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局主成分分析的湖北省经济高质量评价研究

2022-05-30王涛杜江楠董亚妮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28期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对策

王涛 杜江楠 董亚妮

摘要:鉴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当前全国各地已制定各地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基于新发展理念,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对湖北省12个地级市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全局主成分分析,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经济高质量测度指标体系,测算得到综合得分,并对其进行评估,分析不同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演变。实证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態势向好,但缺乏均质性,武汉市显著优于周边地级市;各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足之处各异,需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补短板。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局主成分;综合评价;对策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湖北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18年4月,省政府印发《湖北省工业经济稳增长快转型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18~2020年)》。《方案》提出着力降低企业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财税金融支持和改革要素配置的政策措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2019年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推动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中提出,要走湖北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推进“一芯两带三区”战略实施,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及加快创新强省建设等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满足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且各地级市经济发展状况各异,有必要进一步对湖北省各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对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文献回顾

(一)高质量发展内涵研究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各学者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其中被引用较多的是金碚(2018)对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定义: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真实需要的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和动力状态。可见其认为高质量发展是具有动态性的。任保平(2018)提出,在理论上,高质量发展不仅注重供给有效性和发展公平性,还将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纳入其中;在实践方面,要求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推进经济结构中、高端化,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探索文明发展道路才是高质量的发展。而王春新(2018)从内容上更具体地将高质量内涵概括为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协调共享四个方面。由此可见,高质量发展从含义上虽尚未统一规范,但明显具有多元性、动态性 、综合性和多维性的特征,应从全方位、多角度去研究高质量发展。

(二)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对高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测度其发展的前提,目前来说测度高质量发展多落脚于经济效率,杨瑞龙(2019)评价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的指标主要是从经济增长水平和经济增长效率两个角度进行。殷醒民等(2018)认为,评价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应该包括五个维度:全要素生产率、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源质量、金融体系效率和市场配置资源机制。Montfort Mlachila(2017)通过实证得到衡量增长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政治稳定、公共扶贫支出、宏观经济稳定、金融发展等外部因素。李金昌(2019)从经济活力、创造效率、绿色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和谐5个部分构建共27项指标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李旭辉等人(2018)从动力变革、产业升级、结构优化、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民生发展等六个方面及60余个具体指标测度高质量发展。姜启波(2020)从创新驱动绿色维度、环境可持续发展维度、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四个维度构建了33个指标来测度我国高质量发展。测度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有很多,应该从其内涵和外延出发,总的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衡量:一是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稳定性;二是基本面、社会、生态成果;三是从规模、开放协调等视角进行指标设计。(张侠,2021)

(三)高质量发展测度方法研究

早期研究多采用的是静态研究方法,通过选取指标,将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进行量化比较分析,而现阶段时间因素逐渐被引入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唐晓彬等人(2020)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熵权赋值法结合来识别各省份在各年度及各维度指标的差异。聂长飞和简新华(2020)在加入时间维度的基础上融入空间维度和区域维度对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深入分析,选取了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功效系数法、核密度估计、泰尔指数及莫兰指数等。师博(2019)基于“新发展理念”采用均等权重赋值法进行测度,旨在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方面均衡发展,故选取方法具有一定随意性。

因此,鉴于经济发展动态性及高质量发展本身的多元性,本文也将引入时间因素,借鉴新发展理念的内核,从五个维度选取测度指标使用面板数据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动态研究。

三、湖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选取

高质量是一个综合概念,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借鉴王涛(2020)构建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进行指标分层构建,一共剥离出两层共24个指标,搭建了一个较完整的指标体系框架,见表1。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能,使用科技创新及研发投入等与创新成果密切联系的指标对创新进行量化测度,因为依靠创新驱动、发挥优势才能引领经济发展。分别采用创新效率、科技投入比重、科技人才、教育投入比重、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1和资本生产率2来表征(具体衡量方式见表1,下同)。

“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涵盖多个方面,区域、需求、产业和经济运行如果发生掣肘现象则严重阻碍经济发展,本文从四个方面选取十个指标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协调性。具体采用消费率、投资率、第一二产业协调度,第一三产业协调度表示。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理念已经成为共识,从污染和治理两个方向利用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将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体选择单位产出废水排放、单位产出废气排放、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四个指标。

经济开放体现在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方面,要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外贸依存度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示经济开放的程度,因此选取吸引外资和进出口的指标来衡量显然是合适的。分别采用外贸依存度1和外贸依存度2来衡量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

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有效性能够直接为共享发展提供参考,由此选择居民收入增长和公共服务测度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采用工资增长率、区域共享率,公共文化水平、医疗卫生和人均公路里程五个指标表征。

(二)评价方法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通过寻找r个(r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选取湖北省12个地级市作为样本,研究2003~2018年间湖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评价。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湖北省各州市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wind数据库,某些地级市个别年份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补齐(例如黄石市、十堰市、襄阳市地方财政科学事业费支出2006年原始数据缺失,采用插值法填补),为消除变量间的量纲关系,已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四、湖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分析

(一)实证过程

利用stata15.0软件,首先对样本进行变量间的偏相关KMO检验,KMO值为0.669,表明各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同时进行bartlett球型检验,得到P值为0.000,显著性小于0.01表明通过检验,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

再进行主成分的提取,结果见表3,根据全局主成分特征值提取的原则,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前七个主成分,其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74.71%,由此可得7个主成分对原有变量解释力度达到了74.71%,可以很好地解释原有变量的信息,另外碎石图也显示应选取前7个主成分。

为进一步探寻因子对变量的解释力度,进行因子旋转后得到因子载荷矩阵(见表4)。第一个主成分对科技人才、资本生产率2、区域共享率、公共文化水平、医疗卫生明显具有较大的载荷,涵盖了社会成果共享的多个方面,因此可以定义为共享因子。第二个主成分对创新潜力、科技投入比重、勞动生产率、经济波动、失业率、外贸依存度1的解释力度较大,可以定义为创新因子。第三个主成分对单位产出废气排放、单位产出废水排放、外贸依存度2具有明显解释力度偏向,因此可以定义为绿色因子。第四个主成分主要解释了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定义为环保因子。第五个主成分主要解释了消费率、投资率、工资增长率三个变量,可以定义为经济增长因子。第六个主成分对教育投入比重、资本生产率具有较大载荷,可以定义为科教因子。第七个主成分对一、二产业协调、一、三产业协调具有较大载荷,可以定义为协调因子。

本文借鉴李晓钟,王欢(2020)的计算方法以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占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为权重计算湖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结果见表5)。

计算因子所占权重:

(二)实证结果

可以看到武汉作为中心城市其综合得分在省内常年位居第一,显著高于其他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且发展较稳;宜昌、襄阳、黄石、鄂州、荆门综合得分均值排名位居中游,说明高质量发展水平中等,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十堰、荆州、黄冈、孝感、随州、咸宁综合得分均值排名靠后,说明这几个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有待提高。

1. 区域维度

区域上看,省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缺乏均质性,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其中,武汉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综合得分突出,它拥有丰富的教育、医疗等公共社会服务资源及政策偏好,经济态势发展好,就业机会多,城市自身强大的引力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作为高校聚集地,武汉市高校高达86所,人才持续流入助力各行各业的发展并形成极大的优势和竞争力,创造出人才高地;由于资源要素聚集,规模效应庞大,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科教基地;同时作为全面改革试验区、数字人民币试点,武汉市具有发展的先发优势,创新潜力大,武汉市经济基础夯实,发展速度和效率显著突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肩负着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的任务。

2.时间维度

从时间序列看,随着时间变化后的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指数增速上升,经济全面发展运行较好。采用核密度曲线来更加清晰地呈现湖北省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的动态演变(图2),分别选取2003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这四个时间节点,横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纵轴为核密度。2003年的核密度曲线峰值较高说明了早年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的地级市分布较密集。峰值和整体曲线不断右移说明了随着时间变化,湖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是持续提升的,高质量指数集中的区域同时也在向右推移,综合评价得分上升的地级市数量增多,峰值的逐渐变缓说明了各地级市高质量发展差距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分析

加入时间序列后可以动态地观察到湖北省各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演变趋势,以及利用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各地级市的不足之处,可以针对不足之处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措施。

取前三个主成分进行细化分析,武汉市得分显著其他城市所以这里除开武汉市探讨另外11个地级市的因子得分。表6为12个地级市共享因子的综合得分,除武汉以外的地级市中,随州和黄冈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共享发展明显存在欠缺,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人民共享得不到有效提升。表7为12个地级市创新因子的综合得分,荆州和黄冈创新因子得分较低,缺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表8为12个地级市绿色因子的综合得分,襄阳和宜昌得分较高,咸宁和随州得分较低,为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应对废水废气排放进行更有效地管制,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二)政策建议

1. 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由于武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排名高且稳定,应该充分发挥武汉市的带动作用。有限资源优先投入效益较高的区域和产业可以获得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武汉市作为湖北省中心省会城市,经济发展基础具有明显优势,要最大化提升自身发展能动性,并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经济联系与要素流动,向周围地区进行创新扩散、信息传播和产业关联效应带动周围地区发展。充分挖掘周边地级市发展潜力,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促进资源要素城市圈内充分流动,形成区域发展网络,发挥集聚效应,提升整个湖北省的竞争优势。

2. 巩固城市圈经济联系与合作

各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波动发展的态势,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因子地级市综合得分排名也呈现参差的状况,各地级市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方面各有优劣。应该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与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构建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破除地级市之间的要素流动壁垒,促进城乡协调、地级市之间的协调及产业协调。贯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带动省内经济“小循环”。城乡协调需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拉动城乡发展,建立健全区域统筹发展战略。

促进人才流动,对欠发展地级市利用政策加大对人力资源尤其是专业性人才的引导,为地级市经济发展奠定创新的人才基础。对特定领域或行业加大人才扶持或专家指导,同时中心城市人才饱和、周边地区人才欠缺的境况有所缓解。

3.政府引导全面发展,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思想

通过主成分降维分解后发现,部分指标对部分地级市综合评价影响较大,政府在引导全面发展时要有侧重点地关注地区性重要指标,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地级市要素禀赋情况的政策,发挥各地区优势。提高地方财政经费分配效率,引导各部门贯彻落实全面发展的思想。

加快科技创新与金融的融合发展,武汉市作为科技金融新试点为发展指明了方向,将创新理念深化发展,同时也带动周边地级市创新发展理念。激励人才创新,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鼓励创新并完善激励机制。

加快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使产业结构趋向协调发展,优化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度;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加快扩大内需,提升需求协调度,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完善就业政策,缓解结构性的就业矛盾,降低失业率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运行的协调。

强化政府空间规划及针对性生态政策的实施,提高各地级市绿化覆盖率并增加环保方面的財政支出,加大污染治理及建立健全污染排放超标的惩治机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绿色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把握中部地理位置优势,连接东西枢纽,促进省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同时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促进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推动企业改造升级,提高进出口额,吸引外资。

公共服务欠缺的地级市应致力于提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的能力和质量,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政策的保障体系,优化居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工资增长率。创新公共服务的方式,促进基本服务多元化、多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04):5-18.

[2]任保平.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重点[J].红旗文稿,2018(24):21-23.

[3]王春新.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目标[J].金融博览,2018(05):42-43.

[4]逄锦聚,林岗,杨瑞龙,黄泰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笔谈[J].经济学动态,2019(07):3-19.

[5]卞泽阳,殷醒民,章奇.中国经济特区创新功能演变:从试点到协同——以雄安新区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18,36(04):5-8.

[6]Montfort Mlachila and René Tapsoba and Sampawende J.A.Tapsoba.A Quality of Growth Index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A Proposal[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17,134(02):675-710.

[7]李金昌,史龙梅,徐蔼婷.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统计研究,2019,36(01):4-14.

[8]李旭辉,朱启贵.基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8(09):107-117+128.

[9]姜启波,谭清美.新时期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差异研究——基于熵值G2与灰色关联CRITIC的变异系数组合赋权法[J].管理现代化,2020,40(05):24-30.

[10]张侠,许启发.新时代中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分析[J].经济问题,2021(03):16-25.

[11]唐晓彬,王亚男,唐孝文.中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J].科研管理,2020,41(11):44-55.

[12]聂长飞,简新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测度及省际现状的分析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37(02):26-47.

[13]师博,张冰瑶.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19(03):19-27.

[14]王涛,尚园.湖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基于五大发展理念[J].武汉商学院学报,2020,34(05):47-53.

[15]李晓钟,王欢.互联网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区域差异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0(12):22-32.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猜你喜欢

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下大气力破难题、补短板
新时代科技创新创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新时代科技创新创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应用探究
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