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劳动教育要有“高校味儿”

2022-06-02刘佳

天津教育·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劳动课程教育

刘佳

今年,在教育部对全国32个省级地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情况进行的一次调研中,天津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各项指标落实率为100%,位居全国第一。

天津市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厅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各校劳动教育工作,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构建实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各高校发挥专业特长、发挥办学优势,构建具有高等教育阶段特色的劳动教育格局,让大学生增长劳动能力,树立劳动意识,涵养劳动精神,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整体规划顶层设計,实现劳动教育校本化实施

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和“三全育人”,充分挖掘劳动教育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各高校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有序推进,构建符合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让劳动教育的实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

天津大学深入实施人才培养综合改革,通过制度赋能、课程赋能、实践赋能、文化赋能,努力探索构建“不从纸上逞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的具有天大特色的劳动教育格局。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组织保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设立劳动教育专项基金,实现制度赋能,助力建立劳动育人长效机制;开展本科生劳动教育课程现状调研,梳理各专业培养方案,通过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的融合、开设劳动教育通识课等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实现课程赋能,助力健全劳动教育教学体系;建立19个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丰富“生活+”劳动锻炼载体、深化“专业+”劳动实践路径、延伸“公益+”劳动奉献平台等方式实践赋能,助力拓展劳动淬炼活动场域;通过加强劳动教育学理研究发挥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树立“天大劳动周”教育品牌,挖掘和凸显不同专业劳动教育资源与优势特色,实现文化赋能,助力营造劳动最美校园氛围。

天津师范大学制订出台《天津师范大学全面加强新时代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秉持推动劳动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有机结合、推动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推动劳动教育与学科专业有机结合、推动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有机结合、推动劳动教育与爱校荣校教育有机结合、推动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六推动”“六结合”工作思路,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与大中小“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天津师范大学将结合师范类高校师范教育特色及培养未来之师的职责任务,着力探索师范类高校学生劳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学校将对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在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参与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锻炼等方面进行调研记录;同时在学生作为“教育主导”深入中小学实习实践、服务“双减”等劳动实践过程中,围绕如何面向中小学生传递劳动教育观念、优化劳动教育方式方法、做好大中小劳动育人衔接等方面进行调研,努力探索构建大中小“一体化”劳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

天津理工大学以国家级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成、“国家杰青”丁轶等各类人才为引领,以多样的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基础,依托学校的明理农场、明理工厂、新能源研究院电子显微镜中心、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聋人工学院手语实验室、机械工程学院实验室、材料学科绿色纳米技术研究院、理学院物理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实践场所,开设田间课堂、工训实践、人工智能、现代机械、科普物理、低碳绿色等六大主题课程。进一步深化“五育并举”育人格局和工作内涵,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坚持把劳动教育融入日常、做在经常,完善体制机制,坚持协同联动,建设劳动教育课程矩阵,打造劳动教育高峰高原,强化劳动教育广度深度,全面提高劳动育人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劳动教育采取EPIP模式,是“以实际工程(Engineering)为背景,以工程实践(Practice)为导向,以创新(Innovation)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程项目(Project)为统领”的教育模式,其四个关键元素为“工程化、实践性、创新型、项目式”。这种模式强调面向真实的生活世界,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融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联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校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技能、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传承和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全面推动劳动教育工作走向实践。

打造多样劳动“金课”,健全劳动教育教学体系

“我校内素质类课程的学分已经修满了,但还是忍不住选择了《大学生劳动教育》这门劳动通识课。与父母那辈人相比,我们当代大学生劳动能力还是有些薄弱, 于是我果断选择了这门课。”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19级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生馨蕾去年选修了建筑学院辅导员赵乾琨的劳动教育课。

课上,赵乾琨教授学生劳动相关理论,比如劳动的意义、劳动发展历史、劳动楷模人物等;在实践教学环节,会为每一位学生准备花盆、种子,让学生体验一次种植的过程;还会邀请学院的“劳动模范”为学生作相关讲座。生馨蕾说:“我在那些闪光的劳动者身上学到了很多珍贵的劳动精神和品质,也看到就在自己身边的劳动模范是什么样的,树立了学习的目标。在宿舍里种香菜、菠菜、胡萝卜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体验。”

天津大学推动劳动教育一二课堂贯通融合。将劳动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思政课中专题讲授劳动思想理论,明确金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主要依托课程,保障全校本科生劳动教育类必修课不少于32学时;开设34门第一课堂劳动教育通识选修课和24门劳动教育第二课堂课程,每年2000余名学生选课并取得学分,学院开设的5门劳动教育课程获评第二课堂品牌“金课”。

三月上旬是种植春小麦的好时节,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劳动学院教师们有时间就到劳动实践基地忙碌,为了后面的劳动必修课做准备。劳动课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教师会以科普的形式为学生讲解农业知识、农业工具、施肥播种量等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示范下分组实践,真正体验一次田间劳作的辛苦和快乐。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自2019年6月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劳动学院,从2019级新生入学开始开设劳动必修课。至今已有276个班级,近万名学生上过该课程。近三年的劳动必修课实施过程中,初步建成百余亩的农事劳动实践基地,并被认定为天津市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劳动学院劳动课教师石东峰介绍,学校实施以农耕为主题的劳动教育,劳动实践课程主要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主要为劳动教育的发展历史、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农业的发展史、三农问题及现代农业等。实践部分主要为大田作物、蔬菜、中草药与花卉、林果、设施农业五大模块,根据时令开展课程内容。

“开课前,我们通过对学生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的调查,了解学生现状,准确定位学生的接受程度、兴趣点和薄弱点,进行课程整体设计。”石东峰说,“当学生站在土地上,体会劳动的过程,认识传统农具,学习包括24节气在内的我国传统农耕文化,学习如何识别植物杂草。学生由刚开始的不理解、不情愿,到参加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后逐渐接受并喜爱上劳动课,在劳动过程中切身感受到生活的艰辛,懂得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学会了感恩,体悟到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真谛,对劳动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天津师范大学将劳动教育纳入本科生培养方案,开设涵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劳动教育必修课,同时增加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通识选修课程模块,供学生自主选修。为豐富实践教学形式,建设了玩教具制作工坊、传统服饰技艺劳动工坊、现代陶艺劳动工坊、木板拓印劳动工坊等4个校内劳动教育工坊,让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师范生培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已成为学生喜爱的热门课程。

提供丰富劳动实践,在劳动中凝练劳动精神

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普遍更期待在实践中接受劳动教育,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劳动技能,在与专业学习结合的实习实践中树立劳动意识,在志愿服务中感受劳动精神。本市各高校结合专业和学科特色,提供了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平台,突出创造性劳动,让劳动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进大学生的头脑。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今天的‘赋能小课堂’,快来跟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谢诗玥同学学习创意面点,发个面,露一手……”寒假期间,天津师范大学天师学工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了“赋能小课堂”,很多学生在里面展示劳动技能,令人眼前一亮。“我们原计划由辅导员承担这个栏目的录制工作,但是学生们自告奋勇,展现出很强的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我们的劳动教育不能仅仅是体力上的,更应该成为在生活中创造美的过程。”学工部教师曹陶科介绍。

天津师范大学不断拓展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平台,丰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依托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建立学生劳动素养历练基地,开展“劳动周”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宿舍环境清扫、生活技能学习、“植新绿、扮馨家”学生公寓花卉种植、废弃自行车清理等劳动体验活动;依托专业学科特点,结合学校网格化管理要求、生态校园建设、学生就业素质能力提升需求等设立了科普创新劳动基地、试验田、图书馆、“遇见生命”体验站、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中心等38个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开展科普实践、校园场所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管理服务等劳动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与基层社区、博物馆、纪念馆、敬老院、企业、中小学等联系共建67个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开展体现专业特色的社会服务、实践实习、创新创业、服务“双减”等校外劳动实践活动。

“我最喜欢参与的还是志愿服务类的劳动实践活动。比如,我曾经和同学一起到盲人阿姨家里做简单的医疗服务,到阳光儿童社区和一些社区医院去为大家科普医学相关知识,做防艾知识宣讲,以及教市民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作为一名医学生,我觉得这些都属于劳动的一部分,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加强我们的劳动意识,学会奉献,学会脚踏实地。当我们走出校门,进到工作岗位的时候,也能带着这样的一种精神为大家服务,为发展医学事业而努力奋斗。”天津医科大学2020级麻醉学学生徐静这样说道。

天津医科大学有着丰富的志愿服务资源,学校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已经成立了30余年,也是全国最早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集体。学校坚持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知识学习和应用相结合,与学生的成长成才相结合,培育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结合专业知识组织开展了医疗咨询、健康宣教、康复指导和临终关怀等志愿服务特色活动。这些也都成为天医学子们进行劳动实践的重要平台。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朱家骥表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劳动实践方式是大学生们最喜欢也最愿参与的,特别是在于职业相关的体验中,我们了解到不同的岗位职责、不同的岗位内容,这对于培养我们的职业精神和责任心都非常有益。”

劳动与专业相融合,产学研结合中践行劳动精神

每一位天津农学院园艺系大学一年级的学生都会上一门田间基础技能训练课,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在大棚里、田地间做畦、铺地膜、定植等;第二年,学生们会走进实验室,学习组织培养、生物技术等基本操作;第三年,学习园艺专业基本技能,如修剪、嫁接等。“可以说,劳动实践始终伴随着学生们的专业学习。”园艺系主任张卫华表示,“劳动实践的目的,一个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内容,第二是通过实践看到专业的未来在哪里,同时我们也邀请专家走进课堂,帮助学生树立学农爱农的意识。”

天津农学院园艺系构建贯穿专业学习全周期的园艺基本技能、基础创新技能、产业服务技能3个模块组成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综合运用课外实践、课程实验、技能竞赛、综合实践考核、科研训练和综合实习6种手段达成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协同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全方位构建面向新农科的都市型园艺专业实践教育体系。

天津大学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劳动实践,立足新工科建设,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劳动实践教育。统筹生产实习、机械工程训练基础等实践环节,贯通工程研究中心、双创孵化器等教产研学平台,由企业人员指导学生进行劳动项目实践,探索“智慧劳动”“创造性劳动”“人机协同劳动”等实践,促进知识学习和劳动实践深度融合。深化“创新创业+劳动教育”实践,依托“搭伙”众创空间、创新实验室等双创平台,增设本科生自主科研、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劳动实践子课题;以“未来30年”颠覆性创新创想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长杯”创新创业大赛及各类学科竞赛为抓手,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培育进取创新精神。推进行业劳动实践,聚焦国家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实施“青苗工程”“励行计划”,鼓励更多优秀学生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组织在校生到基层党政机关实习实践,加深对基层工作的认识,每年参与行业劳动实践人数近2000人次。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将专业学习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比如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会结合农产品的加工和营销,为农产品设计包装,为农产品的营销提供策略和方法。学习环境设计、农业景观设计和规划相关学科的学生,会设计创意稻草人,为实践基地做鸟瞰图、规划图,设计海报,拍摄视频,做农业创意劳动文化的传播者。

在劳动教师的指导下,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的学生成立了以秉承“传承农耕文化,体味民生多艰;劳动实践锻炼,身心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学生社团——田园耕读社。目前,社团在籍社员超300人,组织“农耕知识竞赛”“天院百花园”等农耕实践主题活动几十场。2021年上半年,学生团队还申请并成功获批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校园积分农场。开展了“田园亲子农场”活动,带动全校200多个教师家庭参与农事劳动,体会劳动的快乐,收获劳动的果实,让劳动实践教育的开展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和扩展。

专家观点:高校劳动教育应注重内涵发展

“在高校中开展劳动教育应该具有学科和专业特色。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更注重劳动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以生活性劳动为主;到了中学要开始服务性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注重职业启蒙和职业体验;高校则是需要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要有学科的特点。”谈及高校劳动教育的特点,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李佰洲表示。

李佰洲说,对于高校劳动教育我们需要强调,第一,高校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丰富多样的课程,要在劳动课程中渗透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不仅要开设劳动通论等必修课程,还需要在学科和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特别是要在实践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第二,高校的劳动教育会成为职业经验的前期积累,要加强培育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能力。比如劳动教育要与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相结合,不断推进劳动技能的强化、劳动规范的养成、劳动意识的转变和提升。第三,在大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劳动能力,我们更多地要去注重让学生面对真实的个人生活、生产和社会性服务任务情境,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高校要尤其重视提高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进一步逐渐改变和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劳动品质。

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要向内涵方向发展,走深走实。从课程建设上来说,高校的劳动教育更多存在于融合课程当中,劳动教育要和学科专业相融合,单纯的劳动课并不多。比如,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有很多实习实训课程,就是将劳动规范、劳动安全意识渗透于专业技能实践课程之中。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实际操作中去感受劳动规范的重要性,甚至在错误中看到如果不遵守劳动规范会造成什么后果,再通过反思交流来强化学生劳动意识的转变。我们会发现,这些劳动融合课程的育人效果要優于单纯的劳动观教育。我们要拓展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思路,融合课程是重要方面。各个学科都参与进来,寻找与劳动教育的结合点,在融合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才能达到更好、更扎实的劳动教育效果。

(徐德明)

猜你喜欢

劳动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