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伴合作课:探索教育集团教研新模式

2022-05-30孙燕妮

中小学管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校本教研学习共同体

孙燕妮

摘要面对集团化办学带来的师资队伍建设困境,福建省泉州市晋江第二实验小学探索实施同伴合作课教研新模式,营造出良好的集团教研生态。学校在明晰同伴合作课实施要义的基础上,构建起“C+N”的活动方式、“PDA”的活动流程以及多种人员组合方式,同时不断完善教研保障机制,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学校办学质量。

关键词 校本教研;同伴合作课;集团化办学;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08-0030-03

注释:①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以新时代劳动教育为载体 建构‘智造课程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20-994)的研究成果。

集團化办学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路径,但是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如何通过有效措施促进集团内教师融合发展、整体提升,从而避免出现优质师资“被稀释”等现象,则是一个需要直面的关键性问题。福建省泉州市晋江第二实验小学自2013年开始实施集团化办学,如今已扩展至四个校区,教师总数达310人。面对教师队伍快速扩张带来的各校区师资业务水平不均衡、年龄结构差异大、名师配置比例不均等困境,集团借鉴学习共同体理念,探索实施同伴合作课教研模式,营造出良好的集团教研生态,切实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使学校办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一、规范同伴合作课的活动方式及流程

所谓同伴合作课,是指在集团内由两位或两位以上的教师自发组成互助合作的教学同伴,以项目或主题研究为导向,以课例研究为活动载体,共同完成既定教学活动任务的一种校本教研模式。

1. 明晰同伴合作课的实施要义

其一,构建跨界平等的伙伴关系。传统教研组是由同一所学校内的同一门学科教师组成,且教研活动中的话语权往往掌握在一部分处于专业领导地位的教师手中,“教”与“被教”、“带领”与“被带领”的氛围较重。[1]我们的同伴合作课教研活动,则是由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甚至不同校区的教师,依据按需合作、自愿结盟等原则,采取师徒结对或随机组合等方式共同参加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没有固定的领导者,教师们都以平等姿态开展合作教学,进行多元互动,形成教研共同体。

其二,营造深度参与的研究氛围。同伴合作课教研活动在具体推进中,强调两个乃至更多教师合作承担既定的教学任务。为此,教师们要在较长时间内,围绕同一教学课例进行协同备课和反复研究,一起开展教案设计、组内讨论与试讲、正式上课及课堂评议等活动,所有成员均要积极参与交流分享,有效避免了教师在成长道路上闭门造车、孤独前行的困境。

其三,形成智慧共享的教研生态。在同伴合作课教研活动中,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相互交流启发、同伴之间共享资料是自然而平常的事情。在同一办公室内,哪些教师要上同伴合作课,其余教师都会积极献计献策。新冠疫情期间,为落实“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的要求,集团教师还探索以线上研讨和公开课方式开展同伴合作课教研活动,不断拓展新的领域与空间。

2. 构建同伴合作课的“C+N”活动方式

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拓宽同伴合作课教研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最终形成“C+N”的模式。所谓“C+N”,是指参与同伴合作课活动的成员围绕既定的研讨主题和课例,以公开课(包括观摩研讨课、同课异构、共同执教一节课等)为“C位”展示,并辅以微课制作、片段教学、说课、评课、议课等N种教研活动。同时,参与活动的教师所在教研组其他成员也必须人人参与备课、研课、磨课,在从对一节课的研究到一类课的研究再到一种思想方法的研究中,提升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3. 构建同伴合作课的“PDA”活动流程

针对集团教师在专业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我们的同伴合作课主要围绕具体的研究项目或主题持续开展教研活动。根据项目研究的需要,集团以教师全员卷入为目标,形成“PDA”活动流程,其中P(project)代表项目,D(drive)代表驱动认领,A(ascent)代表协作成长。

第一步,发布项目。在这一环节,由承担“C位”公开课活动的主导教师,负责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项目或主题,并发布相关任务,包括课例题目及相关说明,磨课、授课的班级,同伴合作课展示的时间地点等。

第二步,驱动认领。此环节重在招募合作成员,合作教师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或兴趣认领微课制作、片段教学、说课等“N”项教学周边活动任务,与主导教师进行互助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公开展示。

第三步,协作成长。首先,由同伴合作课活动成员所在教研组的教师围绕本次研讨项目或主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梳理,并在备课、研课和磨课研讨中分享收获。其次,所有参与者在课例展示之后,通过沙龙式研讨进行观课、议课和评课,内容涉及教学心得与反思、学习情境创设与处置、课堂事件的关联与认知等,从而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同心圆”。

二、探索同伴合作课的多种组合方式

目前,我校依据校区、年级、学科等不同分类,由教科室领导并下设的固定教研组有三十多个,每组6~12人不等。依托同伴合作课,学校改变了已往垂直式、科层化的教研活动管理体系,打破学科、年级甚至校区间壁垒,将教研活动的对象和范围不断扩展,形成同组同科、跨组同科、跨校跨组跨科、课题同伴四类组合方式,并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学期至少选择一种组合方式开展同伴合作课。

1. 同组同科合作课

同组同科合作课是以传统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相对其他几种方式具有自然、固定的特点,目前在集团内使用较为广泛。一般由教研组长根据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和热点问题提炼出研讨主题,由本组成员轮流报名承担同伴合作课任务。在这种组合中,由于教师身处同一办公室,任教学科、年级相同,教学内容和目标一致,学情大体相当,因此教师们能利用每周固定两节课的教研会开展研讨,甚至可利用碎片化的课余时间进行泛在研讨。在开展同组同科合作课过程中,教师们主要借助作课、说课、微课制作、片段教学等方式开展教研活动,不仅能快速高效地提升备课能力,而且能将同组其他教师卷入研讨活动,从而提升了教研活动的参与性和实效性。

2. 跨组同科合作课

在开展同组同科合作课过程中,由于教师业务水平和认知水平大体相当,时间一长容易导致教研模式固化、研讨环境闭塞。基于此,集团在同组同科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形成跨组同科合作课,鼓励同一学科不同年级尤其是相邻年级的教师开展同伴合作课。一般由同一学科的某一年级教研组向另一年级教研组发出邀请,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展开联合研讨,并由发起者主导整场活动,被邀请者协助并参与研讨活动,形成更加多元互利的组织文化。如一、二年级语文组联合开展同伴合作课,围绕低年段语文教学中“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四个模块进行研讨,由一年级的教师执教公开课、片段教学等,二年级的教师进行观课、评课等。研讨环节,二年级教师针对一年级教师提出的“如何让识字与写字教学准确有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体裁的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等系列问题,有针对性地分享教学经验,达到彼此互助提高的目的。

3. 跨校跨组跨科合作课

不同学科、年级关注的学习领域和视角有所不同,所获取的实践经验难免存在局限。集团内的跨校跨组跨科同伴合作课,旨在通过跨学科主题研究的方式,促进各校区间不同年级、学科教师间的交流合作,从而打破校区间的理念和资源壁垒,构建教研合作新生态。这种形式的同伴合作课属于临时组建的“联姻式”合作,更多带有创新实验的性质。一般流程是,在集团组织的教研会上,由各校区的教研组长根据教科室的教研工作计划进行自由组合,或由教科室根据每学期的教研思路选定同伴合作的教研组。研讨活动一般由组织和协调能力较强的教研组长发起和主导,由其与合作的另一组共同协商确定主题,组员根据个人意愿承担合作任务。如在“双减”及“五项管理”政策出台后,集团先后开展了英语组与语文组的“绘本课外阅读”主题合作课、道法组与数学组的“课程思政”主题合作课、科学组与体育组的“体质健康自主管理”项目化学习合作课等。

4. 课题同伴合作课

集团同伴合作研讨活动,应注重引导教师把在课堂教学和研学活动中的兴奋点、思考点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让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提炼出课题,带着课题的思考与研究回馈教育教学活动。[2]课题同伴合作课是由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进度需要开展的同伴合作课,它既能助力课题研究的深入推进,也能使研究成果得到宣传推广。目前,集团正在进行的课题共有二十余项,包括省、市、县三级课题,课题组成员大都是来自不同校区的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教师,课题均可依托同伴合作课的教研平台,由课题项目负责人统领、课题组成员所在的教研组联动开展研究。

例如:集团承担的福建省规划办课题“以新时代劳动教育为载体 建构‘智造课程的实践研究”在推进过程中,多次利用同伴合作課的教研平台,围绕新形态劳动“智造”课程的实施,先后开展了“制作家庭自动感应灯”“核酸检测辅助设备”“校园防疫提醒装置”等同伴合作课。来自不同校区的语文、科学、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课题组教师联手开展课题研讨与合作实践,引领多个教研组深度参与活动的各环节,并基于学科特点提出关键问题和劳动素养的教学指向,不断扩大课题研究的辐射范围。

三、完善同伴合作课的实施保障机制

1. 加强工作规范

同伴合作课作为常态化实施的校本教研活动,被纳入集团每学期发布的教科研工作计划中,在期初的集团教研组长会议上进行部署并发布选题范围。然后,各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进行讨论协商,确定研讨主题,推选合作人员,并于教研组长会议后的两周内初步填写《集团同伴合作课安排表》,包括组别、课例、合作者、合作方式、授课班级、展示时间和地点等,由分管教科研的校领导组织教科室进行初审、遴选。

为保证同伴合作课的顺利开展以及项目的优胜劣汰,集团还要通盘考虑做出适当调整,确保每个教研组每学期至少开展一场同伴合作研讨课。整场活动结束后,各教研共同体要及时上传过程性资料,包括教学设计与反思、说课稿、教研记录表、教学评价表等,并提炼总结出活动特色与成效,在期末教研工作总结会上进行分享。

2. 提供专业支持

在开展同伴合作课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在不断反思自身教学经验的同时,也进一步发现自身的学习需求。为照顾到不同层次教师或教研组之间的差异性,提升合作教研的实效,集团不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专业引领,一方面针对教师在活动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如片段教学、说课、观评课、作业分层设计等开展培训;另一方面针对教师技能提升开展微课制作、白板交互等专题培训。同时,集团还定期组织各教研共同体进行经验分享,并将分享材料汇编整理成专刊,从而促进各教研共同体从现有水平向期望水平发展。

3. 突出表彰激励

为激发教师参与教研工作的积极性,集团将同伴合作课纳入教师评优评先的量化指标,并赋予一定分值,同时在指标设计上融入柔性指标,主要从同伴合作的行动力、合作参与的效度两个维度进行考评,以减少教学管理上唯论文、唯课题的功利化倾向。同时,集团还设立各种体现人文关怀的奖项名称,如“最佳深研奖”“最全参研奖”“最优合作奖”等,并赋予每个教研组自主参评权;此外,我们还在每学期末为获奖教研共同体和教师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最大化地激发教师参与同伴合作课的内驱力。

参考文献:

[1] 吉标.走向协同教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时代呼唤[J].课程·教材·教法,2020 (4):38-45.

[2] 金丽君.教育集团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的行与思[J].中小学管理,2021(8):21-23.

(编辑 王淑清)

猜你喜欢

集团化办学校本教研学习共同体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制度化分析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跃升的校企合作症结及其破解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