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2022-05-30何金菊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育体系五育新时代

何金菊

摘要:进入新世纪后,国家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不断落实落地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领域提出了“‘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理念,自从提出该理念后,在教育教学领域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从以往如何育人走向如何高质量育人,全面提升育人的质量。“‘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明晰“五育”融合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其次探索“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构建的实施难点,最后就“五育”融合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不断进行“五育”融合育人,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五育”;并举;融合;新时代;教育体系

从以往的“五育”并举到当下的“五育”融合,改变的不仅仅是字面,更是其内涵,展示出教育发展以及变革路径和趋势。对比“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有独特的时代性,“五育”并举是另一种育人,而“五育”融合则是导向构建教育新体系,二者在本质上存在较强的差异性,因此适时提出“五育”融合,有效提升育人的集合性,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和效果成为时代需求。

1   “五育”融合的内涵

所谓“五育”,在传统意义上指的是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融合则指的是整合和渗透,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五育”融合,指的是将以往独立的德智体美劳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构建有针对性的全新教育体系,向各个子系统赋予新的内涵和背景,形成教育新体系。其教育目的、体制、方针、制度等方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性,依托“五育”融合实现“五育”的相互作用,构建出全新的教育新模式,可对基础教育活动的实施予以科学指导。

2   “五育”融合的意义

就目前教育实际而言,“五育”融合的现实意义较为突出:其一,“五育”融合走出单一观念和概念,在以往教育体系基础上,开发出全新的教育机制和教育体系,不仅和目前教育改革相契合,而且也为今后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予以有效指导。其二,“五育”融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能力和技能,这是对以往独立“五育”的有机整合,依托素质教育需求,秉承教育革新措施,借助“五育”融合这一突破口,在教育教学领域开展大革新活动,全面落实时代的教育需求,构建出满足时代需求的教育新体系,对指导开展教育活动意义重大。其三,德智体美劳是开展教育的核心,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必须依托“五育”内容,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五育”的情况直接决定素质教育落实情况,缺乏“五育”融合的素质教育,难以实现既定目标,“五育”融合的质量决定着新时代教育质量,因此“五育”融合意义重大。

3   “五育”融合实施难点

由于“五育”融合这一概念较为新颖,在其指导下的教育新体系依然处于变化之中,因此其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难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3.1融合教育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实施受限

“五育”融合以教育为基础,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将这一概念落实,让教育全过程贯穿这一理念,实现融合进学校、进课堂,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良好渗透,有益学校的管理工作和教师的教学工作。但是纵观“五育”融合的实施实际,由于目前很多學校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应试教育思想,甚至很多学生为了应对高考采取应试学习方式。这一情况的存在导致“五育”融合的实施效果受到影响,一些学校将“五育”融合的实施作为一种口号,融合方式流于形式,并未积极影响到现实教育教学活动。从教师层面来看,很多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并不重视融合活动,各个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割裂情况,关联度不高,融合教育选择的切入点缺乏合理性,直接影响最终的融合效果。

3.2融合教育的机制不完善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体制,“五育”融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良好的机制辅助。在形成机制之前需要将“五育”融合的内容、要素予以明确,也就是明确融合方式、形式、目标等,这对具体融合路径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因为教育教学领域提出“五育”融合这一概念时间较短,尚未明确融合的各方要素,很多学校虽然进行了尝试和试点,但是“五育”融合始终处于初期摸索阶段,尚未形成基于德智体美劳的融合工作机制,导致“五育”融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对“五育”融合的效果造成影响。

3.3融合教育的评价体系难以确立

“五育”融合并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提升,而是基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多项技能的全面培养,也就意味着需要运用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效果,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中需要将评价对象、标准、内容予以明确,还需要确定评价实施对象等,唯有将上述要素予以明确,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活动,有针对性地评价“五育”融合效果。但是在实践中,由于融合教育力度不足,过程受限,致使上述五种评价依然独立开展,单独存在,部分评价只会做加法,评价结果有失公允,与“五育”融合目标有较大出入,评价实效性、完整性不足,难以有效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无法提升教育效果,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

3.4融合教育开展程度参差不齐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提供教育活动的场所,社会空间由于其广阔性,存在广泛的教育教学资源,但是由于多方面影响,导致教育教学仅限于学校之中。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教育体系中存在的系列不足也被人们广泛诟病,比如不重视德育教育、体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等。这些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社会形态有广泛联系,要想实现教育改革的有效推进,实现良好教育改革效果,必须长期坚持并将存在于社会中的不足加以弥补,将社会、家长、学生、教师、学校等多方面观念予以改变和更新,在良好风气下实施教育活动。“五育”融合对教育教学领域来讲是一场大变革,也是有效转变的契机,需要集合全社会共同力量参与其中,实现良性发展。

3.5“五育”教育存在现实落差

较长时间以来,高中教学领域在对思政教育体系充分积极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背景下,还存在一定不足。

其一,“五育”尚未均衡发展,现在高中教学领域对德育、智育等较为关注,虽然也开展了一定程度上的体育、美育、劳育活动,但是由于针对性不足,体育、美育、劳育发展稍显不足。其二,尚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劳育、体育、美育中,虽然高中学校积极举办了一些活动,但是由于策划活动的方式多为自上而下式,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活动的开展效果不理想。其三,尚未处理好德育教育显性和隐性之间的关系。比如很多高中学校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注重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能力或考试水平,在此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育人效果,但是理论育人的内涵尚未向显性表达。其他一些德育教育更是如此,学生在德育教育实践中感受不真实,情感无法有效表达,甚至尚未激发。其四,尚未认识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事实上美育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提升学生心灵美的关键所在,应该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育人活动。但是在高中教学领域,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更多的是依托艺术活动等形式开展美育教育,尚未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宣传活动,学生对美育认识也不足。其五,相对缺失劳动教育。这一情况的存在是多方面的因素,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应对人生大考——高考,因此相对缺失一定的劳动教育,导致学生劳动技能不足。再者,在社会物质环境不断丰富,家长愈加重视学生知识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也缺乏相应的劳动环境,这些情况的存在都导致学生的劳动教育相对缺失。

4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措施

4.1立足日常教学,实现有效融合

高中教育是有效实施“五育”融合的有效路径,因此需要集合高中阶段所有课程教学目标,与“五育”融合目标相结合,从不同角度、学科、课程、模式等方面开展实践活动,有效带动形成“体系化”模式。其一,通过一育引领,带动多育融合,也就是通过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育中的某一育为突破口,将“五育”之中的有机联系深入挖掘,将育人价值充分挖掘,有效实现“五育”渗透,提升“五育”融合的效果。比如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依托劳动教育,以劳动教材为基础,深度挖掘融合“五育”的元素,引领学生开展“五育”融合,树立树德育、启智育、强美育、提美育的教学目标。其二,通过多种有效的实践活动践行“五育”融合的相关要求。这一要求需要不同学科教师强化沟通,加强联系,秉承“五育”融合这一共同目标,组织相关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实践活动目标过程中要囊括德育、美育、体育等在内的“五育”内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深入参与,通过实践过程中的沟通、合作、探究等实现“五育”的有效融合,让学生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提升,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2完善教育机制,保障教育开展

完善“五育”融合教育体制,不仅需要教育教学主管部门的参与,还需要学校管理人员、教职人员等共同配合,和目前“五育”融合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和研究活动,通过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确保科学合理地构建教育体制。其一,学校层面应将“五育”融合的教育机制进一步完善。在教育体系不断变革的背景下,学校的管理体制、工作体制、组织体制、教研体制等均存在一定变化,这些体制也是学校推进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托,直接影响着“五育”融合的效果,因此就需要学校的管理体制、组织体制、工作体制等多方面开展重塑活动,构建出和学校、学生、教师、社会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教育新体系,持续更新教育变革。其二,进一步关注“五育”融合中的整合和渗透。要协同发展教育活动,过程中需要多方面资源支持,比如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如果仅仅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和“五育”融合目标相比还远远不足,无法满足“五育”融合的实际需求,因此有必要将多方存在的壁垒打破,强化校内外沟通,将校外资源、社会资源充分引入校内,尤其是要将专业性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引入高校教育力量,將融合教育的范围进一步拓展,进一步有效完善“五育”融合机制。

4.3实施融合评价,促进评价效果

融合是实践评价的指向标,目前的教育活动其实并不缺乏评价,且评价标准并不单一,但是由于“五育”融合背景下重塑的教育新体系需要有针对性的评价活动,也就意味着评价必须导向融合,开展融合性的评价。其一,评价标准需进一步融合,制定评价标准应依托国家相关要求,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符合在校学生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价标准、内容、周期等,形成有针对性的融合评价,借此对“五育”融合情况进行评价。其二,依托评价标准,指标化相应的评价内容,在指标上区分重点,从不同方面有侧重点地有效体现“五育”融合。同时评价需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便于使用,形成日常性的评价记录。其三,评价体系构建完成后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动态调整,将评价的时代性、层次性要求予以突出,和各个方面教育教学活动需求相融合,有效为高中阶段的“五育”融合和基础教育理念的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5   借助社会平台,形成教育合力

“五育”融合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牵扯面多、涉及面广,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更需要纳入社会平台的必要支持,形成教育合力至关重要。其一,作为教育教学行政主管部门,应对“五育”融合的内涵予以深度解读,将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予以有针对性改善,从根本上解决影响“五育”融合进程的问题,为高中阶段学生的融合教育提供良好的沃土,在教学上平均分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机会。其二,在社会上广泛开发资源,加强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资源融合,有机整合以往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将“五育”融合理念在社会平台中予以实践,通过教育合力的形成指导融合效果,提升融合质量,靶向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6   结语

根据上文的论述,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五育”融合是教育教学领域发展的必然要求,对高中教育来讲,可以助力新时代新教育体系的构建,重塑教育教学体制,“五育”融合是契机也是挑战,对此我们要深刻把握。新的机制、理念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实践、探讨,“五育”融合更是如此,在发展过程中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秉承客观规律,循序渐进予以发展和提升。纵观目前的“五育”融合过程,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和问题,需要持之以恒地开展相应的探索和尝试活动,创新发展“五育”融合,为高中阶段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指导。

参考文献:

[1]李海霞,刘伟杰.“五育”融合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0(12):1-4.

[2] 宁本涛,樊小伟.成融合气象,育中国少年——“全国五育融合研究论坛”综述[J].基础教育, 2020(02):107-112.

[3]徐星.全国第二届“五育融合”研究论坛在金山举办以“五育融合”提升育人质量[J]. 上海教育, 2021(03):38.

[4]宁本涛,杨柳.以“五育融合”之力撬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来自第二届全国“五育融合”研究论坛的观点[J]. 中国电化教育,2021(06):1-7.

猜你喜欢

教育体系五育新时代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乌克兰高等音乐院校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探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