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教学过程 厚植家国情怀

2022-05-30张剑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2年6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道德与法治优化

张剑

[摘 要]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生活认知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健康的思想品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在资源发掘、活动组织、训练设计等方面积极探索,这样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品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家国情怀;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8-0047-03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其适合性、契合度高,符合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因此,教师要注意深入发掘教材资源,对接学生的生活认知,设计多样化的交互活动,创新训练设计,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家国情怀的渗透。家国情怀并非政治口号,道德与法治教学也不能沦为说教,教师需要展开教学调研,创新设计教学方案,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处理,为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创造条件,从而自然、有效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一、发掘教材资源,整合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教材蕴含丰富的家国情怀方面的内容。教师要科学处理与设计,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展开全面渗透,让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在认知成长过程中形成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最为真实的人格品质,教师不要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要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家国情怀的存在,自然建立家国情怀的认知基础。

例如,教学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我们神圣的国土》时,这课内容包含很多地理和政治学科的内容,有利于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行政区划地图等的图片和视频信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们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等内容。特别是美丽风光的图片信息,给学生提供了直观认识国家、了解国家的机会。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活动,要求学生深入阅读这课内容,搜集更多的知识信息并展开有效记忆,参与班级竞答活动。学生对竞赛活动有特殊的参与兴趣,能够积极响应,进行深入阅读和记忆。在竞赛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有效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形成。“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教师出示信息搜集任务:“我国不仅有大河、大山,还有著名的工程,如长城、故宫等。不妨借助网络搜集信息,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做重点展示。”学生接受任务后,积极地行动起来。这里,教师设计针对性强的学习任务,不仅让学生有了延伸学习的机会,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学生对网络信息搜集比较感兴趣,这无疑是重要的教学契机。教师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然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

上述教学,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做整合处理,通过知识竞答活动,成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如国家疆域、行政区划等内容属于家国情怀的认知建构范畴,教师借助竞赛活动展开教学,其效果显著,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

二、对接生活认知,创设教学情境

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对此要有客观的认识,对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创设生活化情境展开教学,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如讲述生活故事、展示生活案例、搜集生活信息等活动,都可以给学生带来真切的学习体验。如果能够让学生积极阅读教材内容、参与生活实践活动和社会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形成。生活教育最为鲜活,教师要借助多种手段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自然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家国情怀不是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多以真实的内容呈现,教师需要进行整合设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形成对接,以有效提升教学品质。例如,教学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时,教师制订以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及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从目标内容来看,教师注重在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列举一些生活实际的案例,要求学生进行思考,深入探究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自然形成民族一家亲的情感。为调动学生的学習主动性,教师鼓励学生先借助网络搜集相关信息,再进行小组互动交流。学习任务出示后,学生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搜集民族文化的相关内容,在主动展示过程中形成文化认知基础。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在生活中搜集一些图片信息:“我们很多人去过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拍了不少的照片,回家筛选后利用手机传输照片,重点介绍一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学生对这样的学习任务很感兴趣,纷纷行动起来。微信群不断有照片传输过来,教师筛选后进行集体展示,组织学生解读和讨论。在互动交流中,学生获得了不同的生活认知,思想认识受到洗礼和教育,对“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主题有了深刻的理解。

上述教学,教师制订家国情怀方面的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了学习体验的机会。特别是生活案例的推出、信息搜集和整合处理,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家国情怀的渗透不能停留在理念层面上,需要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学习认知。

三、设计交互活动,强化实践体验

小学生对交互活动有特殊的参与兴趣,教师对此要有清晰的认识,通过精心设计教学,为学生提供适合的交互活动。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感官冲击,丰富学生的学习认知,还能帮助学生完善认知体系,包括家国情怀的形成。特别是一些公益性活动,如社会调查、公益宣传、文化建设等,都是难得的教育契机。教师要做好筛选工作,设计更多适合的实践性活动,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

学生参与交互活动时,教师需要科学组织,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多重感知和体验中适时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例如,教学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美丽文 字民族瑰宝》时,教师开展书法比赛活动,并组织学生对书法作品进行评价。因为有比较充分的准备,学生能够有比较出色的发挥。教师要求学生进行点评,学生从书法特点、书法表现、个性追求等角度展开思考和讨论,课堂氛围热烈起来。教师挑选一些典型的汉字,鼓励学生深度解析。学生能够从汉字的象形性角度展开思考,课堂评价呈现多元化。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汉字发展的演变过程,对汉字进行美学展示,使学生对汉字有更深刻的理解,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关于汉字的学习,学生自然会结合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列举一些汉字,让学生拆分解析:“这些汉字当初设计时采用了哪些方法?”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浓厚的研究兴趣,能够大胆地进行猜想。如一些象形字是由图画演绎而来的,一些形声字是通过形、声结合产生的。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予以引导,给学生提供了深入思考的机会,这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设计。学生对汉字最为熟悉,但对造字法没有研究,教师从这个角度进行教学引导,给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机会,自然能够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上述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书法比赛,通过评价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生对汉字最为熟悉,但对其产生和发展进程并不了解,教师针对性地进行解读和展示,让学生对汉字的魅力有了更真切的体验。因为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象形表意文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自然能够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心理触动。

四、创新训练内容,提升教学品质

设计道德与法治学科训练时,教师不仅要对接学生的生活认知,为学生准备适合的训练内容,还要进行创新设计,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包含丰富的内容,如个人修养、生活习惯、实践认知等都属于家国情怀范畴。学生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之中,其思想认知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设计学科训练时需要有对应意识,切准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针对性设计,让学生获得适合的历练。

例如,教学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时,教师出示一个信息搜集任务:“在我国古代,涌现一大批科学家,每一项发明都有一些故事。请同学们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搜集一位科学家研究发明的信息,并讲述相关的故事内容,以及从其身上获得哪些感知和体验。”学生对古代科学家有一些了解,很快就确定了信息搜集的方向。教师借助网络交互平台,随时掌握学生搜集信息的情况,鼓励学生展开深入探究。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都能够积极展示搜集到的相关信息。如有的学生讲述张仲景的故事,从其著作《伤寒论》谈起,对其突出贡献进行重点介绍;有的学生讲述祖冲之的故事,介绍圆周率的推算过程,展示其科学钻研的精神;还有的学生展示张衡的成就,讲述张衡小时候的故事,说张衡小时候就爱想问题,对不熟悉的事物都要追根究底……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要求学生审视自己的生活,追尋和发现古代科技成果的现实应用,并参与集体展示活动。学生进入到观察和研究学习的环节,教师适时给予提示,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分析其中的细节。有的学生说:“我们今天能够吃到这么多美食,都是我们祖先的重要发明。一种美食的形成,往往需要几代人的生活总结。”也有的学生说:“我们现在使用的学具,都是劳动人民长期探索发明的,后人再创新设计,才有了现在的样子。”

上述教学,教师通过信息搜集任务,调动学生完成训练任务的热情。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成为常态,教师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设计学习任务,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集中讲述古代科学家的故事,不仅获得了新知,而且促进了家国情怀的发展。

五、培养行为习惯,增强训练效果

养成教育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开展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有教研意识,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法和学法展开整合处理,设计各种行为习惯培养的活动,让学生在多重历练中发展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需要有系统教育的意识,积极设计系列训练内容,给学生规划清晰的实践路线,使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有效增强训练效果。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有自身的目标追求,教师要基于学生的思想认知设计教学,组织学生展开深入的探究性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学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古代名言,要求学生进行解读,明白古人对人格品质的要求。为使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触动,教师讲述 “朱冲还牛”的故事:“古代有一位高官,名字叫朱冲。在很小的时候,他家很贫寒,没有钱读书,只好在家里种地放牛。村里有一个很爱贪小便宜的人,经常将自己的牛赶到朱冲家的地里吃庄稼。朱冲发现后,就割了一些青草,连同吃他家庄稼的牛,一起送到他家去,并说:‘你们家人少地多,没有时间照顾牛,我给割了些青草,给你们喂牛。这家人看朱冲这样宽厚,羞愧难当,再也不那样做了……”对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参与,让学生自然展开信息搜集并进行交流互动。如“二十四孝”故事,教师要求学生借助多种渠道搜集信息,然后挑选其中的一个故事,在课堂上讲给大家听。学生对这些历史故事有较高的阅读兴趣,自然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在主动阅读和讲述中接受思想教育。教师借助媒体手段开展教学,于无形中渗透思想教育,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上述教学,教师利用故事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自悟,明白良好品德修养建构的重要性。学生不喜欢教师说教,教师利用故事渗透思想教育,其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的品质表现与其行为有直接联系,教师利用故事渗透思想教育,符合学生的思想成长规律。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需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对此要有清晰的认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精心设计适合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形成。

总之,家国情怀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教师要做渗透设计和处理,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发展思想认识,在生活实践中内化学科认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教师要探索和创新教法,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更真切的学习体验,有效发展学生的思想品质。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21(29):92-93.

[2] 禤祖军.实践性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以《小水滴的诉说》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2021(29):27-28.

[3] 万明.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名师在线,2021(26):44-45.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道德与法治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