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22-06-10马珂瑞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5期
关键词:符合率造影斑块

马珂瑞

(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辽宁 辽阳 111000)

在临床上,冠心病又称为冠状动脉狭窄,有很高的发病率,多种因素致使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者是堵塞,使患者出现严重的心肌缺血,或是心肌坏死,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胸闷和胸痛等[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病因,但国内外临床上至今没有探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原因,可能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与性别(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以后的女性)、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超重及痛风等[2]。临床尚无根治冠心病的方法,只能通过及时诊断,来降低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风险,阻碍病情发展,且对并发症进行有效控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基于此,怎样保证冠心病诊断效果成为了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有文献显示[3-4],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较高,为了对此结论进行验证,本文随机选择160例患者,均是于2018年1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中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展开进一步探讨,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160例患者,均是于2018年1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中接受治疗的患者,任意分两组。CT冠状动脉成像组:患者人数为80例,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均龄为(60.52±6.23)岁;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组:患者人数为80例,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均龄为(60.67±6.35)岁。以上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出现胸闷、胸痛、心肌缺血等症状表现,患者与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排除重大疾病患者。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 CT冠状动脉成像组患者人数为80例,给予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在正式检查之前,对患者心率进行维持,保证其低于每分钟70次,叮嘱患者在CT冠状动脉成像期间正确屏气,利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实施定位像扫描,从气管隆起的位置开展进行扫描,等到达膈顶下方10 mm处停止;同时将55~80 mL的碘普罗胺370通过静脉置管注入到肘前,而兴趣区位于主动脉根部层面,采用人工智能触发扫描实现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造影。扫描参数设置情况:扫描视野210 mm,管电压100 kV,管电流828 mAs,层间距0.67 mm。配合使用心电门控扫描,把多图像感兴趣区放置在病患升主动脉左冠状动脉的开口层面,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时间——密度曲线。之后对所获的图像展开多方面处理,比如容积绘制技术、多平面重建等,并计算和记录管径狭窄程度。

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组患者人数为80例,给予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诊断:通过桡动脉穿刺之后,实施双侧冠状动脉造影,所选用的对比剂为碘海醇300。右侧冠状动脉经多个体位获得影像,其中包含右前斜位与左前斜位,而左侧冠状动脉经多个体位获得影像,其中包含右肝位、蜘蛛位、右肩位、加头位以及左肩位,应用国际通用目测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展开计算[5]。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诊断情况、诊断效果、诊断满意度、检查符合率、检查结果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的比较采用t值检验,计数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诊断情况 两组数据相比差异较大,CT冠状动脉成像组的有效总人数(74例)与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组(64例、8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诊断效果 CT冠状动脉成像组的准确性28例、敏感性30例、特异性26例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组的准确性30例、敏感性28例、特异性28例,两组数据相比十分接近,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比两组诊断满意度 两组数据相比差异较大,CT冠状动脉成像组的满意总人数(74例)与满意率(92.50%)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组(64例、8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对比两组检查符合率 由表1可知,两组检查符合人数与符合率差异较大,而CT冠状动脉成像组的误诊人数2例、漏诊人数4例显著少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组的误诊人数8例、漏诊人数8例,两组差异很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两组检查符合率

2.5 对比两组检查结果 由表2可知,两组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检出人数与检出率有很大差异,CT冠状动脉成像组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组,两组差异很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对比两组检查结果

3 讨论

在临床上,冠心病又称为冠状动脉狭窄,有很高的发病率,目前,临床上对冠心病的诊断金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此种诊断方式尽管可以准确的将冠心病诊断出来,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一定损害,而且操作十分繁杂,患者不易接受,且不能重复进行,基于此,其并非是首选诊断冠心病的方法。而CT血管成像技术为一种医学发展的衍生物,属于新型的影像学技术,目前此技术运用于临床疾病诊断中,为血管成像带来了重大影响,合理应用此项技术能够切实实现大面积血管成像,此外还能对小血管和小分支展开精细成像[6-8]。有资料记载,1998年时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就被用在临床疾病治疗实践中。临床诊断时,在锥形X线束(宽度可调节)的协助下,科学调整锥形线束宽度,借此方式激发数量不等的探测器,进而在一次采集中成功获得多层图像。螺旋CT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一是能迅速完成大范畴容积扫描,二是时间、空间分辨力均处于较高水平,三是图像清晰,且在短时间中就可以成像。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自身还存在这一些缺陷,比如层厚、时间及空间分辨力等因素会对8层及其之下探测器采集到的数据形成不同的影响[9-10]。

基于此,在临床上,运用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冠心病,可以充分观察患者的冠状动脉,依托此技术确定患者的病灶、形态以及位置等,有没有扩张或者是狭窄的趋势,另外还可以深入观察与评估其狭窄程度。这对加强冠心病诊断效果具有积极作用[11]。同时,在具体检查中,还可以对患者的血管腔内外状况展开进一步观察,明确斑块情况,进而给临床指导提供有利条件。基于此,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合理且高效。在具体临床检查实践中应用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该项技术具体包括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仿真内径、曲面重组等方法,各自均有一些优点。其中,多平面重组可以由数个层面执行图像重建过程,通过不同方位呈现出病变情况,借此方式明确冠状动脉主干整段及腔内外实际情况,但在以上过程中需要配合应用数幅图像。通过合理应用最大密度投影技术,能够精准的检测出微小的密度差异,能够清楚的呈现出血管壁钙化、斑块发生状况,但其在显示解剖结构的三维关系方面不占优势[12-14]。容积再现技术具有十分丰富的成像参数,其最大的特征是在同个图像上清楚的呈现出类型不同的组织结构,也能从数个角度呈现出不同组织的状态,进而提高冠状动脉与心脏三维关系的直观性、清晰度,狭窄位置长度、斑块性质检查诊断结果更具可靠性。仿真内镜技术是冠状动脉腔内完成重建的一项重要方法,其能十分清楚的呈现出血管内壁实际状况、狭窄程度、分支口形态,但不能较好的显现出渐进性狭窄、表浅溃疡发生情况。鉴于以上情况,当下临床多联合使用多种重建丰富,进而有效的获得多样信息,只有这样方能更加全面、精准的获得疾病诊断结果。

上述研究结果:CT冠状动脉成像组的有效总人数为74例,有效率为92.50%,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组的有效总人数为64例,有效率为80.00%,两组数据相比差异较大,CT冠状动脉成像组的有效总人数与有效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组,有统计学意义。CT冠状动脉成像组的准确性28例、敏感性30例、特异性26例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组的准确性30例、敏感性28例、特异性28例,两组数据相比十分接近,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CT冠状动脉成像组的满意总人数为74例,满意率为92.50%,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组的满意总人数为64例,满意率为80.00%,两组数据相比差异较大,CT冠状动脉成像组的满意总人数与满意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组,有统计学意义。由表1可知,两组检查符合人数与符合率差异较大,CT冠状动脉成像组的符合人数74例、符合率92.50%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组的符合人数64例、符合率80.00%,而CT冠状动脉成像组的误诊人数2例、漏诊人数4例显著少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组的误诊人数8例、漏诊人数8例,两组差异很大,有统计学意义。当下,国内外临床上多采用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过去4层螺旋CT扫描速度偏慢,层厚较大,在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方面的灵敏度、特异性方面均不占优势;当发展到16层螺旋CT时,50%及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灵敏度、特异度都处于80%~90%范畴中。近些年中,伴随64层、128层、256层螺旋CT应用范围的拓展,针对直径>2 mm冠状动脉血管的呈现率及其存在显著狭窄问题时的灵敏度、特异度都有显著提升。正因如此,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检查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无创性冠状动脉造影,能显著改善成像质量,提高分支血管的呈现率,在筛查疑似冠心病患者方面也表现出良好效能。另外,多层螺旋CT技术能够精准有效预测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情况,为临床介入治疗之前完成病变筛查工作创造便利条件,有效规避传统有创性SCA操作过程。由表2可知,两组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检出人数与检出率有很大差异,CT冠状动脉成像组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组,通过数据了解到,两组差异很大,有统计学意义。

众所周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冠心病的一个主要病因,如果局部斑块发生破裂,则会显著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15]。既往研究表明,因为狭窄程度低于75%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造成的心肌梗死率高于80%。结合以上阐述的实际情况,要精准测评斑块性质,进而采用科学丰富有效防控冠心病,为后期临床治疗工作推进奠定良好基础。关于斑块检出以及其类型评价的问题,螺旋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具有明显优势,其最大的特点是在已知斑块密度的情况下,明确斑块的所属类型,将其作为参照,快速测评其稳定程度[16-19]。

总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有效性更高,保证患者的冠心病疾病准确诊断出的同时,还能降低漏诊率,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提升患者诊断满意度,为理想的检查方法,可以推广利用。

猜你喜欢

符合率造影斑块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