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语境下电视时政报道的创新发展探究

2022-06-04解直峰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自媒体媒体融合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速度加快,人们阅读习惯改变,获取信息的途径日趋多元化,由此传统电视时政新闻报道面临较大的冲击和影响。文章介绍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时政新闻报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从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实效创新和传播方式创新四个方面阐述对电视时政新闻创新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研究发现,揭示时政新闻报道的强大生命力在于抓住机遇,坚持守正出新,借助迅猛发展新媒体技术,不断创新时政新闻的报道手段、传播方式,在媒体融合发展上做文章,从而提高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最终能够实现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时政新闻;媒体融合;新闻创新;四全媒体;自媒体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5-0169-03

时政新闻报道是党报、电台、电视台的天然优质资源,如何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成不变的报道模式,利用好这座新闻富矿,无数新闻人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创新。即使如此,时政新闻报道创新的步伐缓慢仍是不争的事实。令人欣慰的是,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全新的传播理念、多元的新闻制作方式,为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时政新闻报道是媒体的担当和脊梁,如果一个媒体没有时政新闻,报道就缺乏说服力和影响力。时政新闻报道只有突破传统,实现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发展,才能达到更理想的传播效果,这需要媒体从业人员在时政新闻的报道理念、内容、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更艰苦的探索求证。

一、什么是时政新闻

时政新闻可以解释为时事和政治类新闻。四川大学宋玲教授在《全媒体下的时政新闻采写教程》中阐述,时政新闻是时事政治领域的空间性和时间性很强,与时俱进的新闻报道,是对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而进行的报道,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策性、信息性、时效性,表现为各政治团体、社会集团和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等方面的政策、活动等。

南京大学新闻学教授丁柏铨先生对时政新闻的认定一直是新闻界的普遍说法。他认为,时政新闻侧重于政治范畴,是对新近发生的政治事件或者说与政治相关的事实作出的报道。从狭义上讲,时政新闻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会议新闻的报道、主要领导参加活动的报道。从广义上讲,时政新闻是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联的新闻事件的报道。例如,央视的《新闻联播》栏目报道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类新闻,都属于时政新闻范畴。

尽管新闻界对时政新闻的定义表述各异,但核心要义还是趋于一致。在当下地方电视台日常新闻报道中,时政新闻更集中于会议新闻的范畴,尤其是当地主要领导参加的会议新闻等,更是报道的重中之重。

二、传统时政新闻面临的挑战

时政新闻是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的主阵地。时政新闻报道代表党和政府形象,政治性强、政策性强、口径严格、报道格式相对固化,报道内容大多局限于领导者参加的会议、活动及政策类议题等,语言表达上比较单一呆板,内容偏于严肃,形式过于枯燥,新闻报道程式化倾向明显,已难以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旧媒体相互渗透融合,电视时政新闻报道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以满足新媒体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在新闻传播的主导地位面临挑战,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平台都参与到新闻媒体的传播过程中,给电视新闻节目的创作注入了活力。新媒体平台凭借公众号、微博、Vlog、图标等形式,实时生产与传播新闻内容,内容涵盖的范围之广也让传统媒体难以企及。因此,电视时政新闻的报道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立足新媒体平台,发挥好自身新闻内容真实可靠、电视新闻制作高水准等优势,适时抢占创新发展的先机。

三、融媒体环境下对电视时政新闻创新的认识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传统媒体向融媒体的转型过渡,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逐步引入各类新媒体技术,推进新旧媒体融合发展。但囿于自身认识和软硬件条件限制,大多数新闻单位的媒体融合水平还十分有限。这包括新媒体平台方面投入不足、电视新闻节目团队认识的局限性、对媒体融合时代背景的理解欠缺等。因此,加强顶层设计,提高对融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及重要性的认识,迫在眉睫[1]。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就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就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所作的重要指示,是全体新闻从业者做好新闻报道工作的根本遵循。

全媒体时代,广大受众获取新闻的途径已日趋多元化,传统的广播电视和平面媒体面临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微信、微博、抖音等逐步成为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各媒体平台对时政报道的改革创新都蓄勢待发,以不改就没有出路的决心、信念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努力实现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实效创新和形式创新。

(一)理念优先,顶层设计抢占主动权

对于新媒体下的电视时政新闻节目来说,不但要有媒体转型的技术条件,还必须有转型的意识。电视新闻节目的管理层应顺势而为,具备融媒体管理理念,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和前期规划,在融媒体发展上下足功夫,用互联网运营的思维筹划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和品牌的建设。要做好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就要加强对现有新媒体技术和能力的培养,融入先进的融媒体思维,鼓励编辑记者、后期技术人员积极制作媒体融合新闻,将适合在微博、微信等客户端中推广传播的新闻纳入新闻制作生产中,实现新媒体环境与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协调与融合。

(二)“内容为王”,发挥优势争得话语权

全媒体时代营造了全新的传播格局,各主流媒体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但“内容为王”仍然是这个时代的核心力量。特别是每年的两会,各主流媒体一直在率先传递最权威、最及时、最专业的报道,并以其可靠的新闻发布渠道、客观公正的报道方式和精良制作水准成为流量担当。

在传统观念上,时政新闻总给人报道形式一成不变、条条框框的印象,难以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事实上,时政新闻信息量大,代表着党和政府权威的声音,与广大人民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问题息息相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报道的内容多是国家、地方各级部门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传递着真实权威的信息,具有稀缺性和唯一性。

因此,做好时政新闻的报道,亟待利用好时政新闻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转变新闻采编观念,做老百姓喜欢看、看得懂的新闻。时政报道从来不缺有价值的新闻,缺的是对报道内容再提炼、再挖掘和主题的升华。

1.报道角度要贴近百姓

在融媒体语境下,报道要想脱颖而出,赢得受众青睐,光有权威的、大主题的硬核内容还不行,还必须选择新颖的报道角度,以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收视需求。新闻报道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用生活的小切口引入,反映民生的大主题。要小题大做,以小见大,从重大新闻事件中挖掘出贴近老百姓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问题,将其作为切入点,实现以情动人、以细节感人,引发受众的共鸣,切忌枯燥、乏味、缺乏温度热度的报道风格。

时政新闻报道要突出贴近性原则,对报道主体要一视同仁,俯视、仰视都不可取,不同身份的人物都可以成為时政新闻报道的主体。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各广电媒体平台将人文关怀作为报道创新的切入点,提升电视节目中人文精神的含量,使电视语言闪现人性化的亮点。

2.报道内容要关注国计民生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地方党委政府发布的一些决策、意见事关国计民生,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些素材无疑是时政新闻报道的重点方向。时政新闻如果报道方式过于僵化,会议腔太浓的话,必然无法构建与老百姓的联系,广大百姓自然不关心、不买账。

时政记者要有对政策理解、把握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业务素养,善于从党和政府发布的政策、意见中,通过深入浅出的形式,挖掘出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报道的新闻正是百姓所关心的。要从民生、民情出发,及时回应群众呼声,做群众看得懂愿意看的新闻。时政新闻要做好、做活,赢得受众的关注,就必须在民生新闻的报道下足功夫、花大气力。

(三)突显时效,抢占新闻传播先机

在新媒体环境下,各新媒体平台的争相推出,加深了人们对信息快速传播的认识。电视时政新闻必须打破传统上只在主要时段播出的观念,采用即时、快速、碎片化的方式不间断地推送。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时政新闻短视频成了各主流媒体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并以其简洁、直面问题和画面感染力得到了普遍认可。

近年的全国两会,北京广播电视台在会前的预热报道、两会期间的常规报道中,对代表委员履职情况第一时间以短视频的形式,按照新媒体优先推送的要求,在北京时间、微博、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提前、同步分发,同时还开设了特别节目“云”聚两会。每天制作的“云”聚两会特别节目,在微信、微博等视频平台进行发布和推广,获得了较高的点击率。

两会时政新闻第一时间抢占网络阵地,发挥了积极的网络舆论引导作用,同时与在传统栏目、固定时段播出的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相互补充,形成了融媒体语境下全新的报道模式。新媒体时代之新,在新闻的时效性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方式求新,提供受众全新体验

全媒体时代,信息海量涌现,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日趋多样化。受众获取新闻信息不再局限于电视、广播、报纸,更多的群体尤其年轻人群体逐渐不再热心传统的传播途径,而是偏爱微信、微博、QQ等一些网络终端接收信息,传统的受众人群因欣赏趣味各异而发生了明显的分流,时政新闻的优势受到冲击。

近几年来,前所未有的信息变革,新旧媒体的相互融合渗透、推陈出新,促使新闻的呈现形态、方式发生巨大改变。2015年,人民日报打造的旨在推动各种新闻要素深度融合、各种报道资源充分共享、各种媒介互联互通的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探索了时政新闻报道的新趋势,对各媒体传播平台提供了激活内部要素的重要手段。各主流电视台在打造全媒体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应借鉴中央厨房的创新之举,集成信息产品,按特殊需要输出到不同终端用户,并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适时调整,实现新闻传播的效能最大化[2]。

一要充分利用视频、图片、数据、H5、AR等新媒体技术手段,选取适合的新闻素材,制作风格各异、轻松活泼的视频样式,让时政新闻通俗易懂,新颖、好看,使之更加吸引受众眼球。

二要做好对传统时政新闻报道的延伸传播。因时长、版面的限制,对无法全面详细报道的时政新闻,可借助新媒体的技术手段,用更加灵活方式进行解读和包装,然后制作成抖音、Vlog、动画等满足不同新媒体需求的新闻形式,立体化多维度报道,从而满足不同终端受众的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超过了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智能手机已成为我国民众浏览新闻、获取信息的首先工具,智能手机在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现在几乎每个电视台都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抖音号等,他们都有足够的影响力、权威性,在广大网民中有着不可否认的赞誉度。电视台先天就具有雄厚的资金、技术优势,在此平台上推出的新闻产品,势必更有竞争力,经得起市场的考验[3]。

三要创新时政报道风格。融媒体下不同的传播平台应有自己不同的报道风格,除了黄金时间段传统时政新闻固有的报道方式外,多元的传播途径都应有自己的传播风格、语言特点,可采用平民化、网络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将重大严肃的时政新闻转化成受众容易接受的新闻,这样可无形中提升节目的温度。

在这方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2019年7月上线的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就作出了很有益的探索,平民化的语言、精辟的点评、轻松的表情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截至2020年11月,《主播说联播》在新浪微博平台上的阅读量高达72.6亿,实现了对新闻联播的分众化、碎片化、年轻化传播,为各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的创新报道提供了导向性的价值参考。

四、结语

在融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新闻传播实效、内容、形式如何变化,时政新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新闻传播规律、维护时政新闻的权威性不会变。未来电视时政新闻应在融媒体发展的大潮中找准定位,整合自身的节目资源,立足于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内容的制作与传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推动时政新闻不断创新发展,使其更具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 文舸.论时政新闻表达方式的创新[J].采写编,2020(6):52-53.

[2] 侯建勋,胡晨光.时政新闻全媒体架构的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7,3(10):133-134.

[3] 付宁,崔政韬.融媒体时代下党媒时政报道的新观察:以2019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J].今传媒,2019,27(6):16-17.

作者简介 解直峰,本科,主任记者,研究方向:电视时政新闻报道。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自媒体媒体融合
浅谈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城市台时政新闻“讲好故事”的四条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