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传播学视角下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传播优化对策探讨

2022-05-30粟向军

传播与版权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优化对策

[摘要]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对外传播好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有助于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文章聚焦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对外传播,通过考察印刷出版物、新闻网站和视频宣传片三种主流对外传播途径,从对外传播学的角度提出提升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对外传播能力的策略:坚持适度异化为主的翻译总策略、强调传递文化价值观、搭建文化融通之桥、讲好民族故事、深化传播内容、增强受众体验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对外传播;优化对策;少数民族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节日文化,是中国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互鉴的一张亮丽名片。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丰富多彩、内涵丰厚,其中,生活在贵州省东南部(即“黔东南”)的苗族一年四季节日不断,如苗年节、吃新节、鼓藏节、姊妹节、游方节、祭桥节等。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节庆活动频繁,节日文化氛围浓郁,素有“百节之乡”的美誉。有数据表明,一年之中参与人数在1万人以上的黔东南苗族节庆活动多达49个,平均每月举行节日庆祝活动4次以上[1]。多姿多彩的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作为重要的苗族文化遗存,不仅是苗族人民展示民族风采的大秀场,还是外界认识多彩贵州、发现魅力黔东南的一扇窗口。当前,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途径,对外传播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有助于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文章从对外传播学视角考察分析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对外传播能力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对增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力有所启发。

一、对外传播学的基本理念

对外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我国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一门融传播学、新闻学、跨文化交际学等为一体的专门研究以外国人为传播对象的新兴学科[2-3]。与单纯以影响受众行为为目的的对外宣传不同,对外传播学认为,对外宣传报道不只是单向地让被传递的信息从信息源(source of information)抵达信息宿(target of information),而是一个以促进彼此沟通了解、增进友谊为目的的信息交流共享过程。换言之,对外传播行为不是传播者对受众的“独白”,而是二者之间的“对话”。事实上,对外传播涉及“三跨”,即跨国界、跨文化和跨语言,这意味着对外传播是一个牵涉国家关系、国家形象、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不同思维和语言习惯的复杂过程。因此,对外传播学强调对外传播行为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2]:一是实事求是,即对外传播要善于“让事实说话”,以见微知著的方式讲述故事,既传播正能量,也适当客观地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二是有的放矢,即适应外国受众的文化心理需求,使传播内容和形式易于外国受众接受,但绝不迁就和一味投其所好;三是通俗易懂,即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外国受众的思维和语言习惯,以外国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和浅显易懂的语言传递中国声音。

围绕对外传播行为或过程的五个核心要素[4],即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对外传播学结合国际信息交流传播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对外传播的基本方法或技巧,如内外有别、背景介绍、开门见山、解释性翻译、情感共鸣等,同时指出了对外传播本质上是不同意识形态的交锋,因此,以传播思想价值观为取向的文化对外传播尤其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对外传播学的基本理念与当前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战略相契合,有助于推动落实“讲好中国故事”的总体要求—“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外传播价值

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目前,我国境内的苗族人口约有1100万人,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人口约为210万人,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地,也是苗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由于受我国西南山区地理生境及苗族历史迁徙等因素的影响,黔东南苗族文化具有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鲜明特点,是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生动体现。

作为黔东南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呈现风情浓郁、内容丰富和形式各异的苗族文化特点。一方面,黔东南苗族是传统节日数量最多的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其节庆活动举办的频次远高于其他少数民族。据统计,黔东南苗族节庆活动共49个,有187个节庆点,其中5万人以上的节庆点有11个,10万人以上的节庆点2个[1]。每逢节日,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苗族同胞汇集在一起与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共同唱歌跳舞,尽享节日的快乐与美好。节庆期间,黔东南处处让人感受到浓烈友好的苗族文化风情。另一方面,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苗族服饰、歌舞、饮食、民间娱乐活动等多方面的民俗文化,加之“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山地文化现象,更增添了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多样性。以黔东南苗族妇女的节日装束百褶裙为例,即使来自同一座大山,傍水而居的苗族妇女穿没过膝盖的长裙,而住在高坡上的苗族妇女穿长度只及膝盖以上的短裙,服饰上的差异是苗族同胞与大自然融洽相处的表现。此外,黔东南苗族傳统节日文化种类丰富,按性质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5]:

农业生产性节日(如吃新节),祭祀性节日(如鼓藏节)和社交娱乐性节日(如姊妹节)。但是受山区地理生境影响,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庆祝形式各异,有些节日在节庆活动地点与时间上不尽相同,比如苗族春夏之交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吃新节”,剑河苗寨为农历一月中旬举行,而凯里、台江、雷山、榕江等其余各地苗寨一般在农历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开展[6]。

苗族传统节日文化是苗族族群的历史记忆,蕴藏着苗族同胞的民族性格、思想情感、审美情趣和价值理念等丰富内容,是人们全面了解和探究苗族人民生活经验智慧及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对外传播,不但有利于增强苗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推动贵州文旅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人们对原生态民族文化及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知与保护。

三、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对外传播现状及问题

为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后,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对外传播状况,笔者对以英文为语言媒介的印刷出版物、新闻网站和视频宣传片三种对外传播途径进行调查,结果概述如下。

(一)印刷出版物

在网络兴起之前,印刷出版物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信息传播形式。经过对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对外公开出版发行的英文或中英文书籍及画报进行搜索与查询,笔者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起,以英文为语言媒介对外传播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出版物数量虽然不断增长,但是总量不足。笔者查询到的相关图书有《美丽富饶的黔东南(Beautiful Richly-endowed Southeast Guizhou)》《贵州民族风情辞典(汉英对照)》《贵州旅游(英汉双语版)》《我们贵州(Our Guizhou)》《贵州民族村寨旅游指南(英汉对照)》《黔东南旅游(中英文本)》《中国西部—贵州(英文版)》《黔东南迷人的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中国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节庆与服饰》《苗族姊妹节(中英文对照)》《苗疆圣地 和美雷山 养心家园(中英文对照 彩印画册)》和Guizhou Tourism,共12本,其中时间最早的图书出版于1991年,时间最近的图书出版于2020年,而且以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为专题的仅1本,其余11本只是部分内容涉及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同时绝大多数图书为中英文双语版。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读物中由省政府新闻办、翻译工作者协会和图书编辑委员会等官方编著的占75%。这从侧面表明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对外传播力度仍须加强。

(二)新闻网站

当前,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对外传播主要通过互联网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开展。笔者对我国相关英语新闻网站进行广泛查询与搜索,包括:中国日报网(www.chinadaily.com.cn),人民网英文版(http://english.peopledaily.com.cn/home.shtml),新华网英文版(http://www.chinaview.cn/),中国国际电视台(https://www.cgtn.com/),中国网英文版(http://www.china.org.cn/english/index.htm),环球时报(https://www.globaltimes.cn/)及贵州英文网(http://www.eguizhou.gov.cn)等,其中除了贵州英文网,其余均为国家级媒体英文网站。通过在以上网站搜索并分析相关内容,笔者发现所有网站都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旅游经济方面作过专题报道,但专门针对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报道的数量较少。以最资深、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对外传播主流媒体“中国日报网(www.chinadaily.com.cn)”为例,2003年12月至2021年8月,其对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的专题报道总共只有23次,如“Miao ethnic group celebrates ‘San Yue San festival in SW Chinas Guizhou”。同时,语篇分析显示,这些英文专题报道大多内宣话语痕迹明显。

(三)视频宣传片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视频宣传片已成为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对外传播的一种常见形式。近年来,为了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促进贵州经济发展,树立多彩贵州形象,贵州各地政府宣传部门录制了文化、旅游等专题视频宣传片,但是面向世界以对外传播为目的的宣传片数量极少,对外传播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的英文宣传片更是寥寥无几。笔者在互联网上搜索,仅查询到腾讯视频上发布的贵州英文宣传片《开放的中国—多彩贵州 风行天下》(An Open China:Colourful Guizhou, Global Vision)和优酷网上发布的黔东南雷山县苗族文化英文宣传片《千户苗寨,悠然雷山》(Thousand-household Miao village, leisurely Leishan),共两部内容穿插了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精彩片段的视频宣传片,其中雷山县苗族文化英文宣传片于2016年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上播放时获得外国观众好评[7]。

总体来看,目前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对外传播的状况是:官方仍是对外传播的主体,但未形成以官方为主导、民间等多方齐参与的对外传播格局;对外传播内容不够丰富,文化内涵解读不足;虽然图书、视频宣传片等多种传播方式并存,但是并没有形成专属的对外传播阵地;未建立对外传播效果追踪评价机制。

上述情况与特点说明,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对外传播综合实力还较弱,尚未形成独立的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体系。究其根源,笔者认为是对翻译重视不足造成的。事实上,翻译是文化对外传播的基础和核心,翻译力量强弱关乎对外传播全局。然而,从传播与翻译的角度来看,有关主体对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对外传播中翻译的作用依旧认识模糊,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译什么?苗族傳统节日文化包罗万象,在以内容为王、技术赋能的全媒体传播时代,翻译传播什么应预先做好顶层设计与安排。二是怎么译?翻译本身就是跨文化传播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在翻译中怎么取舍与权衡内容需要遵循相关规律,否则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三是谁来译?译者是否是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翻译机构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译者的身份性质等都会影响对外传播效果。

四、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对外传播优化对策及建议

文化对外传播是一项复杂的人类活动,涉及不同语言、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交锋与交融,其传播效果受到主客体性质、传播内容及方式等多方面影响,其中翻译是文化对外传播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因此,结合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对外传播力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优化提升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对外传播能力。

(一)坚持适度异化为主的翻译总策略

在翻译总策略上,我们应坚持以异化为主,平衡归化与异化的关系,突出中国表述及民族特色。归化与异化是文化翻译策略上的一对重要概念,在跨文化交际中,归化侧重文化求同,而异化则重在文化存异。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本质上反映的是译者的不同文化立场[8]。从文化“走出去”的角度来看,异化翻译策略的思想理念强调跨文化交际的文化独立性,与当前我国“中学西传”的现实需求相契合,有利于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而事实上,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常常更需要译者灵活处理好异化与归化的关系,以翻译产生的实际效果作为权衡标准。例如,国家主流对外传播媒体对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吃新节”的英译有“New Grain Eating Festival”

“New-Rice-Tasting Festival”“Green Grain Festival”

“Chixin or Harvest Festival”及“Tasting Ripening

Grain Festival”等近十种,各种译法均有一定的认知合理性,但从文化对外传播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Chixin or Harvest Festival”符合求同释异的基本原则,其既体现了异化“Chixin(吃新)”,又以“Harvest(丰收)”做了释异(归化)处理。近几年,这种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做法已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翻译的一种流行趋势。如清明节,以前通常被译为“Tomb-Sweeping Day”或“Clear and Bright Day”,现在多译成“Qingming Festival”或“Qingming Festival,or Tomb-Sweeping Day”。可见,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翻译中求同存异、释异的理念已成为共识。

(二)强调传递文化价值观

展示中华文化多样性,传递中国文化价值观,是我们开展文化对外传播的题中应有之义。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对外传播不仅要讲述精彩的苗族历史文化故事,展现黔东南苗族“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风情,还要分享与传递黔东南苗族宝贵的民族思想及经验,如阐释五彩斑斓的苗族服饰、可口的苗族美食以及依山傍水的吊脚楼民居等苗族人民生产生活中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价值观。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多样性及其蕴藏的生态文明理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代表着当今时代人类普遍的价值追求。

(三)搭建文化融通之桥

努力发掘跨文化交际的共情共鸣之处,搭建文化融通之桥,力争实现求同释异。人际交往贵在智者求同,跨文化交际也不例外。文化对外传播的成功之道常常在于能否在不同文化交锋中搭建起情意互通的桥梁。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对外传播除了善用文字、图片与影像等手段给受众造成感官上的冲击,更重要的是利用好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近性(cultural proximity)让外国受众对接触到的文化信息产生共情与共鸣。例如,我们翻译传播台江县苗族姊妹节时可与西方情人节(Valentines Day)相提并论,因为熟悉的事物及共同的体验能引发人们的共情与共鸣。文以动人是文以化人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对外传播尤其如此。

(四)讲好民族故事

让故事说话,以故事为舟,讲好苗族同胞的故事。从本质上讲,文化传播就是分享人类生活经验,因此我们讲述发生在人们身上的故事最能引人关注。古老的苗族有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与历史故事,比如黔东南苗族鼓藏节由来的传说、苗族始祖蝴蝶妈妈的故事等。我们借助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对外传播平台,对外讲好黔东南苗族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及生活故事,既能满足外国受众的文化认知需求,又能巧妙传递苗族人民崇敬自然、崇拜祖先等民族文化价值观,从而获得“小故事、大切口”的文化叙事功效。

(五)深化传播内容

分门别类地翻译传播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增强文化对外传播的针对性。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苗族同胞的衣、食、住、娱等多个方面,加之现有海量的相关中文文献资料为其对外传播提供了丰富的基本素材。因此,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传播对象分类施策,以传统节日文化为主线,按服饰、饮食、音乐、舞蹈等板块深化翻译传播内容,避免泛泛而谈、浅尝辄止式的一般性简介,把讲故事与讲道理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外国受众对苗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六)增强受众体验

充分发挥全媒体时代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增强外国受众文化接触的切身体验。在全媒体时代,开展对外传播的信息技术手段力量更强大、前景更广阔。对外传播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做到图文声情并茂,还可以通过网络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增强受众与文化信息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受众的文化体验,从而加强对外传播效果。比如,我们可以应用相关技术制作互动感强的网络游戏,或者录制短视频,借助抖音、快手、YouTube和Facebook等国内外社交媒体平台广泛传播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

(七)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对外传播实力,关键在于建立和培养一支自己的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人才队伍。开展文化对外传播,起步阶段可与国内外有实力的媒体合作,但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终非长久之举,我们只有创建自己的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人才队伍,才能将对外传播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为此,我们可以在当地宣傳部门或者民宗委等的领导下,将外语、新闻传播和民族文化三方的资源力量整合起来,充分利用当地院校及科研机构等平台优势,因地制宜,组建黔东南民族文化对外翻译传播人才团队和专家智库,并组织开展如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歌舞等一系列不同专题内容的黔东南民族文化翻译与对外传播实践活动,将丰富多彩的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分门别类地翻译并传播出去。

五、结语

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大观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和中国形象亲和力的优势所在。黔东南民族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们应倍加珍惜,合理利用。总之,持续加强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对外传播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文化发展与繁荣,丰富多彩贵州国际形象,讲好文化多元的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黔东南州人民政府.黔东南州苗族传统节日活动登记表[EB/OL].[2016-05-18](2022-05-11). http://www.qdn.gov.cn/zjqdn/jxqdn/lswh_5871586/bjzz_5871587/202110/t20211001_70690400.html.

[2]段连城.对外传播学初探(汉英合编本)[M].北京:中国建设出版社,1988.

[3]沈苏儒.对外报道教程[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4]哈罗德·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展江,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5]吴正光.贵州高原上的少数民族节日[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4(03):71-75.

[6]州民宗委.黔东南州少数民族节庆一览表(2007)[EB/OL].[2017-07-27](2022-05-11). http://www.qdn.gov.cn/zjqdn/jxqdn/lswh_5871586/bjzz_5871587/202110/t20211001_70690405.html.

[7]粟向军.近十年CNN报道中的贵州国际形象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1(09):41-43.

[8]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 London:Routledge,1994.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优化对策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贵州黔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研究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与对外传播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