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络拔罐法结合清肺汤治疗风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

2022-06-10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5期
关键词:脓疱清肺丘疹

洪 丹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0)

痤疮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炎症,类属慢性疾病,常表现为白、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多发于面部及胸背部,目前临床对其发病机制没有确切论断,多数学者认为与机体雄激素、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质化,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等相关[1-2]。现代流行病学显示,痤疮多发于青春期,发病率随年龄逐年增长,于20岁左右达到高峰期,而后逐年降低[3]。临床以西医治疗为主,以去脂、溶解角质、杀菌抗炎、调节机体激素水平为原则,效果较好,但由于面部特殊性,病情易反复,对患者生活带来极大负面影响,部分患者甚至由于长期自卑产生抑郁症,不利于患者生命健康。痤疮这一名称并未出现在中医中,但是根据其证型等属于中医中的“面疮”范畴,其发病多因风热犯肺引起,或情志不畅造成的肝郁气滞,或者饮食不当引起的脾胃湿热,或由痰瘀互结引起,或者外邪入侵造成。中医在治疗方式上,其优势在于标本同治,通过针灸、拔罐、汤药、艾灸等方式调节机体经络,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且不良反应轻微,效果较好。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加之笔者查阅大量文献,以70例痤疮患者为试验对象,观察中医疗法的临床效果,现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痤疮患者70例为试验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各有35例患者,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①经西医确诊为痤疮,经中医辨证确诊为风热型痤疮。②痤疮发生区域不存在其他会影响本研究中治疗效果观察的皮肤疾病。③对本研究涉及药物无过敏者。④患者及家属知情且自愿签署我院研究协议书。

排除标准:①1周内于面部擦拭过外用乳膏剂。②2周内服用过激素或类激素药物。③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④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⑤皮肤存在光敏或者服用会引起皮肤光敏的药物。⑥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疾病者。⑦具有备孕计划的女性患者。⑧处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的女性患者。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面部、前胸、背部出现粉刺、丘疹、脓疱等,分级如下。Ⅰ级:黑色粉刺,偶尔伴有炎性丘疹。Ⅱ级:合并Ⅰ级症状,炎性丘疹分布面积增大,偶尔见浅性脓疱。Ⅲ级:合并Ⅱ级症状,有深性脓疱,广泛分布于面、前胸及背部。Ⅳ级:合并Ⅲ级症状,上半身有结节、囊肿。中医诊断标准:肺经风热型:面部泛红或者带有脓疱,刺样丘疹,伴有瘙痒疼痛,偶见脓疱,异常口渴,大便秘结。苔薄黄,舌质红,脉浮数。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外用维A酸软膏(生产厂家:重庆华邦制药;国药准字:H50021817),于睡前清洁面部后薄涂,1次/d;内服维生素C(生产厂家:太极集团西南药业;国药准字:H50 021784;规格:100 mg/片),1片/次,3次/d;维生素B3(生产厂家:上海信谊药厂;国药准字:H31 021548;规格:50 mg/片),1片/次,3次/d。试验组采用刺络拔罐法+清肺汤,具体步骤:①刺络拔罐法。取患者大椎穴、肺俞穴、膈俞穴,消毒后用毫针点刺至轻微出血,即刻拔火罐,留罐时间10 min左右,后用消毒棉签对点刺部位进行清洁。拔罐期间告知患者若留罐部位有强烈热感,即刻告诉医师,拔罐后8 h内禁止洗澡。②清肺汤。枇杷叶、桑白皮、黄芩、牡丹皮、茵陈、栀子、茯苓各10 g,生地黄、连翘15 g,甘草6 g。由院内统一煎取,每剂取200 mL,早晚分服,1次/d。两组均治疗6周。

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叮嘱患者停止使用各种护肤用品、化妆品;外出做好物理防晒措施,避免使用防晒剂等化学防晒方式;禁止用手挤捏或者随意用针等尖锐器具破坏粉刺、脓疱、丘疹等,避免感染和瘢痕的产生;叮嘱患者饮食以清淡为主,禁止食用高糖分、高脂肪、辛辣以及油腻的食物,保持每日充足的饮水量和适量的蔬菜;自我调节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

1.4 观察指标 ①参照相关文献制定标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4]。痊愈:面部皮肤损伤消失,仅有色素沉着。有效:面部皮肤损伤消失80%以上,皮损部位偶尔瘙痒。无效:面部皮肤损伤明显减轻,甚至出现新的皮损现象。有效率=1-无效率。②比较两组不同皮损的数目,包括粉刺,浅在性炎性丘疹、脓疱,深在性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脓肿。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3周、6周后评估计数。③比较两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与干扰素(IFN)-γ水平,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3周、6周后进行检测。④比较两组生活质量[5]。以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Acne-Qol)评价,主要分为社会功能(18分)、自我感知(6分)、情感功能(6分),满分30分。分值区间及含义:自我感知及情感功能得分≥8分,生活正常;社会功能得分≥12分,生活正常。⑤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食欲下降、头部昏沉、肝功能异常。

1.5 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70例痤疮患者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平均年龄及平均病程、Acne-Qol评分、不同皮损的数目以及血清IL-2、IL-4、IL-10、IFN-γ水平均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有效率达94.30%,高于对照组77.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不同皮损数目 两组在治疗前的各不同皮损的数目进行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3周、6周后,两组的各不同皮损的数目均减少,且试验组的各不同皮损的数目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段不同皮损数目比较()

表3 两组不同时间段不同皮损数目比较()

2.3 血清指标 两组在治疗前的血清IL-2、IL-4、IL-10、IFN-γ水平进行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3周、6周后,两组的血清IL-2、IFN-γ水平均升高,血清IL-4、IL-10水平均降低,此时试验组的血清IL-2、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4、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清指标(μg/L,)

表4 两组患者血清指标(μg/L,)

2.4 生活质量 治疗前,两组的社会功能、自我感知及情感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周、6周后,试验组社会功能、自我感知及情感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Acne-Qol评分(分,)

表5 两组患者的Acne-Qol评分(分,)

2.5 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8.40%,低于对照组19.60%,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传统中医将痤疮归为“肺风粉刺”范畴,也称面疮、酒皶等,多发于面部、胸部,以刺状丘疹形式呈现,偶可挤出白色粉汁。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面疱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疱,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中医认为,其病发于肺、脾胃,外感六淫,七情内伤或饮食失调。痤疮可分为肺经风热型、湿热蕴结型等类型,治疗应内调脏腑,辅以刺络疗法,共行祛湿解毒、散热凉血之功效。本研究选取刺络拔罐法联合清肺汤治疗风热型痤疮,前者又称刺血拔罐,通过特定穴位点刺出血,加以拔火罐,以吸出体内污血,可加快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目的。清肺汤出自《万物回春》。清肺汤组方中枇杷叶清肺和胃、利尿止呕。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茵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茯苓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安神。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甘草补气益中、调和药性[6-7]。

痤疮在西医中被认为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通常更容易发生在皮脂溢出的部位,粉刺、丘疹、脓疱、结节、脓肿等是痤疮的主要表现[8]。西医认为痤疮的发病机制与青春期雄激素分泌过高或者雌激素与雄激素水平失衡有关,进而引起皮脂腺增生,促使皮脂分泌增加,进而造成毛囊皮脂腺导管发生了过度角化,同时由于大量的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在进入真皮层后造成内源性感染引起一系列的免疫应答[9]。因此,在相关的痤疮发病机制研究中认为,免疫失衡是引起痤疮发生的重要机制。在人类的Th细胞中,分为了两个具有不同功能的亚群,分别是Th1亚群与Th2亚群,IL-2和IFN-γ由前者分泌,具有介导细胞免疫产生的作用,IL-4与IL-10由后者分泌,具有介导体液免疫及过敏反应产生的作用[10-11]。IL-2可促进人体内生成抗体,IFN-γ能够降低IL-4、IL-10等的活性,还能够对Th2亚群细胞的分化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实现两个亚群细胞的平衡[12]。通过观察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清IL-2、IL-4、IL-10、IFN-γ水平能够发现,痤疮患者存在这些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异常的情况,进一步证实了存在免疫失衡的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有效率达94.30%,高于对照组77.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各不同皮损数目减少程度更为显著,且血清IL-2、IL-4、IL-10、IFN-γ水平改善程度也更为显著。提示刺络拔罐法结合清肺汤方案临床效果高于常规西医治疗,对患者免疫失衡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临床价值高。

联合方案中刺络拔罐法由《灵枢·官针》九针中的刺络发展而来,在《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道: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13]。通过点刺患者特定穴位,可疏滞通络,使机体气血流动加快,增强抵抗力,有祛风解毒、泻热止痒之功效。通过刺络治疗有助于排出经脉的瘀血,起到祛瘀排毒的作用。拔火罐是我国特有的保健祛湿方法,通过使火罐中瞬间产生高温,并使高温直接敷于皮肤表面,促使皮肤局部充血,进而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散寒,达到治疗作用。并且通过拔火罐能够进一步促进经脉瘀血的排出。现代医学证实,清肺汤组方中桑白皮含有桑素、色烯素等黄酮类物质,可抑制机体葡聚糖引起的肿胀现象,减少炎性因子自发活动,降低机体触觉及痛觉,有明显镇静、镇痛作用[14-16]。牡丹皮中含有牡丹酚、芍药苷等物质,通过非特异性抗炎机制发挥作用,从而抑制血清补体活性,增强抗炎效应;同时可促进血液廓清速度,增加机体单核吞噬细胞功能,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药物在体内发挥最大疗效[17-18]。现代药理学证实茵陈具有清热利湿、保肝作用,源于其含有香芹酮、苎烯、对羟苯基乙酮等物质,对中枢系统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胆红素排出,进而增加心脏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机体微循环,发挥清热利湿、保肝抗凝作用[19-20]。此外,茵陈还有利尿、解热、平喘、抑制多种致病性细菌等作用[21-22]。表5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前的Acne-Qol各维度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后试验组Acne-Qol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方案可有效提升痤疮患者生活质量。面部痤疮患者一般有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联合方案通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一定程度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增加患者自信心,进而提升痤疮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从表6可以看出,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但试验组发生率仅为8.40%,远低于对照组19.60%,表明中医疗法对患者机体损害较小,不良反应轻微,整体效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风热型痤疮,刺络拔罐法+清肺汤中医方案效果较好,可有效缩小皮损范围、减轻皮损程度,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显著。

猜你喜欢

脓疱清肺丘疹
得了丘疹怎么办?了解这几点治疗方式很重要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羊传染性脓疱病综合防控措施
羊传染性脓疱口炎控措施
花露水治蚊虫叮咬?治标不治本!
清肺茶
“清肺食物”真能清肺吗?
中药合紫外光照射治疗33例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观察
脓疱症早辨别
有没有“清肺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