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技术在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2-05-30许为芹

中国新通信 2022年10期
关键词:综合电子电工中等职业学校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制度的全面深化,社会、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日益增长,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复合型电工人才在人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少中等职业学校都注意到并把握了这一发展机遇,对其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创新。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电气专业的教育投入,既可以巩固基础学科的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综合运用。在这段时间里,中职院校应抛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将电子技术引进中职院校,使之与中职电工电子课程相结合、相互补充。文章首先对目前中职院校电气专业的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然后阐明了两者结合的价值和功能,并对如何实现中职电工电子信息化教学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综合;路径

中职教育要在培养优秀的人才的同时,必须重视其自身的作用,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只有把老师作为先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才能在课堂上得到广泛的运用。文章通过对中职电工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中职电工电子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电工电气专业目前的教学状况

(一)教育观念陈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学生只要静静地坐在讲台下,默默地吸收,而电子电工专业对实践的要求非常高,单纯地坐在教室里,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很难形成立体的思考。中职教师要适应教育改革的趋势,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进行恰当的引导。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改进电子电气技术课程,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果。

(二)低效率的教育

由于中职院校的学历与普通高校相比较低,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地忽略了中职教育,中职教育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电子电工专业同样如此,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其发展速度也不够快。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基于自己的教育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育观念,很难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创新,从而造成了低水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单一的教学方式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部分老师还采用了一种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即便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各个领域,但是老师们却很难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将它应用到实际操作之中。这就造成了在枯燥、单调的课堂上,学生没有动力,没有学习的热情,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无法掌握好专业设备的使用方法,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这与中职院校培养技术人才的初衷背道而驰,使学校教育的目标难以达到。

(四)对实际操作的忽略

由于电子电工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性较差的情况下,中职院校所培养的相关人才还不够扎实,导致专业人才技术和实践动手水平不高,在实际中遇到问题也不知如何解决。

二、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育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信息技术和课程融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以建立数字模型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中职是职业教育的正面场所,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新技术和中职的电子课程结合起来,将会有很大的价值。

(一)普及教育思想

由于信息技术与电工电子专业的结合,必然会使原有的课程与现代教学理念发生矛盾,从而使教师在传授现代教育理念时,更能适应以学生为本、老师为指导的心理,使其更便于学生的学习。

(二)充实教学内容

电工电子专业的概念性理论较为抽象,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紧张。要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就必须充分利用课堂上的信息技术,使其更好地发挥教学的作用。将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研究思路,还能使他们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促进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和电工电子结合在一起,既能增强学生的动手技能,又能丰富学生的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它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而且使他们有一定的自主性。因此,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里,才能真正实现本课程的本意,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中职电子电气专业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运用策略

(一)整合信息资源

中职院校的社会需求是推动中职院校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而随着企业对电工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电工类专业也逐渐成为中职院校的主干专业。目前,中职院校对信息技术和电工专业的融合,已成为中职院校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办学吸引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越来越多的专业教师投身于对信息技术与电工专业一体化的研究与探讨。大量的教育信息化资源不断涌现。在大量的信息资源中,如何从自身的教学环境中筛选、筛选、整理、开发、建设和完善自己的信息资源,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1.“拿来主义”的适宜性

作為一名教育者,老师的大部分精力都要放在备课上,尤其是专业老师。每一次实验和实训,老师都要自己动手,将每一个步骤都烂熟于心,从而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这样的环境下,让一位专业的教师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课件和其他的教学资源上,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只有教师自己表演自己的独角戏,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缺乏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情况下,许多专业的理论知识、设备的展示、实习的演示等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这种矛盾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当务之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发展,面对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育资源,教育方法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可以利用“拿来主义”,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上网查资料,下载适合自己的教材;此外,还可以向其他教师和兄弟学校学习,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材料,并为备课做好充足的准备。“拿来主义”要适度,“拿”要科学。“拿来”的毕竟不是自己的,未必就能适应自己的教学环境。所以,对于能够“拿来”的资料,首先要进行筛选,看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有用。“拿来”的资料也不能直接用于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情况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2.建立和优化资料库

(1)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无论是从其他地方“拿来”的,还是自己研发生产的,都要将它们统一起来,让它们的作用最大化。对资源进行有序的集成,可以减少重复的信息资源,节省时间和精力。为了实现高效的信息资源集成,以校园网络为依托,构建基于校园网络的信息资源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途径。作者所在的中等职业学校,经过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和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学校所有部门、办公室、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都有联网的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上网。在相关部门的组织与管理下,建立了教研组、备课组或个别教研组的教学资源库。资源库按照专业、学科划分,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素材、图片、音像等。

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中使用多媒体电脑,直接访问资源库,并利用大屏幕进行教学;同时,学生还可以登录网站,下载并使用所需要的课程。为了便于校内资源库的管理,校内师生均以不同的身份登录。

(2)建立信息资源库的初期阶段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网络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库的功能,就是上传、下载、观看教学录像。一个理想的信息资源库,其功能应当更为完备,包括教学科研资源与研究资源。

“教学科研资源库”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寻找教学材料,而是为了突出“网络教研”的作用。依托“信息资源”,拓宽了“合作教研”的时空,有效地解决了“合作教研”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教学科研资源库”是一种开放、互动的网络环境;自主、多媒体化的特征使教师在教学和研究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教学科研资源库”中,学生们可以进行交流、探讨、对话、互动。另外一种资源是“学习资源”,这是一种网络教学。虽然在网上学习的时候,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自己的学习资源,但是,在学校的“学习资源库”里,为学生提供一个引导性的网页,这不是更好的选择吗?当然,最好是在“资源库”里,为学生们提供学习资料(资料、课件、视频等)。

“资源库”的资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老师讲授的课件,这个资源涉及的范围比较少,但是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基础,形成一个有系统的知识点,并可以大致地决定他们的兴趣;第二个方面是当地的老师,这部分资源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主要是以教室为基础,从多个方面向学生提供知识,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阅读,可以得到相应的学习指南;第三部分是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网站,它为广大的学生提供了无数关于电工电子技术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们按照自己的爱好,进行自主学习,并对反馈进行及时的总结。在该资源库中,学生可以查询所需的材料,可以观看教学录像,可以使用资源库内的模拟软件进行模拟试验,也可以通过资源库的平台与老师、同学们进行交流,进行协作学习。

3.建立教学用的电子教室

要想把事情做好,首先要做好工具。为教师提供优质的备课工具,必然会让整个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正如前面提到的,信息化时代带来了教育手段的信息化,越来越多的老师将信息要素融入到课堂中。在信息资源的采集、制作、整理中,需要借助电脑、多媒体等手段。自2004年起,我校已建成了教师电子备课教室,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便利。现在,除了一些多媒体电脑(22部),还有印刷机、影印设备等。每个电脑都配有一个电子的备课系统;多媒体课件(PPT、 Authorware、 Frontpage、 Flash、 Photoshop等)、校园资源管理、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宽带等。同时,学校也为老师购置了大量的光盘材料。在网上备课,老师可以进行备课、制作课件、浏览资源、维护校园网络的“资源资源库”。电子备课教室的建成,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便利,在推动教师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

(二)信息技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对策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技术整合成效的关键,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知,则是影响整合成效的关键。

1.教育观念的变化

通过对电子电气专业的教师进行的“影响信息技术与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整合的教师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都有使用信息技术的经验,82.6%的教师认为在专业教学中要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但是,将近18%的教师认为,在教育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提倡将信息技术引入专业教学的主要是年轻教师,41—50岁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往往不感兴趣,而这正是他们作为专业课程的骨干。

教育改革首先要有思想。信息技术与电工专业结合,应从改变教师观念入手,使教师树立起现代教育理念。因此,本研究邀请有关专业人士进行信息技术与创意教育讲座,让老师认识到信息技术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一大力量,并培养出一批具有解放思想、接受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师;掌握电脑及网络新科技,可将其运用于教学中,以提升教学品质;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开发。通过学习,我们的老师有了一种认识,即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变革,更是学校办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把信息技术与课程相结合,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使教学方法、手段现代化,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一体化。

2.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任何一次改革的成功,都离不开先进的意识形态和理论。信息技术与电工专业的结合,是一种对教育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它就像一颗正在生长的树,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它是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没有正确的教育理论引导,这种融合只会昙花一现,最终会导致失败。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意义进行科学的创造。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在推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会更清晰地认识到当今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即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因材施教。只有在“主体性”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个人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时,必须确保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理论学习。其次是教师学习网络的组织方式。许多教师对理论学习的重视不够,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实际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运用教学实例,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组织一次典型的课堂教学,并邀请老师到现场观摩。还可以邀请一些在教学中有突出贡献的老师来做“讲座”,让他们就如何把教育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去。关于如何组织好教师的理论学习,作者认为,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学习的机会不能太多,要充分利用好的机会,组织好教师的课堂观摩、小型的讨论。教育理论的应用并非一蹴而就。通过不断的应用和总结,我们才能加深对理论的认识,从而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3.训练操作技巧

由于年纪和专业的限制,部分老师对 Authorware、 Photoshop、 Flash等多媒体软件的了解并不多。有些老师在打字的时候,还会用“一指禅”。

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我们发现信息技术并不只是电脑科技,而是包含所有能传递资讯的科技。因此,这一节的训练应该包括下列两个方面:(1)训练常规媒体的业务技能,包括制作、应用和维护和多媒体技术;(2)电脑及网络技术方面的训练;维护和保养,常用软件的应用(例如 Authorware、 Flash等)、基础的网络技术(例如網站建设、搜索引擎应用等)。

作者单位:许为芹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参  考  文  献

[1]蒋莉琴. 中职电子电工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信息记录材料,2020,21(09):106.

[2]孙兆惠. 现代信息化技术在中职电子商务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 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07):92.

[3]王飞. 试论信息化技术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数字通信世界,2018,(02):196+227.

[4]肖刚. 信息化教学在中职电子技术学科中的应用[J]. 数码设计,2017,6(10):12.

猜你喜欢

综合电子电工中等职业学校
信息化时代下电子电工技术的发展研究
模拟仿真技术在电子电工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探索
电力系统中电子电工技术及网络化技术的运用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对动漫艺术“综合与表现”领域多元化应用形式的探索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民用飞机机电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