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增强农业气象服务的品牌价值?

2022-06-10董宛麟李秋月李超王志强

清华管理评论 2022年4期
关键词:果品气象局气象

董宛麟 李秋月 李超 王志强

气象事业是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科技型、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气象服务“三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政治要求,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法定要求,因此是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阶段,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对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提出诸多新要求,而现有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不能完全满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气象服务该何去何从?

为此,北京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团队探索农业气象服务优化调整和转型发展改革,即由过去主要面向政府决策提供服务产品向为农业生产者直接提供服务产品的转变。为适应这种转变,农业气象服务团队应选择什么样的形式,是单纯靠技术解决问题,还是从技术改进和服务模式创新并重并行上找出路呢?

抓住机遇

《吕氏春秋》的《纪·孟夏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孟夏行秋令,则苦雨数来,五谷不滋,四鄙入保;行冬令,则草木早枯,後乃大水,败其城郭;行春令,则虫蝗为败,暴风来格,秀草不实。”其大意是,在初夏时节,如果当时的天气条件是秋天、冬天或者是春天时候天气,农作物将不会成熟。这里很明确地阐明,气候对农业生产和品质的影响。就农业生产本身而言,气候环境是决定农产品生长和品质好坏的不可控要素。为此,全国气象部门开始着手策划气候对农业生产和品质的独特影响的服务产品,即定量分析气象因子对表征农产品品质指标形成期的影响,对达到评价指标标准的农产品,赋予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品牌。气象部门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工作的价值就是希望通过科学定量分析农产品品质好坏,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声誉、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益;也是气象部门从模板化的面向政府部门的气象服务产品向面向农业市场需求专业化气象服务产品的开发和拓展转变过程。

随着北京市正式将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发展方向,决定了北京市气象服务三农的产品和模式也要随之改变。北京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团队策划了北京特色的气候服务产品,以满足北京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农业气象服务品牌建設

2016年,北京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团队开始着手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转型。

北京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团队先后赴陕西省气象局、四川省气候中心、江西省气候中心、浙江省气象局等单位对农业气象服务情况进行调研、考察,调研后发现,针对特色农产品开展气候品质评价工作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比如陕西苹果和浙江的茶叶获气候品质评价后,提高了农业生产者的收益。目前,农产品品质市场呈现高端化、定制化的趋势发展。在农产品品质档次不断提高的同时,相应的、权威的配套评估服务发展速度略显滞后,尤其是高端的农产品品质服务产品。他们认为,在北京地区有必要开展针对高端农产品品质需求的气象服务。调研后,北京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团队决定立足北京地区特色农产品发展需求,开展北京地区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品牌建设之路,为北京市农业生产赋值。

在优质产品的基础上仍需进行模式的创新。比如与气象行业相关的企业墨迹天气,其成功并不是因为自己拥有强大气象观测数据,而是依靠挖掘大数据,精细化气象预报服务,从而切入到更多的生活场景。北京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团队从技术、质量、文化、管理等四方面进行了服务模式变革,开启了基于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工作的农业气象服务品牌价值提升之路。

聚力技术攻关

技术攻关是北京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团队打响转型之战的“突破点”。拥有较庞大的气象观测资料和专业气象服务队伍是气象部门的核心资源,但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呢?如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呢?北京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团队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科技含量高的数字化气象服务产品,提高农产品品质评价的科技含量。

从技术的角度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需要建立评估评价模型,评价模型构建划分两个过程:一是构建气候品质评价指数,建立评价模型;二是对模型进行调参、验证,验证结果符合标准,才能应用。北京市气象局农业气象团队人员有农业气象专业背景,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熟悉气象数据的算法,这是他们的优势。但此项工作的推进并不是很顺利。

一方面,建模过程中需要土壤数据(土壤质地、土壤结构)、作物信息(发育期、产量)、气候资料(代表性)、田间管理措施等基础数据,这些数据完整性、准确性是气候品质评价工作建模准确性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缺少其中一个要素,都可能影响模型的准确度。想要获得以上数据信息,单凭气象部门是完全搜不齐全的。为此,2016年初,北京市气候中心向北京市农业农村局讲述了他们要做什么、怎么做,目前还有哪些困难。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听完之后,认为北京市气象局开展北京市特色果品气候品质评价很有必要,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就这样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支持。2016年4月,北京市政府印发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6〕4号)中明确提出:探索开展获地理标志的特色农产品的气候品质论证技术,将气候品质论证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体系中。这为北京市气象局开展北京市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构建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指数的前提是找到农产品的气候品质指标。农产品气候品质指标是一个集同期气象数据与品质关系的指标,需要结合农产品的生物学特性,耦合表征农产品品质的生理生化指标、外观指标和同期气象数据,筛选影响农产品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北京市农业气象服务团队所掌握的农业相关的知识还不足以进行跨品类的研究,需要从头学习研究每个果品的生长习性。令团队负责人记忆比较深刻的是:在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工作初期交流时,团队研究分析认为葡萄的关键需水期是6月份。林果专家告诉他们葡萄的需水期是在7月份。这一个关键指标出现差错,意味着整个气候品质评价指数都要重新计算。林果专家还曾质疑:“气候条件和果树生长是否有密切的联系?比如说7、8月份的整个降水、光热系数变化是否直接影响到果品品质?例如提高桃子甜度与多少积温、日照等气象要素值有关?”北京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多次与相关专家交流,解决了研究阶段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等问题。75F30330-E95D-4C6C-AB27-FB800CFFDFFD

资源整合,技术攻关,为后续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奠定了基础。

聚焦质量把控

品牌质量是品牌价值的灵魂,决定了品牌是否可以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北京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团队通过规范评价体系流程和项目管理流程来提高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体系质量。

一方面,持续推进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工作,需要有统一的技术规范流程,确保在评价不同地方、不同品种的农产品时,技术路线的一致性和科学性,北京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团队制定了北京市果品气候品质评价流程和技术标准。

另一方面,在产品质量把控的组织形式上,北京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团队成立了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专家联盟。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是基于气象领域和农业领域深度融合的产品,需要相关领域专业技术的专家深度参与把关。专家联盟由在京的农林业院校从事气象、农业、林业、农业气象等领域权威专家组成,也有北京相关部委(办或局)等单位的农业管理人员参与。为了更好的提供服务,北京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团队也邀请了农产品一线种植专家和经营人员等加入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体系专家库,从科研攻关、农产品生产、销售等方面形成产学研的项目管理形式。专家联盟对申报北京地区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审议研判,对达到评价指标等级要求的农产品授予“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品牌证书。

通过这种内部和外部共建合作,可有序推进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工作开展,也为气象部门更好地实践落实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一个抓手,找到将气候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途径。

挖掘品牌文化

从品牌建设角度,一个好的文化往往可以支撑品牌建设。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但难以产生明显的话题性,与消费者之间的粘性不强,其社群效应小,而气象行业属性又限制了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品牌联想的空间。北京城的历史文化悠久,选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农产品肯定离不开农产品背后的故事。

据北京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团队负责人讲述:“在搭建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品牌文化时,我们不去挑平谷大桃去挑什么?那可是慈禧太后奖赏过的桃!我们不去挑京白梨挑什么?那是乾隆皇帝吃过的梨!每个水果后面都有广为流传的故事。如果做果品气候品质评价工作,我们肯定首选是这些拥有历史韵味故事的水果。比如果品试点产地怀柔板栗的种植基地有栗树万余棵,其中宋、元、明、清老栗树33棵,最大树龄已达800多年。”

2016年5月,北京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团队选择平谷大桃、怀柔板栗、门头沟京白梨、密云鲜食葡萄和昌平苹果等6种标志性农产品,作为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试点对象,并明确了10个试点果品产地。

注重品牌管理

北京市气候品质评价申请工作由北京市果品生产经营主体向北京市气象局申请委托开展的。果品生产经营主体申请北京市果品气候品质评价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一是果品具有高质量产量,且其种植面积不少于100亩;二是果品种植区域附近没有化学、工业和生活等污染源;三是果品参评年份内种植区域没有遇到导致其产量降低40%以上的自然或其他灾害;四是参评的果品种植区域要有自动气象观测站,距其距离小于3公里。北京市气象局和市、北京市区园林绿化部门(果办)或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共同审核申请资格,对达到气候品质评价要求的果品生产经营者开展当年气候品质评价工作。

北京地区果品气候品质评价技术采用百分制加权评分法对指定时间内、指定区域生产的特定品种的果品品质的优劣等级进行综合打分评价。北京市气象局联合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专家联盟对果品生产经营主体果品立地条件(根据气候资源区划和种植区划确定)、果品当年各生育期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和管理水平等因素进行论证分析,气候品质评价评分标准采用百分制,其中总分的20%为果树生长立地条件的权重、总分的50%为本年度气候条件分析的权重,总分30%为果品生产管理条件的权重。通过这三部分权重配比确立最终评价模型,以百分制划分果品气候品质等级,得分大于等于90分为“特优”等级,得分介于80分与90分之间为“优”等级,得分低于80分时,将不予评价授牌。

北京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团队制定《北京市果品气候品质评价办法》,完成了平谷大桃、密云鲜食葡萄、昌平苹果、怀柔板栗和门头沟京白梨的农业气候适宜性种植区划和各生育期的气象适宜性指标体系,构建主栽品种林果各生育期内有效气候条件对品质影响的权重系数。

精心推出品牌

通过多方面提升品牌价值建设措施,2016年8月26日,北京市气候中心正式推出首个北京市果品气候品质评价特优果品——平谷“京艳”桃。

平谷“京艳”桃评价过程是这样的:北京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团队对北京果品种植进行调研发现,一方面,平谷大桃种植的面积大,品种多;另一方面,与北京其他地区果农收入相比较,平谷区大桃果农年收入较其高出约2倍;再次,平谷区具有显著的气候资源优势,拥有独立水系且水质优良;最后,平谷“京艳”桃在市场认可度较高,种植面积大。北京市气象局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气象中心等多部门和领域专家,联合确定了影响平谷“京艳”桃品质的主要气候条件及关键因素,最终评分显示:2016年,在平谷大桃种植区域内, 4月20日至5月20日期间,日平均气温为18.4摄氏度,总降水量为60毫米;在7月20日至8月20日期间,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差值平均为9.2摄氏度,总日照时数为180.5小时……综合研判平谷“京艳”桃的气候品质评价指数等级为“特优”。

2016年10月,北京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团队先后制定了平谷大桃、密云鲜食葡萄、昌平苹果、怀柔板栗和门头溝京白梨等《果品气候品质评价证书》和《果品气候品质评价报告》,并向果品试点单位公布并推广应用。每项果品气候品质评价报告的内容包括评价区域和评价产品概况介绍、当年主要天气气候条件分析(关键生长期积温、累计日照时数、累计降水量、日较差等以及干旱、连阴雨和冰雹等气象灾害)、评价结论以及评价报告使用范围四部分内容。果品气候品质评价证书由中、英文正反两个版面组成,包括果品名称、评价编号、评价区域、委托单位、评价结论、证书有效期、评价单位以及评价日期共八部分内容组成。

北京市果品气候品质评价推出后,在北京本地区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北京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团队对北京地区果品气候品质评价成果进行效益评估显示,在2016年-2017年,北京市果品气候品质评价为种植专业合作社累积增收20余万元。

据北京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团队负责人说:“果品气候品质品质评价推出后,北京市某果品种植经营主体积极要开展气候品质评价,但他们的果品评价分数没有达到优等级,所以他们就一直想办法让要我们给他们的果品评价分数打高一些。我们还是坚持我们的技术标准,严格进行评价。”

在新媒体时代下,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品牌的营销活动中,是品牌建设发展方向。北京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团队试图构建气象服务新模式,多渠道搭建全媒体时代的品牌营销活动。借助《北京新闻》、《北京财经频道》、《首都经济报道》、微博、中国气象报等各门户网站等进行线上宣传,同时联合地方政府打造北京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的联合宣传,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品牌建设。

尾声——品牌增效永远在路上

更值得欣喜的是,2019年1月,北京市果品气候品质评价技术通过北京农学会和北京气象学会的“科技成果”评价。专家组认为:该项目的技术成果,是围绕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服务定位和发展方向,针对当前广大消费者更加关注的农产品品质,综合考虑立地条件、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生产管理水平等因素,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适用于北京地区的果品气候品质评价工作流程,同时针对不同果品,明确了不同生长阶段的关键影响因子和影响品质形成的气象要素,研发了多种特色果品气候品质评价指标体系。

与此同时,全国多地气象部门已开展针对当地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工作。截止2019年底,全国28个省、市60多种农产品通过了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要求。深耕品牌,除了对品牌农产品气候品质的持续关注,及在规范品牌管理上下功夫,农业气象服务团队还将延伸拓展农产品气象服务的内涵方面,完善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品牌服务产业链条。75F30330-E95D-4C6C-AB27-FB800CFFDFFD

猜你喜欢

果品气象局气象
走进气象 探索科学——山西省运城市钱学森科技小学开展气象实践活动
气象树
做强果品生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英国
果品也有气候品质证书了!
文章有象
英国气象局预测今年全球“热力不减”
如何包装让水果卖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