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学科核心概念的提取与应用

2022-05-30李文强

新校园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段课程标准习作

李文强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并将于秋季学期实施。新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强调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对新时代课程育人和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新要求。过去,课堂教学聚焦在知识点的教授上,往往忽略了對学科本身网状知识结构的把握,学生学习通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而对学科核心概念的提取,恰恰能帮助教师搭建起学生知识能力与核心素养之间的桥梁。因此,学会把握学科核心概念,将成为今后教师教学的重要能力之一。

齐国名相晏婴智慧超群,《晏子使楚》的故事家喻户晓。近年来,淄博市临淄区晏婴小学课题组的“基于大概念的智慧课堂构建研究”,注重大概念聚焦、大任务驱动、大情境建构、大活动探究,并以此启迪学生智慧,培养伴随学生终身的综合能力。笔者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记一次游戏”单元为例,阐释应如何由高到低提取学科概念,整体构建学科核心概念网,为课堂设计做好铺垫。

一、高屋建瓴,整体把握语文学科本质

学科核心概念网分为学科概念、领域概念、学段概念及单元概念四个层级,学科概念应立足把握学科本质,服务教学。构建语文学科概念需要思考三个问题:语文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如何学好语文?这三个问题也是针对学科本质、学生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品质而进行的思考。

语文是什么?许多教师对语文学科有这样一个定义: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的一种语言工具。它既是一种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叶圣陶先生也曾经定义了语文,他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也这样说:“‘语文指‘语言与文字,即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先生说:“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由此可以看出,语文就是用语言文字塑造美好的自己。

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根本的价值和目的在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种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 吕叔湘先生这样表述:“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养成运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达到运用语言文字的高境界。” 由此可以看出,学习语文,我们最终学习的是“人应该怎样生活”、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世界对话,学习从“立言”到“立人”的过程。语文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并让世界认识自己。

如何学好语文?吕叔湘先生认为,“学习语言是学一种技能,养成一种习惯。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不难看出,多读、多看、多听、多想、多表达是语文素养提升的多种途径。

二、有的放矢,结合课程标准提取领域概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记一次游戏”是一个习作单元。结合语文学科的本质,我们对这一领域深入思考三个问题:习作是什么?如何写好习作?为什么要写作?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习作领域的内容陈述,我们进行总结分析、概括提炼。

习作是什么?在三个学段中分别有这样的陈述:留心观察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的事物;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这三条可看出,习作就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

如何写好习作?习作领域陈述中有这些语句:在写话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从这些陈述可看出,要根据写作的要求选择技巧。聚合概念为——写作主题不同,写作技巧不同。

再看课程标准陈述中的这些语句:留心观察事物、观察周围世界,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从这些短语和句子中可以看出,写好习作的关键还需要经历一个过程,那就是观察、积累、体验、修改。聚合概念为——写作需要经历采集、构思、表述、修改几个过程。

为什么要写作?课程标准内容这样陈述:自己想说、分享习作的快乐、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等,从这些短语可以看出,优秀的作者能用最严谨的思维表达,并使读者与自己共情。

三、逐层分解,结合年级确立学段概念

在习作领域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第二学段的课程标准要求,将概念略作具体化就得到了学段概念。具体分析所对应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内容,不难得出以下概念:1. 写作就是把生活中的发现与人交流、分享。2. 写作对象不同,观察角度不同,写作顺序和方法不同。3. 写作要经历观察、积累素材、构思、表述、修改的过程。4. 好作者通过作品与人交流分享,让别人懂得自己。

四、基于教材和学情,确立单元概念

1.教材分析

首先分析部编版各册习作要求:四年级上册主要的习作能力集中在写事能力上。

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八个单元的习作各自有所指向,前四个单元不管是以什么主题写作,都是对三年级学习的回顾、提升。写人、写景、写日记重在观察,写神话故事重在想象,所以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习作做好了铺垫。后面四个单元才是本册书中习作提升的能力点,那就是写事能力的提升。尤其是五、六、八三个单元非常明确地指明了写事的要求。那么,这四个单元都写事,分别有什么不同的侧重点呢?四年级上册主要的习作能力集中在写事能力上,第五、六、八单元的写作要素提升目标见表1,分析如下:

第五单元重在提升学生将事情写完整、写有序的能力,第六单元(即本单元)重在提升学生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写详细的能力,而第八单元则是提升学生将人物的心情变化写详细的能力。三个单元都是写事,但是能力要求步步提高,逐渐提升学生写事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具备了充分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已经基本上能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出来。接下来能够把重点内容写清楚、写详细就是本单元习作的重要内容了,那么要借助怎样的方法呢?

再来回顾第六单元的三篇文本,《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三个故事写的都是童年发生的难以忘记的事情,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做批注,批注都是围绕着主人公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的,也就是说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写作手法的运用,能够体会到文章的生动和作者的想象。

综合以上学情分析以及教材分析,对应学段概念,本单元的单元概念可以整合为:(1)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事很有意思,都值得分享。(2)关注并恰当地描述相关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能把事情过程写得更清楚。(3)写作要经历观察、积累、立意、表述和修改的过程。(4)好的作者总是用作品与他人交流,让读者了解自己。

通过以上逐步分析,语文学科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习作单元的概念网都统一构建起来,为学生习作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晏婴小学)

责任编辑:庄 源

注:本文系2020年度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大概念的智慧课堂构建研究”(课题编号:2020JXY243)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段课程标准习作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习作展示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