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手奢侈品市场需要的不只是真品

2022-05-30梁辰

南方人物周刊 2022年35期
关键词:奢侈品

11月4日,北京一家购物中心内的中古市集,消费者在挑选商品

从大学起,Lila就开始购买奢品包。四年前在日本偶然逛到二手奢侈品店,Lila被货架上的各种Vintage(古着:有一定年头、已经不生产的款式)包包和服饰吸引,它们大部分是专柜看不到的款式。Lila入手了一只LV的斜挎包,据店员介绍,它是20年前的限量款,特别小只,上面印有涂鸦图案,非常可爱。

从此Lila开始了二手奢侈品购物体验,每年入手两三只包,用个半年、一年再寄卖出去,如此循环。她觉得这种方式在经济上很划算,又可以尝试更多的款式和风格,特别是市面上少有的中古款。如今Lila的衣柜里有六七只包,以之前在国外买的中古包居多,后来在国内二手奢侈品店买的基本都是新款和经典款。

根据中国高端生活方式专业研究和顾问机构要客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1中国奢侈品报告》,由于2020、2021连续两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市场第一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占比达到30%。

而作为奢侈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二手奢侈品市场却刚刚起步。据统计,目前国内二手奢侈品品类主要以箱包皮具、服饰鞋帽、高级腕表、珠宝配饰为主,其中箱包类占比超过半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奢侈品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规模仅占奢侈品行业市场规模的5%,远低于成熟市场(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稳定在20%以上的比例。

不过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正在带动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的崛起。成长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Z世代(出生于1995-2009年)对二手奢侈品的购买意愿更高,比起“新品”,Z世代更在意能体现出个人风格的“孤品”,对他们来说,购买二手奢侈品更多是为了展示个性化的自我。

鉴定:二手奢侈品交易的基石

二手奢侈品最怕买到假货。

所以鑒定是二手奢侈品产业链最重要的环节之一。《2021年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购买量持续增加以及对仿品的担忧,导致消费者对网购奢侈品的真伪鉴定需求持续增加,2020年的总鉴定数量约为2019年的1.5倍,其中二手商品占到了六成以上。

奢侈品的鉴定逻辑是工艺对比,通过对比鉴定点来判断一件商品是否符合工艺要求。以箱包为例,基本的鉴定点有外观、材质、五金刻印、烫金logo和油边等。商家和平台会根据各品类商品的品牌和款式,建立自己的鉴定数据库,除了明确鉴定点,还会不断更新正品和仿品的对比案例,特别是那些市场热门的款式。

正品往往购自专柜,仿品则来自不同渠道,有时鉴定师还会以消费者的身份暗访造假工厂。“这个行业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发现也有造假商来参加我们的鉴定培训——我们买他的假货来研究,他们也来听听我们研究到什么程度。”北京华夏鉴定认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鉴定”)首席鉴定师李宗良享受这份工作带来的“斗争意识”。

2008年,李宗良从中国地质大学珠宝鉴定专业毕业后就来到华夏典当行。华夏典当行是比较早开展民品典当业务的典当行之一,除了黄金、宝石、玉石等传统品类,也慢慢开始做奢侈品箱包、腕表等流通性比较强的民品业务。

入职后,李宗良接受了鉴定技能的培训,然后就跟着带教师傅在实践中学习,从毕业到自己独立做鉴定,用了三年的时间。现在华夏理想集团还保留着徒弟拜师傅的传统,每个驻店店长就是店员的带教师傅。“我们这行经验很重要,特别是刚入行时,业务培训只是带你入门,但当你真正接触到一件价值过万的鉴定品,心理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这时带教师傅的引导和经验就非常重要。”李宗良回忆道。

入行十余年,李宗良经手过的二手奢侈品超过10万件,涉及腕表、箱包、宝石、配饰等各个品类。这份工作让他见证了老百姓手中可流通的“值钱物件”的变更——早期尚以莱卡和哈苏胶片机为主。到2010年左右,箱包、腕表、珠宝等品类迎来爆发式增长,现在这些占到了总业务量的70%左右。

工作高峰时,李宗良一天的鉴定量接近200件。快的几秒就能过,但遇到疑难的物件,可能要放几小时甚至几天。

“真正有难度的是比较老旧的中古款(超过20年的),它的鉴定点本身可能就比较模糊,还要去回顾当时的工艺是什么样子,这就需要鉴定师花时间去找资料,求助我们的专家团队,有时甚至会连线国外的鉴定师一起研究。”李宗良认为,鉴定师的一个结论就会让消费者甚至整个二级市场付出比较大的代价,因此需要格外谨慎。华夏鉴定对每一件货品都会进行首检、复检和审核三轮鉴定,如果有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会转到李宗良这边进行复议。

造假技术的日新月异,需要鉴定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去处理新的情况。李宗良以LV芯片包为例,LV从2021年3月在国内市场取消了之前的年份标,采用芯片技术录取包袋的生产信息。但由于新品在国内的上市周期相对较长,出现了仿品的芯片包比正品包更早上市的情况,而且它的芯片也能扫,只是扫出来的信息内容不一样——这就要求鉴定师还要对芯片有所研究。

再比如香奈儿的防伪标,它是香奈儿包袋独特的防伪设计,运用油墨加发金粉的方式,在每个防伪标上印上一串数字,就是这款包的编码。在2017年以前,基本上防伪标就是它非常核心的鉴定点。但2018年李宗良和他的团队看到过一个案例,它的防伪标做得几乎跟正品一模一样,但是用显微镜放大来看,它喷墨的精细度还是有区别,“最终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正品的喷墨设备的精细度要高于仿品。”

李宗良还介绍了一种情况,“它也不叫假,而是通过改造让一件商品变成了别的款式。比如说腕表,表盘的不同颜色,它的价格可能在二级市场能差一倍。我们在鉴定时,会首先检测表盘有没有打开过的痕迹,比如劳力士,它的表盘里有一个独立编码,再通过查码找到这个款式,来验证它的出厂颜色跟现有的颜色是否一致。”

从业十多年来,李宗良对鉴定行业的最大感受是,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应对各种挑战。“初心很重要,我不会为了利益去做虚假鉴定。鉴定师要保持一个中立的立场,让商业归商业,专业归专业。”

华夏鉴定首席鉴定师李宗良

李宗良在显微镜下展示一款香奈儿腋下包的防伪标

李宗良也见证了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各种光怪陆离。2015年的时候,代购特别火爆。有个顾客带着50件一线大牌的包和配饰来柜台寻求回收,“当时我们都觉得是一笔大单子,很激动,但结果没有一只是真品。这位顾客当时还很气愤,说她都是从海外代购的,购买时还有视频直播。”

然而视频直播也可以造假,李宗良透露:“其实我们也去过一些仿品加工厂,里面就会搭建这种带店面和外国导购的人货景。”

在李宗良见识过的案例中,假货往往有两种来源:一是情侣间互送的礼物,二是朋友间欠款的抵押。

识别假货不易,确认真品也很难。李宗良遇到过一笔一百多个限量款爱马仕的回收业务,里面最普通的一只是价值一百多万的喜马拉雅,还有很多像鳄鱼皮的、镶钻的、独特刻印的定制款式。

李宗良接手后的第一反应是:都是假的,一个人怎么可能拥有这么多限量款?进而心理压力陡增,“这些你见都没见过的限量款,怎么能确定它是否符合工艺特点?那段时间,我和专家团队从早到晚地研究,还跟日本的鉴定同行一起讨论,因为他们见的爱马仕比较多。最后的鉴定结果:全部是真品。”

这个顾客就是传说中的超级富豪,她当时通过秘书先拿了20只包到店里,后来李宗良和同事又去她办公室近百平米的衣帽间运来了剩下的八十多只。

这是李宗良入职以来的单笔业务纪录,至今公司内部尚无人打破。

目前,多数二手奢侈品商家和平台通过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等第三方独立鉴定机构的战略合作来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同时,他们也在打造自己的专业鉴定团队。

如奢侈品个人直卖平台优奢易拍就有超过百人的自有鉴定师和入驻平台的专家鉴定师,他们每天的鉴定数量达上千件,其中线上鉴定占到八成,用户可以在线上根据鉴定师专长的品类和评分进行选择。实物鉴定则需要三四个不同级别鉴定师的联合交叉验证。

按平台要求,鉴定师出现一次误判会被警告,达到一定的失误率则需进行重新考核,或者终止合作。

身处流通环节中的二手奢侈品商家或平台,其鉴定需求和压力往往更大。优奢易拍的首席鉴定师张斌就曾收到过十几条Burberry围巾的货单,但是没有退货地址,“那就是假货商来试探我们了,一旦鉴定通过,他们就可以挂着我们的鉴定证书去市场上销售。”

身处鉴定一线,张斌需要时刻关注市场热门款式的最新动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最新素材进行研究,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以二手奢侈品交易为核心的循环时尚电商平台红布林则全部实行实物鉴定。旗下百余名在职鉴定师,根据商品的不同品类分为四个组,每个组都设立专家岗。遇到“可疑”商品,鉴定师首先会在组内讨论,由中、高级鉴定师进行初审,如果意见不统一,就投放在“争议箱”内,由各组专家复审。

若仍存疑,商品就会流转到首席鉴定专家梁辰手中。

梁辰的日常工作,除了鉴定这种疑难商品,还要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收集取证各品牌新款和应季款的正品和仿品,把最新的素材和要点传授给部门的同事。

14年来,梁辰从一线回收员开始做起,见过形形色色的消费者。“早期我们都是现场验货,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就能看出端倪。遇到鉴定为假货的情况,一般人的思路是接下来如何维权,追回经济损失。但假货商关心的是——哪里看出是假的?还有偷盗品这种非法途径获得的商品,出售的人不会在意价格,没有讨价还价的过程,基本是给钱就卖。这种情况我们会通过身份证或商品的序列号联网核查,有问题的就直接报警。”

真假见分晓后,成色和年代也会影响二手奢侈品的定价。目前国内平台一般采用中国商业联合会T/CGCC 23-2018《奢侈品鉴定技术规范》的公示内容,根据商品的整体成色、磨损、污渍和划痕等新旧程度进行评级,包括全新、9.9新、9.5新、9.0新等。

根据优奢易拍行情研究院提供的数据,相似的成色,年份越近,价格就越高;同样年份的,成色越新,价格就越高;不过对于一些中古款来说,成色对价格的影响就高于年份,例如1990年9.5新的LV水桶包,价格就会比1992年9.0新的高。想保值的话,选奢侈品包袋界“三驾马车”LV、Chanel和Hermes基本不会错,这三个品牌的经典款最为保值,例如Chanel的CF黑金包,10年前的公价是3.8万元,现在9.5新的在二级市场上还能卖到三3万元。

交易环节

女性占大头,男性在崛起,80后为主,集中于一线城市,并且正在快速下沉——国内各个二手奢侈品交易平台在用户画像和发展趋势上,基本大同小异。

就商业模式而言,不同二手奢侈品交易平台各有侧重。

在个人直卖模式的优奢易拍,用户(个人或店铺)把商品照片上传到APP,买卖双方通过平台直接沟通和交易。平台基于个人卖家/商家的出价信息,通过算法实时计算最新价格趋势,为用户提供商品的价格空间,也会提供专柜价、不同成色的二手行情价和走势、全球比价等价格參考。

其次是日本的企业非常注重自己的企业形象和口碑,否则在一个守信的社会环境里,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主播莎莎在做直播。红布林从2019年試水直播领域,目前有上百名达人主播和矩阵主播通过其端内直播间和第三方平台全天候直播带货

但其实我们也不用羡慕日本,我们借助于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优势,使得整个二手奢侈品交易流程更便捷,再加上直播、短视频的助力,让消费者对二手奢侈品的接受度逐步提高。另外国内鉴定师的业务水平也有优势,我们总在面对仿货市场新的情况,而近年来日本的鉴定师看过的假货和高仿相对较少。”

从业十几年来,梁辰明显感受到国人消费理念的变化,据他介绍,早期鉴定的商品维度特别窄,基本就是那几个一线品牌的几个经典款。但近些年整个品类的丰富程度是横向扩展的,不再局限于包袋和手表,服装、配饰,甚至是鞋靴和服饰这种贴身的二手商品也会寄卖,而且卖得还很顺畅,“能感受到国人对二手商品的包容度好像越来越高了。”

时尚评论人冷芸认为,良性发展的二手奢侈品市场对于时尚行业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以节能环保、减少浪费,让更多的人触及到高品质的奢侈品。

在分析国内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时,冷芸指出,国内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认知还停留在那些耳熟能详的所谓大牌,而欧美消费者对二手奢侈品的需求,除了买卖还有收藏,收藏可以被视为二手奢侈品最高级别的待遇。他们收藏的还包括那些小众的奢侈品品牌,大多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因此,从供给端的规模来说,我们距欧美还有差距。

在冷芸看来,信任机制的缺乏是目前国内二手奢侈品交易最大的障碍。区块链溯源技术和高科技材料的防伪技术(如“纤维DNA”),或许在未来可以逐渐弥补这个短板。

此外,名字对营销的影响是巨大的。冷芸认为,“二手”这个称呼本身在中国就缺乏高级感,毕竟一些国人是穿着二手衣服长大的。也因此,国外是用“Vintage(古着)”或者“中古”这样的词来称呼一些有年代感(经典)的二手奢侈品,就比直接称之为“二手奢侈品”感觉更上档次。“比如以前我们称呼‘理发师,后来改成‘发型造型师,一下子就高大上了。我们需要给二手奢侈品取一个更‘体面的名字。”

猜你喜欢

奢侈品
A CANNY TREAT
与奢侈品说不——绘创动物中的“肌理”美
最雅『鼠标垫』,你了解多少?——『文房奢侈品』臂搁欣赏
懒惰是索价极高的奢侈品
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 创意包装的一流展览
第十二届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圆满落幕
奢侈品模特为何“冰山脸”
2019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邂逅智能包装之美
2019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
奢侈品包装到底“奢侈”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