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里走出来的昆虫——蜂

2022-05-30

百科知识 2022年19期
关键词:蜂毒胡蜂熊蜂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在民间及王廷贵族中传唱的诗歌,共311首。在这些诗歌中,涉及昆虫描写的诗歌共有19篇,其中,“风”诗8篇,“雅”诗10篇,“颂”诗1篇。在这些篇章中,除了两篇是借助昆蟲的生活习性来描写时令转换之外,其余的都是借助昆虫表达一种情感,比如,思念、凄苦、劝诫、讽刺、斥责、欣赏、美好愿望等。

莫予荓蜂,自求辛螫。

——《诗经·周颂·小毖》

在原始社会,人类主要依靠渔猎和采集为生,在从蜂巢中获取蜂蜜、蜂子等蜂产品作为珍馐的同时,也常受到蜂群的攻击。蜜蜂的刺蜇和蜂毒给人们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很多文学作品都对蜜蜂有贬义的描述。《诗经·周颂·小毖》中“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警告人们不要轻视那些看似微小的蜂,招惹它们可是要被蜇的。本诗把蜂比作小人,告诫人们要远离小人,否则受到伤害就是咎由自取。《国语·晋语》写道“蜹蚁蜂虿,皆能害人”,《左传》有“蜂虿有毒,而况国乎”的描述,都是把蜜蜂比作害人的灾和祸。到了隋唐时期,对蜜蜂的描述主要是“慵懒、闲适”;元明时期,蜜蜂又变成了穿梭于花间的“浪荡子”的形象;一直沿用至今的成语“狂蜂浪蝶”“蜂趋蚁附”等,都对蜜蜂有着很强烈的贬义和讽刺意味。

不过,具有尖尖的螫针,有时对人类生命造成致命威胁的蜂也充满了神秘色彩,它被人类所崇拜,甚至作为部落图腾,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少数民族还自称是蜂的后代。

在人类广泛驯养蜜蜂之后,蜜蜂勤劳、勇敢、团结、无私的精神广受华夏儿女的称赞,在众多赞美蜜蜂的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唐代诗人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多样化丰富的膜翅目

蜂属于膜翅目昆虫。膜翅目除了各种蜂类,还包括蚂蚁,它们都属于胡蜂总科。在昆虫纲中,膜翅目仅次于鞘翅目和鳞翅目,为第三大目,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干旱的沙漠到潮湿的沼泽,从北极的冻原到热带雨林,几乎各种陆地环境中都有膜翅目的身影。全世界已知膜翅目昆虫约有14.5万种,体形大小差异很大,最大的翅展可达10厘米,最小的只有1毫米。对人类而言,膜翅目是昆虫纲中最有益的类群之一,它们的生活习性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其中胡蜂、蜜蜂和蚂蚁等都具有复杂性的社会组织。

膜翅目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广腰亚目昆虫的腹部和胸部广接,腹基部不收缩成细腰,大多数为植食性,幼虫取食植物叶片或钻蛀植物茎秆,是农林业的重要害虫。细腰亚目昆虫的腹基部缢缩,呈细腰状,腹部第一节向前延伸,并入后胸,称为并胸腹节,第1腹节称为腹柄。细腰亚目又分为针尾部和寄生部。针尾部有4个总科—青蜂总科、胡蜂总科、泥蜂总科和蜜蜂总科。针尾部昆虫的产卵器发生了特化,失去了产卵功能而发育成螫针,为刺蜇时注射毒液的一种构造,是狩猎或防卫的一种武器。卵从螫针基部产出,不经过螫针。这些针尾部昆虫的毒腺非常发达,在刺蜇较大的动物时,释放出的毒液十分有效,甚至能使猎物产生剧烈疼痛。

寄生部有9个总科—钩腹蜂总科、巨蜂总科、旗腹蜂总科、冠蜂总科、瘿蜂总科、小蜂总科、细蜂总科、分盾细蜂总科和姬蜂总科。这些类群的种数在膜翅目中占的比例很大,除瘿蜂总科外,多为寄生性种类,主要寄生于其他昆虫和节肢动物中。在自然条件下,寄生部昆虫能够捕食大量害虫,因此是生物防治中重要的天敌昆虫,为农林蔬果的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谈蜇色变的胡蜂

蜜蜂具有强烈对比的黑黄相间的条纹,这是一种警戒色,警告天敌不要靠近它们。当然,具有黄黑条纹的不止蜜蜂,还有胡蜂。胡蜂比蜜蜂凶狠,被它蜇伤后,后果也更严重。

墨胸胡蜂

胡蜂俗称黄蜂、马蜂、黄胡蜂、草蜂等,体形较大,有些甚至比蜜蜂大好几倍。除了黄黑相间的条纹,有的胡蜂还有红褐黑相间的条纹。由于胡蜂的身上没有像蜜蜂那样的绒毛,所以外表看上去更为凶横。蜜蜂的口器是嚼吸式,用来吸食花蜜和花粉;胡蜂的口器是咀嚼式,用来咬住和咀嚼猎物。蜜蜂刺蜇主要出于防御,而胡蜂则是攻击。蜜蜂刺蜇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螫针会留在被蜇物的体内;胡蜂刺蜇后可以将螫针拔出,因此可进行多次刺蜇。

胡蜂素有“杀人蜂”之称,可见蜂毒毒性很强,又因大多数胡蜂的蜂巢较大,有些蜂巢的形状很像人头,所以胡蜂也被称为“人头蜂”。常见的蜇人胡蜂有基胡蜂、墨胸胡蜂、拟大胡蜂、金环胡蜂、黑盾胡蜂,陆马蜂、亚非马蜂等。胡蜂成蜂一般群居于巢面上,当人或动物触碰到巢穴时,胡蜂就会群起而攻之,严重者会引起死亡。因为胡蜂不能产出蜂蜜,所以人类对胡蜂更为厌恶和恐惧。其实,胡蜂不会主动攻击人和大型动物,而是捕食小型的节肢动物,所以它也能帮助人类消灭农田中的大量害虫。如果没有胡蜂的帮忙,很多害虫都会在人们的农田和花园里泛滥成灾。

成分复杂的蜂毒

膜翅目昆虫的一大特点就是它们能够分泌蜂毒,它们的针状产卵管已经特化为可以刺穿动物皮肤的螫针,捕食时,毒液通过螫针注入动物体内,这对膜翅目昆虫的生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膜翅目昆虫一般分为社会性蜂类、寄生性蜂类和独栖性蜂类三大类,不同的类型,其蜂毒的作用也不同。胡蜂、蜜蜂和熊蜂等社会性昆虫常用蜂毒来防御人和其他动物的干扰,这些蜂的刺蜇通常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水肿和发炎。少数敏感人群会对这类蜂毒产生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过敏反应。寄生性蜂类的蜂毒主要用来抑制寄主的免疫反应,调节寄主的生长发育和营养条件,以保证建立成功的寄生关系。蜾蠃、泥蜂等独栖性蜂类则是通过刺蜇来麻痹猎物,使猎物失去活动能力,但不致死,这样可以为其幼虫提供活的寄主食物。人类对蜂毒的反应与年龄、体质、被蜇部位等有关,一般年龄大的人比年龄小的人反应弱,脸部或颈部淋巴腺分布周密的地方对于刺蜇的反应较严重。

蜂毒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里面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生物胺、多肽、酶等。生物胺主要有组胺、五羟色胺、乙酰胆碱等,它们的作用是引起疼痛。胡蜂蜂毒里的生物胺尤其多,所以被蜇的人常常疼得龇牙咧嘴。多肽包括神经肽、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胡蜂激肽等,这些物质能改变血压,收缩平滑肌,增高血管的通透性,产生痛觉。除此之外,还有溶血肽,具有神经毒性的蜂毒明肽,以及诱导肥大细胞产生组胺的肥大细胞脱粒肽等。酶包括透明质酸酶、磷脂酶A、磷脂酶B、水解蛋白酶等。酶作为大分子,是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物质。

胡蜂

胡蜂和蜜蜂在刺蜇人和动物的同时,还会将一种带有香蕉油气味的醋酸异戌酯或者乙酸异戊酯的化合物遗留在人和动物体内,告知同伴这是我们要攻击的目标,所以群蜂攻击人和动物的现象绝非偶然。

胡蜂和蜜蜂有哪些不同

膜翅目昆虫为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但它们与其他完全变态类群不同:几乎所有種类的成年蜂都要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幼蜂负起抚育的责任,即使不能经常喂养幼蜂,也会替它们准备好食物。这或许也是膜翅目昆虫的成活率高、能在地球上生存如此之久的一个原因。

在这些主动照顾后代的类群中,有些蜂类还进化为生活上更为精细、分工更为明确的社会性昆虫。社会性昆虫除了所有等翅目(通称白蚁)昆虫之外,其余全在膜翅目中,包括胡蜂、蜜蜂和蚂蚁等。那么,胡蜂和蜜蜂有哪些不同呢?

交配方式不同 胡蜂属于混交制,可以多只蜂王和多只雄蜂进行交配;蜜蜂一般是一只蜂王和多只雄蜂交配,待贮精球装满精液后,便不再进行交配。

蜂王的工作内容不同 胡蜂蜂王在建巢初期需要负责建巢和育幼,等第一代成蜂出现以后,蜂王就只负责产卵了;蜜蜂蜂王一生不做其他任何工作,只负责产卵,建巢和育幼都是工蜂的事。

食性不同 胡蜂成蜂主要以瓜果、花蜜和含糖的汁液为食,但胡蜂幼蜂是肉食性,成蜂需要捕食昆虫并将食物咀嚼成泥后喂养幼蜂。胡蜂中存在有趣的交哺现象:成蜂在饲喂幼蜂时,幼蜂同时会分泌一种白色液体供成蜂取食。蜜蜂的成蜂和幼蜂都是植食性,它们都以花蜜和花粉为食。

建巢方式不同 胡蜂蜂王在秋季交尾受精后便进入越冬期,一般单个或数个蜂王挤在墙缝、树洞或灌木丛中一起度过寒冬。春季气温回升后,胡蜂蜂王开始亲自建巢,它们一边筑巢一边产卵。幼虫孵化后,蜂王便将捕捉到的昆虫嚼烂,然后团成球状喂饲幼虫。幼虫羽化为成蜂后,会接替母亲承担起全部工作,包括扩大巢穴,而母亲则专司产卵。

胡蜂巢

中华蜜蜂蜂王及工蜂

蜜蜂建立新巢是通过自然分蜂的形式进行的。每当巢内蜜蜂增加到一定数量,工蜂劳动力过剩,出现拥挤窝工的时候,工蜂就会营造新王台,培育新蜂王。老蜂王逐步缩小腹部,停止产卵。当新蜂王即将出房的时候,老蜂王就带领一部分喝饱了蜜的青壮工蜂飞离老巢,选择新居,重新建造新巢。旧巢内,新蜂王一出房就竭力搜寻破坏其他未出房的王台,把“王位”的潜在争夺者扼杀在“摇篮”里;或是找同时出房的新王进行“决斗”,以争夺“王位”。蜜蜂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分家”从而繁殖群体的,这种“分家”的方式俗称“自然分蜂”。在自然情况下,蜜蜂一年可进行2、3次分蜂。

建巢的材料不同 胡蜂巢的构筑材料多为木质纤维,如草根、树皮、锯木屑等。有的胡蜂巢呈葫芦状,被当地居民称为“葫芦包”。胡蜂的巢为纸质,单层,圆盘形,巢室为六角形,口朝下。不过,胡蜂每年只在巢穴中住半年,秋季离巢后,旧巢就废弃不用,来年春天会重新筑巢。有的胡蜂也会在旧巢的基础上再建新房,因此数年之后就会形成一个比较大的蜂巢,甚至出现巨型蜂巢。

蜜蜂的蜂巢是由工蜂用蜡腺分泌的蜡片筑成的。蜂巢由多片巢脾组成,每一片巢脾的两面都整齐地排列着六角形的巢房。巢房并不是蜜蜂的“卧室”,而是它们哺育幼虫和贮存蜂蜜、花粉的仓库。

蜜蜂科不全是社会性蜂类

蜜蜂是蜜蜂科全体成员的统称,大多数人都认为蜜蜂是过群体生活的社会性昆虫,其实不然。

多数野生蜜蜂都属于独栖性,包括分舌蜂、地蜂、切叶峰、隧蜂等蜜蜂科的绝大多数属。独栖性的蜜蜂只分雌雄两性,没有分级。一般雌蜂工作比较辛苦,筑巢、采集花粉和花蜜、喂养和保护后代等都是雌蜂的工作,雄蜂只负责交配。独栖性蜂类的成蜂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没有固定的休憩场所,只有在产卵之前才会为自己的下一代筑巢,并且一般都是单独筑巢。

寄生性蜜蜂与前文提到的寄生部蜂类的寄生方式不同,寄生性蜜蜂并不是寄生在某种昆虫或者其他动物的体内和体外,而是占用其他蜂类的场所和食物。寄生性蜜蜂的雌蜂不筑巢,而是在其他种类的巢内产卵,幼虫取食寄主巢内储存的食物,当食物被食尽后,或将寄主幼虫杀死,或由于自身发育超过寄主幼虫而使得寄主幼虫被饿死。例如,尖腹蜂寄生于切叶蜂、石蜂、条蜂或四条蜂的巢内,拟砂斑蜂寄生于拟地蜂巢内,拟熊蜂寄生于熊蜂巢内,等等。

胡蜂和蜜蜂的较量

胡蜂是捕食性蜂类,胡蜂成蜂主要捕食棉铃虫、造桥虫、二化螟、玉米螟、豆荚螟、白薯天蛾、豆天蛾、松毛虫、尺蛾、菜粉蝶、稻苞虫等多种鳞翅目幼虫,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天敌昆虫。此外,胡蜂成蜂以甜性物质为食,所以在填饱自己肚子的同时,也对有花植物起到了一定的传粉作用。

胡蜂成蜂需要捕食昆虫以饲喂幼蜂,因此它们也会捕食蜜蜂,同时影响蜜蜂对植物的授粉。胡蜂会在空中追逐捕食蜜蜂,也会在蜜蜂巢门前捕食进进出出的工蜂,有些种类的胡蜂更会直接冲进蜜蜂的蜂巢捕食。捕捉到蜜蜂后,胡蜂会立刻飞往附近的树枝上或建筑物上,去除蜜蜂的头、翅和腹部后,只携带蜜蜂的胸部回巢。

金环胡蜂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胡蜂,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五大毒蜂之一,别称中国大虎头蜂、台湾大虎头蜂等。金环胡蜂个头很大,体长约40毫米,腹部的螫针就足有6毫米长,是胡蜂家族中的超级捕食者。它们飞行的速度很快,身体强壮且十分残忍—一只金环胡蜂一分钟内就可以咬死40只蜜蜂,十几只胡蜂几个小时内就可以消灭一个蜜蜂群。

当然,面对胡蜂的攻击,蜜蜂也不完全是坐以待毙、任人宰割。对于袭击外出蜜蜂的胡蜂,蜜蜂几天内就能掌握胡蜂的作息规律,从而采取错开时间段出勤的方法以躲避胡蜂的追捕。为了避灾,有些蜜蜂会连续两三天不出门,等到险情结束后才重新出巢采蜜。对于想要冲进蜂巢的胡蜂,蜜蜂的守卫蜂会马上进巢通报敌情,迅速召集数百至上千只工蜂出巢,在巢门上方齐刷刷地振翅翘尾,形成黑压压的一片,极具威慑力。当蜂巢惨遭众多胡蜂入侵时,为了避免全群覆没,蜜蜂只好忍痛割爱,举群远走高飞。

呆萌熊蜂传粉作用大

虽然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蜂毒这些蜂产品在医疗、保健、美容、饮食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蜜蜂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并不是这些,而是它们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蜜蜂是异花授粉植物的主要传粉者,许多被子植物得以繁衍生存、代代相传,离不开蜜蜂的帮忙。在为果树和农作物传粉的昆虫中,蜜蜂是绝对的主力军。经蜜蜂充分传粉后,很多作物可增产20%左右,一些牧草的种子数量可成倍增加,草莓、樱桃、荔枝等果品的增产幅度更大。因此,发展养蜂业、增加蜂群数量,是发展现代农业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必然需要。

金环胡蜂

在设施农业里,呆萌可爱的熊蜂比蜜蜂更适合为反季节蔬菜瓜果授粉,特别是茄科类对熊蜂授粉依赖更强。熊蜂属于蜜蜂科熊蜂属,全球已知250多种,我国已知150多种,是全世界熊蜂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熊蜂在我国分布极广,东北地区和新疆分布的种类最为丰富。同蜜蜂相比,熊蜂群体的寿命要短得多,因此它们不需要为过冬而采集和贮存食物,也不需要在培养大量新的蜂王和雄蜂上消耗资源。

熊蜂是继蜜蜂之后人工饲养量最多的传粉昆虫,全世界每年有100万群以上的熊蜂为农作物传粉,其中95%以上用于设施番茄传粉。熊蜂具有趋光性差、耐低温和低光照,对茄科作物特有的气味不敏感等生物学特性,是温室果菜传粉的理想昆虫。科学家发现:熊蜂性情温顺,攻击性较弱,在作物上停留时间更长,单位时间内访花更多;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仍能进行授粉工作,这让授粉更完全,结出的果实更丰硕,不但可以提高果菜产量,而且可以改善果菜品质;在野生状态下,熊蜂对众多野生植物,特别是高山植物、高原植物等,能起到良好的授粉作用,对濒危植物的传粉作用更显重要。

警惕外来蜂种入侵

外来生物引进是一件需要慎重的工作。

中华蜜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本地蜂种,适应我国气候环境条件,在采集零星蜜源、食物耗量、抗胡蜂及产卵有节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华蜜蜂的养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作物的增产,家养蜜蜂和野生蜜蜂相辅相成,维护了我国特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但在引进意大利蜂之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意大利蜂通过干扰蜂王交配、杀死蜂王、盗取蜜蜡、传染囊蚴病等方式,竟然将中华蜜蜂一步步逼上绝境。中华蜜蜂数量的锐减使得我国一些只能依靠它们来传粉的显花植物,因为得不到正常授粉而最终灭绝。尽管我国为了保护中华蜜蜂建立了一些中华蜜蜂自然保护区,但在野外,只要有意大利蜂的地方,中华蜜蜂还是无法存活。

近年来,因为熊蜂在大棚授粉方面具有的优势,我国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又从国外大量引进了熊蜂授粉蜂群,这种行为很可能对我国本土熊蜂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熊蜂

目前,全球应用最广的熊蜂蜂种是欧洲地熊蜂。欧洲地熊蜂具有很强的生物入侵性,在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智利等国已经发生了严重的生物入侵现象,对当地的蜂种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我国,一旦管理不当,外来熊蜂就有可能成为入侵物种,从而侵占我国本土熊蜂的生存空间,造成一些本土熊蜂的种类逐渐消失,这样一来,原有的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另外,外来熊蜂还可能通过杂交而发生基因改变,形成新的物种,从而破坏原有熊蜂资源。已有研究表明,欧洲地熊蜂和我国兰州熊蜂的雄蜂头部分泌物相似性较高,在人工条件下可以和兰州熊蜂杂交,可能会干扰我国本土熊蜂的正常繁衍。外来熊蜂入侵之后,还可能带来一些疾病或寄生虫,我国其他种类的蜜蜂也有可能被传染,这将对我国蜜蜂产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因此,大力开发和利用本土熊蜂资源,对于我国温室果菜的优质、高效生产以及保护原有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外来熊蜂物种的引进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引进前做好评估,引进后要加强管理,以免造成生物入侵。

蜂巢与仿生

蜜蜂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仿生学家的重视,但最早触动科学家仿生兴趣的不是蜜蜂本身,而是它们建的蜂巢。蜜蜂的蜂巢由一个个紧密排列的正六边形蜂房组成,每个六边形的内角为120度,3个六边形蜂房正好围成360度,既不浪费一点空间,也不浪费一点材料。并且,蜂房的底部并不是平的底面,而是由3个全等的凸出的菱形组成一个锥形。这种组合与任何其他柱体相比,利用空间更大、使用材料更少、更加稳固。这种组合可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如火箭推进器的保护罩、空投物的外包装、卫星的外壳等。另外,科学家还根据蜜蜂蜂房的结构发明了一款无需充气的蜂巢轮胎,这种轮胎既可以起到减震作用,又不用担心爆胎,还可抵御爆炸袭击,非常适合野外行军使用。还有人发明了蜂窝结构的地板,这种地板连接牢固,不易变形,隔音效果良好,结构稳定,导热快、耗能低。

中华蜜蜂

胡蜂也是人类仿生的对象。胡蜂巢令人敬佩的地方不仅仅是它的造型,更重要的是它的材质。胡蜂是天然的造纸专家,它能把木质材料嚼碎,并用自己的唾液将其拌和成糊状,然后筑成六角形的蜂巢,干燥后便凝集成坚韧的纸状巢壁。人类因此受到启发,以木材为原料制造出了最早的纸。

猜你喜欢

蜂毒胡蜂熊蜂
综述蜂毒的应用
安徽省首次从国外进口熊蜂
防治胡蜂的三种方法
广西胡蜂亚科的种类和分布
蜂毒的美容作用及其安全性
云的世界你不懂
魔手花,神奇果
蜂毒注射过敏的应对措施
三招轻松治胡蜂
乐器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