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爱让乡村生活更美好——慈济乡村公益行动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副秘书长苟林峰

2022-05-30

环球慈善 2022年6期
关键词:志工慈济生活馆

有一群优秀的青年坚守在乡村,将慈济55年社区营造经验完全落地在福建的乡村,曾丽芬是慈济基金会的同仁,也是泉州一名90后的青年志工,下面由她为大家分享慈济在福建连城县做的一个乡村振兴的项目—“大爱乡村美好生活馆”。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志工曾丽芬

生活馆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四堡镇,四堡镇的支柱产业是雕版印刷文化服务,是非常有历史文化沉淀的一个乡镇。因为当地只有农业,就业的机会很少,所以大多数的青少年都到沿海城市务工。因为要忙于生计,没有办法陪伴孩子,照顾老人,当地很突出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2021年1月17日,生活馆揭牌,主要服务乡村的留守儿童、妇女、老人。

在生活馆,有“健康故事屋”“大爱阅读空间”“大爱健康蔬食堂”。我们成立项目办公室也做环保教育计划,以推动乡村的环保。在生活馆的空间里,关注到的孩子大概有65名,其中留守儿童有16名。在陪伴乡村儿童过程中,会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生活习惯、品德养成等,同时让他的家庭有一个好家风、好家教,向下扎根,用心陪伴。

分享几个陪伴乡村儿童的案例,周雪婷(音译)是一个孤儿,父亲在几年前因病过世,妈妈带着弟弟回娘家,从此不再回来,连句问候都没有,雪婷跟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行动不便,奶奶做临时工,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导致雪婷性格非常内向孤僻,也有一些不好的习惯,会缠着爷爷要零花钱去买那些不健康的零食,经常吃零食导致她正餐没有很好地吃,也没有很好的卫生习惯,头上长虱子,头发零乱。因为这样的家庭情况,又是这样的形象,她就经常会受到欺凌,是同学们嘲笑跟霸凌的对象。

对于这样的一个孩子,我们就邀请她来生活馆用午餐、晚餐,我们来照顾她的身体,尽力抚慰她父母之爱的缺失。在生活馆用餐的过程中,还会教孩子人文礼仪,如何用餐、端碗、端坐姿势等,在生活当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洗碗要排队、要省水方方面面,我们都会用身体力行来引导她。在这样的陪伴之下,有时候晚上志工也会去她家里,志工看到她就去家里关怀她、引导她,教她如何洗头发,打理好自己的个人卫生,在陪伴的过程中孩子就慢慢地改掉了一些坏习惯。

晚上在生活馆做完作业,我们会陪伴她回家。因为志工的这份陪伴,她早就把志工当作她的家人,当志工回去之后,她对志工依依不舍。我们就会让她跟与志工视频,通过视频来表达对志工的那份想念,邀约志工再来看她。经过一年多的陪伴,我们很明显地能够看到雪婷脸上绽放的笑容,她还学会跟志工打招呼,也能够跟同学很好地相处。

梨花(音译)也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是养父母抱养的。本来养父母智商有问题,家庭很困难,养母大部分时间在厦门打工,养父沟通有一定的障碍。她是跟着年迈的有重听的奶奶生活,这样的生活环境造成早期教育没跟上。我们接触到梨花这个孩子的时候,她已经10岁了,那个时候她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她不仅仅是学习上有障碍,居家环境也很杂乱,我们协助她去打扫,更重要是教导她要养成打扫习惯。

他们家比较大的障碍问题就是没有卫生间,尿桶放在房间里,一进去就会闻到很刺鼻的气味。看到他们这种情况,我们去给他们援建厕所,不仅仅是给梨花家援建,还援建了一个公共厕所,因为在周边还有几个老人家里也没有卫生间。我们跟政府联系援建公共厕所并隔了一个供梨花家单独使用的卫生间,希望通过改善她家的环境,让孩子养成爱干净的习惯。

梨花在学习方面的问题,我们也是想办法邀请退休老师给她从零基础开始补,补拼音、教识字等。老师非常用心,不断地鼓励这个孩子,让她获得人生当中的第一个100分,以前在学校经常考0分,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陪伴乡村儿童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活动,就是推动当地人居环境的整治。在每周六的上午,会举办环境日活动,带着这些乡村的儿童一起去整理自己的家园,去清理垃圾或者是回收可再利用的资源,我们发现梨花成为表现最突出的那个孩子。虽然她学习成绩不怎么样,但对于环保她非常地热爱,在平时上学、放学的路上,她看到那些纸壳都会捡起来。当同学嘲笑她捡垃圾、拾垃圾的时候,她很有自信地跟他们说我是在做保护地球的事情。所以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她慢慢地建立起了自信,充满了阳光,现在也很少受同学的欺负,每次看到志工会热烈拥抱。

上面的两个孩子是乡村留守儿童的典型,她们因为家庭困难,父母没有办法陪伴在身边,就通过社区志工带动村民一起来陪伴这些乡村儿童。除给他们供午、晚餐之外,还陪伴他们午间、晚间阅读做作业等。阅读的部分有几个健康故事会,邀请志愿者或者老师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了解什么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为人处事,寓教于乐,孩子也很高兴地参与其中。

前不久,我们举办了一个讲故事比赛,发现乡村儿童有很大的潜力。有一个孩子的爸爸说,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在家里一句话都不讲,但是上臺之后表现得这样好。我们也给孩子创造舞台,通过活动、环保等,让他们从小就投入到志愿服务当中。我们有一群来自深圳的一线老师来支教,支持乡村的孩子,不仅仅是陪伴乡村儿童,还有关怀老人长者。2021年的端午节邀请10多名老人一起在生活馆包粽子,送给困难的乡亲、环卫工人。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了解到培育当地的力量其实是更为重要的。我们开办家长学堂,让这些有家庭困顿的家长、妇女,能够学习如何去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并教他们煮膳食营养餐。

我在这个生活馆中担任馆长,生活馆的任何事情我都参与其中,感觉到自己的付出非常有价值。毛主席曾经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所为的。”我们这些青年志愿者,在乡村真的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希望邀请两岸的青年人跟我们一起深入乡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志工慈济生活馆
“大理·拾叁月”城市生活馆
在慈济的世界获得新生
福州MOOLIS生活馆
君山美学生活馆
这里让废旧物品新生!
“爱与信任”凝聚成的慈济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