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阅读史与精神发展史

2022-06-06张安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精神语文

多少年后,当我再次看到“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这句话,感受到的是莫名的悲傷。正如一个人最开始的营养哺育的重要,如果最开始接触文字的时候,我读到的就是人类文明最精华的部分,现在的人生境界应该会不一样吧。

这种因为“知道”伴随而来的遗憾并不随着阅读经验的积累而减少,相反,随着人生之“箭”的前刺,这种伴随着悲伤的呼啸声显得更加沉重。

小时候在鄂西乡村长大,虽是“90后”,但条件的艰苦同龄人恐怕很难理解,甚至纸质书也不常得。三年级时,很偶然的机会,曾拾得一沓成语词典的残页。我对那些佶屈聱牙的读音不感兴趣,对那些解释与意义也不甚了解,我所感兴趣的,是那些成语故事。“文首白喙”的精卫、带领族人“叩石垦壤”的愚公、好心相救却被害的东郭先生……寥寥数语,一个个神话与寓言中的人物让我浮想联翩。这也许是我最初的语文启蒙。

后家庭变故,辍学在家一年。所幸认了些字,虽不全,但基本的阅读已经无碍。其时我姐已经上初中,她的语文教材是我唯一能看得懂的书。《皇帝的新装》是我最先接触的童话作品,最初也是在这本教材上见到。我姐给我讲课本上《宋定伯捉鬼》的故事曾经让我好长时间都难以释然。我很害怕鬼,然而这个故事里的鬼会像人一样说话;最后这只鬼竟变成了一只羊,并且卖了好多钱。我一直希望着有一天可以遇见一只鬼——我肯定是不怕的,遇到时我绝对不跟它多说话,直接就“唾之”。

复学后,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好,老师很惊异于我对于成语的广泛使用,并且把它当作阅读面广的一种揣测依据。据老师们说,我已经阅读了很多书,甚至连“四书五经”(虽然当时并不知道“四书五经”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都读过了。有一次,校长在大会上跟家长交流时,更是举了我的例子,说我已经把《新华字典》背下来了。我很惶恐,后来真去背《新华字典》,从“阿”开始抄,结果只把五种调值的“啊”抄完后就再也无法进行下去了。

我还记得《古代英雄的石像》,那是我在那本教材上看到的印象最深的故事。在现在看来,那个故事的道理很简单:人不可骄傲,应该在集体中实现自我价值。但那时候给我的心理冲击却很大,很多年后,几个石头之间的那段对话依然犹在耳畔。每次我想要显摆炫耀,那个石像半夜从广场上栽倒下来的情景就会浮现在眼前。

即使上了学,我能够接触到的书也不多。我有一个表妹,她堂姐是上过高中的。我每次都以教她做作业为交换,让她给我带她姐的书。一开始是《三侠五义》之类的通俗小说,后来还有《初刻拍案惊奇》等。看这类书的后果就是,在以后的人生中,我一直对僧道之辈不怀好感,因为老是会和里面的人物联系起来。

外国的书读的不多,我读到的第一本外国的书是《基督山伯爵》,当时已经是初中;除了主人公,其余名字记得不清楚,但是每个人物的样子却像是印在脑子里似的。后来在读金庸的《连城诀》时,我惊讶地发现主人公狄云的经历与唐蒂斯如出一辙。现在当然知道这个发现实在算不得“发现”,但当时却像得知世间最大的秘密一样,有一种窥探与发现的欣喜。霍金说,世界上最令人感动的事情就是“遥远的相似性”,我没有想到,在中国传统武侠小说这里,我找到了西方文学的“知音”。

初中也有图书室,只是很难得对学生开放。所幸我的语文老师得到一个整理图书室的任务,我能够去帮忙,也能够借一些书。那些图书的年龄大多比我还老,纸发黄,而且很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物。后来回想起这些,我常会愤愤不平,我的文学品位没有上到阳春白雪的高度,可能是那时《暴风骤雨》这类土改作品,还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看多了的缘故吧。

高中时得到书已经不很困难了,可以借,也可以去旧书店淘。我第一次读余华的作品《十八岁出门远行》就是在一本不甚出名的《现当代名家作品选》中读到的,那种空虚与不确定感几乎让我窒息。那时印象最深的却是一本通俗小说,都梁的《血色浪漫》,我甚至觉得,是这本书塑造了这之后我的性格与精神。很长一段时间,我想起这本书的主人公,就能感受到那种让我战栗的坚毅的眼神。我对钟跃民这个人物充满了崇拜,那种理想主义与高度理性相结合的气质让我着迷。我甚至从他身上看到了苏轼的影子,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永远保持激情;即使是当乞丐,吃最难吃的饭,也能自得其乐。因为主人公钟跃民欣赏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我还特意去找了这本书来读,可惜或许是由于文化隔膜,我却感觉《在路上》没有《血色浪漫》那么震撼。

前几天,朋友问我是否应该继续读博。她于武汉某部属重点大学研究生在读,有机会直博,但也面临着就业的选择。我沉吟半晌:人生最大的奥妙就在于永远不知道自己最终会走向哪里。如果在离开这个世界时还不能说,我已经做到了所有我能做的,那离开时会多么不甘心啊。

我的父母都不是文化水平高的人,直到今天,我也算不得是。我没有成为一名傻子,还能忝列教职,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觉得简直是奇迹。大学的时光,我的阅读有了很大的进步,站在图书馆逼仄的过道里,我感觉整个世界就像洪水一样蜂拥而至,压迫着我,各种想法在我身体内部冲击、激荡。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充实,也感受着自己脱胎换骨的蜕变。

我从来不敢确信我将来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因为我还在阅读。所有的阅读所得都会穿过自己的身体,穿过灵魂,将原来的自己打碎,然后重建。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阅读经验的深化与融合。我读的书不多,但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给我启发;迄今为止,我一直感受着“饥饿”。我现在越来越认识到自己在精神营养上的不足,但是每每想到这,我就又安慰自己,这种“自知之明”也是因为阅读吧。

张安,现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曾在第十二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中获教学论文一等奖、教学课件一等奖,2016年获全省中小学德育征文一等奖,在《新文学评论》《语文教学与研究》《班主任之友》杂志发表文章若干。03AB2C2B-0866-48E1-B18C-ACFB71AD2018

猜你喜欢

精神语文
虎虎生威见精神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拿出精神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