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东野圭吾文学叙事中的人文关怀

2022-05-30杨本明庄莉

关键词:人文关怀

杨本明 庄莉

关键词: 《解忧杂货店》;东野圭吾;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 I 10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9?895X(2022)02?0156? 05

DOI:10.13256/j.cnki.jusst.sse.2022.02.008

东野圭吾是当代日本最著名的推理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以缜密严谨的逻辑思维、天马行空的想象、自成一派的叙事风格享誉全球。1985 年东野圭吾凭借处女作《放学后》一举摘得日本推理小说的最高荣誉?江户川乱步奖,正式成为一名职业小说家。1999 年他以《秘密》荣获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2006 年以《嫌疑人X 的献身》斩获直木奖。短短几年时间,东野圭吾以势如破竹之势一举夺得日本推理小说界“三冠王”的美誉,东野圭吾文学一跃成为日本推理小说界的重镇。

使用关键词“东野圭吾”和“解忧杂货店”进行检索,中国知网分别检索到242 篇、40 篇论文。日本CINII 网站分别检索到60 篇、7 篇论文。查淑婷利用文本分析法,以咨询者与浪矢雄治间的信件为线索,从“疗愈”与“救赎”两个维度,探讨了《解忧杂货店》的疗愈主题及其成因[1]。尹志红分析了东野圭吾小说的创作风格,她认为以《解忧杂货店》为代表的小说属于“写实本格派”,这类小说弱化了逻辑推理,而将重心转向探索人物的性格行为[2]。 潘馨从叙事结构、叙述视角、叙事时间三个角度对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的叙事策略、叙事风格和叙事魅力[3]。新井未来使用形象学理论分析了东野圭吾文学作品中的恶女形象[4]。 堀江珠喜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对东野圭吾的《放学后》《美丽的凶器》《白夜行》等作品进行了文本分析,将其中的女性分为超人女性、恶魔女性两种,并分析了其原因[5]。

国内外学者主要从文本类型、创作特点、叙事风格、女性形象四个维度对东野圭吾及其文学进行了研究,但是关于东野圭吾及其文学作品中人文关怀的前期研究并不充分。本文以小说《解忧杂货店》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叙事学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分析东野圭吾文学叙事与人文关怀的关联性等,最后归纳认为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对爱情的包容、父母对子女的大爱、对人性的救赎是东野圭吾文学作品中人文关怀的主要表征。

一、东野圭吾文学叙事与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源自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英语为“humanism”,一般译为人本主义、人类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博兴于文艺复兴时期,由德国教育家尼特哈麦首次明确提出。人文主义主张维护人的尊严、权利和自由,它倡导“关怀人”“尊重人”和“肯定人”,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以“天赋人权”“个人价值”“人文关怀”为旨归。东野圭吾的文学叙事直面人们在校园、家庭、社会生活中所遭遇的现实问题,契合了人文主义中“关怀人”“尊重人”“肯定人”的核心要义,体现了他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生存困境的人文关照。

东野圭吾是一位极具人文关怀的当代作家,他早期的小说风格偏向于“写实本格派”。“写实本格派”是日本推理小说的重要流派,它以“提出谜团·——展开推理·——解开谜团·——引人深思”为主要书写范式。推理小说中的“揭秘人”始终与读者保持着相同的视角,拥有同等数量的“解密钥匙”,他通过抽丝剥茧的谜团推理,润物细无声地向读者传递推理小说的奥妙与乐趣,在揭示神秘案件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展现出人文关怀的善意之光。东野圭吾的文学作品主要以20 世纪90 年代日本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东京和大阪两大国际大都市为舞台,他将现实社会中的真实案件融入小说创作,通过对“犯罪动机”的缜密推理,揭示社会问题背后所深藏的人性。与传统的推理小说相比较,东野圭吾的文学创作更聚焦于家庭关系、社会关系、青少年成长等热门社会话题,凸显了现代人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伦理困惑。东野圭吾文学叙事的最大特色在于对人性的探讨,而对人文关怀的书写无疑是东野圭吾文学创作的重要母题。

在东野圭吾充满人文关怀的推理小说中,《解忧杂货店》无疑是一部最具有人间暖意的扛鼎之作。在这部小说当中,东野圭吾巧妙地使用了超现实主义的手法,以废弃的杂货店为媒介,把小偷三人组·——敦也、翔太、幸平作为揭开故事神秘面纱的引子,建构了一个联结过去和未来的奇妙空间。小说以地处偏僻的一家杂货店为引子展开,这家杂货店因解答来信者的烦恼而知名,深夜闯入杂货店的小偷三人组先后收到了来自五位陌生人的咨询信,为了解决这五位陌生人的烦恼,小偷三人组踏上他们的解忧之路。同时充满人文关怀的解忧之信让五个人获得了新生。

二、《解忧杂货店》中的人文关怀

(一)寻梦的延续——个人价值的肯定

一般认为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特指人类的精神文化[6]。而人文关怀,其核心特指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也即尊重他人的选择,肯定其选择背后的价值,尤其是敬畏人的生命价值与精神价值。美籍华人作家刘墉曾在其作品《冲破人生的冰河》中提到:“施予人,但不要使对方有受施的感觉。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7] 给予生命最大程度的尊重与理解是人文关怀精神永不褪色的本质价值,因为尊重永远是所有与爱有关的表达方式的首要前提。

在小说的第二章中,主人公克朗立志成为职业音乐人,却一直颗粒无收。他因参加奶奶的葬礼而返乡,看到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自己的音乐梦想依然遥不可及。究竟是返回故乡子承父业?还是流落他乡追逐音乐之梦?茫然的克朗决定向镇上替人排忧解难的杂货店咨询烦恼。此刻解忧杂货店中奇妙的时空隧道连接了过去与现在,藏匿于杂货店的“未来三人组”竟收到了来自过去时空的克朗的咨询信。经过几次信件往来,身處“未来”的小偷三人组犹豫再三后,给克朗写下了最后的回信:“你对音乐的坚持追求,绝不会付之东流。我相信,将会有人因为你的歌得到救赎,你的创作也必将流传下去。”某日,克朗前往一家名为“丸光园”的孤儿院演出,他的原创歌曲《重生》深深地打动了听众小芹。当晚孤儿院发生了火灾,克朗从火海中救出了小芹的弟弟,自己却不幸牺牲。多年后,小芹成为一名著名女歌手,克朗创作的《重生》也因她而红遍大江南北。

在你来我往的信件中,置身未来时空的三人组早已预见克朗的音乐将给世界带来不一样的感动,同时也知晓克朗的悲惨命运。再三权衡之下,依然选择用质朴的话语鼓舞克朗的音乐梦想,这也是小说中所要传达的一种与人文关怀相契合的精神。当克朗举棋不定是否要放弃音乐梦想、返乡继承老家的鱼店而写下咨询信的时候,他的精神世界其实早已隐隐约约有了前进的方向。三人组收到克朗的第一封信时,还未确定其“真实身份”,便回信劝诫克朗放弃音乐梦想。克朗心有不甘地在回信中反复解释,甚至深夜独自坐在杂货店吹奏自己的原创曲,这些细节无一不在阐明克朗从未打算放弃音乐之梦。最终三人组没有点破克朗的结局,而是告知克朗的付出绝对不会白费。三人组理解并尊重克朗追寻梦想的执着之心。在理顺人与其他种种对象的关系中,确立人的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文学关怀,便是人文关怀的实质所在[8]。三人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们肯定了克朗的音乐之梦,并鼓励他坚持不懈,给予了迷途的克朗最大的人文关怀。

小说在该章节的最后,有一段小芹在自己的演唱会上介绍压轴曲目时所说的话:“这首歌的作者是我唯一的亲人——我弟弟的救命恩人,没有遇到他,就不会有现在的我。所以我这一生,会一直唱这首歌。这是我唯一的报答。” 三人组的回信虽然只有简单的只言片语,却给了克朗肯定的力量和持续寻梦的勇气,成为抚平克朗内心煎熬的一种救赎。三人组在潜意识中对个体生命寻求实现自身价值的行为,给予了最大程度的崇敬和理解,这也是人文关怀的最大表征。而小说中怀揣着感恩之心的小芹,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手,以自己的人生延续并成就了克朗的音乐梦想。

(二)“月兔”的烦恼——爱情的力量

爱情的伟大之处在于能让两个毫不相干的生命甘愿为彼此牺牲和奉献。爱情也是人文主义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最为经典的核心主题。莎士比亚认为爱情是人文主义精神中极具普世意义的一种表达方式。最美好的爱情既不是占有,也不是控制,尊重和克制才是爱情最美好的面容。而蕴含人文精神的关怀,恰好是世间所有情感的基石,舍去人文关怀的爱情也只不过是充斥着偏私和蛮横情愫的集合体。当然,爱情是千姿百态的,莎士比亚曾说过“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不是走一条平坦的道路。”

小说中烦恼的咨询者之一“月兔”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职业运动员,因深爱的男友突患癌症而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窘境。参加奥运会曾是月兔竞技人生的全部意义,但陪伴在时日不多的恋人身边也是其心底最迫切的愿望。虽然曾同是运动员的男友不想因为自己的病情使其分心,极力希望月兔能够专心于奥运会的集训,究竟是坚持自己的训练?还是陪伴生病的恋人?二律背反的抉择无时无刻不在撕扯着月兔的内心,饱受煎熬的月兔决定寻求替人出谋划策的杂货店的帮助。

三人组在与月兔的几次通信后,很快判断出月兔所在的时代为1979 年,而当时因为世界处于冷战时期,日本并未参加次年的奥运会。三人组虽想将这一事实告知月兔,却恐难使她信服,三人组只好在信中不遗余力地劝说月兔放弃奥运会,甚至直言不讳地写道“如果你真的爱他,就该陪他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三人组终于等到了月兔姗姗来迟的回信。月兔最终还是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奥运会的集训。月兔的恋人也于这一期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月兔在信中坦白了令三人组倍感意外的真实初衷,训练遭遇了滑铁卢,恐惧竞争、想逃离现实、懦弱使狼狈不堪的自己把恋人的重病当成了解脱无望枷锁的“一线希望”,选择照看恋人似乎就能堂而皇之地抛开一切重负。但三人组的回信如同看透了月兔内心的想法,仿佛是无情地扯掉了月兔心底那些见不得人的狡猾与卑鄙想法上仅剩的遮羞布,赤裸裸地把一切懦弱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收到回信的月兔顿然醒悟,自己还是忘不了曾与心爱之人为之并肩奋斗过的奥运梦,因为这更是自儿时起便有的梦想,根本无法彻底放弃。三人组“歪打正着”的信件,犹如一招“激将法”促使月兔看清了自己的内心。

同时,月兔的恋人爱她胜过生命中的所有,他深知奥运之于月兔的非凡意义。那曾是他们共同的梦想,比起面对死亡,让深爱之人为了自己放弃内心最渴望的追求更让他感到痛苦。因此即便在气息奄奄之际,他还是坚定地站在了月兔的一边,极力劝说月兔专心训练,自己却克制着生命最脆弱的时候对恋人的依赖,同孤独为伴、向病痛妥协、只身等待生命的倒计时。月兔虽然最终没能实现奥运梦,但是她明白了陪伴并非是回报深爱之人唯一的方式。

月兔在最后的回信中写下恋人弥留之际所说的话“谢谢你给我的梦想”。这句话让她不后悔为实现彼此曾经的梦想而拼尽全力,对方无私的爱让其收获了比金牌更重要的东西。

爱情永远是双向性的话题,孤掌难鸣的单向付出始终无法开花结果。而人文关怀则可以认为是人与人交往时的润滑剂,人文关怀的核心在于给予对方尊重、克制自身私欲、赋予一种包容,在行为及精神上给予对方关怀和扶持。因此人文关怀也可看作是两个相爱的灵魂在相互磨合的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因为只有设身处地、在灵魂上互相给予对方理解和慰藉才能使爱情之花绽放出其最本质的模样。

(三)家庭的责任——父母之爱的名义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姆曾在《爱的艺术》中这样去阐述爱的内涵,他认为爱是一种人所具有的主动力量,一种对他人主动的渗透,从而使人克服孤独寂寞之感,同时这种爱的力量也是无可限量的[9]。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对孩子的爱亦是如此,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源于割舍不断的血缘纽带之爱,这种爱赋予人责任,教会人尊重。

在小说的第四章,少年浩介原本出生在一个殷实的家庭,但随着父亲的公司经营不善,欠下一大笔债款,家庭生活也逐渐变得拮据起来。父亲决定瞒住员工,带着家眷潜逃。虽然杂货店的浪矢老爷爷在给浩介的回信中建议“家人應该尽可能在一起”,但此刻的浩介与父亲的关系早已降到了冰点。于是在全家连夜逃跑的途中,浩介悄悄藏匿于与父母逃跑路线相反的货车内,从此隐姓埋名,几经波折最后在孤儿院“丸光园”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多年后,功成名就的浩介偶然得知,当年自己逃离后,父母并没有按原计划逃亡,而是在发现浩介独自逃离后,担心孩子将永远活在无尽的债务以及恐惧中,最终选择了坠海,并留下遗书对外宣称一家三口全部身亡。

小说中的浩介一直以来都自负地以为,当下精神安宁、经济稳定的生活全要归功于当年没有轻信他人的建议,而是选择逃离了父母。正是因为这“极其正确”的选择才有了现在的自己。却不知父母的爱,早已先行一步化为守护他一生的“护身符”,这份爱超越了对死亡的恐惧,父母爱孩子远甚于爱自己的生命,因此才会选择以悲痛的方式,抹掉浩介曾经的身份,从而保全其日后安稳的生活。

“家庭”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无比重要的,“家庭”主要指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为基础所构成的一种以情感为纽带、以责任为使命的带有社会性质的群体生活单位。同时也是构成复杂而庞大的社会体系的重要部分。其中血缘关系是三种关系当中最特殊的一种关系。人们在对待血缘关系时,常常会遵守法律约束而又同时兼备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对于这种血缘关系内“自带”的高度责任感,其最好的解释便是“爱”。如果说“爱”的能力是为人父母后的一种无师自通,那么如何恰如其分地表达这种爱则需要外界因素的因势利导。正如小说中父母对浩介的爱,俨然已超越了关心,是基于一种尊重,更是源自一份难以割舍的责任,浩介直至最后一刻才认识到这份爱的深重。

在章节的尾声,时隔三十余年,浩介才知道真相。他在“浪矢杂货店限定一夜复活”的活动中,撕掉了早已写好的信,重新提笔留下了这样的回信“我决定听您的话,跟父母一起行动。而您的判断是正确的,详情我就不多说了,最后我们一家成功摆脱了苦难”。想必这是浩介在感受到沉甸甸的父母之爱后,给杂货店及自己家人写下的忏悔之声。

(四)人性的救赎——自赎与赎人的契合

人性是东野圭吾笔下永恒的主题。东野圭吾的小说总是不厌其烦地探究人性不一样的面孔。人性的本源是情和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七情六欲。人性是复杂无常的,善与恶相伴共生,悲悯之心和贪婪之欲如影相随。人本孤独,却因为和他人千丝万缕的关联,才萌生了心心念念的物、追悔莫及的事、倾慕或憎恨的人,开始体会到七情六欲带来的酸甜苦辣。我国著名学者周国平也曾说过“孤独是人的宿命,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将它抚慰。”因此人性救赎也是东野圭吾的文学叙事中重要的维度之一。

人生来恐惧死亡,每逢亲朋的离世,都会让我们觉得死亡近在咫尺,佛常言道“慈悲为怀”,人性中的“于心不忍”以及对于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感同身受”的能力,注定了人生来具备“悲天悯人之心”,而所谓的“人性救赎”其实就是对这份“善”的一种唤醒、一种释放,人性根源深处“善”的存在也预示着缺憾的人性最终是可以被救赎的。

在《解忧杂货店》中,东野圭吾构筑起联结过去与未来的空间,“解忧杂货店的指点迷津实际上是以救赎他人实现对灵魂自赎的隐喻”。

在小说的最后一章“来自天上的祈祷”中,三人组收到了名为“迷途的小狗”的来信。“迷途的小狗”为了报答姨母的养育之恩急需用钱,犹豫是否去做全职陪酒女。因为在这三个人当中,敦也的母亲也有着相似的遭遇,敦也不堪回首的童年使其动了恻隐之心。他在最后一次的回信中告诉了“迷途的小狗”致富的方法,其中就包括日本的泡沫经济期、房产热、失业潮、90 年代后商业模式的巨变等,堪称一封“预言信”。“迷途的小狗”也因为这封信取得了事业上的巨大成功。天亮以后,当三人组在屋内收拾赃物,准备混入人群一走了之时,却在晴美的包里发现了一封给解忧杂货店的感谢信。晴美在网上得知了“浪矢杂货店限定一夜复活”的活动,特地写了这封信感谢店主当年的慷慨帮助。看完信的三人组如梦初醒,原来他们抢砸的女商人晴美就是“迷途的小狗”。同时也得知同是“丸光园”出身的晴美正是帮助濒临危机的孤儿院进行重建的资助人。命运的红绳再次把所有人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

三个人从小在孤儿院长大,这样的身份一直让他们非常自卑。这封感谢信让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第一次成为了谁的力量,被需要、被感谢的人性温情涤荡在三人组的胸中。与此同时,命运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因为一封信就此改变了人生的晴美也以一颗报恩的心,向岌岌可危的“丸光园”伸出了援助之手,拯救了敦也三人组共同的“家”。

小说中故事轮回的终点以及属于三人组的救赎在此刻迎来了破晓时分。被尊重、被感激、无心之举却改变了谁的整个人生,三个人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同时被帮助的那一方又以某種方式再度回报于社会,人文关怀的核心价值与人性之美在小说的这一幕交融。虽然依旧是见不得阳光的小偷,此刻回到犯罪现场也等同自投罗网,可最终三人组还是回到了晴美的住处,哪怕会就此毁掉接下来的人生,三人组还是决定回去赎罪,正视一切应得的后果。东野圭吾文学作品中人性救赎的含义也在此处得以揭晓:救人便是自救,救赎他人便是自我救赎,而“善”无疑是人文关怀精神中最直观、最质朴的出发点。

三、结束语

东野圭吾在《解忧杂货店》中通过每个小人物的烦恼,指引读者去感知、去反思、去回顾一些被看似“天经地义”的“人情世故”所掩埋了的人文关怀,重温了那些被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所遗忘了的人间暖意。《解忧杂货店》是东野圭吾围绕着人性所抛出的一味“药引子”,他从梦想、爱情、家庭、人性四个维度深刻剖析了人心深处的向善之念,彰显了东野圭吾文学浓浓的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是人类的社会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养分,是一种极具社会共性的强大精神力量。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正是以一种温情的方式,诠释了人的梦想、爱情力量、父母大爱、人性之光才是人文关怀最本真、最质朴的核心要义。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解忧杂货店》无疑是献给每个争分夺秒、分厘必争的现代人的一本关乎人性、关乎人文关怀的启发性小说。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
学校管理应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苍凉背后的火光——迟子建散文中的隐喻意象赏析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