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应用学习类APP现状调查研究

2022-06-04刘志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12期
关键词:学习资源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

刘志

摘  要  在“互联网+”背景下,以移动设备为载体的学习类APP以其学习时间灵活性、学习资源丰富性,助力实现个性化教学。为使学习类APP更好地服务教与学,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应用学习类APP的基本情况、情感倾向三个维度进行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大学生应用学习类APP现状,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以期促进学习类APP与我国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学习类APP;大学生;移动学习;教育信息化;学习资源;个性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12-0019-0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 learning apps based on mobile devices help realize personalized teaching with the flexibility of learning time and the richness of learning resources. To make them APP better service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is paper takes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respondents, applied them APP basic situation, emotional tendency to three dimensions were investigated, aimed at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application of them APP university students at present, th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omotion strateg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learning APP and China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Key words  learning APP;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education;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learning resources;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0  引言

中國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21年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底增长8 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较2020年底提升5.9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较2020年3月增长8 885万;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较2020年3月提升0.4个百分点[1]。伴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浪潮以及移动设备的全面普及,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正在不断提高,以手机、平板为代表的移动设备,借助互联网技术,在生活中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潜移默化中渗透进生活的各个领域,推动各个领域向数字化加速跃升。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推进,从国家层面到个体学校都鼓励教师积极引入智能终端对课堂进行变革和改造[2]。学习类APP是指在APP的基础上,借助移动互联网,在移动设备上运行的以为学习者传授知识、解决学习困难为主要目的的移动学习软件,将知识通过文字材料、视频、音频等方式呈现出来[3]。

学习类APP内容丰富且表现方式多元化,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4],相较于传统的学习方式,灵活性更高,能更好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有研究发现:满意度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学习类APP为开展“互联网+教育”提供了软件支撑,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教与学方式,进一步地推进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促进了教育的变革创新。有研究发现:使用学习类APP的体验感与满意度和学习者的学习绩效息息相关[5]。

因此,厘清大学生应用学习类APP的现状便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对于学习类AP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类APP的设计与开发、学习类APP评价体系的构建、学习类APP的教学设计等方面,而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实证研究较少。大学阶段的教育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技术的发展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学习类APP能够提供丰富且优质的学习资源,应用学习类APP进行自主学习成为大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6]。在当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智能化时代,如何有效地借助学习类APP促进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化学习,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被调查者应用学习类APP的基本情况、被调查者应用学习类APP的情感倾向三个维度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大学生应用学习类APP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大学生应用学习类APP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提升策略,以期提高大学生应用学习类APP的学习效率,进一步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现。

1  研究设计

1.1  问卷设计

本研究针对大学生应用学习类APP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在综合考虑和借鉴已有相关问卷的基础上,笔者整理出一份具有19个与学习类APP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级、年龄等,对被调查者群体有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是被调查者应用学习类APP的基本状况,如是否使用过学习类APP、使用学习类APP的数量、使用学习类APP的原因、使用学习类APP的影响因素、使用学习类APP学习的频率和时间等;第三部分是被调查者对于使用学习类APP 的情感倾向,如是否愿意使用学习类APP进行学习、使用学习类APP时的效率和状态如何等。

1.2  调查实施过程

本研究将各级大学生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网络调研的方式通过QQ、微信等途径进行问卷的发放,保证调查研究的随机性。调查总共发放调查问卷325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312份,有效率为96%。所有被调查者都是自愿匿名参与本次问卷调查,在他们的积极配合之下,调查问卷被顺利地完成并回收。将调查数据导入SPSS 26进行信效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克隆巴赫阿尔法系数为0.885,结果大于0.8,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KMO系数值为0.912,p值为0.000,各题项整体载荷为0.826,一定程度上说明问卷整体效度良好,可以进行后续的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应用学习类APP调查的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者中,有92.1%的人使用过学习类APP进行学习,约7.9%的人没有使用过学习类APP。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大学生当中,绝大多数人对学习类APP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有使用过学习类APP进行自主学习的经历。这说明对大学生而言,学习类APP并不陌生,应用学习类APP进行学习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日常行为,反映出大学生群体对于学习类APP的应用程度较高。

2.2  大学生应用学习类APP的原因

如图1所示:75.30%的被调查者因为课程学习而需要使用学習类APP,63.25%的被调查者由于准备资格考试而使用学习类APP,56.63%的被调查者使用学习类APP是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总的来看,多数大学生使用学习类APP的原因有着较强的目的性,多是由于现有的学习需求而选择使用学习类APP。这些数据表明:一方面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大学生群体较为注重APP的实用性,希望能够借助学习类APP帮助自己解决学习方面的问题;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当代大学生使用学习类APP进行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是集中于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学习,或者是为了应对一些资格考试,缺少广泛学习的意识。

2.3  大学生应用学习类APP的影响因素

如图2所示:在影响大学生应用学习类APP的因素中,有74.70%的被调查者选择口碑评价。在APP的获取渠道中,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是从自己周围的人包括老师、同学等间接的渠道获悉学习类 APP的信息,而他们对于APP的使用评价对被调查者是否选择该类APP具有较大的影响。如图2所示:在影响大学生应用学习类APP的因素中,46.99%的被调查者选择操作是否方便。这说明学习者倾向于简单高效的界面操作,注重学习类APP的实用性与效率。

2.4  大学生应用学习类APP时间与频率

如图3所示:平均每天使用学习类APP时间在30~60分钟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53.01%,即平均每天使用学习类APP时间多集中于一个小时以内。目前阶段大学生群体对学习类APP的使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化的趋势,使用学习类APP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人们重要的一种媒介使用行为。从平均使用时间来看,大学生群体把学习类APP当作学习的一种辅助工具。一方面,大学生群体使用学习类APP时多处于自主学习,由于没有其他人对其进行监督,学习只能依靠他们自身的毅力与自制力;另一方面,学习类APP作为以移动设备为主要载体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因为移动设备的电量、屏幕的亮度与大小、移动设备的辐射等因素影响,不适合作为长时间学习的工具。

2.5  大学生对学习类APP的态度

当今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智能化时代,多数被调查者倾向于使用学习类APP进行学习,这说明目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还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群体对于学习的需求。如图4所示,从调查结果来看:有近72.3%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类APP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有接近97%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类APP对于他们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认为应用学习类APP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多数大学生对学习类APP的发展前景保持一个乐观的态度。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群体通过学习类APP进行线上学习,实现“停课不停学”。可见,学习类APP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并且在教育中的发展前景是值得人们期待的。

3  问题与策略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多数大学生有使用学习类APP学习的经历,通过应用学习类APP进行学习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灵活的学习时间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学习者乐意通过学习类APP进行学习的主要原因。然而,学习类APP提供的学习资源良莠不齐,需要学习者自己去筛选与鉴别。与此同时,伴随着数字化资源的不断集成,学习资源的数量与种类正呈几何级数急速增长,海量的学习资源也极易让学习者产生知识迷航和学习主题漂移等问题[7]。在利用学习类APP学习时,由于缺乏一定的监督,学习者存在分心,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同时,大学生群体使用学习类APP时,有着较强的目的性,多集中于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学习或者是为了应对一些资格考试,缺少广泛学习的意识。

对此,笔者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大学生应提升信息素养,剔除垃圾信息,自主分辨学习资源的优劣;学习类APP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大学生利用学习类APP进行学习多是在课下,可以借助学习类APP中的监督打卡功能,或组成学习团队,相互督促,以减少惰性,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大学生应尝试将学习类APP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相结合,增强学习的连贯性,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发挥自身主体的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学习。

4  结束语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与教育的结合愈加紧密,带动了大数据、深度学习、情感计算等前沿技术和学习类APP的深度融合[8]。基于学习类APP的移动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交互性、即时性等特点,正在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成为日常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实质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9]。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旨在全面了解学习类APP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现状,以促进构建基于学习类APP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R/OL].(2021-02-03)[2021-09-10].http://www.cac.gov.cn/2021-02/03/c_1613923423079314.htm.

[2] 李浩,余雪,杜旭,等.基于学习者时空特征的移动学习资源推荐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10):13-19.

[3] 刘丹,胡卫星,李玉斌,等.移动教育APP的研发现状与应用问题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8):47-52.

[4] 马宁,赵飞龙,李洁.基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移动学习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2):21-23.

[5] 翟俊卿,陈蕴琦,王西敏.移动设备促进儿童在户外自然情境中的学习:基于国外实证研究的系统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1(5):43-51.

[6] 郑云翔.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现状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7):19-25,79.

[7] 李浩,余雪,杜旭,等.基于學习者时空特征的移动学习资源推荐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10):13-19.

[8] 徐鹏.基于技术整合模型的教育类APP分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7):71-76.

[9] 于岩,朱鹏威.“互联网+”环境下基于手机终端的高校移动学习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20,38(2):125-128,155.

猜你喜欢

学习资源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O2O学习资源设计与应用研究
教学资源支持下的Sakai个性化学习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微视频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