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2022-05-30余灵均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

余灵均

[摘 要] 随着公民素养的不断提高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要根据新课标对教学要求做出调整。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个人素养,提高道德素养与法律意识。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

教师应紧跟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基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了解,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同时,帮助学生尽快将相关理论知识转化成外在实际行动与内在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品质。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目前,核心素养在不断深化发展为新型教学目标,它主要将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等进行逻辑思维的渗透,帮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的探究能力,从教学层面出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关联

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和学生自身的行为认知息息相关,这是由学科的特点和内容决定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是从人的成长阶段进行内容切入的,教材从不同的案例出发,进行章节化的区分,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德育教学。因此,在素材的整理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联系,如有的学生因为年龄问题难以理解“奉献”这类的词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班级活动出发,用具体的案例作为支撑,在不断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从课堂的话题出发,拓宽学生的活动视野,完善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一)落实立德树人理念

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先要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教师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才能更好地实施课程,开展个性化教学,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

教师应当严于律己,规范自身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为学生做好榜样,引导学生积极进取,紧跟时代步伐,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应当围绕以人为本开展教学,尊重生命和人的尊严。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开展分层教学,更符合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师更应当意识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师德,在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深度把握道德与法治学科体系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校和家长缺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足够的重视。部分家长过多关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认为只有成绩好才能说明学生水平高。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政课程教育观,明确法治道德观念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对于中小学生的重要性,明确现阶段是小学生塑造思想的阶段。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思想,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教师需要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明确这门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并且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即这门课不仅要求教师完成课本知识的讲解,还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不应当将分数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而应当对学生平时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进行综合考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主题班会等活动,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辨析其中行为的正确与否,从而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的应用情况。

(三)明确认识起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也是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事物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教师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教师在讲解《公共生活靠大家》这一单元的时候,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公共场景,如大商场、应急车道等,让学生对公共场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随后,教师在此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车辆占用应急车道、从车窗扔垃圾等行为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行为对我们的公共生活产生的危害,我们在碰到这样的场景时应当如何处理。小学生受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构思出的答案大多是片面的。此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讨论、交流,以此提高核心素养。

(四)创设教学情境,搭建培育平台

学习应当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过程,而非一个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想一想什么样的行为该发生,什么样的行为不该发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担任的角色是引导者,而非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教师出示网络上引发争议的一个问题:“该不该扶过马路的老人?”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类似的情境,模拟老人过马路的情景,让一名学生模仿过马路的老人,另外几名学生模仿过马路的人,其他同学则观察、分析产生的后果和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深刻地认识到道德素养在日常生活中發挥的巨大作用。通常情况下,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十分感兴趣,教师可以关注社会热点,并将社会热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认知。

(五)回归课堂生活本真,拓展培育途径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客观、理性的价值观。同时,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不能一味地引入课外知识,还要依据课本内容。除此之外,学生还必须将自己学到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平时生活中,提高课程的应用价值。

例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给老人唱歌,让学生感受父母的不易,从而更容易学会感恩,成长为一个独立、孝顺的孩子。再如,现阶段网络的发达形成了形形色色的诱惑,而小学生很难抵制住这些诱惑。教师要及时干预学生的行为,讲解相关法律知识,让学生从心底认清哪些行为是不被法律允许的,哪些行为是法律允许的。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在观看的过程中让他们意识到犯错的代价很大,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教师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对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进行有效落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摸索,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效提高思想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找出一条适合学生的教学途径,在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同时,深入落实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