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6-10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5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评分

李 金

(辽宁省复员军人康宁医院,辽宁 兴城 125100)

精神分裂症临床往往表现为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1]。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力基本正常,但部分人在患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在精神疾病类型中,精神分裂症属于常见疾病,在美国,每100人中就有1人(人口总数的1%)罹患精神分裂症[2]。精神分裂症男性与女性的发生率相同,但男性族群平均发病年龄比女性早。一般而言,男性第一次出现精神分裂症的年龄约在25岁,而女性则在近30岁出现[3]。精神分裂症耗费了庞大的社会资源,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复发率在40%以上,其治疗具有难治性,且复发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4]。有研究证实,家庭和社会支持不良、治疗依从性不佳、生活应激事件、既往复发史等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5]。因药物依从性差而导致患者病情复发的约占43%[6]。目前,研究者们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有限,尽管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但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复杂而尚无统一定论,因此部分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仅通过药物无法将其治愈,在药物治疗同时需提供合适的护理帮助,这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7]。此外,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指导,使其认识疾病产生的根源,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纳入本研究,并需开展对症治疗,通过分析整体康复策略的落实情况以及患者反馈,从而进行总结归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将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中男∶女为19∶15,年龄26~77岁,平均(49.49±3.41)岁;病程2~10年,平均(4.52±1.63)年。观察组中男∶女性18∶16,年龄25~78岁,平均(49.62±3.58)岁;病程3~11年,平均(4.59±1.7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确诊为精神分裂症。②接受试验治疗前并未接受任何其他类型的治疗。③对于本次试验过程中涉及的试验方案以及注意事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知晓了解。④均知情并签署试验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肾功能、心功能及肺功能者。②对本试验中使用的药物存在过敏性现象者。③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整体康复护理。首先,积极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通过心理疏导建立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关系,从而提升临床治疗的配合度。其次,通过行为干预来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这也是确保患者治疗结果得到保障的前提。而家庭社会支持对于患者而言很重要,护理人员需与家属建立联系,更好地体贴患者,对患者进行照顾,使其得到来自社会的支持,建立重返社会的信心[8]。康复训练通过对患者的生活交流技能、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及职业恢复和适应等,更好地协助患者融入社会集体,更好地面对未来的人生。

1.4 评价标准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GQOLI-74量表实施具体项目的分析,涉及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和物质功能4个方面,对存在识别能力障碍的患者进行辅助调查[9]。其次,对患者进行精神病改善评定,即通过BPRS评定。除此之外,对患者进行NOSIE住院康复情况的量表评估,调查主要内容涉及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精神病表现、抑郁等,包括积极项目和消极因素[10]。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 观察组物质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2.2 BPRS评分 护理前,观察组、对照组BPRS评分分别为(41.42±5.21)分和(41.60±4.7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BPRS评分为(25.23±2.6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0.01±5.13)分(P<0.05)。

2.3 康复效果 护理后,观察组NOSIE评分为(329.50±25.70)分,对照组则为(290.30±26.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1.18%(31/3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41%(2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据统计,1/3~1/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初次发作是在春季,约50%躁狂症患者在春天发作。发病时患者体内激素和神经递质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如松果体褪黑激素分泌下降,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增加[11]。当患者出现类神经衰弱状态、性格改变、情绪反常、意志减退、行为动作异常等异常迹象,而又无合情合理的解释,且有过近期精神史,应予高度重视,及时找精神科医师检查,及早治疗[12]。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多有性格的变化、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变化以及情感上的障碍,对患者的心智功能、生活行为及情感产生较大的影响,患病后难以正常的开展社会生活,往往需要住院治疗,加强对疾病的控制和改善[13]。精神分裂症在现阶段的治疗中需抗精神药物的协助,但尚未研制出特效药,需配合护理实施整体改善。多数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但社会交际能力依然不足,缺乏面对社会生活的信心,不利于良好预后的建立。由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要认识并重视康复护理的作用[14]。

精神分裂症的致病因素有很多,与个人生活压力息息相关,而家庭关系、个人性格特点、承受能力以及旁人所带来的对患者个体的情感影响等,这些都会从不同角度上刺激患者,导致其心理呈现病态,诱发精神分裂症[15-16]。整体康复护理措施能从全局出发,从实际情况进行护理方式的调整,更好地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在获得其信任后,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有效的方案,特别是发动家属的力量,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促使其和睦家庭关系的展示,给予患者信心和支持,从家庭关系入手,逐步扩展到社会关系的建立,恢复健康生活[17-18]。

从整体康复护理策略的实施情来看,行为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的自我认知,纠正错误,并能够按照医嘱用药,利于提升护理依从性[19-20]。而心理干预则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真实情感,并积极的化解危机,调整内心情绪状态,减少恐惧和焦虑,重建其治疗信心。家庭干预则可以为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提供协助,能够让患者感受到更多人的力量,坚持治疗,战胜心魔[21-22]。而康复训练则可以指导患者学习应用社会、生活技能,在参与群体活动的过程中不至于手足无措,能够完成基础的自我表达,应对冲突,控制个人情绪[23-24]。除此之外,给予患者个人情绪的正确宣泄途径,调整生活状态,这也是康复期间的重要内容,医护人员应教会患者如何梳理情绪、面对困难[25]。

综上所述,采用整体康复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病症状,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患者的恢复期得到了护理人员的全面支持,得到了家属的关心和爱护,得到了朋友的理解和帮助。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康复评分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我给爸爸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