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以皖江学院为例

2022-06-08方一舟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课程体系实训

周 琢,方一舟

(1.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8;2.景德镇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400)

一、研究现状与背景分析

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数字媒体的形态、属性及内容都产生了巨大变革,向世人展示了高效的信息创造与传播能力。数字媒体技术以文化创新为基础,以先进技术为手段,以影视动画、网页设计、虚拟现实为表现形式,在当今社会蓬勃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新兴产业。为了满足数字媒体产业的需求,高校需要针对开设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进行改革与创新,推动专业特色的形成,构建能有效服务特色专业建设的课程体系。

(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科性质分析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年轻的专业,出现至今仅十余年时间,随着数媒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也积极申报开设了相关专业。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人才定位属于技术实践型,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研究团队对数媒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毕业生从事媒体创意、媒体加工、新媒体平台管理与开发等相关工作,还需要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性应该是在专业理论基础指导下的实践,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实践,其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应与理论基础紧密结合起来。

(二)研究背景分析

皖江学院是依托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教学资源,以培养“厚基础、重应用、强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全日制本科独立院校。学院主动适应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要求,于2010年成功申报并开办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成为安徽省首个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本科院校。

自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办学以来,为积极探索数媒专业本科人才发展新理念,构建“深化内涵、强化实践”的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学院与系部定期对课程体系设置方案进行意见收集与局部调整,并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讨。在近三年的专业建设过程中,教学团队认为现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部新工科专业认证及数字媒体专业人才未来发展方向定位方面存在一定偏差,没有体现本科院校“理论与实践”并举的教育特征。

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和体验者。通过对教育管理者、教师与学生进行调查,可以透视出当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实验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实验模式是根据理论课教学的需要,为其设置的相应实验课时,多为验证性实验。现行实验教学方案与课程体系设置过于偏重技能培养,对于专业理论与媒体产品设计理念等方面的培养重视不够。在实践与实训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同样偏重于实训案例的还原,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这种偏科的课程设置,使得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产业流水线工人,但却难以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基础扎实、设计理念先进的产业高端人才,并且这种隐性能力的缺失也制约了学生未来的进一步深造。

(二)综合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家强调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和行动力的培养,“互联网+”大赛、各级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不断推出。这些学科竞赛活动与综合实训紧密相连,但又存在明显脱节现象。学生实训作品和毕业作品中的很多优秀作品未能及时转换为相关成果,在日常实训教学活动中,教师团队也没有及时收集整理学生的优秀想法,并将其转换为可行性方案,师生成果转化意识相对薄弱。

(三)专业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团队从课堂教学视角进行分析,对一线教师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发现教师能够使用的主要教学资源与其期望使用的教学资源间存在较明显差异。

由表1可知,教学素材、教学案例、网络课程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缺口。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站平台使用率较低,教研室自建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质量不高,而教师又很难找到符合课程体系的优质教学资源,种种限制导致了当前课程体系下教学活动无法高质量开展。

表1教师使用主要教学资源与期望使用教学资源差异一览表

图1教师使用主要教学资源与期望使用教学资源差异雷达图

三、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以社会需求为研究对象,推进专业课程建设

对专业课程教学与学科竞赛活动开展过程进行分析,作品都是需要通过用户的评价来衡量质量与价值的。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专业建设者需要深入研究社会需求,正确认识企业、教师与学生在专业课程建设中的角色,鼓励企业、教师和学生表达真实的专业需求,教育管理者需要充分了解基于用户归纳出的评价原理和规则,为专业课程建设与完善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前,教育管理者需要以社会需求为研究对象,组织本专业教师团队与相关企业进行专题研讨,分析不同专业课程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关联,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确立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

(二)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推动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让专业课不同教学模块能够真正与对应的专业技能进行融合,提高教学效果,还需要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课程分类的基础上,本专业教师要先召开教学研讨会,从用户思维、学习者特征等方面分析讨论教学模式,确定具体的教学时间与教学方式,以不同的色块标注不同的课程属性及其教学任务,并将其在课程体系时间线上进行排列。通过专业方向课模块化设置,打破单一学科专业设置的传统方式,尝试构建多方向交叉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标准

传统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以课程的期末考试与相关实验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而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将强调实训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因此,在课程期末评价中难以通过独立的考试形式进行评测。为了检验课程体系的有效性,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在专业改革过程中,研究团队尝试将专业课程主题实训和本专业学科竞赛进行整合,以学科竞赛和实践创新为载体打造学生充分主导的第二课堂,并把学生自评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参考,在辅导员等行政人员的参与下,逐步完善专业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学科竞赛真正纳入在校学习过程中,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测,收集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与意见,提高教学质量。

图2学科竞赛作品评价流程图

四、信息化条件下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

皖江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尝试,力求凸显符合实际办学定位的教学特色:1.以“数媒产业高级人才综合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参照依据;2.以实训为依托,以任务教学法为手段,多种教学方法并举,建立以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学科竞赛和实训项目质量评价为主体的专业评价体系,重基础、重技能、重实效;3.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与行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进一步拓展素质教育空间;4.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顶层设计,注重校企、师生多方联动共同建设,制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制度,健全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管理机制。

(一)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理念

本项目研究以“夯实基础、提高内涵、强化实践、协调发展”为指导方针,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建设、实训交流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进;完善紧贴芜湖数媒产业发展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打造精品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探索企校深层次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提高数媒专业学生适应专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

1.构建内涵与外延并重的数媒专业课程体系

国家早在“十二五”规划中就提出:“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在此背景下,文化产业作为数字内容产业的延伸,对数字媒体技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持续高涨的增长态势。基于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按照“厚基础、重应用、强技能”的学院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内涵与外延并重的数媒专业课程体系,准确定位本科院校教学特征,在强调技能培养的同时夯实理论基础。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训环节的结合,学生对现代数字媒体技术有全面的了解,并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以达到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和自我修炼的目的,为市场环境下专业人才职前、职后阶段的学习和继续深造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与理论导航。

2.“主题知识树”概念的引入与实施

主题知识树(Topic Tree)是一种运用可视化映射图展示课程主要内容与专业分支学科的相互关联和依赖关系的表达方式。通过专业课程内容的拆解,将教学文本、视频、学习任务包分解为“主题知识树”的一片“叶子”,明确每片“叶子”的学习时间和考核方式,并根据专业的发展状况定期调整、开发、引入或更换“叶子”。通过“主题知识树”的引入,组建基于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学生教科研项目的学生社团,由学生自己领导和管理,通过任务驱动完成项目,并进行自我反思。

3.探索企校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积极构建多元化校外实训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在实践教学环节,深入探索企校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与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素质教育;与实训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紧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与新理念,企校合作共同设计开发专业精品课程、实训教材与实训课件;构建校企远程教学课堂,打破企校合作的时空限制;企校合作共同构建专业人才评价标准,充分领会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全面建立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要求的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

在具体的课程体系构建中,前三学期实施新工科大类培养,并通过课外宣讲帮助学生建立专业初步感知,确立媒体意识。第四学期开展专业基础课教学,进一步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素养。第三学年通过校企合作实施专业方向入口评测,帮助学生明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最后一年基于具体实践项目实施企业实习准入评测,确保学生职业能力达标。

表2四层教学目标体系表

基于项目的四层教学目标体系,使得本专业能够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改变学生在入学前所养成的被动接受知识、仅关注解题和考试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索项目所需的关键工具和技术路线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主动学习文化的能力,从而解决不确定性、开放性的问题。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内培外训,专兼结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并制定教师发展管理机制,通过加强教师发展机制建设,推动教师良好发展环境的形成。着力加大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学骨干的培养力度,采取进修、培训、参会的形式有计划安排青年教师走出去进行实践锻炼,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撰写教科研论文,申报省级、校级教研项目。采用多种聘用形式,建立兼职教师队伍长效机制,构建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促进本专业持续发展。

五、信息化条件下构建数媒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效果分析

(一)专业课程体系层次清晰,充分考虑本科学生发展定位

准确定位本科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点,除了开设各类专业媒体软件课程对数媒人才设计应用能力进行系统培养之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论积累,为学生未来多种发展道路提供能力拓展平台。注重同一方向课程框架的搭建,以选修形式满足在校学习的进阶需求,形成理论基础与实用技能全面推进,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例如平面设计方向课程体系架构如下图所示,通过方向培养基础课程系统培养平面作品设计能力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继续选学后续拓展课程,进行专项技能的提高训练,进一步深化对平面作品设计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如数字排版技能、网页设计与制作技能、动态网站开发等。

图3平面设计方向课程体系架构

(二)引入企校结合新模式,实践教学理念先进

实践教学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专业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对传统企校合作的实训方案进行改革,构建企校结合实践教学新模式。在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训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合作性、职业性与交互性。通过开展企校深度合作,拓宽企校合作形式,推进积极的人员交流和专业研讨,打造专兼结合的多元化教学团队,建立高效灵活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加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技术与经验交流。通过企校共同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共同设计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并引入行业新标准和新理念构建实训教学评价制度。在近年的相关学科竞赛中,皖江学院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赛二等奖3项,省赛一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省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安徽省大学生科普创新创意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表3资源共享平台内容组成表

(三)资源共享平台分类合理,功能完善

利用学院建立的专业核心课程网站拓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时空。在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将素材库、案例库、优秀学生作品数据库、优秀毕业设计数据库、教学课件数据库、实训项目数据库等进行多模块的划分,便于学生根据学习需要自主选择下载,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该平台也能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课前准备工作的效率。资源共享平台具有权限上传与开放评价功能,使得师生共同参与到数据库的建设中,将教学团队、优秀教学资源与学生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专业建设的全面发展。

六、结语

高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高等教育始终关注并持续完善修订的问题。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的历程中,需要联合具有丰富培训经验的企业参与到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来,共同探索合理高效的实践教学模式。我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本项目在专业建设基础上,将进一步推动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了教师团队的成长。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课程体系实训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