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百年锄经种德,金堂贺氏家风传承不息

2022-05-31曾那迦

廉政瞭望 2022年7期
关键词:贺麟贺氏金堂

│文 本刊全媒体记者 曾那迦

成都市区以东近50公里的沱江之畔,有一山地小镇叫作五凤溪。小镇山环水抱、历史悠久,始建于五代,是沱江上游兴盛的码头。至今,“五凤溪一张帆,要装成都半城盐;五凤溪一摇桨,要装成都半城糖”的民谣还在当地传唱。

五凤溪上游的杨柳沟畔,修竹掩映深处坐落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宅院,沿青石砖拾级而上,门匾上的“心园”二字映入眼帘。这座老宅便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翻译家贺麟的故居。从贺麟的曾祖父贺道四起,贺家一直居住在此。如今这里也是五凤溪家风文化学院的核心区域。

今年是贺麟诞辰120 周年。1902 年,就在这宅院中,伴随一阵啼哭声,贺氏迎来新生代。贺氏用锄头和诗书浇灌出子孙的诗书天地,言传身教滋养着文明家风。“国风之本在家风”,在家规家训的熏陶下,金堂贺氏还走出了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贺美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等人。

家风传承润后人

清代康熙、雍正年间,贺氏家族由湖南入川,世居五凤溪已300余年,传至十四代人,家规家训始终传承有序。如今,贺氏家训共有“爱国家”“孝父母”“端志趣”“慎交友”等20个条目。

据贺麟侄孙、贺麟故居纪念馆负责人贺杰介绍,每隔30年贺氏家谱就续修一次,家规家训一直置于家谱谱首,“时过境迁有所增删,精华不变。”学院内保存着一块“锄经”匾额,是贺麟烈祖父贺景升在嘉庆十九年(1814年)七十大寿时所制。“锄经”典出《汉书·倪宽传》,倪宽人贫而好学,“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耕读的传统,也深刻影响着贺氏,“锄经种德”作为贺氏最早立下的家规,一直教化着后人。

1937年,贺麟因父病重回川,适逢家族准备第二次修族谱。贺麟为此提笔写了《重修贺氏族谱序》。其中,“维家风,保族誉,以相勖勉;崇硕德,追远祖,训导子弟,抚育后昆,熏陶于无形,维系于不坠,其于培养族人之品格而蔚为良好之风气,所补岂浅鲜哉”等论述,足显其家族对门风之重视。

除了贺麟一家,许多贺氏中人都用勤劳踏实的一生展现出良好家风家训的浸润。“贺麟的侄子、我的父亲贺永祥在金堂农行干了一辈子普通职员。老辈子里,有人奔走在成渝间,安分守己做木工活养活一家;有人退休后发挥余热,在街上替乡亲写字,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乡贤。”贺杰说。

简朴勤学育人才

在贺麟故居的一间里屋里存放着贺麟夫妇在北京生活数十年所留下的家当。书桌上摆着老式收音机、三张灰布沙发上打着补丁,坐垫也已经塌陷,角落里一方木柜是周恩来总理当年赠送的礼物……

在生活上贵节俭的贺麟,对教育、对学生却乐于“散财”。贺麟的女儿贺美英说:“他对有困难的学生,总是倾心相助,送钱、送衣物是常有的事。80年代初,他回四川金堂老家,看到家乡农村孩子上学困难,就把他多年积攒的稿费共两万元全部捐献给两所中学设立奖学金。”

但同时,贺麟又对族人严格公正。“我们父亲那一辈很多人受出身影响没能接受系统教育,但凡想通过贺麟帮忙解决工作的都会被他坚决拒绝。看似不近人情,却为大家树立起了家风的导向。”贺杰说。

贺氏家训有云:“子女教育,必自幼小。我族重视,家族兴旺。他族仿效,族族如斯,则家兴国盛矣。”自从1919年18岁的贺麟以优秀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贺氏就与我国最高学府之一的清华大学结下不解之缘。贺美英1956 年进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1995年至2002年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她还在1997年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贺美英曾说:“我的事业在清华。”在清华大学工作的40 多年里,她大部分时间是做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曾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

五凤溪家风文化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贺家重视教育闻名于当地,他们先后兴办了凤仪书院、安凤义塾和五凤乡高小国民学校,不仅对族内子弟谆谆教诲,也改善了五凤乡中子弟读书的条件。

“正如家规所立:‘勤俭为黄金之本,诗书乃丹桂之根,能各勤其职业,则固家养品之基立矣。’”贺杰说。

猜你喜欢

贺麟贺氏金堂
“五老”精神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新心学”人生哲学体系何以可能?
——贺麟人生哲学的困境及其出路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ementing displacement interface stability of extended reach wells *
贺麟:在历史的洪流中
贺麟人生哲学的精神向度
贺氏源头考
金堂黑山羊改良金川本地藏山羊的效果分析
拼搏之后的贺氏孤儿:联想曾力图存亡续绝
知识优先于道德——贺麟对“知行合一”的诠释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