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实做细课后服务工作助力“双减”政策落实见效

2022-05-30占金怀占忠兵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7期
关键词:谷城县教育局全县

占金怀 占忠兵

2022年,谷城县教育局进一步对照“双减”政策要求,聚焦学生和家长实际需要,强化组织领导,整合教育资源和力量,完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扎实推进课后服务有序开展,助力“双减”政策落实见效。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工作格局

成立领导小组,压实工作责任。县教育局成立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县教育局全体班子成员及相关股室负责人、4所城区中小学主要负责人、11所乡镇中心学校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统筹协调全县课后服务工作,认真对照“双减”政策要求,结合实际对全县课后服务工作进行整体部署,明确各方职责,压实相应责任,着力构建自主探索、经验共享和协作有力的课后服务工作格局。领导小组实行每月1次专题会议工作制度,以满足学生课后服务需求、缓解学生家长实际困难、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根本目的,探索研究适合谷城实际的课后服务模式,确保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稳步推进。

全面调研摸底,梳理工作情况。县教育局坚持群众路线,组织抽调基层学校校长、一线教师等20余人组建4个工作专班,先后深入全县72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学校课后服务专题调研,发放调研问卷1000余份,先后组织开展校长、师生及家长座谈,收集整理意见、建议200余条,汇总形成了《谷城县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专题调研报告》,对课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师资力量配置不足、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等6项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积极研究解决办法。

制定实施方案,指导工作开展。县教育局在充分吸纳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参照《襄阳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按照“一校一案”的总体要求,结合全县学校实际,组织专班成员逐校指导制定《学校课后服务方案》,对各学校课后服务的服务范围、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渠道、服务流程、收费标准和监督考评7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进一步细化和落实相关工作要求。聚焦学生家长广泛关注的课后服务收费问题,县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发了《谷城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收费标准(试行)》,为全面、有效和规范开展课后服务提供工作依据和操作指南。

统筹教学资源,完善工作体系

严格对标对表,扎实做好基础服务。按照《“一校一案”学校课后服务方案》细则,县教育局指导各学校对组织报名、项目设置、班级编制、课程编排、组织管理、服务形式、监督考评、注意事项、安全防范等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主管职能,统筹利用全县学校師资、场地、设施设备等育人资源,组织各学校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主要课程学习进度,全面细致做好作业指导、辅导答疑、自主学习等基础服务,着力夯实提升学生基础课程学习效果。截至目前,全县35所非寄宿制学校已全部开展课后服务,占比达100%;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有25357人,参与率达86.9%。聚焦家长下班时间与学生放学时间不能很好衔接的矛盾,全县课后服务结束时间统一规定为每天的18:00前后,有效缓解了家长接送学生的压力。同时,课后服务的有效开展,为学生家庭平均每月节省校外培训开支约400元/人,惠及全县2万多个家庭,切实推动了“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

丰富课程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县教育局积极探索建立“1+T+X”(基础服务+体育锻炼+拓展项目)课后服务模式。各学校在全面细致做好基础服务、有效保障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前提下,积极开发设置了文体艺术、课外实践、社团活动、科学实验等全类别20余项课后服务拓展项目,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谷城县谷伯中学、谷城县粉阳路小学等学生数量较多的城区学校作为试点,积极探索开设了球类、书法、绘画、舞蹈、音乐等10余类社团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促进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

整合师资力量,充分释放教学效能。县教育局教师工作股牵头,通过集中培训、自主研修等方式,对各学校非专业院校毕业但有相关特长的教师开展专业特长培训,培养具有音乐、舞蹈等相关特长的课任教师,为课后服务挖掘和储备更多师资力量。目前,从已开展课后服务的35所学校确定的第一批培养对象共计100人,其中体育类40人、艺术类40人和其他类20人。在教师自主、自愿的前提下,开展结对帮扶,鼓励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与开展课后服务的非寄宿制义务教育学校进行结对帮扶。县教育局组织协调其他学校教师支援受帮扶学校开展课后服务600余人次,惠及学生6000余人,有效缓解了课后服务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强化校外引进,积极联系有文艺专长的学生家长、离退休教师及县剧团、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等社会团体专业人士30余人,协助学校教师开展课后服务活动,进一步补充强化学校课后服务师资队伍。

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工作落实

强化考核激励,夯实工作力量。县教育局将课后服务工作纳入教师考核内容,督促教师按计划组织开展课后服务,自觉接受学校和家长的监督考核,切实落实“三不”(不上新课、不集中辅导教学内容、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县教育局组织推选32名优秀教师,成立课后服务示范班,其中城区学校12名、10个乡镇各2名,充分发挥模范带头和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教师课后服务绩效考评,各学校每周召开1次课后服务工作会议,“一校一档”建立课后服务绩效考评档案; 每月1次从服务质量、课程效果、学生评价、家长满意度调查4个维度对教师课后服务工作进行量化考评,考评结果计入学校课后服务考评档案,对课后服务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在评先表优、职称评聘方面予以倾斜。关心关爱女职工、家庭负担较重职工和上班距离较远职工,探索建立人性化弹性工作机制,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让教师安心、倾心开展课后服务。

强化教学管理,规范工作运行。县教育局以学校为单位,组织任课教师制订课后服务工作计划。学校严格审核把关授课内容,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劳逸结合,科学合理分配学生作业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县教育局统筹学校进行经验共享,指导各学校持续完善课后服务管理体系,全面细致做好学生考勤、教师交接班、门卫值班值守、疫情防控等具体工作,进一步强化师生安全教育,切实落实家校无缝对接,每个学校落实2名专职人员负责每天课后服务期间安全巡查,全力保障师生安全。

强化整改完善,提升工作质效。县教育局牵头,会同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强化各部门分工协作,及时为课后服务工作提供资源、资金、人员队伍等方面的保障。召开部门碰头会、协调会,全面分析研判学校课后服务工作重点问题,确保课后服务长期开展、有效落实。建立服务评价机制。以学校为单位,县教育局每月进行1次课后服务满意度评价和总结分析,定期开展课后服务满意度调查,及时收集整理师生及家长关于课后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课后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组织各学校举一反三抓好整改落实,不断优化完善学校课后服务体系。

谷城县各学校在充分做好基础课程课后辅导的同时,通过丰富的课程内涵、完善的管理体系、长效化的工作机制,以实际工作成效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做细、做实,着力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家长经济负担,全面助力“双减”政策落实见效。

责任编辑/杨亮亮

猜你喜欢

谷城县教育局全县
江都市教育局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襄阳地方特色民宿运营模式创新研究
谷城县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湖北谷城县政策性农房保险:灾害风险共分担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