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针对高中女生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

2022-05-30孟凡琦吴宁

新校园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中女生美育情感

孟凡琦 吴宁

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推进,我国颁布了许多政策为学校美育的发展保驾护航。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美育发展的思路与要求,指出学校美育课程需进一步设立与完善。学校美育备受关注,高中音乐课程以美育德的功能在高中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其中,高中女生的身心变化导致她们在音乐学习中呈现出明显的学习特点。因此,关注高中女生音乐学习特点并探索有益于女生美育发展的高中音乐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女生的音乐学习特点

研究表明,高中女生处于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时期,导致她们表现出比男生更为突出的学习特点。女生的音乐情感表现更突出,体现为一旦产生快乐或者悲伤的心境,这种情绪持续时间长并表现剧烈。因此,女生更容易在音乐活动中与乐曲产生情感共鸣,音乐情绪特征更具强烈性、激活性与持续性。高中女生在课程选择上更偏向于选择鉴赏、编创等课程,在音乐风格上更喜欢古典乐、民间音乐等舒缓、文化背景浓厚的乐曲,她们对于乐曲背后的文化背景以及情感表现理解得更加细腻,但在表现力较强的演奏、歌唱等课程中存在缺乏兴趣、参与度低等问题。

二、影响高中女生音乐学习的因素

一方面,高中女生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影响音乐学习。心理学上将人的青春期称为“心理断乳期”,此时,女生受雌激素影响,情绪问题突出。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女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对待事物有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细腻深刻,情感体验更加丰富,且不善于倾诉。在音乐课中具体表现为:害怕展示自己,害怕遇到挫折。

另一方面,高中女生偏爱流行音乐,对音乐学习缺乏兴趣。由于传播媒介的丰富及多元文化的冲击,部分高中女生认为高中音乐课内容陈旧,亦难以与之产生共鸣,更喜爱现代流行音乐,因此缺乏音乐学习兴趣。

三、针对高中女生的音乐教学策略

1. 转变教育观念,满足女生发展需求

“双减”政策的提出,为新时代学校美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有效助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地生根。为加强学校美育建设,提升高中音乐教学质量,音乐教师应积极解读政策,根据高中女生的身心需求和个性特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向学生渗透美育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其音乐学习兴趣,提升其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让高中女生真正重视音乐学科学习,认识到音乐课程是推动五育共同发展的课程,而不仅仅是一门课程、一种评价方式。

2.增加情感体验,关注女生个性特征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学习是情感体验的过程。高中女生的心理特征更加突出,情感更为丰富。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女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增加情感体验课程,积极引导女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促使其形成勇于展现自我、积极探索的品质。在授课时,教师可以进一步解析歌曲的文化背景,深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从而引起女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音乐鉴赏课“音乐的悲剧美”的课例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欣赏歌曲《松花江上》之前,了解当时我国的悲痛历史并产生情感共鸣。由于女生对歌曲创作背景的理解细腻,对歌曲表达出的离乡之苦、国难之痛的理解深刻,因此在接下来的歌曲学唱中感情将更加投入。

3.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女生音乐学习兴趣

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和科学的引导与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通过女生更感兴趣的诗歌、戏剧、律动等音乐表现形式,充分尊重女生知识性、内倾性的学习特点,激发和引导其内在学习需求,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在一节音乐创意律动课中,教师运用探究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结合音乐《水袖》,选择女生更为熟悉的纱巾作为道具辅助开展教学,女生体验音乐并进行律动编创,自由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增进了课堂参与感,提升了音乐学习兴趣。

4.拓展美育形式,提升女生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一个人的感知能力会直接影响其对音乐的理解与评价。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对于提升其音乐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高中女生的音乐学习特点,拓宽美育形式,提高她们的审美兴趣和审美意识。例如,在音乐鉴赏课“华夏音乐之光”课例中,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古琴曲《阳关三叠》之前,首先让学生朗诵王维的《渭城曲》,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惜别之情,然后欣赏琴歌、合唱等多种形式演绎的《阳关三叠》,通过多种音乐表现手段拓宽美育形式,女生可以通过自己更感兴趣的音乐形式学习《阳关三叠》,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感知能力。

5.创新实践活动,发挥女生艺术表现能力

音乐教师应针对高中女生的个性差异,在歌唱、演奏、舞蹈等教学过程中采用体验式学习法、互动式学习法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开展音乐实践活动,让女生在理解乐曲风格特点、体裁特征的基础上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例如,在《彩云追月》阿卡贝拉演绎课例中,教师在课前播放《彩云追月》,让学生从节奏、低音旋律、主旋律入手,利用身体声势和嗓音实践层层叠加声部,女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声部演绎阿卡贝拉,通过多声部人声音乐的演奏方式创新音乐实践活动,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6.融合多元文化,促进女生文化理解能力

“文化理解”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指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流行音乐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冲击不可避免。教师应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将具有优秀教育价值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增强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包容与接纳意识,提升文化理解能力。例如,在高中音乐鉴赏课“流行风”课例中,教师让学生聆听《思念》《懂你》《好漢歌》三首流行歌曲来认识不同的音乐题材、体裁及风格。歌曲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够促进女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提升其文化理解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闵 婕

注:本文系2021年山东师范大学“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编号:SDNU2021ZCRH018)的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高中女生美育情感
高中女生体育课厌学行为及改善措施探究
诱导式兴趣教学法在高中女生跨栏跑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