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器人赛道万亿市场启动

2022-05-30陈静

理财周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特斯拉工业机器人

陈静

8月5日亚马逊宣布,将以约17亿美元收购全球扫地机器人龙头iRobot。特斯拉机器人原型机预计将在9月30日特斯拉AI日上出现,目前市场已经在挖掘国内的机器人供应环节,机构近一个月对自动化设备板块开始集中调研。分析师认为,预计特斯拉Optimus从个人、家庭应用场景切入,后续拓展至商业服务场景及非结构化工业场景,万亿市场可期。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工业机器人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其研发、制造、应用已成为衡量国家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已出台多项相关政策促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面向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半导体等重点行业,推进焊接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移动操作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产品的研制及应用,工业机器人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

开源证券指出,我国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工业软件是推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根据工信部数据,2021年我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2414亿元,同比增长24.8%。近期政策持续催化,刺激制造业复苏,工业软件需求有望边际改善,建议持续重视工业软件板块,推荐中控技术、中望软件、国联股份、宝信软件、赛意信息、鼎捷软件、爱科科技等。

东吴证券分析,规模化量产后,Optimus预计售价2.5万美元、接近电动车价格,其中运动控制核心零部件伺服系统、减速机等预计占成本50%。国外供应链性能可靠但成本高,看好人形机器人领域国产供应链比例提升,推荐动力系统环节三花智控、谐波减速器环节绿的谐波、伺服环节汇川技术、禾川科技、雷赛智能等。

行业研判

广发证券三元龙头一体化已成形

华友钴业、中伟股份宣布向特斯拉供应电池材料三元前驱体产品至2025年,两企业积极推进与主流车企合作,全球化扩张取得新进展,打开新的成长空间。三元产业链为: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电池厂商-车企。此次签订三元前驱体供货协议,直抵终端下游需求,有利于增强龙头企业扩产后产品销路信心。建议关注华友钴业、中伟股份、格林美等。

招商证券看好汽车整体表现

7月是汽车销量传统淡季,但政策托底下韧性十足,看好后市汽车整体表现,更加看好新能源汽车。整车方面推荐销量表现优异或有爆款车潜力的比亚迪、长城汽车、广汽集团、吉利汽车等;零部件方面中长期看好具备成本、产品优势以及卡位智能化、电动化趋势的头部企业,推荐福耀玻璃、伯特利(线控制动、电动尾门)、星宇股份(LED大灯)、旭升股份、文灿股份、爱柯迪、嵘泰股份(一体化压铸、轻量化)、欣锐科技及菱电电控。

海通国际一体压铸降低成本

一体压铸为汽车生产工艺带来最显著的变革是兼顾轻量化和降低成本,同时大大缩短生产时间。压铸用压机将金属液压射到模具中,可以生产形状复杂且壁薄的金属零件。新能源车有望大范围采用一体压铸工艺,燃油车也有节能减排动力。国内一体压铸公司中,力劲科技率先突破超大型压铸机量产,上游免热处理合金立中集团成功研发量产。

投资策略

中信证券市场凝聚共识波动依然较大

8月,A股将延续7月以来的高波动状态,并逐步形成5个方面的新平衡。配置上,建议关注成长制造的细分领域、政策催化的主题,以及估值修复的医药。

首先,政策对今年经济增长的诉求一直非常理性,定力较强,市场前期政策宽松的预期将校正,与中央政策定力形成新平衡。其次,经济增长实际可达目标的预期会再修正,与“力争实现最好结果”的经济目标形成新平衡。再次,中报披露进入下半场,A股行业盈利预期调整后将与估值匹配形成新平衡。第四,随着CPI和增长数据的披露,美联储紧缩预期也将在通胀压力和衰退风险之间形成新平衡。最后,各类预期调整影响投资者行为,国内机构仓位与外资全球配置也将达到新平衡。上述5个方面新平衡的形成过程也是市场重新凝聚共识的过程,这期间资金博弈加剧,市场波动依然较大。

中金公司短期可能维持震荡偏弱

在国内增长复苏弹性有限、政策对经济基本面修复和地产等风险处置事件仍在落实、区域形势不确定性等背景下,市场短期可能维持震荡偏弱,要注意把握节奏和灵活性,稳而后进。同时,整体市场估值重新回到历史相对低位,中线价值再度逐步具备,对中期市场也不宜过度悲观。

配置上依然以低估值、与宏观关联度不高或有政策支持的领域为主。近期上游价格已经大幅回调,可逐步开始关注中下游产业可能出现的修复。成长风格在近期连续反弹后,性价比减弱,后续波动可能开始加大。临近中报密集披露期,关注中报业績可能超出预期的行业。

猜你喜欢

特斯拉工业机器人
特斯拉Model S Plaid
林志颖驾驶特斯拉出车祸
真的“很香” 特斯拉Model3
工业人
新发布的特斯拉Model 3你会开吗?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