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智能化转型策略分析

2022-05-30郑磊丽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智能化策略

郑磊丽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也时刻发生着变化,作为服务于高校学生的重要知识阵地,高校图书馆也应当承载更全面的功能属性和意义价值,及时向智能化、高效化转型。本文将从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图书馆智能化转型提出针对性对策和建设路径规划,从而助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智能化体系建立。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智能化;策略

当前各项技术在快速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事物成为各个领域转型升级获取新机遇的重要手段,并且引发了多行业的技术变革。技术的整体发展也给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到“到2020年,要实现高效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而作为高校学生以及教师的重要知识平台,更应当在现有资源的推动下寻求突破,将互联网科技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水平,持续构建和完善高校图书馆平台资源。

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仍停留在传统图书馆阶段,尤其是高职院校,首先,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还是以书本作为主要的阅读传播媒介,在书籍文献资源上没有进一步开发和挖掘,既无法灵活运用各方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开扩的视野,同时也无法激励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的日常运作中,使图书馆更多处于一种辅助的状态,无法与在校师生形成有效的沟通互动,作用发挥较为被动;其次,图书馆的管理牵制了大部分人力,不够智能化。图书馆除了承载文献查询、日常阅读等功能,还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场所,其中涉及到的座位配置、书籍借阅、开闭馆时间等问题都需要进行协调,这也是图书馆最需要人工管理的业务。因此过分依靠人力管理也会降低图书馆运作效率,同时也会使图书馆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最后,传统图书馆的书籍资源有限,无法最大限度满足在校师生的阅读要求,场馆间调度的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书籍的选择空间。

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现状处于一种相对矛盾的状态,一方面对于高校图书馆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从底层的技术支持到中层图书馆建设的创新实践都为高校智慧图书馆铺设了成长路径;但另一方面,当前面临的困境也为下一步的建设和转型带来了一些阻碍,因此各高校应当在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与外界支持相配合,综合各方资源寻求发展突破。

多方体系架构带动高校图书馆建设

媒介技术附加力为图书馆建设赋能。媒介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当前各领域发生变化升级的最直接驱动力,从大数据到区块链再到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媒介技术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延伸和挖掘着各领域既有的潜在空间,从而释放更多的原生动力。同样,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顺势搭乘了技术的快车,不断拓宽图书馆领域发展的边界。一方面是贯彻“万物互联”理念,尽可能在人与图书、人与人等各个元素之间搭建连接,建构资源沟通和共享的智能空间,在高校领域座位预约系统、门禁权限系统以及人员安全识别系统等已经实现较为全面的配置,在硬件保障上持续提升读者的服务体验;另一方面各高校图书馆已经成为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为图书馆储备有效扩容,打破学科边界,反向助力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例如深圳在2012年就早已通过并落实了“图书馆之城”计划,其中包括将联合南京航空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及南京体育学院五个学校之间构建了“南京城东高等院校图书馆联合体”,实现了区域内资源检索一體化。

图书馆思维体系完善保障创新实践开展。除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托底助力高校图书馆建设之外,理念政策以及思维导向上的部署和完善也从高屋建瓴的层面为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实践指明方向。我国对于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视首先体现在理念的创新和进步上,从国家层面到院校层面,各级主体都将图书馆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完善的重要环节,从而在思想上为高校图书馆转型奠定了基础。在国家层面,教育部屡次就教育信息化发表相关指示,2012年3月13日,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并要求“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从政策的宏观视野出发为高校图书馆建设树立方向。同时,从2021年3月开始,多个指导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文件相继出台,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都可以看出智慧图书馆建设在国家层面的规划中日益占据重要的地位。在类似理念的指引之下,各个院校都展开了尝试,提升个性化服务理念,例如2020年河海大学引入超星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图书管理硬件和软件一站式服务,同时还提供多元化的书籍资源,既包括传统的纸质书籍,还包括多媒体资源甚至还有口述历史资源等数字资源,既提升了读者的阅读效率,满足其不同需求,还可以对各方书籍资源进行统筹,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此外,图书馆建筑实体和空间建设也不容忽视,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图书馆作为门面工程进行建设,因此图书馆建设选址以及空间布局方面也更加合理有序,为智慧化转型提供了硬件保障。

区域图书馆建设搭建智慧图书馆样板。如果说智慧图书馆思维体系的逐步完善是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形成了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横向框架,那么区域公共图书馆的智慧化协同共建就是描摹出了高校图书馆创新的重要参照,成为了图书馆体系建设的纵向架构,实现纵横联动运作。当前,我国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反映在区域图书馆方面就是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如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积极探索区县级智慧总分馆服务体系,建立多层级和立体维度的运转模式。在自身智慧建设上,不仅深耕资源互动系统、智能排号系统、智慧坐席和智能机器人等智慧设施,同时专注于网点布局的机构模式,将智慧手段服务于实际运转逻辑中,实现创新模式效能叠加;江西省图书馆也展开了不同的尝试,发挥地区文化优势,引入极具本地特色的“智慧红色图书馆”,配备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数据库以及球幕影院、VR军事体验系统等,凸显传统风格,将公共图书馆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和匹配,充分开发当地图书馆的个性化优势。因此,依托国内较为成功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性智慧图书馆建设,高校图书馆也得以有丰富的经验参考,在公共基础建设和专业学术研究之间找到平衡点。

现实困境牵制高校图书馆发展

资源整合乏力。目前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虽然拥有很多发展机遇,但是一些来自现实困境的牵制也是其发展进度较为缓慢的重要原因。首先是资源整合乏力问题,智慧图书馆对于资源整合和调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成为了现有图书馆转型必须要迈过的门槛。智慧图书馆所需要的资源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个是信息资源,一个是功能资源。信息资源可以说是决定高校图书馆实力的核心资源,信息资源越丰富,越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但目前高校图书馆面临信息化基础不够扎实以及共享数据壁垒难以突破的问题。这个问题会导致学校作为文化资源供应个体,深度和广度可能无法满足学生需求以及在图书资源调度上衔接出现卡顿,影响图书馆日常运转,同时共享资源欠缺,跨校合作阻碍较大或是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功能资源则更多是将图书馆作为平台性质与读者达成交流互通,利用设备资源、场地资源、人力资源等提供更多的拓展性服务,这就对图书馆的整体运转机制以及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依然囿于信息资源缺乏的初级阶段,难以在更高层面取得突破。

人才储备欠缺。除了以上存在的现实困境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人才储备欠缺。人力资源是当前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关键因素,但是无论是在技能需求还是工作匹配上,对于智慧图书管理员的要求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因此缺乏高素质人才储备成为了许多高校图书馆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的是智慧图书管理员,由于大多数的高校学生在图书馆无法主动获取知识服务,也无法将自身需求与图书馆职能做到有效对接,需要高素质的图书管理员使用智慧设备或是数据分析等工具对读者需求进行挖掘,从而提供针对性服务;同时许多高校的图书管理员学历水平参差不齐,具有计算机或图书管理专业学历的中青年较少,无法吸收新鲜的血液、引入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技能,容易使图书馆转型发展陷入瓶颈。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建设策略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一些行业的运行模式,在后疫情时代,图书馆需要更机动灵活地应对不同场景下读者的需求,并且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大数据资源全方位提升服务品质,实现从传统图书馆向智能化图书馆的转型升级。

健全图书馆管理理论研究体系

理论是一个领域得以发展创新的前沿指导和实践支撑,只有从高屋建瓴的层面对图书馆领域进行规划和认知,才能明确接下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文献对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第一,智慧化图书馆这一理念已经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图书馆界的重视,从2016年到2019年,相关的学术研究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第二,文献作者大多来自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相关研究很少,说明高职院校对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但是作为专业化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之一,高职院校也应当重视对图书馆资源的开发,并且根据自身特质从实际出发,在理论层面做出相关研究和创新,填补高职院校在该领域的空缺;第三,理论研究的视角较为局限,大多集中在智慧图书馆、物联网、智慧服务等角度,因此,在理论研究上应该开阔视野,致力于高质量研究。此外,各级政府也应当增加科研基金支持,培养相关科研人员的后备力量,不断丰富图书馆管理研究,以此来为中国图书馆管理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指导。

搭建慧服图书馆管理智务平台

智慧图书馆管理应当是在各个环节提升管理效率,优化管理品质。首先在图书资源方面,要创建互动性平台,在定位本校学科特色的优势上,进一步丰富馆内资源,引进馆外资源,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打造更宽广的阅读平台,同时也可以引入在线沟通机制,打造读书分享空间,推动读者的主动参与反馈,在加强沟通中了解读者需求从而提升服务。其次,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要凸显智能化优势,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为读者提供智能化服务。例如对书籍资源进行及时筛选排序,优先推荐优质的图书,对一些过时或是质量较低的图书及时淘汰,持续优化馆藏资源。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元素,增强图书馆资源吸引力,例如引入广播剧、有声读物或是短视频,在书籍阅读上以更多样和有趣的方式吸引读者阅读。

加强图书馆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智慧图书馆顺利建设的重要条件是智慧馆员的培养,当前智慧图书馆发展的要求给许多图书管理人员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因此,一方面应当给他们提供好的培训平台,在配置智能设备的基础上要发挥智慧馆员的能动性,让他们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在智能设施加持的基础之上,坚持以读者为中心,对图书管理有自身的思考与研究,优化读者体验,实现人性化服务。同时,图书馆内部的管理组织结构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开展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级,强化部门协调和机动能力。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进具有图书馆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掌握数据挖掘、系统操作等技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和知识服务。学者初景利曾提出,智慧图书馆环境下要求图书管理员具备用户需求分析能力、数据管理服务能力、技术研发运用能力、智能智慧服务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专业核心竞争能力这六大基础能力,因此并不能只停留在人员培训这一单一层面,而是要从制度保障、技术研发和工具应用、人才培養、服务标准、评价机制等方面协同努力,最终作用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能力提升。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转型将成为图书馆主要的发展趋势和关注热点,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资源及时推动图书馆创新并且在此过程中实现各方资源和平台的兼容,将是每一个图书馆从业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从当前面临的情况出发,综合分析发展优势以及行业短板,统筹备方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推进高校图书馆向新的发展阶段迈进。

(作者单位: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智能化策略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