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2022-05-30白华,郑美芬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实践微课

白华,郑美芬

摘   要: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具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助推了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地,其中微课发挥着巧妙的辅助作用。以“酵母菌和霉菌”一课为例,经研究发现教师在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开展科学探究、培养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等方面通过有效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探索与实践,能很好地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落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中学生物;微课;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17-0057-03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微课常常被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生物教学,更是离不开微课的辅助作用。教师通过有效利用微课,可在创设真实情境、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等维度,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笔者以冀少版八年级上册“酵母菌和霉菌”一课为例,对运用微课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有效的教学实践。

本课的教学要求:“认识并了解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生殖方式以及酵母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酵母菌和霉菌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对缺少生活经验的八年级学生而言其概念却是模糊的,因此对其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认知需要通过事实依据来印证,通过科学探究过程来判断推理,只有这样其概念才能够逐渐清晰。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多次运用微课组织教学活动,同时在情境导入、科学探究、建构概念、实际应用等教学环节,微课也都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现把具体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运用微课创设真实情境导入新课,以凸显生命观念

身体认知论认为,认知、身体、环境是一体的,将认知、身体、环境融为一体以创设情境,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因此在新课导入环节,笔者展示了亲自录制的“馒头长毛”视频微课。该视频真实记录了霉菌的生长过程——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馒头由新鲜到长出白色长毛,再到白毛越长越多,顶端长出一些黑色或白色的小突起。该过程动态直观,且霉菌的形态在镜头下被放大,变得更加清晰可见,即变微观为直观了。然后教师适时提出3个有针对性的问题:“使馒头长毛的是哪种生物?馒头上的白色长毛状结构是什么?白色长毛状结构顶端的黑色或白色小凸起又是什么?”以此引发学生对霉菌结构的思考。

用视频微课展示馒头从新鲜到长毛的全过程,还原了生活中鲜活的生命现象。这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其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新课,然后在生活情境中进一步探究生命的奥秘。本环节微课的运用突出体现了生命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微课助学促进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

科学探究是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为保证探究过程顺利进行,教师可借助微课引领,在充分预设的前提下,做好铺垫,如此可保证科学探究顺利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用微课展示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还可详细展示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實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观察到的酵母菌照片,最后可以概念图的形式展示酵母菌的结构特征。在本环节中,教师先使用微课展示观察酵母菌实验的整个流程,让学生对实验流程有一个宏观感知,如此可为接下来学生亲自进行科学探究做好铺垫和准备。同时在微课中还要明确几个关键技术,如此可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在微课中用图片展示酵母菌的形态结构特征,变抽象为具象,变微观为宏观,可为本节课真菌结构特征概念的建构提供有力的实证依据。本环节的微课突出重点,可为科学探究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技术保障。

三、利用微课建构概念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

概念的建立需要创设情境,规律的探究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境。因此,真实、具体、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也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真实的表现机会。真菌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要概念,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微课创设真实情境以突破该难点。例如教师可利用微课展示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酵母菌结构模型的过程,进而可总结出酵母菌的结构特征为“卵圆形单细胞真菌”。同时教师还可用微课再现通过剪、贴、粘废旧水果包装套袋制作而成的青霉模拟结构,视频中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横隔清晰可见,用黑色橡皮泥搓成小球代表细胞核,用墨绿色橡皮泥搓成小球代表孢子,以建构青霉模拟立体结构模型,然后结合语音讲解,引出青霉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及繁殖方式。最终可归纳总结出真菌的特征,即形态特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生殖方式,进而将其形成概念图,如此可系统展示真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本环节用微课辅助教学,展示酵母菌、青霉的结构模型,如此可使学生具有更直观的认知,变抽象为具体,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语音讲解,在酵母菌、青霉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判断,总结出真菌的生活方式、繁殖方式等特征,这体现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本环节既突出了科学思维的形成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又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命观念。

四、拓展微课可培养学生的态度、责任素养

生物学科的学习,知识的获取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使其学会用知识服务、指导生产生活实践。如此可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以及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用微课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酵食品以进行拓展应用。在微课中呈现的馒头、烧饼、面包、蛋糕和作为调味品的酱油、醋、豆瓣酱以及聚餐时用到的白酒、红酒、啤酒等发酵食品,都可以丰富学生对发酵食品的认知。然后通过微课进行情境迁移,即把厨房和酿酒厂搬到课堂——以馒头的制作和泊头名酒“十里香”的酿制为例,探究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如此能拉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用泊头名酒“十里香”的酿造过程做生活实例,还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自豪的美好情感和态度。本环节体现了态度和责任这一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利用微课展示家庭自制酸奶的过程,并结合语音讲解其制作流程为灭菌—接种—密封—发酵,同时强调其发酵条件。用微课展示家庭自制酸奶的过程,突出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可指导学生树立学好科学知识为健康生活服务的责任意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本环节体现了健康生活的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巧妙使用微课,创设了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此可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运用微课助力学生科学探究顺利进行,使学生学会基于事实进行判断推理,建构科学概念,形成科学思维,同时运用微课把社会生活与科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如此可培养学生学好生物学知识以指导健康生活、服务社会这一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微课的使用,不但丰富、充实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还很好地促进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地。本节教学所使用的微课,都是教师亲自制作完成的,选取的素材为学生生活中常见、熟知的课程资源,贴近生活,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同时这也是学生核心素养中创新精神的体现。

猜你喜欢

中学生物教学实践微课
中学生物教学中课本插图的应用研究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中学生物细胞相关知识的解读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