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彼此相遇 铭刻于心

2022-06-03陈为康赵彧

关键词:莲藕命题作文选材

陈为康 赵彧

编者按:春雨落下,万物复苏,是青草遇见了春天;金灿灿的阳光照耀下,是向日葵遇见了夏天;赤红的枫叶落下,是枫叶遇见了秋天;洁白的雪花落下,是梅花遇见了冬天。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在花一样的年华,我们遇见了最美好的自己……不同的年纪,不同的遇见。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同学的笔下,他们都遇见了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同走进本期的“同题对决”。

【作文题目】(七年级)

同学们,两个多月前,你迈进了中学的大门,从此你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学生。在这段中学时光中,也许你遇见了一位影响你的老师,一个引为知心的朋友,一件触动心灵的事,一本充满魅力的图书,一处流连的风景……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题目解析】

首先,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遇见”。命题作文是绝对不能修改题目的,从学生写出的文章来看,七年级同学还应再认真地学习命题作文的要求。有了良好的审题意识,才能避免出现修改已给题目的现象。

其次,同学们必须注意,这是一篇有材料的命题作文。材料对于命题作文的意义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限制;二是提示。

以本次材料为例,“同学们,两个多月前,你迈进了中学的大门,从此你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学生。在这段中学时光中”,这部分内容是限制。一方面,“两个多月前”和“在这段中学时光中”限制了时间,写作中选取的核心事件,应发生在期中考试前两个多月的中学时光里;另一方面,身份限制为“中学生”。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以暑假生活为题材的作文也算是偏题的作文。

“也许你遇见了一位影响你的老师,一个引为知心的朋友,一件触动心灵的事,一本充满魅力的书,一处经常流连的风景……”这里一定要注意标点符号,最后为省略号,说明本题除了已给出的提示外,还可以自行确定选材。如果最后是句号,那么后半部分的内容也就不算是提示了,应為选材内容上的限制。

此时已入秋,天空似乎越来越高远,盛夏的燥热和那些恼人的蝉鸣已经远去,鲜嫩娇艳的花瓣大多化作泥土,散落尘埃。远远望去,公园里只有一片依然如夏日那般葱茏的绿。

几十条锦鲤在湖中聚集、嬉戏,夕阳轻落在它们身上,让它们的鳞片上闪着温柔的光。鸭子和鸳鸯们披着夕阳这轻薄透亮的纱衣,或是站在岸边小憩,或是成双成对地慢慢游着。人们聚集在湖畔观赏这美景,便也成了美景的一部分,置身其中,虽是热闹,但也不免觉得有些烦躁。

避开人群,我们往僻静的小路走去。沿着小路一转,闪出一片池塘,塘内虽满是残荷,却颇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 。正要离开时,忽见池中已开败的荷花与枯萎的荷叶间,一株垂着头的莲蓬下,一朵盛开的荷花骄傲地立在残荷中。她如此美丽,娇艳欲滴的花瓣,嫩黄絮状的花蕊,纤尘不染,如一位美人,优雅端庄,仰着头,静静地开着。满目苍凉中,美丽的她静静地面向夕阳,点染了斑驳的沧桑,定格了流逝的光阴。有些遇见,就在不经意的转角处。

我静静地看着,挪不动脚步,内心已被这一朵荷的恬淡深深触动。她开花时,从容婉约,娉娉婷婷,已无阵阵蛙声相伴,只有盈盈秋水相照。一夏风光已成过往,繁华落幕时,她方才登场。此时,已没有人专程来欣赏她,可唯一的她,却依然绽放。而我们是否可以活得如此淡然呢?不论时势如何,不论是否有人喝彩,都可以安然自在地活出自己的风采呢?

她的不争、勇气与坚韧令我深深地感动。于孤独中开花,于寂寞中挺立。人生大抵也是如此,繁华处或许掌声雷动,繁花似锦,人声鼎沸,但幽静处也有一抹独特的美,恰是身在繁华处所得不到的。在她绽放时,也许并非生而逢时,盛景空前,但她依旧要拼尽全力绽放,即便是寂静深秋,也要散发自己独特的美。

人生中,任何让我们心动的遇见,都不要辜负。

教师点评

选材新颖,视角独特。夏末秋初,有很多秋日盛景,但小作者并未详细刻画与它们的遇见,独选一株初秋的荷花,描摹其蕴含的独特美感。

感情真切,立意深刻。秋日荷塘,一株盛放的荷花独立于一片残荷之中,颇有衰败之感。小作者避之不谈,转而描绘这株荷花与众不同的美,之后由景入情,将自己的思考融入对其描写之中。她活得淡然,不刻意为他人绽放;她不甘于荒废生命,即使生不逢时,无人赞赏,也依然绽放。这也是小作者从中体悟出的人生哲理。

——陈为康

学生点评

我很喜欢刘晗君同学的《遇见》一文,在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开头交代了遇见荷花的地点,还写出了自己看到的秋天的景色,文笔优美,如“天空似乎越来越高远,盛夏的燥热和那些恼人的蝉鸣已经远去,鲜嫩娇艳的花瓣大多化作泥土,散落尘埃”。通读整篇文章后,会发现其充满诗意,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和那朵荷花顽强不屈的精神,也体会出了秋天的不同韵味。多次点题,首尾呼应,可见作者的思路十分清晰,值得我们学习。

——董珊

【作文题目】(八年级)

世间一切,皆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请以“遇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不得使用本试卷中的材料。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不得出现所在班级或师生姓名。

【题目解析】

“遇见”解释为“碰到”,更侧重于机缘巧合的相遇。首先要确定写作素材,从词义角度着眼,不推荐选择每天都能见到的家人来写。如果写家人,建议选择平时被你忽略的一些场景或事件,以此来突出本次的“遇见”对你成长的影响。

审题方面,要关注题目说明,“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这句话强调了两点:首先,确定写作对象,即“谁遇见了谁”;其次,写清事件发生过程,即“相遇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所以,同学们在写作时,要突出自己遇见了什么人或什么事,从而让自己有了怎样的变化和感悟。F756F1E0-FB9E-4900-9524-0BA39FE94D71

选材方面,基于对题目说明的分析,同学们尽可能做到新颖独特,即使是你熟悉的人,也要写出新颖之处。如做不到,至少贴近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生活中不缺乏美好,只是缺少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所以,能够挖掘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捕捉生活中的动人瞬间,经生动的叙述之后,自己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并让读者产生共鸣,便是一篇优秀的作文。

立意方面,要善于对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深入的思考,挖掘小事背后的深刻意义,或者是小事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尽量做到以小见大。在作文中要写真事、抒真情,才能于平凡中见伟大、平淡中见深情。短短600字的文章,涵盖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可以让读者了解到作者的内心格局和价值观。

基本功方面,写作时即使没有灵感,扎实的基本功仍可以为自己加分,如优美的文笔、整洁的卷面、详略得当的行文结构。

总之,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一定有它的特别之处。可能是作者讲述了一段与众不同的经历,也可能是展现了被读者忽略的生活细节,并且文字中对于这一细节的感悟让读者耳目一新,抑或感同身受。

文字源于生活,我们来看看下面两篇考场作文吧。不同的“遇见”展示了小作者们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感悟。

—— 张祺涵

遇  见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八年级 谢怡帆

落日遇见晚霞,就有了傍晚;朝阳遇见晨雾,就有了清晨。正如我遇见了茶,就有了心灵的纯净。与茶相遇,乃是最美好的遇见。

与茶相遇是一次巧合。偶然看见茶博会上数不胜数的茶叶,无一不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普洱、龙井、铁观音等各式各样的茶叶陈列在展柜中,好似静静地等待着品鉴者的到来。出于好奇,我接过一小杯茶,这便开始了我与茶的初次相遇。纸杯中并无茶渣,显得十分素净。茶的香气不时钻进我的鼻子,诱使我端起茶闻了又闻,轻轻地用舌尖体验着茶的味道。那味道起初略帶苦涩,稍一回味,竟然品出了一丝丝清甜。那香气不像咖啡那样浓厚,也不像香水那样刺鼻,只是带着自身纯净的香,萦绕在我的舌尖。茶汤由口入喉,沁人心脾,韵味绵长。我仿佛看见采茶女将茶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经过数道工序,制成了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的茶。

继我与茶的初次遇见后,我对茶有了粗浅的了解。一碗简单的茶,却是凝聚匠心,富集先人智慧的体现。纵使岁月流转,中国茶依然熠熠生辉。不知何时,我也爱上了品茶。只是了解茶后,我手中的茶不再仅仅是一碗茶,而是有分量的,沉甸甸的中华传统文化。呷一口茶,口中由苦变甜的过程,好似我与茶相遇到熟识的历程。到最后,苦尽甘来,正是品茶的意义。

从我与茶遇见的那一刻,我的身心就得到了净化。无论是疲劳疼痛,还是烦恼焦躁,都在一碗茶中灰飞烟灭。也许品茶如人生苦尽甘来,正是奋斗的意义。遇见茶文

化,遇见纯净,遇见内心的澄澈,即是最好的遇见。

教师点评

在作者的笔下,我们能够感受到她由茶之韵味而领悟到的生活哲理,这样的基调形成了一种如茶般淡雅的文风。茶叶在沸水中翻滚沉浮,逐渐舒展开来,溢出如春雨般清润而沁人心脾的幽香。正如我们的人生,只有经过沉淀和升华,才能演绎出唯美多姿的风采。

——南玲

学生点评

谢怡帆同学的《遇见》以茶开始,着眼于中华传统文化,从品茶的经历谈到品味人生的意义,体现了中学生的思考深度。同时,这篇文章选材新颖,笔触优美,富有文采,值得我们去学习。

——马卓然

遇  见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八年级 李星羽

当白居易遇见西湖,那便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的喜悦;当崔颢遇见黄鹤楼,那便是“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感慨;而当中秋遇见明月,那便是“烽火连三月”都无法阻隔的团圆。

我从小在江南老家长大,每至中秋,便是我最兴奋的一天。中秋那天,黎明时分,姥姥便拉着我去池塘边采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日光透过云层,落在水波之上,勾勒着碧青色的温暖。清晨的朝露还未散尽,荡漾着团圆的美好。姥姥说,莲叶如天边明月,莲藕便是中秋团圆时,一起赏月的家人,是皎洁明月的根。当中秋遇见明月,那便是最美的相遇。

将采回的莲叶挂在屋檐处晾干,莲藕也在姥姥的巧手中变得芳香四溢。傍晚时分,一家人总会围坐在木桌边,虽不似如今的餐桌这般华丽,却胜在单纯与朴实。品一味莲藕,赏一轮明月,亲人团聚的快乐便是如此简单。

莲叶托着新鲜出炉的莲藕,几块月饼点缀一旁,将莲藕包围,共同绘成一幅美妙的同心圆。外圆如今夜的明月,清冷中透出温暖;内圆似由亲情连缀而成,紧紧地包裹着中秋团圆的美好,不愿流失一分。月下,庭间,亲人们的快乐在空气中发酵,如蜜一般将这份温暖永存心间。中秋时,亲人团聚若能与明月相遇,便是我最大的期许。

中秋乡思,月色溶溶。亲人团聚一堂,千里共婵娟。中秋能与明月相遇,便是世间最美的遇见!

教师点评

小作者选材新颖,突破常规思维,不是写司空见惯的人与人的遇见,而是写中秋与明月的遇见。中秋遇见明月,可以与家人一起赏月,体会家人团聚的喜悦,亲情的可贵;中秋遇见明月,与亲人“千里共婵娟”,可以弥补亲人不能团聚的遗憾。作者的思路一步步展开,结尾部分主题得到升华,诠释了中秋与明月相遇就是世间最美的遇见。

——刘永会

学生点评

中秋明月是“家人相聚”;中秋明月是“千里乡思”。我在作者笔下看到了“中秋乡思,月色溶溶”。从品一味莲藕、赏一轮明月,到寄一份相思。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这正是作者的中秋情思。

——张祺涵F756F1E0-FB9E-4900-9524-0BA39FE94D71

猜你喜欢

莲藕命题作文选材
为什么莲藕会有洞?
初冬采藕忙
我爱你,妹妹
初三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初三
““藕断丝连””多吃藕
选材“碰头”好热闹
命题作文“过程的魅力”
开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