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课堂“镜像”教学策略初探

2022-06-02吴振华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5期
关键词:镜像历史课堂情境

吴振华

【摘要】“镜像”教学策略是在情境教学法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设置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三种方式来具体诠释了该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通过这一全新概念的教学策略的提出,沟通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内在理路”,实现真正的以生为本、有效教学。

【关键词】镜像教学 ;历史课堂 ;情境

前言

所谓“镜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回到过去的时空,通过捕捉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历史镜像,最大程度地还原与显示当时、当地的历史情境,在“栩栩如生”的历史情境之中完成对历史信息的理解与建构,从而沟通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内在理路”,实现真正的以生为本、有效教学。

一、贴近生活“找”历史——激发学生兴趣潜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兴趣培养的主阵地自然是我们平时朴实的历史课堂。在这45分钟之内,教师要想方设法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与教师有机地配合,从而让我们的历史课堂成为真正有效的课堂。为此教师要关注青少年的好奇心强、乐于表现、灵活好动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这种兴趣的激发在很大程度上需依靠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来达成。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须注意选取与学生学习、生活相贴近的素材,将教学活动与现实的生活素材相结合,以此为背景,让学生从中体会历史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乐趣。比如: 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一课时,众所周知,辛亥革命是中学历史课程中一个不鲜的话题。重访过去,能否让这段历史经过重新诠释焕发新意?关键在于能否把握好“切点”,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影响深远却最终失败的革命运动,其脉路包括了“兴起、发展、高潮、失败”这一系列过程,“高潮”意味着辛亥革命发展到了顶峰,如果以此为界点,采用数学上直角坐标抛物线的方式,将这一过程进行呈现,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数学语境中将辛亥革命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在抛物线上一一显示,进而更好的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抛物线是学生所熟知的,但在历史课堂上却又是罕见的,学生在怀着一种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之下,便会主动去探究,在经过知识的初步梳理之后,对正常运动的“历史脉路”有了基本的素描,运动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演变线路、整体趋势一一呈现,点线面透过历史时空的坐标有机结合,在关联呼应之中,形成了对辛亥革命的“历史镜像”。

二、创设问题“思”历史——启发学生自主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习惯于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课堂教学方式,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喜欢向教师提问。所以要激发学生提問的欲望,必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使学生想探个究竟,想问个为什么?这样学生就会由趣生疑,由疑促思,由思发问,由问获知。

创设问题情境,应注重“神入”的学习方法,即“主体进入客体之中去想象客体”,情境要别开生面、疑窦丛生。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最可爱的人》这一节课时,对于这段距今已隔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史实,大部分学生都很陌生,即使有所了解也只是浮于表面,那么怎么去切入本课的肌理,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究呢?于是我想是否可以借助多媒体来烘托氛围,于是我先播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并播放幻灯片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场景,让学生参与情境体验。这样的氛围更能激起他们想了解英雄的兴趣,问题就自然而然有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要赴朝鲜去抗击美国侵略者?”“有哪些战斗英雄呢?有哪些英勇事迹呢?”“为什么要说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呢?”而这些问题并非教师刻意提出,而是学生在探究历史的心理驱动下主动建构,这样的问题情境似乎更符合当下“以学论教”的教学模式。

三、参与游戏 “玩”历史——引发学生学娱双收

其实游戏情境在欧美课堂早已非常普遍,它并非小学生的“专利”,只要活动形式设计得好、设计得巧,那么也可以应用在我们平常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之中。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而“玩”是孩子的天性,初中学生也不例外,所以如果能在历史课堂上创设一定的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的话,则可以更好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的基础上去体验和理解知识、积极地去自主探索。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可使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趣,从而迅速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并使这种浓厚的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形成历史学习中有利的非智力因素。

游戏活动同样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潜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架起“玩”与“习”的桥梁,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今年观摩了曹老师的一堂历史课,课题是《对外友好往来之唐朝》,在进行课堂训练巩固的环节上,曹老师在课件上设计了“快乐大转盘”这一环节,一个环形的大转盘,转盘的环上分布着字母A—F,随机选取了6位同学来完成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选择序号,每个序号连接一个相应的问题,在这种类似于“智力大转盘”的课堂游戏情境活动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起来了,参与的积极性也尤其的高涨。看似简单的游戏,却让整个历史课堂掀起了一个不小的高潮。

结语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教学中使用历史镜像教学策略,还原过往历史某一层面时,亦不可“程式”化、“单一”化。作为历史教师,应当做的是努力引领学生穿越时空,捕捉具体而微的“历史镜像”,还原并显现当时当日的“历史情境”,进而沟通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历史经验”。

参考文献:

[1]张静.历史学习方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吕思勉.中国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杨春华.历史镜像教学法在新课程中的运用[J].苏州市历史学会,2012(11).2ACFAAAB-A76F-4B94-B701-B54118B7BC39

猜你喜欢

镜像历史课堂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镜像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镜像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镜像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