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价值意蕴及路径研究

2022-05-30骆建云

艺术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中华传统文化融媒体

摘要:中华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媒体时代,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着重阐述融媒体时代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并从四个方面系统阐明具体路径,希望给未来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相关借鉴。

关键词:融媒体;中华传统文化;价值意蕴;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9-00-0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人民的底气所在。融媒体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一定的挑战,但也迎来了发展机遇,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因此有必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进行探究。

1 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价值意蕴

1.1 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在这悠长的历史中孕育了多元丰富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系统的中华文化体系。从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神农尝百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到古代社会“仁爱”思想、“忠恕之道”、“修齐治平”,再到近代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文化,无一不体现着中国人民的道德准则和精神品质,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促进了社会发展和进步,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时期,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有选择性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输出水平,有利于让人民大众了解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认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和文化素养,有利于人们加深对自己民族的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

1.2 提升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成果。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屹立不倒,始终保持文明不断裂的重要原因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从人类文明史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就必须有先进文化的指引。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各国都将和平作为目标,渴望实现和平发展。但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一个国家只有不断发展,在自身实力强大的基础上,才能在国家间的竞争中占据优势,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不论是国家层面的发展,还是人的发展,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精神力量。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精神文化方面自然也要跟上步伐,因此必须乘上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东风,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國家的综合国力。爱国主义是传统文化中最深沉的主题,自建立国家开始,爱国情怀就已刻在人民心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实力,建设文化强国,从而提升综合国力,实现中国梦。

1.3 提升世界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到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广泛传播,使其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融合,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当前西方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西方中心论”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要破除这些错误理论,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新性地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在保证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质量的基础上,利用融媒体平台,创新传播手段和技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华民族的对外感召力和公信力,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1]。在传播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引起各国的关注,成为各国的共识,将之融入本国文化的发展中,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与融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五彩斑斓的世界文化。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路径

2.1 注重以“内容为王”

融媒体时代,互联网快速发展,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许多平台、个人为了流量,往往传播一些低俗文化,忽视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因此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必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优质内容,做到以“内容为王”。

首先,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辨别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提炼其精髓,深入挖掘文化背后蕴含的历史故事,并使用大数据进行分析,选取人民大众感兴趣的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特征,生产人民大众喜欢的传统文化,使其引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共鸣,激发文化认同。

其次,要扎根生活,以小见大,做到潜移默化、柔性传播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应被束之高阁,而是要融入日常生活中,扎根现实,使其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李子柒拍摄的短视频主要是展现其日常生活,在视频中,她的穿着体现了传统服装的特色,她在制作美食时,也是从原材料的种植、采摘开始,一步步呈现给观众,让人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传统文化,并不自觉地对其产生兴趣,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这就是文化传播者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并达到春风化雨的目的。

最后,将传统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相结合,融入“中国风”元素,充分利用歌曲、构图法、建筑设计等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众不同的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将之与视觉传达设计相结合,使其简单易懂,具备创新性,给予人们最直观的视觉冲击和最舒适的视觉美感。

总而言之,创作者应该与时俱进,依据大众的需求,深挖传统文化,创作具有中国特色、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力求将传统文化的优质内容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深化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此同时,要做好收集整理传统文化的工作,尤其要注意保护传统文物,在收集整理资料的同时完善传统文化的相关历史资料,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进而不断扩展传统文化数据库,将更加丰富的人文内容呈现给人们,以期提高人们对文化的认可度。

2.2 传统媒体认清定位及转型

融媒体是将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整合在一起的新型媒体。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新媒体更占优势,在传播宣传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彻底失去了优势。传统媒体有新媒体不具备的优势,如产生的时间更早,其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资源,并且经过媒体融合,在新媒体的带动下,依然在发光发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总而言之,在传承与传播传统文化时,应注重利用传统媒体,让传统媒体在传播文化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让其在新媒介环境下找准自己的定位,并及时转型,力求将自己的作用发挥到最大[2]。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要及时转变文化传播策略,改变传播理念,并在清晰了解自身的影响和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与时俱进,学习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文化作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3]。可利用名人效应,打造优质的传统文化节目。例如,探寻故宫历史的文化节目——《上新了·故宫》,每期都会邀请一些明星,录制探寻故宫历史遗迹的节目,与跨界设计师和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联手创作文创产品,刚开始观众都是为了这些偶像才看节目,但之后都被故宫的传统文化折服,广大网友都了解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4]。

河南卫视制作的《唐宫夜宴》《龙门金刚》等节目,不拘泥于传统的传播方式,而是通过优酷、抖音等多渠道宣传,在展示现代科技的同时,向观众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底蕴。2017年重庆日报在全市开展评选“重庆最美十大古诗”活动,在活动中,人们领会到了古诗词的深层内涵,了解了巴渝地方传统文化。报纸媒体将古诗词蕴含的情怀与全媒体结合,突出了自身作为纸媒的文化韵味。这些成功的案例都体现了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准确定位,及时转型,对传统文化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使大众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2.3 创新传承理念与传播方式

2.3.1 引入数字化存储技术,体现数字化价值

传统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往承载文化的载体有博物馆、展览馆、图书等,但这类文化保存手段也存在很多弊端,如展品、图书等的丢失、损坏。而如今,移动宽带网络和大数据技术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存储提供了支持,在当前媒介环境下,应该将数字化存储技术作为保存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段。首先,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传统文化加以细分,再针对传统文化的形成历史、主要内涵、文化表达形式等,加以数字编码与云存储。其次,利用声音、影像、3D技术等先进手段把数字化编码的中国文化制作成影音作品,进而建立专门的电子数字化资料库,之后就能够把电子数据库放在各个大学的官方网站上,实现资源共享,这便于大家在网上阅览与检索的同时,将传统文化永久地保存下来。比如中国孔子网就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了在线数据资源库,手机端和电脑端都可以在线浏览,方便快捷,有利于文化的永久存储和广泛传播。

2.3.2 设计游戏类软件,运用数字技术与游戏的影响力

如今,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很多小孩子沉迷游戏,网络游戏正影响着很多人,尤其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可以将游戏设计成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这可以扩大文化的影响力。文化传播者可以设计一些游戏类软件,如当前流行的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等,王者荣耀将历史人物作为游戏人物,让玩家在使用该战斗英雄的同时能够了解这个人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这就将传统文化带到了人们面前。2017年,该游戏公司还宣布成立了傳统文化专家团,聘请了许多传统文化方面的专家,为游戏添加了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设计这类游戏APP,青少年在玩的过程中,通过AR、VR、MR等现代科学技术,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3.3 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传播平台的精准投放

首先要了解大众的需求,根据每个年龄段感兴趣的内容,为他们投放相应的作品。因此,在如今新媒体技术环境下,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大众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需求,在合适的传播平台精准投放优质内容。大数据时代,很多平台都根据大众停留在某视频的时长和点赞量来分析其感兴趣的内容,这导致很多有关传统文化的视频还没来得及播放,就被划走了,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这就需要新媒体传播平台解除数据算法,人为干预文化内容的投放,传播传统文化。如今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可以依据大数据分析,了解大众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爱好,创新传统文化内容,满足大众娱乐需求的同时强化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

2.4 加强传播的人才队伍建设

融媒体时代,传播文化离不开人,因为不管是传播技术的创新还是软件的开发,都离不开人的作用,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取得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因此,必须注重传统文化传播的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要发挥干部的领导作用,承担传播文化使命的领导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积极主动地传播传统文化。领导干部只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够带领大众主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其次,文艺创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创作水平,依据大众的喜好,多创作一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当下要求的优质的文化作品[5]。此外,要注重各个高校、职业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音乐专业、舞蹈专业、体育专业、文学专业或者海外交流专业的选修或必修课程,使学生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中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把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以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6]。

最后,培养文化“大V”、文化“网红”这类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人物,让他们在传播传统文化时作为主力军。例如,李子柒作为民间美食文化传播者,在新媒体平台迅速爆红,在国内国外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她和其他美食博主不一样,其在抖音上发布的作品更多展示了美食文化,她所有的题材都来自日常生活,以传统文化为主线,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中,并运用新媒体技术,向大众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她还致力于让文化“走出去”,在YouTube、Facebook等海外媒体上的作品得到了广大海外网友的称赞,这也让国外友人通过这些作品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仅靠一个李子柒是不够的,要培养更多像李子柒这样的文化传播者,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共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 结语

融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应充分利用新媒介技术,将之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加大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使人们更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从而把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 吕春燕.新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研究[J].文化产业,2022(12):76-78.

[2] 魏静.新媒体时代中华传统文化多维度传播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21):246-248.

[3] 杜嘎尔扎布,萨日娜.探究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转型的措施[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24):44-46.

[4] 刘伊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J].文化产业,2021(33):25-27.

[5] 苗文玉.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分析[J].文化产业,2022(1):157-159.

[6] 渠佳敏,丁雅琴.新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J].大观(论坛),2020(11):88-89.

作者简介:骆建云(1998—),女,江苏盐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中华传统文化融媒体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读懂名师
长征时期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