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利用混龄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2022-05-30马一维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混龄社会性小班

马一维

混龄活动把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组织在一起共同活动,能弥补同龄编班活动的一些缺陷,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本文从实践出发就如何利用混龄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浅谈一些看法。

一、混齡活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价值

(一)提升社会规则认知

小年龄幼儿已初步具有对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认识,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但不会区分自己和他人的需求。而大年龄幼儿在环境、教育影响下,有了更为丰富的经验,对社会规则的认知也更为成熟,已经形成初步的品德行为。在混龄活动中,小年龄幼儿通过模仿和学习,能了解更多的社会规则,而大年龄的幼儿则能学会了解小年龄幼儿的需求,帮助小年龄幼儿学习和应用社会规则,同时他们对社会规则的认知也更加深入。如在混龄游戏中,两个小班幼儿都想用表演区的警察帽子,在争抢过程中互不相让,一旁的大班幼儿就告诉他们可以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来决定谁先戴,然后轮流戴。在此过程中,小班幼儿学会了新的游戏规则,而大班幼儿则通过传播游戏规则加深了对规则的价值、适用情境等理解。

(二)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混龄活动给予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的机会,有助于增强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混龄活动中,小年龄幼儿会模仿大年龄幼儿的言语和行为方式,会观察和模仿大年龄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态度和技能,在提升语言、动作表达能力的同时,学会与同伴合作游戏,提升社会交往能力。而大年龄幼儿在当哥哥姐姐的过程中,也学会关爱、帮扶他人,增强责任感,学会谦让,进一步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

(三)促进社会情感发展

小年龄幼儿刚刚入学,缺乏安全感,通过混龄互动,他们能感受到来自哥哥姐姐的关爱,这种被照顾的感受能很好地缓解他们的焦虑,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对幼儿园产生信赖和归属感。很多小年龄幼儿初次进入集体生活,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不懂得如何解决同伴间的矛盾,常常会通过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在与大龄幼儿互动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遵守规则、商定规则,习得同伴交往技能,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也让他们更乐意参与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愉悦的感受。大年龄幼儿在混龄互动中强化了很多交往的技能技巧,也学会了从他人的角度和立场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同理心和共情力。

二、混龄活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活动时间仓促

混龄活动最开始是在集体教学活动后的自主游戏时间段,后来发现由于活动时间不够宽裕,幼儿根本来不及熟悉环境和材料,也无法深入地沟通、商量,更不要提分工合作了。这样时间得不到保障的混龄活动,只能是走过场,混龄互动刚刚开始就迅速结束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根本无从提起。

(二)活动空间有限

最开始,我们把混龄活动区安排在大班的游戏区角,但是经过观察发现,由于幼儿数量的增加,以及混龄活动对于空间的要求较大,空间一下子非常拥挤。在有限的空间内,小年龄幼儿活动不够自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对于大年龄幼儿,有限的场地更是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活动,同伴之间也容易发生冲突。缺乏足够活动空间的混龄活动,不仅无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还会增加冲突发生的频率,甚至带来安全事故。

(三)活动材料单一

如何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是混龄活动的重要问题。投放的材料太过简单,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会导致大年龄幼儿失去活动兴致,从活动区“逃离”,或者自创游戏,不带小年龄幼儿玩;而如果投放的材料难度过大,就会超越小年龄幼儿的发展水平,导致小年龄幼儿缺乏活动体验,影响活动效果。因此,如何平衡其中的度是一个需要仔细思量的事情。此外,在实践中,我们还发现混龄活动材料不够丰富的问题。教师因为不易把握材料适宜的度,很多时候干脆不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自主组织游戏。缺少了互动的媒介,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参与活动的时间也会缩短,还会出现争抢活动材料的状况。

(四)活动缺乏科学指导

对于混龄活动要不要指导以及如何指导,部分教师并不是十分清楚,有的仍然存在着混龄活动就是“大孩子带小孩子随意玩耍”的认知,也不会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针对性指导。在混龄活动中,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教师缺乏科学的指导,会直接影响幼儿混龄活动的体验和水平。在第一次混龄活动中,大多数大班幼儿都觉得是失败的体验,他们觉得弟弟妹妹不听话、总是乱跑,游戏中只会捣乱,或者不愿意玩;也有部分大班幼儿只管自己玩,没有和小班弟弟妹妹互动起来;活动室里的玩具被扔得到处都是……这些现象背后都反映着教师未能及时进行科学指导的问题。如果教师的引导缺位,混龄活动只能走向混乱,根本无法达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的。

三、混龄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提供充裕的混龄活动时间

混龄活动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拥有充足的活动时间。教师应该积极地为幼儿创造丰富的混龄活动机会,并根据活动内容动态调整时间安排,保证混龄活动有足够时长。

为此,我们对混龄活动的时间进行了调整,不再固定于集体教学活动之后的自由游戏时间段,而是根据小班幼儿需要,随机确定时间。如小班幼儿刚入园的时候,他们面临的主要是入园适应问题,部分大班幼儿提出要带弟弟妹妹入园,教师抓住时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大班幼儿在入园阶段送小班幼儿去自己班级。在路上,大班幼儿还要去安慰小班幼儿,他们从自己当年入园的经验出发,通过多种手段安慰小班幼儿。

时间段不固定在自由游戏时间段,活动时长也就得以解放。以往混龄活动时长由于一日活动安排,只能维持在40分钟左右,现在我们并不固定其具体的时长,根据一周混龄活动安排表,留出最少1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幼儿有了充裕的混龄活动时间,他们在其中的混龄互动和交往更加频繁和深入。

(二)提供开阔的混龄活动场地

面对混龄活动场地空間不足的问题,教师并未独断专行,而是与幼儿共同商量,让他们讨论、选择适宜的场地。教师首先与大班幼儿进行谈话,请他们谈论对于混龄活动场地的看法。幼儿反映活动空间不足、人员比较拥挤,教师此时再请他们想办法来解决问题。于是,大班幼儿带着小班幼儿将“娃娃家”“表演区”“建构区”等室内活动区角搬到了教室外的场地。在这一“搬家”的过程中,幼儿有了更多的混龄互动机会,他们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获得了社会性发展。有了更为开阔和合理的空间,幼儿混龄活动开展得更加自如,混龄互动交往也更加丰富有效,也更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三)提供丰富的混龄游戏材料

混龄活动中,幼儿的年龄、兴趣、能力都存在差异,活动材料的投放要考虑不同年龄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能促进有效的“大带小”。教师在投放活动材料时,应注重活动材料的多样性、趣味性和层次性,充分挖掘活动材料的功能性和可变性,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混龄活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如大班幼儿带着弟弟妹妹玩迷宫游戏时,一开始他们只是用建构材料搭建迷宫,玩了一段时间之后兴趣大减。教师看到之后,组织幼儿交流讨论,根据他们的想法投放了更多的材料,如纸砖、奶粉罐、PV管等。有了更丰富的游戏材料后,幼儿玩得更加投入,也玩出了更多的花样,互动交往也更加频繁。

(四)提高教师混龄活动的指导水平

教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能使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混龄活动中去。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提升指导技能,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不同需求进行科学指导。

混龄活动中,教师要细致观察,及时捕捉幼儿的活动状况和最近发展区,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对幼儿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赞扬,对幼儿危险不当的行为及时提醒。教师在混龄活动中的介入时机和指导方式格外重要,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教师的指导方式和策略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体验和水平。能力弱的幼儿需要教师在活动中给予一定的帮助,能力强的幼儿需要教师给出指导性的意见帮助他自主思考,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混龄活动结束后,教师要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可以将有趣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也可以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既有助于解决问题,也有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猜你喜欢

混龄社会性小班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浅谈混龄教育
开展混龄自主体能游戏区初探
幼儿园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实施策略的实践研究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
如何利用“混龄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