誉之为“三放(指秦腔的拖音)不及一遏”。再一种认为唱腔遏到了“宫调”上,故名“遏宫腔”。[5]

《陕西省戏曲志》记载:原陕西省剧目工作室抄录的碗碗腔传统剧本有900多个,其中东府渭南就达460多个,现在这些剧本都存于陕西省艺术研究院。《陕西传统剧目汇编——华剧》从其中选录了90多个剧本,于20世纪80年代出版。其中清代戏剧家李芳桂编著的十大本最为有名,流传至今,唱演不衰。

渭南皮影戏虽然声腔种类繁多,剧目种类丰富多彩,但从剧目题材和内容上概括,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歷史故事

传统历史故事是渭南皮影戏的重要内容。主要有《刀劈韩天华》《吴汉杀妻》《献连环》《苏秦拜相》《借赵云》《水浒》《杨家将》等,都是常演的剧目。《刀劈韩天华》讲述的是外邦将领韩天华以藩王之名到北宋进贡,实则打探军情,北宋朝廷识破了他的阴谋,派将军狄青和他在校场比武,开始韩天华占上风,最后狄青一记回马刀把韩天华杀了。这折戏也是渭南皮影戏中的经典武戏。《献连环》讲述的是王允想剪除董卓,于是心生一计,因为王司徒知道董卓和他的干儿子吕布都是好色无义之徒,所以把貂蝉认作义女,交代清楚计策,先答应将貂蝉嫁给吕布,接下来故意让董卓见到貂蝉,让貂蝉离间董卓和义子吕布关系,吕布终在王允的“开导”下,杀了董卓。

(二)传奇类戏

传奇类戏以李十三十大本为代表,如《香莲配》《春秋配》《如意簪》《金碗钗》等。《如意簪》(又名《十王庙》)讲述的是书生朱尔旦与十王庙陆判结为义友,陆判为其换上慧心,差役王十杀死翰林吴志宁之女绛仙,陆判即将绛仙之头换在朱尔旦妻项上。朱尔旦有杀妻嫌疑,被关入牢狱。陆判火烧牢狱解救朱尔旦,后真相大白,朱尔旦立功返家,夫妻团圆,又娶绛仙为妻。《香莲配》故事离奇曲折,讲述吕思望与妹庚娘去给舅父拜寿,路遇被继母逼出捡柴之魏绛霄,庚娘把金镯送给绛霄,为哥哥定亲。此时忽来二贼探,调戏庚娘、绛霄,被吕思望之义兄马飞杀死。吕思望因吃酒过多,请牛二送其回家,中途醉倒车上,牛二以为已死,遂弃尸路旁,取其包裹而归。牛二与其妻谈话,被投宿在牛二家的庚娘无意听见,斥责牛二不仁不义。牛恐事情败露,与妻子共同把庚娘勒死,尸体弃在林中。西坡村乡约诸葛暗,半夜回家碰见吕之“尸体”,差人报官,不意吕思望酒醒走去。诸葛暗发觉不见尸首,恐县官责其诓报,乃借绛霄弟呆迷尸体顶替。县官验尸,发觉头上有钉,绛霄之继母张氏,审讯时诬赖绛霄与吕思望通奸害死呆迷,县官因此将绛霄与思望同押狱中,命诸葛暗找回原尸。诸葛暗又在林中找见庚娘之尸,欲顶替,庚娘此时又复苏醒,县官命其回家。庚娘又去牛二家中,杀牛二之妻,将人头暗放正在捡柴之绛霄继母张氏笼中。县官以案情难明,乃借狱神生日,暗藏神龛,命男女犯皆来上香,思望与绛霄遂各诉衷曲,全案始明。

(三)民间传说故事和神话志怪戏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都被纳入皮影戏的表演范畴。主要有《牛郎织女》《沉香救母》《西游记》《阎王乐》《封神演义》《八仙过海》等。《阎王乐》是渭南皮影戏中最具代表性的喜剧之一,讲述了主人公张三在阎王殿用戏曲反抗生死簿、逆天改命的故事。

(四)爱情戏和社会风情戏

爱情戏和社会风情戏有《白玉钿》《西厢记》《白蛇传》《桃园借水》《卖杂货》《张古董借妻》《懂烂子》等。渭南皮影戏经典剧目《卖杂货》,讲的是卖货郎以卖杂货为名,到自己定了亲却从未见过面的媳妇桂姐家门口叫卖,想以此偷偷看看未过门的媳妇长啥样,两个人在买卖荷包的过程中讨价还价打趣斗嘴,幽默诙谐,生活气息很浓厚。皮影戏《张古董借妻》,以诙谐的演出,讽刺了愚昧、贪财的张古董,他把自己霸占的“小老婆”借给李春生,以新婚回拜前妻岳丈为名骗取钱财,张古董贪财未得,丢妻又破财,落了个人财两空。

(五)新创作皮影戏

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了革命题材的《白毛女》《刘胡兰》《红灯记》等剧目。同时还新创作了皮影现代戏、童话寓言剧等,如《龟与鹤》《老鼠偷油》《哪吒闹海》。

三、渭南皮影戏剧目的文化内涵

皮影戏作为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生动地演绎了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民俗,展现出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气质和东方美学观念。皮影戏丰富的历史题材剧目,弘扬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戏曲的传奇性色彩,增添了其艺术的魅力,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更生动地延续着千年的文化灯火,承载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特质。

皮影戏无论是何种类型,也无论剧情内容是悲是喜,与其他民间艺术一样都为单调的农村生活带去了欢乐,为乡村广大群众带去了心灵的安抚和慰藉,抚平了生活的创伤和苦痛,宣泄了心中的积郁,鼓舞了生活的信心,同时也发挥了戏曲“高台教化”的社会功能。

(一)历史剧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渭南皮影戏剧目中历史故事数量众多。历史剧目常演不衰的原因,一方面是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耕文明时期,农业经济生产方式的重复性,也体现在皮影戏剧目创作的生产过程中,决定了皮影戏演出剧目,大多选取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题材,经典历史剧目内容大致不变,创作编排成本低,观众和市场稳定;另一方面,历史剧主要弘扬仁、义、礼、智、信、孝的主题,推广中国儒家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从社会治理和社会功能上看,弘扬传统伦理道德,有利于国家治理,建立和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

皮影戏历史剧所展现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是以儒家思想的社会道德楷模为导向,都是从社会统治角度出发,成为道德文化象征和传承者。一方面是统治者维护政权统治的有力工具,符合统治阶级的需求和意愿。另一方面对于广大劳动人民而言,弘扬传统道德伦理也是个体的精神引领和道德的提升,有效地建立家庭伦理体系,使家庭成员遵守各种道德规范,社会稳定均衡。

皮影戏的社会教育教化功能,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纯粹的为封建统治服务,更不能认为一切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都是落后的腐朽的。一方面,戏曲中优秀的人文精神和德治思想,宣扬的修身进取、诚信友善、爱国奉献等精神,在当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皮影戏里蕴涵着文学、音乐、表演、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审美和社会价值,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仍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二)传奇性故事特点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皮影戏中传奇故事也占了很大的数量。神奇怪诞的传奇故事引人入胜,其中渭南剧作家李十三创作的十大本,大多数都是非常接地气的传奇故事。皮影戏剧目传奇性产生的原因,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有关。铁器牛耕的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简单落后,身处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长期受压迫,他们生活劳苦,心理压抑,需要传奇性戏剧故事为他们辛劳平淡的生活带去精神的抚慰和情感的宣泄,他们从传奇性人物故事中获得了短暂的快感。传奇故事不是人们主观凭空捏造的东西,它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经过艺术加工和创作,高于现实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有一种距离感和神秘感。正是这种艺术的新奇吸引着广大观众,使观众融入剧情之中,自己现实不能实现的理想和难以弥补的心理遗憾,都通过传奇性故事的剧情得到间接性实现和心理满足。

(三)民间生活小戏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生活小戏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戏曲的娱乐性功能。千百年来农村人们的精神生活相对来说单调无味,因此需要举办一些活动,来帮助他们调节生活、增添乐趣。每年集市节庆和婚丧嫁娶,都成为群众的狂欢时刻。皮影戏演出成本低,班社人少,易于流动,成为群众首选的娱乐方式。皮影戏演出的生活小戏,都是来源于群众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和内容,为增添气氛适当插入科诨、滑稽搞笑内容,深受群众喜爱。植根于人民,不脱离现实生活,人民和现实生活是我们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皮影戏这一古老的东方戏剧形式,可以说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在新时代依然散發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仍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觉,不断挖掘渭南皮影戏蕴含的千年文化内涵,保护传承好这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使皮影戏在更加广阔的历史舞台绽放光彩。

(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

参考文献

[1] 齐如山.影戏:故都百戏之四[N].大公报,1935-08-07(12).

[2] 江玉祥.中国影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3] 于超武,蔺振杰.陕西东路皮影戏刍议[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

[4] 鲁小艳.陕西华县皮影戏调查研究[J].中华戏曲,2016(12).

[5] 刘琛.阿宫腔皮影戏名称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2(3).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文化内涵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浅议蛙崇拜及其文化内涵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