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半日教研”活动路径建构探究

2022-05-30李文军

新校园 2022年6期
关键词:研修视域县域

李文军

近年来,随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重视,校本教研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持续受到关注,而“半日教研”作为近年来深受县域学校青睐的校本研修形式,因其破解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时间分散、活动形式单一、区域协作推进不力和研修效果不佳等问题瓶颈而逐渐得到了推广认可。在教育生态学看来,学校是教育教学活动展开的真实情境,是解决教育教学诸问题的真实场域。笔者在本文中将基于“半日教研”内涵梳理,建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半日教研”活动路径。

一、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半日教研”的内涵

顾名思义,“半日教研”就是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专门给学校学科(备课)组、县域学科组留出半天时间对教育教学问题开展研究的校本教研形式。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半日教研”活动通过生态化的校本研修目标引领,在研修内容系统化、研修层次多元化和研修形式多样化支持下建构起的一种关注教师主体参与,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生成和校际均衡发展,推进县域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研修体系。

二、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半日教研”的特点

1. 凸显研修活动的整体规划性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半日教研”活动着眼于一个较长时段内教学研究的系统化的思路和需求,体现了教学研究活动之于教师个人、学校、县域发展的整体性效应和系统化功能的发挥,更能体现教研活动规划的学段整体性特点,在着眼长期和整体的前提下,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2. 彰显教师专业发展的适贴性

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半日教研”活动更能体现“以学校为基础”的教学研究取向,在直面学校和教师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的真实情境中,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立场谋划教学研究活动,解决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之需的急难问题,彰显了教学研究活动的本土特征和教学研究活动问题导向的适贴性。

3. 强化教师成长发展的互动性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半日教研”活动更能强化教师专业成长的互动性需求。在“半日教研”活动中,需要强化学科组教师、学校和县域等各个层面的教学研究要素的互动生成,更能凸显在多元思维碰撞和多维视界融合贯通中促进教育教学要素优化的迫切性,从而为在多元主体对话交流中推动教学变革,促进教师成长和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互动力量。

三、教育生态视域下“半日教研”活动路径建构

1.安排基于教师主体成长的专业学习活动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半日教研”活动的第一着眼点是人的发展,即教师作为专业发展主体的成长。因此,建构“半日教研”活动的路径就要在教师专业学习活动的设计层面用心,以指向教师主体的教研活动助推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和教师教育教学执行能力提升。

一方面,要基于“半日教研”开展专业书籍阅读活动,即以有一定思维深度的教育教学专著和专题文章为研读活动的载体,让教师和书籍交朋友,与专业阅读结缘,在阅读中走向“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让教师在专业阅读中成为学力加持,业务精进的文化人、知识人。另一方面,可基于“半日教研”阅读积淀开展心得分享交流活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难免会碰到棘手问题,基于专业的阅读将进一步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高水准积淀教师的专业智慧,在交流分享中将达成阅读视域和教学智慧的碰撞融合,为教师开阔视野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支持。如在初中物理学科的“半日教研”活动中,教研组可集中研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以其中凝练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为重点内容,搜集基于相关主题的文献,布置系列主题阅读活动,在阅读活动后开展交流分享,这样可以促进教师准确理解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

2.开展基于办学质量提升的教学研究活动

教育教学研究活动需要聚焦学校这一办学本体,采取基于学校办学障碍疏解的具体教育教学策略,以机制和体制不畅等问题为导向,基于“半日教研”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一方面,可以在“半日教研”时间内开展跨年级的校内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着眼于年级组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展主题研讨,也可以就班级管理中的个性问题开展答疑解惑,以此建构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基于“半日教研”活動的跨年级教研活动,要事先发布教研公告,对教研活动的主题、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做出明确细致说明,为教研活动有序高效开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基于“半日教研”平台可灵活开展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的学科教学问题研讨,如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议题设计、文本的选择和组元,教学流程的设计等,也可以在“半日教研”时间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开展学科教学重难点研讨和微课录制,在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内达成教学共识,为突破学科教学重难点寻找有效路径。基于“半日教研”的跨年级教研和学科组研讨实践,破解了年级管理、班级发展和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有效路径。

3.强化基于区域教学联盟的研究互动活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与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半日教研”要着眼于教育教学研究互动活动,从而推动城乡区域内不同发展水平层次的学校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愿景是一致的。基于此,“半日教研”需要在区域学校联盟互动的框架下设计教学研究活动。

一是基于“半日教研”平台开展一课多教或同课异构活动,即在联盟校范围内,以某一学科的一个章节(单元)教学内容为共同研究对象,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向联盟区域内的教师开设公开课,在课后开展基于同课异构的教学案例研讨活动,这样可以突出示范学校或者中心校在教育教学层面的引领作用,做到培优补弱、以强带弱,在先进促后进的过程中城乡区域内学校共同进步。二是可以基于“半日教研”平台开展跟岗研讨活动,即在联盟校范围内,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和年级(班级)管理的需要,双向选派教师跟岗学习对方实用的教育教学经验,或者为改进和提高对方教育教学活动实效性把脉问诊,在特色学校、特色教学研究活动的引领下,增强城乡区域教育联盟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互动,实现均衡发展。三是基于“半日教研”平台促进教育教学资源在城乡联盟校之间互补共享,即在教育联盟框架内促进教学软硬件资源的交流共享,如优质校学科骨干教师开展培优讲座,城乡学校学生交流访学,优质特色校为联盟帮扶校提供教学备教资源,协助设计和开展学生素养提升活动,在教研活动的协同互动中做到精准帮扶。

4.规划基于县域整体推进的主题研修活动

在县域教研中,由于县域学校因学科教学时间冲突导致交流分享不够充分,存在先进教育教学经验难以推广的困境,打破县域教研时空限制的瓶颈,势必需要重新优化教研要素及其组合关系。教育生态学强调教育教学要素要基于最优化组合发挥其整体效应,这启示我们,县域教研要打破囿于时空的组织困难症结而走向整体推进,产生较大的效应,就需要基于“半日教研”规划较大范围教师参与的系列主题研修活动。

一方面,可基于“半日教研”平台开展县域名优教师主题研修活动,即让已经被评为各级各类名优教师者不能“躺平”,而要基于较高的专业发展水平,在提高县域教育教学质量中发挥示范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名优教师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带动辐射效应,以此破解在名优教师评选时竞争激烈,评完拿到证书“躺”在名师榜上无动于衷,后续带动示范效应发挥不够等问题。在“半日教研”平台上给名优教师任务,压担子,让名优教师在主题研修活动中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引领县域教育教学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区域内教研主管部门在“半日教研”时间内可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设计学科主题研修活动,以问题为导向驱动教研主动向教学提质增效的方向对接,为学生学业质量提升提供基于教研的科学谋划指导,打破教育教学质量在中低水平循环的“坚冰”。如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开展主题研讨活动,基于2022年版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在外聘专家讲座中引导县域教师参与教学改进,在行动研究中持续提高教学品质。

综上,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半日教研”持续优化了研修时间、空间,在教研要素的优化整合中聚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同步提升、校际教育联盟互动和县域教育教学活动整体推进,可以最大程度为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序、有效的路径支持。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洮县明德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王 燕

猜你喜欢

研修视域县域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