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分子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治病救人 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2022-06-04拓晓瑞

广东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科研人员广东省分子

文/拓晓瑞

[导读]

2005年11月,广东省分子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正式成立。该实验室由南方医科大学承建,以分子肿瘤病理机制及精准诊疗为研究方向,以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紧密结合为特色,依托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临床病理学和肿瘤学等多个国家重点学科开展相关研究,并取得积极成果,为推动我国分子肿瘤病理学发展和促进人民生命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导向 聚焦四大方向开展科研攻关

广东省分子肿瘤病理学重点实验室是一家独具研究特色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建立,由丁彦青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全面负责实验室管理和运营工作。实验室占地面积3484m2,建有资料完整的消化道肿瘤样本资源库,拥有转基因技术、整体动物成像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病理学技术、免疫病理技术、数字病理及人工智能病理、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多个科研平台,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在2017-2019年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评估考核中获评“良好”。

近年来,实验室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为目标导向,密切关注世界科技前沿,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及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要围绕结直肠癌等常见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及精准诊疗中的前沿科学问题及临床需求,聚焦肿瘤侵袭转移分子机制、“炎-癌转化”相关病理机制、肿瘤治疗抵抗分子机制及诊疗策略、肿瘤分子病理和智慧病理创新诊断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等四大方向进行研发布局,取得多项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

一是实验室科研人员在肝癌癌前病变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发现血清LECT2水平是肝硬化的一个诊断指标,也可作为一个肝硬化干预治疗靶标,揭示了LECT2-Tie1信号通路促进肝纤维化进程的重要作用和机制,提出应区别对待门脉血管新生和肝血窦毛细血管化在肝纤维化进展中的不同作用的新观念。该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杂志上,荣登2019年中国生命科学20大进展榜。

二是实验室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远程病理诊断体系,建立了覆盖全国27个省份的数字病理服务网络及大数据资源库。通过开展智慧病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具有13个分类的宫颈液基细胞智能辅助病理诊断系统,进行了近万例多中心回顾性样本以及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的验证,结果显示,该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医生诊断的准确率和效率,成功获批国家医疗器械人工智能产品二类注册证1件,并在全国63家医院及第三检验方推广应用,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

实验室大楼

三是实验室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承担各类科研项目,推动实验室取得更多科研成果。近10年来,实验室共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12项,申报国家专利20件,获得专利授权10件,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及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等,以一作及通信作者(含共同)在Cell、Cancer Cell、Nat Genetics、Nat Cell Biol、Gastroenterology、Gut、Nat Commun、J Hepatol等著名期刊发表高水平SCI收录论文多篇。

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持续提升研发创新水平

人才是第一资源。一直以来,实验室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把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作为立室之本,多措并举,面向海内外招引各类高层次科研创新人才和团队。特别是近几年,实验室通过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多层次培育本土人才、深化国内外交流合作、推进跨学科交叉合作等一系列措施,不断优化研究团队的人员结构,打造了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专业覆盖面广、技术力量雄厚的科研人才队伍。目前,实验室共有固定人员55人,非固定人员50人,其中博导23人、硕导25人;拥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中组部特聘专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家“优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广东省珠江学者岗位计划3人、广东省杰青4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5人、“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2人等。

推进管理运营制度建设 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实验室遵循“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大大增强了科研人员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实验室的科研仪器及设备

实验室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一是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重点健全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度,配置副主任2人、专职管理人员5人,统筹安排实验室规划和日常管理等,使各课题首席研究员PI能够专心致志开展科研工作。

二是发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宏观指导和监督作用,定期对实验室的业务工作进行指导。实验室实行课题阶段汇报考核制度,各学术带头人需要定期向学术委员会汇报、交流,及时商讨实验室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于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进行奖励。

三是注重人才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研究生及博士后是重要的科研主力军,实验室通过开展优才培养计划、参加创新大赛、组织科研经验分享会、召开毕业季表彰会等一系列活动,培养了一批有创新意识的研究生科研后备力量。

四是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实验室倡导团队意识,鼓励科研人员相互合作、协同攻关,营造了协助、宽容、诚信的学术风气和潜心研究的学术氛围,为实验室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面对挑战勇往向前 前瞻布局实验室未来发展

近年来,实验室虽然在科研条件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管理制度建设、科研成果突破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在国内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是也面临一些发展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验室攻关特色和方向需进一步凝练,特别是面向应用方面的研究领域仍需要进一步拓展,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有待加强。二是实验室以往的研究团队以病理学系的科研人员为主,专职科研人员较少,人才团队创新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今后,实验室将聚焦结直肠癌等常见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及精准诊疗中的前沿科学问题及临床需求,遵循“人才驱动、注重创新、特色突出、前沿引领”的发展方针,前瞻性系统谋划推动实验室发展,进一步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团队科研创新能力,力争在“结直肠癌转移分子机制”及“肝纤维化-肝癌”研究领域形成特色优势,不断取得更多重大原创性突破。同时,大力开展数字和人工智能病理诊断技术研发,开发更多优质产品造福临床患者及社会,努力把实验室建成具有强大辐射作用的重要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助力我国肿瘤研究实现国际引领。

猜你喜欢

科研人员广东省分子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分子的扩散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米和米中的危险分子
臭氧分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