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绘本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

2022-05-30陈冬芸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绘本教学低年级语言表达

【摘要】本文以小学低年级绘本教学为例,论述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立足儿童视角,精选绘本;乐读绘本,激发语言表达欲望;明确故事要素,培养完整表达的习惯;迁移绘本,积累优美语言;趣编绘本,发展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与创造性。

【关键词】低年级 绘本教学 语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9-0086-04

绘本是儿童文学中的一种特殊体裁,是一种经过作者整体设计的文字和插图组成的图书,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和表现形式,由图画和文字共同讲述书中的内容。在国内,绘本也被称为“图画书”“图画读物”等。相对于纯文本阅读,绘本图文结合的特点更易于被低龄儿童理解和接受,绘本中精美的画面、有趣的情节对儿童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小学低年级教师尝试把绘本引入日常教学。

笔者认为,将绘本引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有两大好处,一是有助于降低学生表达时的畏难情绪,因为绘本阅读难度低,容易理解且趣味性强,贴近儿童思维,学生在阅读绘本时较易激发表达的欲望;二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为学生想要读懂一本绘本,需要调动观察力、开启思维力、放飞想象力、融入创造力。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绘本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让绘本教学价值最大化?本文對此进行探讨。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绘本运用现状分析

笔者对所在学校二年级两个班实施了一个学期的观察,共随机听了16节语文课,记录课堂上学生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分析。听课内容包括课文新授、口语交际、看图作文、语文园地。通过观察语文课堂,笔者进一步分析出学生语言表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而思考如何利用绘本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在口语及写作表达方面尚存在很多不足。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口语表达问题主要有:表达时自信不足,声音过小;站起来发言时体态扭捏;表达时结结巴巴,随意添加口头禅;有的站起来一言不发;有的在描述看图作文内容时没有体现图画中的主要内容。

从课堂观察来看,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待口语表达的心理状态和自身能力素养等方面。一是学生表达时容易出现语句不完整的现象。学生在回答教师提问时总是挤牙膏似的一个词一个词往外蹦,难以说出一句完整的话。例如,教师提问:“学完这篇课文,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回答:“聪明。”虽然学生回答的意思是正确的,但不能说是完整的回答。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说话时丢三落四,说着说着就把句子中的某些成分丢掉了。例如,训练学生说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时,学生回答时总是把提示语前的内容丢掉,直接从中间的提示语往后说。语句表达不完整是学生在口语表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意味着学生达不到教材规定的表达基本要求,而且会影响语文学习的缜密性。二是语音不规范。在笔者观察的16节课中,语音不规范的情况出现较少,但是偶尔会发生。主要是因为有的学生受方言的影响,出现方言与普通话混杂的情况。三是学生识字量不足,读字的时候只读半边音或写字的时候不会写只能写拼音。四是学生的表达缺乏逻辑性,表现为前后句缺乏因果关系或上下句缺乏逻辑联系,想到哪说到哪。例如,在《看图说故事》的口语交际中,学生对图片的描述为“妈妈坐在饭桌上,看儿子没来,爸爸去喊儿子吃饭”,所描述的内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词语搭配出错的情况也常常发生,比如“粗壮的马路”“瓢泼的洪水”等错误搭配的现象皆由学生语言积累不足、对词义的理解不深、语感不强导致。

笔者通过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学生口语表达中存在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语言积累不足,再加上表达时缺乏正确的方法,因而表达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是教师教学时缺乏规范学生语言表达的意识,对学生运用语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能及时引导和纠正。以上问题为研究利用绘本进行阅读教学、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绘本应用于小学低年级教学的可行性

在小学低年级四册语文教材中,共有84篇课文,几乎每一篇课文后的习题都涉及语言表达训练,可见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每一课都会有符合文义的单幅或多幅彩色图片,这本身也是绘本的一种形式,编者这样编排,既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儿童理解课文内容;既可以引发儿童想象,又可以训练儿童的表达,完全符合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教育部2020年审定的语文统编教材课后习题对学生说话、写话的要求明显比之前的教材有所增加,但是从教学实际来看,想完全依赖教材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要求显然不现实。因此,教师有必要结合《语文课标》要求,以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宗旨,积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

绘本具有趣味性强、想象力丰富、语言发展性等特点。优秀的绘本不仅有优质健康的语言范例让学生学习、模仿,而且富于细节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情节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想象;不仅可以作为单幅图的看图说话教学资源,而且可以通过整本绘本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如观察画面、感知故事、猜测情节、展开交流、扩充文字、仿说训练、续编故事等,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得到发展。

三、利用绘本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

(一)立足儿童视角,精选绘本

首先,教师面对绘本时需摒弃成人的惯性思维,要站在儿童的视角,把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掘优秀绘本中能吸引儿童的关键之处。一般而言,故事性强、画面生动有趣的绘本,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获得学生的喜爱。同时,内容健康、符合儿童思维发展实际的绘本对儿童语言的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绘本主题的选择,应是正面健康、美好温馨的,能给学生带来正面教育,唤起学生真、善、美的本性。过于深刻的主题不利于学生理解,不利于学生与绘本内容产生共鸣,进而丧失阅读兴趣,无法达成预设的教学效果。

以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我妈妈》两本绘本为例,它们用儿童的口吻和眼光赞颂了父母。书中展示了很多精彩的比喻句:“我爸爸像房子一样高大,有时又像泰迪熊一样柔软。”“我妈妈像蝴蝶一样美丽,还像沙发一样舒适。””她像猫咪一样温柔,有时候又像犀牛一样强悍。”……教师可以从文字上引导学生,让学生想想自己的父母有什么特点,和什么动物相似,引导学生学会用句式“像……一样”来说话。另外,教师还可利用绘本中的图画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像绘本《团圆》第8、9页和第20、21页只有图,没有文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难道是作者忘记配上文字了吗?假如给你补上内容,你想写什么呢?促使学生发挥想象,练习说话。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居然用上了“有……有……还有……”的句式。可见,不管是绘本的图画还是文字,只要教师从儿童的角度去挖掘教学资源,就可以达到训练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二)乐读绘本,激发语言表达欲望

绘本中的图像语言十分丰富,图像可以用来反映、澄清或拓展、放大文本的含义。结合绘本中的图像进行朗读,由单一抽象的文字转向视觉化的阅读体验,故事中的场景与形象变得可感可知,学生对故事的体验更加立体。绘本中不乏优美的文字,学生通过朗读不仅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而且深刻地感受到来自语言文字带给他们的魅力与震撼。图文对照朗读有助于学生逐渐提升语感。在绘本教学中,朗读可通过以下两种形式进行。

一是教师范读。日本国际儿童评议会(JBBY)理事、中日儿童文学美术交流中心副会长松居直在《如何给孩子读绘本中》说:“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自己进行再创造。在用耳朵听文章、用眼睛看图的同时,脑海里也在拼命运用想象力描绘故事中的世界。”开展绘本阅读活动的一开始,适合采用教师范读的方式将故事娓娓道来,把学生带入绘本故事的情境中。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范读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故事学习中,沉浸在故事的想象世界里。同时,范读是朗读教学中最直观的示范手段,通过听教师范读,学生能够扫清文本中的生字障碍,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到作品的情感基调。生动的范读也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并模仿教师的朗读节奏和语气。

二是学生自由朗读。松居直说:“声音中有一種流动的气息,会唤醒隐藏在文字中的语言生命。”在教师范读后,教师应利用学生乐于模仿的心理,鼓励学生自由朗读。在学生朗读前,教师提出相关的朗读要求:不能默读,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发出声音朗读。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口读故事,能更加深入地体会故事中的文字韵律。例如,绘本《风到哪里去了》里面有大段优美的文字:“明晃晃的大太阳照了一整天,现在,天渐渐晚了。天光从蓝色慢慢变成粉红色,然后,又变成了奇特的灰紫色,太阳渐渐西沉,掉进四合的晚霞中。小男孩眼巴巴地望着白天在他眼前消失。”这段话连用三种颜色描绘出晚霞动态的变化,再配以相对应的画面,靠近太阳的云朵被染成了金色和橘色,远处的天空呈现出蓝色,云朵变成了灰紫色,让人的视角从画面中心展开。草地与树木也笼罩上一层灿烂的金光,读者边朗读边看画面,仿佛置身于小男孩的角色,静静地看着夕阳西沉,天空变化。这样的语言也可以作为描写景物变化的例句来学习,相信学完该绘本之后,学生能够从中学会如何表达景物的变化美。

(三)明确故事要素,培养完整表达的习惯

《语文课标》提出“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复述自己感兴趣的情节”的要求。完整地说故事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个要素,除此之外还要有生动的细节描写。例如,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只用短短8句话说明了母鸡散步的经过,但是绘本中的图画却描绘了一个狐狸历经重重困难也捉不到母鸡,最后被蜜蜂蜇得落荒而逃的精彩故事。这本绘本为培养学生完整地说故事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教学该绘本时可先从简单的“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入手,明确讲故事的三要素。

以下是教师执教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读书要从封面开始读,我们一起来看看封面上有些什么。(出示图1)

生1:有一只狐狸。

生2:有母鸡、狐狸、鸡窝,还有几棵树。

师:很好,你已经看到了很多样事物。我们最先看到的是一只母鸡,从书的封面我们可以猜出她的名字叫萝丝。还有一只鬼鬼祟祟的狐狸。这只母鸡和这只狐狸就是这本绘本的主人公,也可以叫作主要人物。(板书:人物)从这幅图上你还能看到什么呢?这是一个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全体):这是秋天,因为秋天果实都成熟了,树叶也变黄了。

师:对!秋天就是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板书:时间)。除了我们刚才说的秋天,狐狸和母鸡是在什么地方呀?

生3:从满眼的果树来看,我猜这应该是一个农场。

师:你真聪明,学会根据场景来猜测。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农场是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板书:地点)。现在老师教你们一个方法,让我们一下子就可以把这幅图完完整整地说出来。什么方法呢?那就是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连在一起说。谁来试试看?

生4:秋天,母鸡在农场里散步,有一只鬼鬼祟祟的狐狸想偷鸡窝里的鸡蛋。

生5:秋天,在一个农场里,母鸡在鸡窝前悠闲地散步,一只鬼鬼祟祟的狐狸想跟踪母鸡。

……

在学生讲清楚了故事的“四要素”之后,教师再鼓励学生,若想将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具体,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人物加上神态、动作、心理。这也是平时学生说话时往往会遗漏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再联想,充分利用绘本文字中大量的留白,让学生结合绘本中的图画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想象中的内容表达出来。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词汇量不够丰富,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提供一些形容词,鼓励学生表达时运用这些词汇。

(四)迁移绘本,积累优美语言

学生语言表达贫乏,很重要的原因是口语化现象严重、叙事平淡、句式简单、没有修饰词。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利用绘本中一些特殊的句式作为训练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范例。首先,可以在小学低年级做单句模仿练习。以比喻句为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比喻句是学生接触最多、运用最广的一种修辞。但由于接触得早,学生造出的比喻句容易落入俗套,缺乏新意,因此教师在选择例句时不妨从绘本中寻找新颖的比喻。建构比喻句的过程,是将思维对象(本体)在认知范围中寻找与之有共同点的喻体,再把这种认知比较的结果变为语言。绘本中的比喻句与图片相对应,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认知模式,通过图像思维拟出比喻句,比较直观形象。在进行口头表达时,学生若想造出有新意的比喻句,就需要多种感官共同作用,如在写比喻句之前,先在脑海中以图像为媒介去联想和想象,表达时再将图像转化为符号化的语言文字。例如,在教学绘本《我爸爸》时,教师可利用儿童图像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先通过图文明确比喻句的概念,再让学生看着图画学说比喻句,最后运用比喻句说一说自己身边的人。通过对文中“我爸爸……像……一样……”“爸爸像……一样……,有时又像……一样……”两个比喻句的模仿,学生学会在表达中生动形象地运用比喻句。

(五)趣编绘本,发展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与创造性

阅读过程中的预测需要基于一定的内在逻辑,对接下来的故事进行猜测、推想和验证。在阅读绘本尤其是陌生绘本时,学生会有很强烈的好奇心,教师适时地运用预测的策略,能让学生在猜想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验证时激发探究欲望,从而既训练学生对故事逻辑的把握,又锻炼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一般而言,绘本中某些图画暗藏着引起下文矛盾冲突的线索,教师结合这些图画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既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通过猜想培养思维发散能力。以《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绘本故事中狐狸越过篱笆的图画(如图2),让学生根据画面上出现的物品预测狐狸和母鸡的遭遇。

师:母鸡继续散步,它穿过篱笆。狐狸紧跟其后。可是狐狸怎么能穿过小小的篱笆缝呢?它打算从上方越过。你看,它又跳了起来,接下来又会怎样呢?

师:(提醒学生观察)你们看,在篱笆的另一侧有什么?

生:空的板车、装着谷物的板车、草坪和蜂房。

师:接下来狐狸会有怎样的遭遇呢?母鸡的结局又会怎样?

生:引出马蜂蜇跑狐狸……

猜测并不是天马行空,要做到有理有据。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想法可谓千奇百怪,因此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学生表达中的问题并指出,让学生言之有理。在验证预测时,即使学生没猜对也要提出中肯的评价,以保护他们的表达自信心。

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教师除了通过观察表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分析评估,还要及时评价和反馈。评价学生应以肯定、鼓励为主,从而保护学生表达的积极性。评价语言应尽可能个性化,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表达上的不足或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反馈。这需要教师具備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很强的语言感知力。除了绘本教学,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达,不断发现学生表达中的问题并指出,或者用绘本教学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以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有实质性的提升。

实践证明,学生仅有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方法才能够提高阅读效率。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中存在的表达不自信、表达不完整、表达缺乏逻辑、表达过于简单等问题,采用绘本教学的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培养学生完整表达的习惯、帮助学生积累优美语言,以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彭毅.图画书应该这样读[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2.

[3]松居直.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M].刘涤昭,译.江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2013.

[4]黎素娟.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J].广西教育,2016(1):35.

[5]松居直.如何给孩子读绘本[M].林静,译.丁虹,译校.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6]刘斯凝,李英华,袁增欣.图画书阅读与幼儿能力培养相关性分析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15(5):237-242.

[7]张园园.绘本引入小学低年段阅读课堂的实施策略探究[J].语文建设,2018(23):63-67.

[8]姚颖.中国当代小学绘本教学的创新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10):94-99,121.

作者简介:陈冬芸(1978— ),广西玉林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绘本教学低年级语言表达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从图画的背后读出含义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