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联合关节松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疗效研究

2022-06-10甘宜邈潘陈彬李岩峰

陕西中医 2022年6期
关键词:电针股骨头髋关节

甘宜邈,潘陈彬,李岩峰,郑 晓

(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 200071)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常见的髋关节疾病,股骨头血供中断、受损引起骨细胞、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发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塌陷及关节功能障碍[1-2]。股骨头坏死最早见于《内经》,书中称之为“骨蚀”,并将其分为寒、热两类,寒者多为缺血性坏死,其病机为气血虚弱,肾脏受累,外邪侵袭,气血瘀滞,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3]。针对股骨头坏死早、中期患者,及时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髋关节功能至关重要。关节松动手法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常见方法,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4]。电针是常见的关节康复治疗方法,但目前鲜有关节松动与电针联合应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相关研究。现选取106例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关节松动联合电针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6例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40~72岁,平均(58.32±10.32)岁;发病部位中单侧27例,双侧26例;Ficat分期中Ⅰ期25例,Ⅱ期28例。观察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42~73岁,平均(58.41±10.44)岁;发病部位中单侧29例,双侧24例;Ficat分期中Ⅰ期24例,Ⅱ期2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纳入标准:符合《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规范》[5]中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且处于早中期;能够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排除标准:存在电针治疗禁忌证者;因原发疾病需采用激素治疗者;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者;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治疗。①屈髋内旋和外旋:取仰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将下方手前臂置于腘窝部,采用上方手握住小腿远端的内、外踝部,屈膝屈髋,大腿向腹侧摆动,将小腿向外摆动。双手环抱患肢大腿远端,并屈髋屈膝,大腿向腹侧摆动,将患肢小腿向内摆动。②分离牵拉: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并屈髋、屈膝,将小腿放在术者肩上,术者采用双手固定大腿近端前侧,稍微向下方用力牵动。③前后、后前滑动:将上方手置于患肢大腿近端前方,用下方手托住腘窝部,上方手固定同时下方手向上抬起,上身前倾,将股骨向背侧推动。将上方手置于大腿近端后方,下方手托住膝部、大腿远端,前臂固定小腿时用下方手抬起,上身前倾,将股骨向腹侧推动。④外展分腿:要求外展患肢,术者立于患者两腿之间,双手分别固定健侧踝部、按住患肢大腿根部,并进行外展运动。⑤牵腿微抖:外展将小腿牵拉,轻微抖动患肢,以达到放松整理目的。关节松动1次/d,30 min/次,15 d为1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5 d再进行下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电针治疗:在患侧髋关节周围取穴,主穴为急脉、髀关、居髂、股骨大转子周围的疼痛反应点,配穴为肾俞、命门、腰阳关、太溪、昆仑穴。采用0.30 mm的3寸毫针直刺主穴至髋关节囊附近,以患者有明显酸胀感为宜,随后连接电针治疗仪,选择疏密波,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选择电流输出参数;使用电磁波谱照射局部。采用0.25 mm的1.5寸毫针直刺配穴,得气后留针。电针治疗1次/d,30 min/次,5次/周,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死骨修复率:分别在治疗前后拍摄蛙位、双髋关节正位片,观察患者死骨修复情况。部分修复:囊状裂隙征、透光区变小,病灶内骨密度增高,股骨头再塌陷<2 mm。无修复:囊状裂隙征、透光区无变化或扩大,病灶内骨密度增高不明显,且股骨头再塌陷>4 mm。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长约10 cm的游动标尺共分为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疼痛越剧烈。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6]评估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包括疼痛(44分)、功能(47分)、畸形(4分)与活动度(5分)四个维度,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好。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评分[7]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四个维度,将各维度的粗积分转换为0~100的标准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死骨修复率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髋关节死骨部分修复率为64.15%(34/53),观察组死骨部分修复率为84.91%(45/53),观察组死骨修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1。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Harri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QOL-74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QOL-74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股骨头坏死是由股骨头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的骨骼系统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坏死、非创伤性坏死[8-9]。股骨头坏死以局部疼痛、活动功能受限、骨骼畸形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因其病情程度较轻,因此须在股骨头完全塌陷前积极治疗以控制其病情进展。针对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改善骨组织氧含量和骨循环,减小骨内压,减轻水肿,恢复组织正常血供,促进死骨修复对延缓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学认为,股骨头坏死属于“骨痹”“骨蚀”等范畴,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精气、气血不足,胫骨失养,髓失所养,气血不能温养筋骨所导致[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死骨修复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Harris总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关节松动联合电针能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死骨修复,并改善髋关节功能。电针通过电流刺激肌肉收缩,能有效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软骨及周围组织营养供应,达到疏通气血、调节经络、调理脏腑的目的[12-13]。同时,电针还能促进局部组织细胞代谢,加快血液、淋巴因子和离子的转运,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新生骨再生。在电针治疗基础上,予患者关节松动手法干预,通过关节松动牵拉、关节周围组织伸展活动,有效增加关节活动度。同时,关节松动手法具有通络生骨、舒筋活络的功效,手法干预后患者局部血流循环明显改善,并促进炎性物质吸收,减轻化学性刺激,为髋关节功能恢复提供良好条件[14-16]。关节松动手法通过力学、神经作用,加快关节液流动,增加软骨营养供应,促进骨质生长及局部死骨修复;且手法干预下患者髋关节被动活动,不仅有效缓解患者疼痛,还能避免活动减少引起的关节退变,进而改善髋关节功能[17-20]。

综上所述,关节松动联合电针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可促进死骨修复,减轻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电针股骨头髋关节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