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心理调控意识在钢琴表演中的重要性

2022-06-02王瑶林思遥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5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意识

王瑶 林思遥

【摘要】钢琴演奏作为一门技术较为复杂的表演形式,需要钢琴演奏者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并对自身最常演奏的曲目进行不断练习,才能在钢琴演奏现场完成音乐内容的准确传达。钢琴表演或演奏不仅仅是简单的琴键弹奏,而是一种身体、心理与思想活动的协调培养,是调动人类多种感官来抒发感情的表现方式。从这一方面来看,那些掌握钢琴演奏技术,并可以熟练弹奏相应曲目的演奏人员或学习者,不一定就能够完成某一现场的钢琴表演,心理素质会对钢琴演奏效果产生影响。由此可见,钢琴演奏者对自身心理素质的调适与培养,决定着演奏的水平与外在表现。

【关键词】钢琴表演;心理素质;调节与控制;意识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5-154-03

【本文著录格式】王瑶,林思遥.培养心理调控意识在钢琴表演中的重要性[J].中国民族博览,2022,03(05):154-156.

钢琴表演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音乐艺术,它不仅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和身体协调等方面有所要求外,心理素质是否强大也十分重要,演奏者能否在舞台演奏中对自身的心理素质进行调节和控制对于舞台最终效果和个人技巧发挥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对于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来说,在舞台上演奏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对自己平日刻苦训练的一次“检验”,要将自己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为观众们呈现一场完美的演出。但在正式的演出过程中多少都会产生一些紧张心理,或是由于一些外界因素所带来的一种压力感,即便是舞台经验十分丰富的艺术家也会有一些紧张感,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的改变,而且适度的紧张情绪也会对表演产生积极的效应。但如果由于过度的紧张或是产生了自卑的负面心理时,就会影响演奏者水平的正常发挥,从而难以呈现给观众们完美的钢琴表演。那么如何能够让演奏者调控好在演奏时的心理状态也是很重要的,除了在日常训练中要进行具体措施进行控制外,还需要通过一些心理辅助治疗等手段帮助演奏者们培养心理调控的意识,以便于演奏者能在实际表演时能够有意识地进行心理调控,也不会影响到钢琴演奏正常进行。

一、钢琴表演中培养心理调控意识的重要性

(一)稳定钢琴演奏者的水平发挥

如果演奏者心理上存在压力或者负担,那么对于钢琴表演的整体效果也会产生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影响演奏者水平的正常发挥。如果演奏者在上台演奏前产生了紧张心理,或是对自己的演奏技巧缺少自信时,就很容易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出现记忆混乱、身体颤抖或是手指僵硬等状况发生,而这些生理反应也会对演奏者的思维、记忆造成干扰。当演奏者进行心里调控意识的培养后,就可以缓解上台前由于外界因素所带来的压力,能够自我调节身体出现的生理反应,从而稳定地发挥自己的演奏水平。

(二)为实际舞台演奏增添氛围感

舞台气氛是一种动态的概念,它会随着演奏内容的发展而变化,与我们日常生活的气氛不同。它不能够自己产生,而是需要通过表演艺术呈现出来的成果。在钢琴表演中营造舞台上的气氛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助于加强演奏者表达真实情感和钢琴演奏的艺术效果。演奏者通过对于心理状态的调节与控制,结合高超的演奏技巧来构建出与钢琴曲目相对的音乐意境,能够带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二、钢琴表演中产生心理失控的原因

(一)表演时由于外界干扰导致紧张

紧张是人体的一种自然表现,我们对于一些未知的事物都会产生紧张心理。因此,在实际的舞台表演中,由于演奏者对于舞台和其他的外界因素存在一种未知,因此会对外界的变化反应极为敏感,在实际的演奏中就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在钢琴表演中的外界因素主要包括哪些呢?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在台上演奏时要面对台下成千上万名观众,也许还会有其他音乐界的前辈们前来观看,这也给钢琴演奏者增加一定的心理压力。而观众在欣赏过程的掌声、评价以及欣赏时的状态都属于一种外界因素。除此之外,舞台灯光、基础设备、以及演奏的钢琴等等这些都存在未知性,让演奏者产生一种紧张的情绪。虽然适度的紧张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而过度紧张反而会影响钢琴表演的正常进行。每个人所产生紧张情绪时的生理反应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会出现手心出汗、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而一些较为严重的生理反应如:影响正常思考和工作、言语组织出现障碍等等。对于钢琴表演者来说,克服演奏时的紧张情绪是日常练习最为关键的一步。

(二)表演者对于舞台效果缺乏自信

对于需要经常在舞台上进行演奏的钢琴家们来说,对于舞台演奏和自身演奏水平充满自信是很重要的,这种自信心的构建并非来自于他人的肯定,而是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逐渐培养的。但对于一些刚开始接觸舞台表演的演奏者们来说,他们的舞台经验较少,同时自身的演奏技巧和水平还有着很大提升空间,因此很难在短时间里建立起个人自信心。于是就会很在意场下观众的评价,在钢琴演奏过程中也会表现得十分敏感。如果观众们表现出质疑的情绪或是带有批评的话语时,演奏者们就会产生紧张感,当然这也与演奏者缺少对自身演奏技巧自信心理有关。如果演奏者对于自己的演奏技巧十分自信,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演奏的钢琴曲目上,不会在意他人的语言或反应。但演奏者对于自己的演奏水平充满质疑时,那么就会过于在意钢琴表演的最终效果,失去对于自身的心理调控,可能会在演奏过程中出现失误。

(三)对于突发意外状况难以掌控

在实际的舞台表演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十分重要,但每个人在构建心理素质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也与个人的生长环境和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一些舞台经验不足的演奏者来说,他们对于突发事件的临场应变能力太低,这也会直接影响到演奏者的心理状态。要知道舞台上突发事件的发生是一种不可控的因素,例如:舞台设备出现故障、演奏者演奏失误等等,这些事件都会对观众的观看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无论是演奏者还是观众对于突发事件往往都是抗拒的态度,但却不能保证每一场演出都能够顺利地进行,即便对突发事件有所准备也会由于心理状态的改变而无法及时做出应对。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问题的发生,并能够及时地进行处理和解决,从根本上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钢琴表演过程中心理调控的具体体现

(一)心理调控在钢琴表演中的情感体现

培养心理调控意识对于钢琴表演者的情感体现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钢琴表演当中,演奏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包括了其感性层面和理性层面的双重影响,理性层面主要是由于外界因素影响产生的紧张心理或是压力,是需要演奏者通过训练进行克服的,而感性层面则是演奏者自身的心理调控与其演奏时的情感流露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了能够将观众带入到钢琴演奏的音乐意境当中,演奏者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奏当中,随着曲目内容和请感的变化而变换情绪,与观众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不同的演奏者对于情感的处理和表达也是不相同的,要在钢琴曲目和舞台氛围中不断地调动观众的情绪,通过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调控,将音乐情感的表达更为具体生动。情感体现以演奏者自身对于曲目的理解和对自己演奏水平的发挥为基础,同时还要兼顾以何种形式将情感带入到钢琴演奏中,最终呈现在舞台上。

(二)心理调控在舞台上演奏技巧的体现

心理调控意识对于演奏者演奏技巧的发挥起到激励作用。钢琴艺术本身就有着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效果,在钢琴表演过程中,表演者要有意识地进行心理调控,才会准确地向观众表达情感,让自己的演奏技巧得到真正地展现。钢琴演奏技巧是复杂多样的,即便每个人练习的方式相同,但最终呈现给观众的也会有所差异,这也与个人对于音乐的不同见解相关。但无论是以哪种演奏技巧进行演奏,最终呈现的效果才是观众所关心的内容,而演奏技巧则是为其增添“光彩”的有效方式。演奏者通过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调控,调整好在钢琴表演中的状态,能够稳定地发挥出个人演奏水平,将高超的演奏技巧完美地融合在舞台表演当中。

(三)心理调控对于演奏者艺术效果的体现

心理调控意识对于舞台艺术效果的体现起到了调节作用。钢琴演奏很容易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了可控和不可控两种,而演奏者的心理状态会对钢琴演奏带来直接的影响。但在实际的钢琴表演当中,演奏者的心里调控意识却能够调节舞台的艺术效果,当演奏者有意识地进行心理状态的调节和控制时,他就会对舞台的氛围感有所重视,钢琴表演不仅仅是靠演奏者高超的演奏技巧和情感流露来烘托,还包括在舞台上营造出来的艺术氛围。例如一些盛大的文艺晚会和歌剧院,人们会通过装饰舞台设备和场地来烘托艺术氛围,但更重要的是表演者是否能够融入到氛围当中。钢琴演奏中的心理调控意识可以帮助演奏者舒缓紧张的情绪,将意识逐渐地带入到舞台当中,利用个人魅力增强舞台的艺术氛围。

四、钢琴表演中培养心理调控意识的具体措施

随着钢琴表演深受大众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尝试着接触钢琴表演艺术。但想要得到一场完美的舞台演奏,演奏者不仅要付出长时间的练习和提升自身演奏技巧,同时还要建立培养心理调控的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在演出时的心理状态,从而克服在钢琴表演过程中的紧张心理。

(一)演奏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每一位艺术家来说训练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他们需要通过不断地训练来提升自己的演奏技巧和水平,同时也在刻苦训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力。但平日的训练场地不同于正式舞台,演奏者大多是在家中亦或是钢琴房里练习,除了有指导教师外,基本都是自己进行练习,因此,对于正式演奏的舞台和设备会产生陌生感进而产生一些紧张的心理。演奏者可以在平日训练时邀请一些学习伙伴,或者是家人朋友作为临时观众,为他们演奏钢琴曲目,模拟正式的舞台表演。在演奏结束后可以让他们对自己的演奏进行一个评价,再通过自己对于演奏的最终效果进行一个综合分析,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演奏技巧和经验。为了让演奏者能够对舞台相关设备有所熟悉方便演出,同时避免设备在演出过程中出现状况,都会在正式演奏前进行彩排以确保舞台表演的顺利进行。演奏者要把握好每一次彩排的机会,为钢琴表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尽可能检查到每一处细节,为演奏者构建良好的心理状态奠定基础。

(二)控制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

影响演奏者心理状态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外界因素的干扰,如上述中我们所提到的舞台灯光、设备、场地等,这些都是在演出时可以提前熟悉的事物。二是演奏者的自身期望过高,从而对舞台产生压力影响演奏。对于钢琴演奏者们来说,舞台是一个神圣且充满机遇的地方,如果能够在实际演出中超常发挥,不仅可以收获观众们的赞赏与肯定,还有机会被业界的前辈所赏识。因此,演奏者会对每一次上台演出格外重视,但如果演奏者对于表演效果赋予的期望过高,对于实际的钢琴演奏也会产生较大的压力。所以,在正式表演前演奏者需要对钢琴演奏建立一个积极的心态,正视上场前的紧张心理,把注意力尽可能地集中在钢琴演奏和技巧发挥上,从而缓解自己对于舞台效果投入过高期待的心理。三是突发事件的临场应变能力太低,我们知道舞台事故的发生是一种不可控的因素,一些舞台经验不足的演奏者对于突发事件往往都是十分抗拒的,即便有所准备也会由于心理状态的改变而无法及时应对。演奏者们需要做的就是在正式演奏前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还要通过多次地钢琴演奏丰富自己的舞台经验,从而能够对一些突发事件做出及时地应对,以便于钢琴表演的顺利进行。

(三)运用科学的心理调控方法

拥有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是决定钢琴表演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但并非所有人都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这种心理素质也并非通过速成的方法就能够练习,需要演奏者在日积月累中养成习惯,形成一种意识。除了在日常训练中结合进行心理调控外,演奏者可以通过科学的心理调控疗法进行辅助。首先,演奏者需要知道自己产生心理不可调控的原因有哪些,如果是不能够人为改变的一些原因就可以通过心理辅助治疗进行调控。例如,演奏者由于内向的性格导致在正式演出时会过度紧张,会对钢琴表演造成影响,这时就可以通过科学的心理疗法帮助演奏者进行心理调控。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演奏者应当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例如跑步、游泳等一些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除了加强运动外,演奏者还要注意日常的休息,合理地安排好作息时间,在练习的过程中人的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所以要适当地放松可以缓解训练带来的疲劳感,也能够提升演奏者的训练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演奏者在钢琴表演中培养心里调控意识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对钢琴表演有利,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大有帮助。培养心理调控意识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演奏者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来逐渐养成,就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一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演奏者要有意识地进行心理素质调控,在正式演出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摆正自己对于钢琴表演的心态,懂得放松心情调节情绪,再通过不断地练习对自身演奏技巧进行提升,为观众们呈现出完美精彩的钢琴艺术表演。

参考文献:

[1] 吴艳阳.关于钢琴表演中心理调控的若干思考[J].艺术品鉴,2021(24):177-178.

[2] 祝青.心理调控意识在钢琴表演中的应用研究——评《钢琴表演艺术研究》[J].中国油脂,2021(5):167.

[3] 邹晶晶.钢琴表演者的心理因素对舞台呈现效果的影响研究[J].尚舞,2020(6):108-109.

[4] 赵洋.简析钢琴表演中心理素质调控能力的培养路径[J].黄河之声,2018(21):47.

[5] 赵娜;王书雅.基于钢琴表演艺术的心理调控意识研究[J].北方音乐,2018(19):59.

[6] 陳静.基于心理调控意识下的钢琴表演艺术心理素质培养[J].音乐时空,2014(11):64.

[7]李鑫汝.钢琴演奏中心理情绪的紧张与放松分析[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63-65.

作者简介:王瑶(1997-),女,湖南省平江县,202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钢琴教育与教学研究;林思遥(1989-),女,广东省揭阳市,本科学历(学士),音乐讲师,研究方向为钢琴课、乐理和视唱练耳课教学,舞蹈基训课艺术指导等。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意识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渗透模型思想强化化归意识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科比:写给17岁的自己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