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问题式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2022-05-30柏燕

求知导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问题式教学困境

摘 要:在初中课程体系中,数学是一门开启思维与启迪智慧的重要学科。在教学数学时,问题是一个不错的发起点。围绕数学问题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主动思考,使其拓展性地学习数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不少困境亟须解决。文章主要对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问题式教学遇到的困境进行研究,并提出一系列对策,供众多同行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问题式教学;困境;对策

作者简介:柏燕(1978—),女,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扬州苏东坡中学)。

问题式教学是指教师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指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训练技能,培养他们自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问题式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所面临的困境有的放矢地寻求对策,带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巩固与运用知识,使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快速地成长。

一、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问题式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初中数学同小学数学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初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思维偏多,再加上其比较琐碎、枯燥及繁杂,对大部分初中生来说,在起始阶段很难适应,甚至认为学好数学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极易产生惧怕心理与厌烦情绪,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首先,从初中数学教师视角来看,不少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仍然局限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启发与培育不够重视,通常忽视他们的理解力、感受力和创造力,在教学安排与计划上没有把问题式教学纳入常规课堂环节中。部分教师虽然也意识到要构建问题教学情境,但受限于创设经验的不足或者其他原因,难以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活跃度,积极参与问题讨论的只是一些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其他学生则很少参与。

其次,从学生视角来看,因为深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与束缚,学生不愿意对教材中的知识要点进行独立思考,尤其是在问题式教学环节,他们过多地将问题放置到习题的训练与真题的反复巩固之中,课本知识点原本的问题研究和习题探究出现严重的比例失衡现象,导致自身很难真正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更无法建立起完整、和谐的数学知识网络体系,难以把新旧知识整合到一起,自然也无法灵活自如地应对和处理各类习题。

最后,从整个初中教育阶段所设的学科视角来看,问题式教学法在其他科目中虽然也有所运用,但是频率并不高。尽管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刻意重视且强调问题式教学,但由于在其他学科课堂上采用的问题式教学较为僵硬,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不同科目教学方法的不同会让学生无法适应。

二、初中数学课堂上走出问题式教学困境的有效对策

(一)利用问题导入新课,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让问题式教学真正走出困境,教师要让问题式教学尽可能地贯穿多个教学环节之中,特别是在新课导入环节,这既能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也能驱使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问题导入新课,转变知识的呈现形式,从问题中借势引出新内容,吸引学生主动思考、讨论与研究问题,使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处理了解新知识,从而让他们快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1]。

比如,在进行“相反数”的教学时,教师先出示4个数,分别是3,-1,-3,1,并引出问题:“请大家将这4个数分成两类,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类?”以开放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说得有道理就给予鼓励。不过教师也要适当引导,让学生逐渐得出3和-3,1和-1分别归类是最具特征的一种分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每组数中的两个数是相反的关系。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将这4个数用同一个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并观察每组数与原点之间的距离,顺势给出相反数的定义。而后,教师继续设置问题:“如何理解相反数定义中的‘只有符号不同和‘互为的含义?零的相反数是什么?为什么?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同原点有什么关系?”组织学生一起思考、讨论与交流。最后,教師加以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发现规律,即一般数a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a。

(二)问题设置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数学知识过于抽象,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数学化”,没有充分考虑到问题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所授内容同现实生活之间的衔接点,设置的问题要贴近生活,要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去,并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知识[2]。

例如,在开展“正数与负数”的教学时,教师以谈话导入新课:“大家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不少数,如1、2、3等,为表示‘空位引进0,但分配有时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从而产生小数与分数。今天再学习一种新数,你们在家是否关注天气预报?”学生表示关注过。教师设计衔接语:“北方的冬天十分寒冷,大家在冬天看天气预报时可能会听到‘零下15摄氏度,这个数该如何表示?”学生根据个人认知展开思考与讨论。接着,教师给出生活实例并提问:“北京某天早上7点的温度是-3℃;某足球队在5场比赛中的净胜球是-2个;某门店本月的营业额同上月相比是-2.7%。其中的-3℃,-2个,-2.7%分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与探讨,使其发现-3℃是零下3摄氏度,-2个是净输2个球,-2.7%是营业额下降2.7%。随后,教师继续带领学生总结负数的特征与概念,使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三)精心设计趣味问题,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

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较为浓厚,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探究中,继而在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走出传统问题式教学的困境,教师要围绕课本知识精心设计一系列趣味性问题,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为基本立足点,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使其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思考问题,且展开多个视角的分析,最终掌握所学知识[3]。

以“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带领学生唱儿歌《数青蛙》:“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并提问:“两只青蛙呢?八只、十六只呢?”学生发现计算起来较为复杂,教师继续引导:“儿歌还要继续唱下去,想一想,如何用一句话将这首儿歌唱完?”并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接着,教师提问:“大家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学习过用字母表示数,都涉及哪些方面?”学生通过回顾想到有周长、面积、体积公式和运算律等。之后,教师给出例子:“姐姐的年龄比弟弟的大4岁,你们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姐弟年龄之间的关系吗?”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设弟弟的年龄是a,姐姐的年龄是a+4。教师继续追问:“同学们感受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了吗?”并让学生自由谈论感受。

(四)科学设计层次问题,维系学生的探究兴致

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以后,教师的下一步工作就是引领他们参与到数学体验与探究活动中,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走进数学世界之中,深入思考与分析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结合教材内容科学设计一组层次性问题,由易到难地呈现所授内容,促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与探究中产生愉悦的感觉,借此维系他们的探究兴致[4]。

以“从问题到方程”的教学为例,教师要求学生先观察教材中的天平图,再思考怎样描述图中天平平衡时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出左托盘中三个球的质量与右托盘中砝码的质量相等。教师提问:“用什么表示这个等量关系?怎么列方程?”学生在小组内一起讨论,得到式子:两个小球的质量+1g=5g,如果设小球的质量为xg,砝码的重量则为2x+1=5g。接着,教师提升问题的层次:“篮球联赛规定,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篮球队参赛12场,共得20分,如何描述其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设该队胜x场,怎样用方程来解?”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得出方程式:2x+(12-x)=20。教师让学生归纳实际问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可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描述,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用方程描述这种相等关系最简单明了。

(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拓展其数学思维深度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走出以往问题式教学的困境,一方面,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具有研究价值的数学问题,另一方面,学生要以自身为视角发现与提出一些问题,这有助于深度学习目标的实现。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标先提出一些问题起到抛砖引玉之效,再鼓励学生围绕中心知识提出一些问题,共同组建一个完整的问题链,继而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度[5]。

例如,在教学“确定圆的条件”的过程中,教师提问:“考古学家在长沙马王堆汉墓挖掘时发现一圆形瓷器碎片,你能画出这个碎片的整圆吗?”课件中同步出示图片,并给予提示:过一点可作几条直线?过几点可确定一条直线?过几个点可确定一个圆?教师组织学生结合个人知识基础思考与探讨,使其将研究对象由直线自然过渡至圆。接着,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自主提出问题,如经过已知点A作圆可作几个?经过已知点A、B作圆呢?圆心在什么位置?经过A、B、C三点能不能作圆?如果能,可作几个?圆心在哪里?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一起讨论,并由浅及深地展开研究,让他们发现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之后,学生联想“一个三角形有多少个外接圆?圆心怎么确定?同三个顶点的距離是什么关系?一个圆有几个内接三角形”等问题。教师可让他们继续深入探究圆的相关问题。

(六)合理引入实践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目的在于学生能灵活运用,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能深化理解所学的知识,同时提高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当完成课内教学任务以后,教师还要围绕知识主题合理地引入一些实践类的问题,由课上顺利延伸至课下,由此进一步拉近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带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6]。

比如,在教学“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时,教师先导入:“当人在路灯下行走时,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灯光照射下离路灯越远,影子就越长,大家有类似的经历吗?”教师从生活情境出发,展示问题,吸引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谈论个人感受,带领他们学习中心投影的概念,使他们说出自己的体会,从而了解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接着,教师引入实践问题:“在距离墙20m处有一路灯,当身高1.70m的小亮离墙15m时,其影长为1m,那么,当小亮处于什么位置时,他的影子刚好不落在墙上?”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相似三角形知识思考、讨论解题方案,让他们顺利求出小亮的位置。最后,教师适当地拓展课堂教学空间,要求学生利用课内所学知识计算一些生活中物体的高度,如旗杆、教学楼、大树和篮球架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运用的机会,由此锻炼与提升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结语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开展问题式教学的作用和价值,也要高度重视所面临的困境,寻找产生困境的原因,结合具体困境制订相应的对策,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问题为主线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流程与形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积极思考与处理问题,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马小红.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9):86-88.

王兰朝.问题引导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探索[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1):61-63.

田爱成.基于深度学习初中数学问题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3):18-20.

蔡国民.问题导向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1(11):15-16.

许馨方,高继英.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3):73-74.

郑菁树.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亚太教育,2021(23):83-85.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课堂问题式教学困境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
试论语文课堂上的问题教学法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如何构建快乐的初中数学课堂
问题式教学, 串起化学课堂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