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方舱医院医疗管理体系建设实践与探索

2022-06-08杨之涛谢之辉张祎博尚寒冰1d林靖生吴文娟顾志冬毕宇芳陈尔真1h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收治方舱医疗

杨之涛,陈 影,景 峰,谢之辉,张祎博,尚寒冰,1d,林靖生,吴文娟,顾志冬,毕宇芳,陈尔真,1h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a.医务一处;b.急诊科;c.医院感染管理科;d.海南医院;e.学科规划与大设施管理处;f.北部院区医疗运营部;g.内分泌与代谢病科;h.院长办公室,上海 200025;2.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检验科,上海 200123)

2022 年3 月,以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要流行株的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疫情在上海蔓延,为坚决落实“四应四尽”策略,彻底快速阻断疫情传播,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上海先后建成了120 余所市区级方舱医院,提供总床位数达30 万张,主要用于隔离收治轻症新冠肺炎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截止5 月2 日,9 家市级方舱医院共收治新冠感染者27.4 万余人,出舱21 万余人。方舱医院已成为稳定疫情防控局势的关键之举。自2022 年3 月中旬起,我院方舱医院管理团队全程参与了上海市嘉定体育馆、上海世博展览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及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等多个方舱医院的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行管理保障工作[1]。在大型方舱医院医疗管理方面积累了相关经验,现总结如下。

大型方舱医院医疗管理面临的问题

方舱医院原指由一系列具有不同医疗保障功能的方舱综合集成、可快速部署的成套野外移动医疗平台。现代方舱医院多为由体育场馆、大型厂房、会展中心、学校等公共场所临时改建的、集医疗与生活保障综合功能为一体的临时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医疗照护、疾病监测以及生活和社交活动空间[2]。与传统医院相比,方舱医院具有设计、施工周期短,基础设施简单,开放床位数庞大,收治患者密度高,运行周转快,医疗和运行保障团队多为临时组建等特点,尤其在床位数超过3 000 张的大型方舱医院中,以上问题显得更为突出。这就决定了大型方舱医院的医疗管理面临诸多如下问题。

一、医疗及配套设施简单

相比于常规医院,方舱医院的医疗功能区域及配备医疗仪器设备、药品、医用器械、耗材相对比较简单,均以满足最基本的医疗需求为主,兼顾快速应对紧急医疗事件的处置功能。

二、团队组成复杂,协作难度大

参与大型方舱医院医疗救治的医疗队,大多由来自不同医院、不同专业的人员临时组队而成,其业务专长和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在传染病诊治、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基础方面存在差异。同样,参与运行保障的保洁、保安、维保及警察和志愿者等也是临时组建,要在极短时间内形成团队协同作战的难度大。

三、患者数量大,密度高,周转快

大型方舱医院开放床位可达大型三甲医院的2~30 倍,患者在院密度高,医护人员配置却只有传统医院的1/4~1/5,同时要加快周转实现患者“快进快出”,工作强度大。

四、医疗安全隐患难预估

方舱医院场地大、床位多、人员密度高,存在各种医疗安全隐患。特殊人群比例高,尤其是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和低龄患儿意外风险大,加上方舱医院的医疗设施简单、医护人员配置少,难以对医疗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和预防。

五、医疗紧急事件难处置

由于部分感染者存在基础疾病,在方舱医院治疗期间其可能出现相关的急症,如心脑血管急症、急腹症等,甚至可能发生猝死,还可能存在其他意外风险,如跌倒、烫伤、用电及用水安全等,发生意外时,难以及时发现、处置和转运等。

六、医患关系复杂、难处理

大型方舱医院收治的感染者特征差异大,社会阅历和背景、生活需求及爱好等均有极大不同,医院难以及时满足个性化的医疗和生活需求,易导致各种医患矛盾发生,且处置困难。

大型方舱医院医疗管理体系的建立

针对以上医疗管理难点,我院团队在组织架构、医疗管理制度、诊疗规范、安全管理、质量控制、培训督查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经验总结,探索了大型方舱医院与常规医院不同的医疗管理体系。

一、组建医疗管理团队

大型方舱医院由综合医院作为托管单位,由托管单位院级领导担任方舱医院院长,负责整体方舱医院的运行和管理(见图1)。下设医疗管理组,负责建立医疗制度、医疗诊治流程、应急预案、多学科诊疗、出入院及病案管理以及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等工作[3]。建立院长领导下的三级联动管理机制,医疗工作组内部高效协同、外部实时联动,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图1 方舱医院医疗管理组组织架构

二、制定医疗管理制度

现有的成熟医疗管理制度与流程无法完全适应“战时”状态下的方舱医院运行。应参照医院医疗管理18 项核心制度[4-5],并根据方舱医院的医疗特点和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制定相关的医疗管理制度,包括分诊收治制度和分类分级救治及转诊制度、三级医师查房与多学科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等,因地制宜建立标准操作规程,从而提高医疗管理水平,确保患者安全。

三、制定疾病诊疗规范

以国家卫健委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的诊疗规范[6]为蓝本,制定方舱医院诊疗规范,重点关注伴有基础疾病等特殊人群的医学观察要求、建立重症化预警体系和慢病延续性治疗规范等,如儿童、老年人、未注射疫苗者或伴有合并症者,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及时发现潜在风险者并进行必要的干预,切实落实转诊机制,确保急危重患者及时转运至定点医院。

四、严格安全防范控制

方舱医院的安全隐患多,医疗管理中必须关注细节问题,制定安全防范措施,以“患者为中心”,落实“患者安全”为目标,如何正确识别身份、加强医患沟通、加强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以及建立患者安全事件主动报告系统及反馈机制等显得尤为重要。

五、细化质量控制评价

方舱医院应建立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从医疗质控组织、诊疗规范、质控指标、质量安全评估及考核等5 个方面着手搭建。应建立方舱医院运营管理的安全与质量考核指标,如出入院人次、应出未出和应转未转的例数、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轻型转普通型例数、非新冠相关危重症病例数、会诊例数与时限、转诊率、住院死亡例数(死亡率)、抢救成功率、预警事件上报例数及其分类、转阴后滞留天数等。

六、强化全员培训督查

鉴于方舱医院的工作人员的不同职业、不同专业等特征,以及对医疗流程及院感的知识及技能掌握参差不齐的现状,建立分层、分区、分类的多样化、多渠道培训是保障方舱高效规范运行和工作人员安全的前提。同时要强化培训内容、效果的督查。

方舱医院医疗管理体系的实践及目标

通过医疗管理体系的建设,我院团队进行了积极的管理实践,即使面对任务繁重、资源有限的现状,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抗疫医疗任务,实现了患者安全的核心目标,发挥了大型方舱医院应对抗击新冠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优势。

一、保安全

1.建立高效安全的分诊收治机制:大型方舱医院目前有2 种收治模式(见图2、表1)。“先分诊后收治”模式是根据方舱医院收治指征对患者进行严格分诊,每小时可收治200~300 例患者,不符合收治指征的患者占比低(4.23%和6.91%),可降低方舱医院不可预见的医疗风险。但该模式分诊耗时长,导致转运车辆拥堵,患者等待时间过长(可达8~10 h)。“先收治后分诊”模式分诊耗时短,转运车辆周转快,患者等待时间短,每小时可收治800~1 000 例患者,但不符合收治指征患者比例高(12.63%),增加了医疗风险和负担,需制定行之有效的分类救治和转诊机制来保障医疗安全。因此,应根据收治任务来选择合适的分诊收治模式。在患者数量较小、时段分散时,“先分诊后收治”,降低医疗风险;在患者数量大、时段集中时,“先收治后分诊”,提高收治效率,但需尽早进行病情评估、落实分级转诊,保障患者安全。多舱馆的大型方舱医院应根据场馆特点,预先设置院内行车分流线路,合理分配任务,多舱馆同时收治,2 种模式联合使用,以达到高效且安全的医疗管理目标。

图2 大型方舱医院患者收治模式流程图

表1 大型方舱医院不同收治模式的比较

2.落实分类救治和分级转运制度:方舱医院应制定并落实分类救治制度和分级转诊机制。将需转诊的患者分为紧急与非紧急两级,前者是指突发急症或病情恶化且需转至定点医院处置的患者,应建立紧急转运机制,尽快转运患者;后者是指方舱无法提供慢性合并症相应医疗措施的患者,应建立转运预报机制,协同转运组分类、有序地转运患者。截止5 月4 日0:00,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共转诊患者731 例次,紧急转诊244 例次,主要病因为高血压急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休克、外伤、骨折、烫伤及新冠肺炎恶化等,转诊后救治成功率达99.7%。

3.落实药品审批及保障制度:开舱前,本团队与临床专家、临床药师以及运行保障组共同分析方舱内药品需求,汇总整理出新冠对症支持治疗、基础疾病治疗、预防并发症以及急救药品目录。在方舱医院运行过程中,进一步依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规范地对药品目录进行申请、审批和增补。对于特殊药品,如精神类药品,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方舱医院情况,实行药库、药房、使用部门“三级管理’,实行双专人负责、专柜加双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五专管理”。同时建立精神药品使用专项检查制度,定期检查、记录,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4.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在做任何操作和治疗时,均至少使用除床号以外的2 种标识进行患者认定,如姓名、出生日期、手腕带扫描等,确保在采集核酸、药物给予、转运、交接、出院各环节中身份识别无误。

二、提质量

三级医师查房和会诊制度是保障新冠感染者诊疗的基础,同质化、规范化、个体化、中西医结合是患者治疗新模式。查房医师主要职责是对危重、疑难感染者进行评估、分级救治、出院评估等。

有条件的方舱可组建多学科诊疗团队,建立院内各专业专家通讯录,先由医疗队内专家进行会诊,必要时可邀请其他医疗队会诊,提升疑难/危重感染者的临床诊疗决策质量,缩短感染者获得个性化精准治疗的时间[7]。

三、升效率

1.建立智能病历及医嘱系统:本团队按照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通过采用云计算、微服务等新型架构,建立了“高效、安全、易用”的核心病历及医嘱系统。根据方舱医院病历书写规范[8],设计患者自助填写的流行病学调查表以及日常的护理记录,通过结构化病历模板快速编写病历文书,在保证同质化、规范化、个体化的病历质量的前提下,提升工作效率。

2.多线联动,高效出入院管理:为应对大批量患者出入院,要做到“多线联动协调,手续简便准确”。在集中入院阶段,本团队优化了常规入院流程,由患者扫码二维码自助填写信息和流行病学调查表,护士通过移动护理扫码,办理患者入院和入区操作。整个过程可以在2 min 内完成,高峰期排队不超过20 min。在住院期间,在“患者一览表”中用不同颜色标注符合出院核酸标准的患者,以便快速识别并评估。在出院阶段,通过上午馆内-停车场短驳结合行政区域-街道接驳方案,可完成患者快速出院,中午即可收治新一批患者,最高出入量可达24 000 人次/d,提升床位周转效率(见图3)。

图3 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出入院人数变化特点(4 月9 日~5 月3 日24:00)

四、强化服务

1.建立通畅的医患沟通机制:在方舱观察或治疗中,部分患者有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9]。故加强医患沟通十分重要,可让患者主动担任志愿者工作,组织非竞争性的群体性活动,不仅可以引导患者正确地抒发负面情绪、锻炼身体,还可增强患者的社会认同感。同时,有关核酸检测、餐食发放、出院事项告知等,可通过广播系统实现,也可采用手机等智能设备,使信息有效地传递至患者。

2.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鼓励患者参与安全管理:在设置清晰易懂的标识的前提下,还应为患者提供相关的风险防范教育,主动邀请其参与风险防范。针对某些常见基础疾病,应提供相关的健康宣教,分层、分责、分步地推进患者参与安全管理。

3.建立反馈机制,持续提升患者满意度:收集各种渠道来源的信息(如患者投诉与建议,满意度调查,信访等),建立清单式反馈机制,研判并分析患者投诉或建议的合理性和迫切性,制定快速整改计划,持续改进医疗服务、工作方法和管理流程,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总结

大型方舱医院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强有力手段,在急性传染病大流行或各种灾难发生时,承担了快速救治大批伤病员的艰巨任务,医疗管理面临极大挑战。但方舱医院的建设始终应该以患者为中心,以制度为框架,以规范为准则,以安全为底线,以质量为目标,结合智能化手段,持续探索与完善医疗管理体系,严把入口关、重视过程监管和畅通出口关,强化医疗安全管理,提升医疗质量。

猜你喜欢

收治方舱医疗
医院跨科收治患者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冰城“方舱”开建!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方舱日记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关于公安机关对特殊涉毒人员收治管理问题的研究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