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塞风云最是豪情万里

2022-05-30李选萍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玉门关边塞将士

李选萍

你才华横溢,进士及第,却在边塞留名;你长于七绝,诗接千载,却因受妒被杀。你的边塞之作,流露着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蕴含着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愛国思想。西北边疆奇异壮丽的景色、征夫思妇幽怨凄凉的苦楚,民族之间、将士之间交杂难解的矛盾,都在你的笔下熠熠生辉。你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人文情怀融在诗句中,从朴实无华的主题中,凝练出贯穿时空的万里豪情。

【诗歌先读】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①长云②暗雪山,孤城③遥望玉门关④。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⑤终不还。

注释:①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②长云:层层浓云。③孤城:边塞古城。④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一作“雁门关”。⑤楼兰:西域古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

【妙语解诗】

读这首诗,开篇三个地名让人疑惑:青海湖、祁连山、玉门关,这三个地方相隔甚远,怎么能同框呢?莫不是作者不谙地理,不求甚解,或者曲而解之?并不是。我们按照作者的描绘,将诗句设想成次第展现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皑皑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塞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鸟瞰和概括。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因为当时唐代西方和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就是阻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守护河西走廊。而“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诗的开篇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要防御的,因此在画面上出现了“青海”与“玉门关”。这不是穿越,而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

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着复杂的情感,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诗意放送】

青海湖静谧无声,水面的冰凌泛着冷冷的光,映着天空,也映着将军硬朗的脸庞和凝重的神情。他缓缓抬头,天空一片阴沉,乌云浓重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似乎孕育着一场剧变,抑或是想记录下刚刚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刚刚那场厮杀,掀起了沙土,搅翻了云层,暗淡了祁连山,在边塞的天地里如海啸一般,将清朗壮阔的大漠变得迷蒙暗淡,苍茫一片。

浩渺无涯的青海湖边,哥舒翰将军筑城于此,置神威军以固边防,抵御入侵强敌。因此,这里的战争频繁而惨烈。在这广阔的西北边陲,到底打了多少场仗,将军已经记不清了。他抚着铠甲,缓缓走上戍楼,极目远眺,天边长云密布、水天相接,云海雪山一片迷蒙。

湖的北面,在苍茫的大漠与天空交接的远方,卧着绵延千里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与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将军凭栏远眺,眼里透着自豪与坚毅,他如一尊雕像,矗立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背景里。

将军身上的铠甲,原本金光闪亮,上面装饰着豹纹的图案,透着无尽的威严;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次次厮杀、一场场战争过后,铠甲上镀的一层金已渐渐被黄沙磨去,两肘处的甲片似乎已经磨穿。唯有像凤凰翅膀般展开的“凤翅兜鍪”头盔,依旧沉重、威严。

抚着铠甲,将军暗暗发誓:就算铠甲磨穿,仍旧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猜你喜欢

玉门关边塞将士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用乡愁敲打城门
五十万将士换一匹马
将士答“到”
凉州词
凉州词
梦回边塞
论《河岳英灵集》对盛唐边塞题材诗的接受
玉门关历史变迁考
多元文化共存的边塞古城:右卫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