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类型公共艺术在老旧社区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2022-06-11孙磊范晓莉

工业设计 2022年5期
关键词:空间应用

孙磊 范晓莉

关键词:新类型公共艺术;老旧社区;空间;应用

2020 年7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意味着中国更多的老旧社区将要通过改造和治理达到空间环境的提升[1]。公共艺术成为老旧社区景观提升的手段之一,在应用于老旧社区更新时为其注入了活力,推進社区物质提升的同时也挖掘了内在的精神文化,在社区传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新类型公共艺术与老旧社区的定义

1.1 新类型公共艺术

新类型公共艺术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在美国的公共艺术运动,但“新类型公共艺术”这个名词概念则是由1991 年美国艺术家苏珊· 蕾西(Suzanne Lacy)首次提出的,她认为新类型公共艺术不是传统陈列在公共空间的雕塑,而是以公共议题为导向,让民众介入、参与、互动,并形成的艺术创作,其也许是有形的,如壁画、装置等;也许是无形的,例如行动、表演等。有的长期存在,有的短暂停留,但都以公共利益为依据[2]。随着近几年的实践发展,新类型公共艺术的设置空间由城市街区逐渐转移到社区空间,创作主体由艺术家转为社区居民,因此新类型公共艺术也被称为“社区艺术”。

1.2 老旧社区

老旧小区一般是指城市或县城中建成于二十一世纪以前的社区,同时社区内的公共设施落后会影响到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这类基础设施落后年代久远的老旧社区,长年缺乏更新与改造,影响着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社区内部的管理与维护。因此,老旧社区的发展与改造仍是我国各个城市乃至世界各个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当今老旧社区的更新需结合当地具体的人文背景和社区的特殊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更新改造,使老旧社区更加适应城市的发展,让居民的社区生活更加舒适美好。

2 新类型公共艺术在老旧社区空间中的应用意义

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效地激活了城市公共空间,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传递着城市的文化魅力。在当今城市发展存量更新的背景下,新类型公共艺术的设置空间逐渐由城市街区转移到社区空间,创作主体由艺术家转为社区居民,重视人与人、人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在 “人本主义”理念下的老旧社区更新实践中得到有效的验证,以一种平易近人、贴近大众生活的艺术形式,改善社区原有单调乏味的视觉空间,提高了社区整体环境的艺术性与观赏性,创造出高品质的社区空间,为居民的交流、活动提供了场所[3]。新类型公共艺术的应用对老旧社区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展开创作时能使社区文化建设变得更加多元化,通过丰富的艺术形式吸引公众参与,从而增强公众的自身利益,并凝聚着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除此之外新类型公共艺术应用于社区是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为居民打造出公共参与的包容性友好空间,并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培养居民的公民意识,提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使社区中的人际关系更具自主性和创造性[4]。新类型公共艺术应用于老旧社区强调的是解决问题而不只关注美学问题,其创作目的是为民生而发言,其以艺术为工具试图解决着老旧社区待解决的问题,在老旧社区的微更新和激发公众参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意义。

3 新类型公共艺术在老旧社区空间中的应用形式

新类型公共艺术应用在老旧社区不只是为了美化社区,更重要的是其凝聚着社区力量,是解决老旧社区现存问题的重要媒介,将不同的材料和不同形式的新型公共艺术应用于社区更有着不同的效果,能提高社群的整体品质,为公众创造不同的交流与活动平台,在社区中常见的公共艺术类型大致可归纳为六类:以艺术创意为主导的空间改造类、以立体造型为主导的雕塑装置类、以平面视觉为主导的墙绘壁画类、以社区服务为主导的公共设施类、以科技交互为主导的数字媒体类、以公共参与为主导的艺术活动类。

3.1 空间改造类

新类型公共艺术下的空间改造通常与场所营造相结合,通过有创意的艺术空间改造,在满足居民功能需求的同时营造社区的场所感,通过参与式改造满足居民的自身利益,设计出更加和谐便捷的社区公共空间。新类型公共艺术以空间改造的形式开展时,需针对社区空间形态及其现存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区别于建筑设计,新类型公共艺术下的空间改造提倡从微小尺度介入,不包括社区内大范围的彻底更新,而是强调在现有空间形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且低成本的微改造。此外,还应着重考虑社区利益相关方,如社区民众、政府机构、合作组织等,提倡维护多方利益,鼓励公众参与协同进行空间改造。例如,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周子书的地瓜社区案例。其项目背景源于北京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受到限制,很多人关注到地下空间的使用,但由于缺乏管理,社区地下空间也出现了各种安全隐患。2010 年北京政府开始对地下空间的利用方式进行探讨,当时就读于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周子书在毕业设计中,通过艺术化的空间改造,将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社区闲置的地下空间改造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共享客厅。他通过扎根于社区,不断地调研并与居民进行深度交流,最终将一个破旧阴暗的地下室改造成一个艺术氛围浓厚且温馨的地下公共空间,其中设有免费提供给居民会客、阅读、休息的“共享客厅”“台灯书房”“图书馆”“社动健身”“共享玩具”“私人影院”“邻里茶吧”“创享教室”等功能性空间。营造出了平等、温暖、趣味的社区共享文化,在改造老旧社区空间环境的同时,也极大地整合了内部的资源,通过艺术的介入为居民创造了互相交流和技能分享的空间,不仅使空间旧貌换新颜,还成为街道社区居民互相交流、增进友谊的平台(如图1)。

3.2 墙绘壁画类

墙绘壁画类是最易应用在社区的艺术形式之一。首先,在应用于社区时有着易操作、低成本的特点,其材料简易,公众参与度高,能将居民聚在一起共同创作,且对空间的硬性条件要求较低,不占据公共空间。其次,主题灵活多样化,内容和主题易表现出社区居民整体的精神面貌,更贴近居民生活。此外维护和更新的方式便捷,可以直接覆盖保持壁画作品的新鲜与活力。新类型公共艺术以墙绘壁画的形式展开时,主要探讨作品的内在含义、图案构成,以及色彩搭配带给公众的视觉感受,在应用时要注意从单一的装饰画和图案的立场转向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内容对社区历史文脉的传承,图案对社区精神面貌的反映程度,色彩与社区环境的融合度等多方面、多维度的整体思考。例如,埃及开罗的社区壁画作品《洞察力》(PERCEPTION)(如图2)。这是埃及开罗的一个老旧社区,他们通过回收85% 城市垃圾的模式建立了一个自我消化且利润丰厚的环保回收系统。艺术家在加入社区后将阿拉伯语“看到阳光显然需要先擦拭眼睛” 转换成墙绘壁画的语言,邀请当地居民和艺术家团队共同完成绘制。当居民登上社区对面的山顶时就能看到自己的社区和完整的阿拉伯字体的图案壁画,通过作品对社区产生了自豪感,并体会了作品深刻的含义。

3.3 雕塑装置类

雕塑装置是传统社区公共艺术的形式之一,美化社区环境的同时提升了社区的整体品质。新类型公共艺术下的雕塑装置体现出居民的参与度与作品主题的公共性,而不是设置在任何空间的万能装置作品。在以往的案例中,基于公众参与的社区雕塑与装置作品较少,相比于绘画和摄影等,雕塑與装置对专业要求较高,操作更复杂,需要艺术家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带领居民参与创作。在老旧社区展开创作时,需针对作品的题材、造型、尺度、材料、颜色,以及可操作性进行分析研究,并与架上雕塑相区分。因为社区内的雕塑装置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品,而是能够促进社区居民交流互动的媒介,居民能够自由地与作品发生互动,通过触摸感受作品,甚至能够通过居民的二次创作延续更多故事,使其成为社区有温度的作品。例如,以色列的《The Tent》社区艺术装置作品,艺术家通过收集旧织物碎屑、水管、绳索,邀请居民共同参与编制并将其悬挂在树上,制作成一个帐篷形状的艺术装置作品,从而通过共同创作在社区中形成了一个对手工感兴趣的社群(如图3)。以雕塑装置类公共艺术应用于老旧社区的形式将回收材料进行再利用,使用简单的方法构造了社区互动装置作品,不但能激活社区公共空间,还能促进和谐社区的形成,更为居民们树立了节约资源和绿色生态的社区生活观念。

3.4 公共设施类

社区公共设施可被称为社区家具,是居民的公共财产,其使用权是社区共同享有的,有普遍的公共精神,能反映出社区居民的美好意志和精神理想。在老旧社区激发公众参与时,加强了居民建设社区的自我意识,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捷服务,更增强了场所的认同感与社群的凝聚力。新类型公共艺术中的公共设施更强调对作品的功能性、实用性、服务性和艺术性的探索,其本质是为服务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物质存在,并且属于与居民交互程度最高的一类形式。除上述性质之外,新类型公共艺术的设施设计更注重材料选择上的可持续,通常用社区现有的材料代替现成品,对现有设施进行艺术化的提升,并且要在设计中考虑并妥善解决更多的材料、工艺和安全性问题,以在展现美观的同时实现可靠性与安全性[5]。例如,用废旧轮胎做的种植花坛,砖头改造成的艺术公共休息座椅。从而提升居民节约社区资源的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例如,印度女艺术家Navjot Altaf 在Kondagaon 社区设计的取水台社区公共设施(如图4)。艺术家在进入社区后通过观察发现,该社区最重要的元素水井是社区居民饮用、洗涤、沐浴、烹饪、清洁都需要用到的,但由于社区垃圾的堆积和家禽的行走,使该社区的水井变成了孕育疟疾的沃土。艺术家还在设计围墙的时候融入了与社区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图案,通过艺术化的改造让女性在抽水过程中看到艺术图案时能在视觉上得到放松。并且在公共设施中设计了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缓冲结构,让女性更容易将取水容器放到头顶完成运输取水的过程。公共设施类公共艺术作品应用于老旧社区时,不但能够满足居民的公共需求,更能展现社区独特的精神面貌。

3.5 数字媒体类

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数字化新类型公共艺术成为了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应用于社区,并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它有着较强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通过多感官数字技术的表现形式能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拉近了作品与居民之间的距离,并能收集社区不易计算和发现的基础数据,使作品与社区发生联系,建立社区集体意识。新类型公共艺术应用于社区时以数字媒体形式展开,需依托计算机技术为平台与居民交互从而产出数据,并将科技与艺术结合形成多元化、多感官的艺术形态。应用时应注意新型技术与老旧社区的融合,人与机器、空间的合理交互。在以往实践案例中,基于线下单个社区的新类型公共艺术的案例较少,大多数是对线上社区的应用,其主要原因是线上虚拟社区的灵活性较高,并且不受空间场域的限制。因此,现有社区数字媒体公共艺术案例不限于单个社区,而是更多以社群的形式收集着多个社区的信息。尽管以单个社区空间为载体的案例和研究较少,但其依托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会变得越来越多,并且是目前公共艺术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将其单独分为一类。再例如,美国艺术家亚伦· 科布林(Aaron Koblin)和丹尼尔· 梅西(DanielMassey)基于线上社区创作了作品《为两千人建造的自行车》,该作品通过亚马逊的 Mechanical Turk 网络服务收集的两千多条录音组成(如图5)。参与的工作人员通过使用 Processing 创建的自定义录音工具在 Web 浏览器中完成了他们的任务,社群个体在不知道最终任务的情况下模仿他们听到的内容记录自己的声音,完成了歌曲 Daisy Bell 的重建版本。这类新类型公共艺术作品通过数字化技术有效地反映了社区的基本情况,激发了居民的情感共鸣,在未来的实践中数字媒体类新类型公共艺术作品必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老旧社区。

3.6 艺术活动类

艺术活动是应用于社区营造最常见的手段之一,通常以社区工作坊的形式展开。通过策划与组织艺术活动,吸引居民的关注和参与,从而增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进而促进友好社区的形成。在丰富居民日常活动的同时将艺术传递给居民,从而在艺术活动中无形的提高居民的审美认知和创造美的能力。艺术类活动是促进居民与居民、居民与艺术家之间有效交流的桥梁,使彼此建立信任感的同时,还能有效收集到社区内存在的问题与意见,甚至能在活动中解决一些社区问题。在应用前需做好充分的社区调研,了解社区居民的喜好和愿景,制定合理周全的活动策划,在活动后还需做细致的复盘,保存好各项记录,为后续工作做好充足准备,最大力度的发挥艺术活动应用在老旧社区的作用。例如,美国圣保罗的《社区膳食》(The Community Meal)艺术活动(如图6)。其项目背景源于艺术家经常看到居民从周边小超市买来并不是很新鲜的食物,决定通过公共艺术方式的应用在该社区中,与居民进行有关选择健康食品的多层讨论。艺术家在社区策划了一场公共艺术活动。并邀请社区居民参与,活动当天居民围聚在一张延伸了半英里长的桌子上聚会吃饭,并谈论他们社区内“食物正义”的问题,通过志愿者向居民们分享餐桌上食物,并教给居民们如何获取健康食物的方法。在艺术活动的新类型公共艺术项目的举行下,使社区居民正确认识了食物的选择,更加关注饮食的健康,同样也促进了老旧社区之间的和谐。

4 结语

将新类型公共艺术应用于老旧社区改善空间环境的同时,能挖掘社区内在的文化与特色。通过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介入,丰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加强了社区人与人、人与空间之间的紧密联系,更好地推进了老旧社区空间的改造与更新。此外,应用时不要一味追求规模的巨大和物质上的炫耀,而更应该用心地体验和思考,合理利用手工创意的公众参与的生产方式,在不断沟通和互动中为民众提供符合当地记忆和文化色彩的作品[6],为老旧社区空间环境的改造带来更加新颖且更有特色的艺术形态。

猜你喜欢

空间应用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