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小学音乐学科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2022-05-30黄荟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2年10期
关键词:思考

黄荟

[摘    要]音乐是小学课程中的实践性科目,“双减”政策的推进为音乐教学和作业设计提出更高要求,也为教学和作业提供了优化的方向和启发,教师应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作业设计中要多种艺术形式结合,注重个性发展;搭建音乐赏析平台,强化作业趣味;实施作业分层设计,考虑个体差异;设置不同作业主題,扩大音乐视野;强调合作学习理念,提高核心素养;设计自主探究作业,树立正确态度,将音乐学科作业设计作为强化学生艺术表现和素养的关键点,创新作业形式,为学生学习音乐、掌握技能铺平道路。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科;作业设计优化;思考

为了使学生真正体验音乐的乐趣,小学音乐教师需将课堂作业作为作业设计的主要方向,用多姿多彩的活动展现音乐的魅力,然后结合生活化的作业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感受美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音乐学科作业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教师应不断总结和反思,改进教学方式和作业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扩大视野和知识面,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并在音乐的熏陶下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念,接受文化和精神的洗礼,成长为具有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的新时代接班人。

一、多种艺术形式结合,注重个性发展

音乐学科的作业内容应避免重复性、机械性的练习,将重点放在夯实基础知识和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将音乐活动与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使学生乐于参与并有所感悟,从而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教师可在音乐作业设计中增加知识竞答、随堂展示、发现与联想等环节,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带动下深入探寻音乐知识。同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其他艺术形式表现音乐或用音乐表现其他艺术,增强艺术之间的交流,使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音乐,感受艺术的美好。

一年级下册音乐作品《小小雨点》节奏欢快活泼,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开朗性格和认知规律,体现了春雨到来时,大自然中的小生命们欢欣鼓舞的状态和心情,学生能够从中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以及小雨对春天的重要意义。课堂作业设计中,教师安排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歌词,表达自己听到这首歌曲时的心情,也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加入小鱼、花儿、苗儿与春雨的对话,使整个画面更加活泼而富有生机。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春天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学生看到燕子、柳树、桃花等营造出的春意盎然的景象,感受自然美;其次,教师进行提问,“春天是五颜六色的、充满活力的,那谁能告诉我春天是什么声音?”学生积极回答,“有鸟叫声、风声、青蛙的叫声、春雷和春雨声等”;再次,学生们学唱歌曲,寻找和聆听“沙沙”春雨声;最后,在学生充分感知歌曲和歌词的基础上,教师安排课堂作业,将歌曲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在课堂浓厚的春意中积极创作,结合教师给出的春天图片进行联想,感受万物经过春雨洗礼后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苗儿破土而出,鱼儿自由自在,大树挺拔苍翠,花儿娇艳美丽。绘画完成后在班级中展示和评比,每个学生都展示出独特的想法,画面精彩纷呈,不仅呈现出春天的美好,还寄托着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和喜爱,学生享受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启发。此种作业形式能够为学生搭建通向艺术的桥梁,使学生自由地感知音乐并形成创造性思维,产生对艺术的追求和向往。

二、搭建音乐赏析平台,强化作业趣味

音乐是带给人美的享受的艺术形式,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教师应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帮助学生通过音乐作业体验美、创造美,增加对美的感悟。教师可以将作业与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展示自己音乐素养的同时享受其他学生展现的音乐美感,教师可设置“音乐串烧”“听歌识曲”“歌词填空”“歌手歌曲集锦”“歌曲故事大赛”等趣味性作业,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并在愉悦、自由的氛围中形成良好互动,润物无声地将音乐延伸到学生生活中,使他们注重在生活中积累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熏陶。

在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音乐作品《唱游森林》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营造自由氛围并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已经欣赏过《彼得与狼》的童话交响,同学们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吗?我们回顾一下什么是交响乐,讲一讲你知道的西洋乐器。”课堂氛围被点燃,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成长阶段,基于教师引导和课下查找资料的结果积极讨论和互动,列举长笛、圆号、小提琴、大提琴、贝斯、风琴等乐器并说出它们属于什么类型。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交响童话音乐剧的片段,学生们在充满灵性的表演中聆听和感受,身临其境地观看少年彼得在朋友帮助下机智擒狼的故事,对比和分析角色在人的演绎和乐器演绎下的不同。结合活动主题,教师设计趣味性课堂作业,安排学生们以开火车的形式开展歌曲接龙游戏,每名学生演唱一句带动物的歌曲,如果规定时间内接唱失败要为全班表演节目,节目内容要与音乐相关,可以是唱歌、演奏乐器、讲作曲家故事等。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开动脑筋快速思考,纷纷摩拳擦掌期待展示音乐才华,歌曲接龙从《小毛驴》到《数鸭子》,从《蝴蝶泉边》到《童年》,再从儿童歌曲到流行音乐,学生们思索和挖掘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音乐素材,各区范围从中文扩展到英文,当学生唱出“Old Macdonald Had a Farm”时其他学生受到启发,在脑海中搜索掌握的英文歌曲,在课堂中享受多种多样的音乐,并在其他学生的激励下扩展音乐赏析范围,丰富学习和生活。

三、实施作业分层设计,考虑个体差异

不同学生在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音乐基础、审美能力、学习习惯等方方面面都存在差异,传统固定的、统一标准的作业会在一定程度上消磨学生的个性,甚至遏制学生能力发展,无法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潜力。“双减”政策下,为了使能力不同、需求不同的学生得到整体成长和提升,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明确作业主体及目的,通过设计分层作业满足学生对音乐的需求。一方面,作业需分层设计,难度逐层递增,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作业要能够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有所收获,又要调动学生的上进意识,推动他们向更高层级努力前进。

以五年级音乐作品《田野在召唤》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将学习目标分为三个等级,并围绕目标设计分层作业:第一,要求学生带着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在演唱过程中做到发音清晰,正确把握节奏和旋律,理解歌曲歌词内容和含义;第二,要求学生能够用自然、统一的声音完成表演唱,身临其境地感受田野景色以及欢快氛围,表达对自然和家乡的热爱;第三,要求学生制作适合本首歌曲的打击乐器,在自制乐器伴奏下演唱歌曲,体验伴奏的乐趣。作业分层类型如下:第一层,根据对歌词的理解以及對家乡的了解画一幅手抄报,展现田野的景色或田野郊游发生的趣事;第二层,感受歌曲内涵,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田野的开阔美和幽静美,并设置符合田野气息的情景,融入感情完成情景表演唱;第三层,分析乐曲旋律特点,结合歌词和节奏自制乐器,感受不同乐器伴奏下音乐演唱呈现的不同效果。作业难度随层级递增,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自主选择作业类型,享受完成作业的过程,增加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动力。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需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对每一层次的作业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不仅要参考学生最终呈现的结果,还要关注过程和收获,将学生参与度,积极性、成长趋势等纳入评价范围。在分层模式下,学生都能够完成学习任务,选择第一层作业的学生通常音乐素养不足,但作业完成度较高,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选择第二层表演唱的学生大多性格外向,通过演唱展现出一定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对音乐内涵理解较为深刻;选择第三层作业的学生则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发散思维并调动各学科知识完成乐器制作,经过多次实验使之发出更美妙的声音。作业分层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与自身能力和需求相当的作业,既能够体现个体差异,又能够提升音乐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四、设置不同作业主题,扩大音乐视野

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不同的乐曲会营造出不同的意境,音乐活动需为学生提供感悟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和形式吸引他们主动参与进来,从而达到增强学生音乐感知力的目的。教师可在课堂音乐活动中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各式各样的主题音乐赏析,结合单元主题进行拓展和竞赛,如动物主题、民歌主题、古诗词主题、游戏主题等,引导学生从节奏、歌词、曲调等多方面聆听和分析,深入研究音乐作品,体验创作者抒发的情感,发现其中展现的精神品质。欣赏与比较同步进行,发现不同类型乐曲的魅力,形成鉴赏音乐的能力,强化探索欲望,扩大音乐视野。

以五年级下册《梨园英秀》主题单元为例,教师在完成音乐作品《谁说女子不如男》演唱教学后,设置戏曲主题的音乐作业,深化戏曲知识,使学生能够学会感受戏曲,热爱戏曲,掌握戏曲唱腔的特点,分析不同曲种带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戏曲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种类达到三百多种,我们来玩一个戏曲知识竞猜游戏,老师播放一些戏曲片段,大家猜一猜是哪个曲种,讲述的是什么故事。”教师分别播放《白蛇传》《天仙配》《花木兰》《杨门女将》《智取威虎山》等作品片段,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人物形象分析故事,并根据所掌握的戏曲基础知识分辨曲种,对豫剧、京剧、黄梅戏、评剧等曲种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讲述各个选段背后的故事情节。之后,教师安排学生学习河南方言,从更深层次感受豫剧的风格特点,学生们游戏的同时感受戏曲与流行歌曲的区别,在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中汲取养分,欣赏中华民族历史中的文化瑰宝,为学生演唱戏曲、传承戏曲、发扬戏曲奠基。

五、强调合作学习理念,提高核心素养

音乐作业设计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上还应强调合作学习的理念,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合作型的作业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合作意识,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共同发展的空间,在团队中感受不一样的音乐力量。音乐是一项技能,需通过训练和巩固才能熟练运用,同时还需要不断研究和深化呈现更好的演唱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注重团队协作,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并在小组中分享,然后经过磨合与包容提高整体演唱水平。在团队中,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和分配能力得到强化,既满足学生的展示欲望,又能够强化音乐技能巩固音乐知识。

在设计音乐作品《七子之歌——澳门》作业时,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表演情境和形式,完成歌曲表演唱。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音乐素养分配角色和任务,并探析歌曲的创作背景,探讨如何在表演中充分表现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查找相关视频资料更好地把握情感。由于歌曲旋律充满激情且流畅紧凑,学生们有的在其中加入朗诵和舞蹈,有的配合乐器演奏,分别以不同形式展示特长并强化感情。学生们讨论各自的音色和乐感,承担独唱或合唱的演唱任务,发现自身的短板并学习其他学生的长处,不断练习加强记忆。在实践性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们的表现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学会分享与衬托,将集体荣誉放在个人利益之前,感受集体的精神和力量。同时也加深了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在歌曲的熏陶下强化爱国思想和为祖国奉献的意识。

六、设计自主探究作业,树立正确态度

为了培养学生艺术表现、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等方面的音乐素养,教师应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对音乐学习任务进行合理、有序、有趣的设计,完成从易到难的过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积极实践,从感知音乐到体验音乐再到创作音乐的过程中实现升华,从而促进学生想象力、感知力和创造力的提升。探究性的作业是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研究意愿的有效路径,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知的状态,从而养成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积累探究经验。同时,教师在设计探究型作业时应注重音乐与其他学科间知识的融会贯通,将教材中的歌曲进行分析和总结,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歌曲整合在一起进行教授,引导学生用心领悟和感受,构成更加具体而清晰的音乐体验。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设置内容简单的、易于查找的、有探究价值的音乐作业,避免因难度过大引起学生的抵触和恐惧心理,从细节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使学生在轻松完成作业过程中有所进步和收获。如二年级《摇篮曲》音乐欣赏作业设计有以下两方面:其一,在网络上查询搜集其他摇篮曲,包括外国歌曲和民间小调,将歌曲、歌谱歌词等进行对比,选出最喜欢的一首歌。其二,分析摇篮曲的特点,感受歌曲营造的情景,详细描述自己听完歌曲的感受。学生查找资料并反复聆听,体会摇篮曲曲调轻柔温馨、意境安静亲切的特点,以及摇篮曲摇篮般规律和摇荡的韵律感,自己化身小宝宝,重新感受母亲哄睡时的温柔和爱。在情感影响下,学生乐于探究歌曲曲调和歌词的内涵,用心领悟温柔的力量。同时,学生将同种类型的歌曲进行对比,分析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感受歌曲表达出来对母亲的眷恋和热爱以及音乐中蕴藏的力量,音乐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得到提升。探究性的作业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参与、主动研究、主动分享、主动创造,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强化自主学习的意愿,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升各方面素养,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能力。

学业设计的优化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都有着积极意义,教师应主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需求和学习情况,完善课堂教学,优化作业设计,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达成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音乐平台,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音乐知识体系,体验音乐的美妙。作业设计应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用多元化、生活化、个性化的形式促进学生稳定发展,提升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核心素养扎实根基,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春蓉. 优化小学音乐作业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率[C]//.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重庆论坛论文集.2022:1280-1284.

[2]李笑.探索“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音乐作业设计[J].小学生(上旬刊),2022(03):82-84.

[3]张婷婷.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单元活动作业设计的探究——以《童年的音乐》一课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2(05):63-64.

[4]张池.小学音乐作业的优化和设计[J].现代教学,2022(Z1):95-96.

[5]曾雪芳.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单元活动作业设计——以五年级第三单元《飞翔的梦》为例[J].学苑教育,2021(34):74-76.

[6]黄梓荧.小学音乐作业设计体现多元化特征[J].学苑教育,2020(14):93.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思考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